李榮林
[摘 要] 由于社會、家庭因素影響,存在一批學生缺乏父母情感關心,產生一系列的心理問題,本文旨在對這些學生心理進行分析并探討學校所能采取的對策。
[關鍵詞] 初中;心靈留守兒童;家庭教育
初中思品教育的目的在于促進初中生思想品德、心理健康、法律意識、公民意識的進一步發(fā)展,形成樂觀向上的生活態(tài)度,逐步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在思想品德的形成過程中,知、情、意、行是構成人的思想品德的基本要素。而在思想品德形成過程中,知行統(tǒng)一是衡量思想品德的標志。在一定的時間和空間中如果知、情、意、性不能相互協(xié)調,就會出現言行或認知的脫節(jié)。在日常教學中農村思品教師面對的最特殊的一個群體應當要屬“心靈留守兒童”。
一、“心靈留守兒童”與留守兒童的關系
留守兒童很容易被貼上自卑孤僻、缺乏交流、缺乏愛心等標簽。但實際上,在教學過程中我們仍然會發(fā)現有相當一部分所謂留守兒童具有熱情開朗、關愛他人、懂事堅強等特點。因此,在日常教學中就不能把留守兒童簡單等同于問題兒童,貼上自卑、孤僻、缺乏愛心等標簽,這樣不僅是對教師職責的漠視也是對學生成長的不負責任。
相對于留守兒童來說,心靈留守兒童存在于一部分留守兒童當中,但也有一部分是存在于正常的家庭當中,所以不是所有的留守兒童都一定會出現心理問題。通常出現心理問題的這類孩子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即父母與子女的分離,尤其是心靈上的分離。
二、“心靈留守兒童”家庭分析
1.父母缺位,孩子情感饑渴得不到滿足。在兒童的成長過程中,父母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子女在成長過程中遇到的有些生理、心理、學習、生活等方面的問題只有父母才能幫助解決。而留守兒童當中相當一部分家庭只注重孩子的物質需求而忽視了孩子的情感需求,這在由爺爺奶奶或外公外婆撫養(yǎng)的孩子中表現尤為明顯,其造成的結果對于孩子的成長來說可能是災難性的。
2.溝通渠道堵塞、家庭缺乏民主氛圍。很多留守的孩子會覺得,父母根本不關心我的所思、所想,有問題跟父母、家長說了也是白說,在這樣的認知模式下的行為表現為拒絕與父母進行溝通,無論是生活上還是學習上的問題,哪怕在學校、社會上受到他人傷害也不愿意對父母談及。
3.觀念沖突、壓力增加。如果父母一味追求成績而忽視子女的情感需求只會讓孩子背負沉重的心理壓力。一些父母總是不自覺地用其他孩子的優(yōu)點來與自己孩子進行比較,指責自己的孩子不夠努力、不夠聰明,不能用鼓勵和關愛來引導孩子,長此以往會讓孩子產生挫折感和自卑情緒,甚至會引發(fā)逆反心理不愿,產生自暴自棄的不良心理狀態(tài),表現出來的行為有紀律渙散、不愛學習、甚至撒謊逃學等不良行為。
4.特殊的家庭關系
在心靈上產生孤獨感的孩子并非都來自外出務工家庭或由于父母對子女學習要求的壓力,父母離異不是影響孩子心理成長的唯一因素,但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我們發(fā)現影響子女身心發(fā)展的更多的是離異后子女生活的環(huán)境。
三、學校在“心靈留守兒童”問題上的措施
1.思品教材回歸生活、不回避社會現實。思品教學應當教導學生正面社會現實,不能一味說好,回避學生生活,否則會讓學生覺得思品課就是洗腦課,應當讓學生認識到社會的復雜。
如在如何處理父母關系的內容上,課本中一直都是父母關愛子女、子女應當孝敬父母這樣正面的內容,但這樣的內容對一個生活在離異家庭或父母常年遠在他鄉(xiāng),感受不到父母關愛的孩子來說顯得多么的蒼白無力,因為這與他們的生活體驗是矛盾的。在這種情形下,課堂效果是會大打折扣的、甚至一點效果都沒有,反而會引起學生對課堂和老師的厭煩。因此,作為思品教師選用的事例應當多樣化,盡可能將真實的社會呈現在課堂上,通過對不同類型事例的分析,引導學生正確認知社會。
2.完善學校心理輔導體系。現在,很多學校都有自己的心理輔導老師,但從實際運用來看,基本上就沒有多少學校重視學生的心理輔導問題,絕大多數情況下仍然是班主任擔任學生的心理輔導工作,在學生出現問題之后才對學生進行教育。因此,學校應當設立專門的心理輔導員來對學生的心理問題進行輔導。
3.建立溝通平臺,協(xié)調家長與子女的關系。學校在教學過程中一方面承擔與家長溝通、反饋學生在校狀況的責任,另一方面承擔教育學生、梳理學生心理問題的責任。學??梢酝ㄟ^家長學校、網校通、QQ等平臺,幫助家長掌握一些心理知識和一些教育子女的正確方法,及時將學生的心理問題反饋給家長。
參考文獻:
[1]高燕華.愛和感動融化堅冰[J];河南教育(基教版),2010(10).
[2]白鶴.給農村留守兒童建立一個心靈的家園[J].中學教學參考,20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