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亞輝
摘要:做好幼兒教育,首先要讓孩子成為一個獨立的個體,教育是對一個獨立者而言的,孩子先學會獨立然后才能談及發(fā)展。其次是家長、教師身正為范,引導孩子有一個健康的情感和身心。然后才能更深一步的把教育融入到我們的實踐活動中,讓幼兒得以發(fā)展。
關鍵詞:幼兒教育;教育研究;實踐與體會
近些年來,如何做好孩子的早期教育一直是人們最關注的話題。而要做好早期教育,幼兒教育是關鍵,幼兒時期是一個人一生行為習慣養(yǎng)成的重要階段,幼兒教育深深地影響著一個孩子的性格與習慣。有一位諾貝爾獎的獲得者在回答記者提問時說,對他一生影響最深的竟然是幼兒園。有一句話叫習慣成自然,有好的習慣就有好的人生。所以,幼兒教育的重點在于行為習慣的培養(yǎng),然后才是智力能力的開發(fā)。因此,筆者認為幼兒教育應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培養(yǎng)幼兒獨立的生活習慣做好教育的基礎
現(xiàn)在的幼兒,大多是獨生子女,在家里有幾代人的呵護與關愛,過著衣來都不知怎么伸手,飯來都不愛張口的小皇帝小公主的生活。這一點在小班幼兒的身上表現(xiàn)尤為嚴重。
今年我?guī)У男“?,很多孩子都不會自己穿衣服穿鞋子,每次戶外活動都要老師一一幫著穿衣服,有的孩子你給他拿著衣服架好要他伸手穿,他都一遍遍的問“老師,是伸這只胳膊嗎?”真是讓你氣笑不得。午睡后起床總要老師一遍遍巡視誰穿倒了鞋子,然后再提示“孩子,鞋穿倒了,把鞋倒過來。”吃飯、拿筆畫畫老師都要一遍遍一一去教哪邊手拿筆、拿勺,怎么握筆,怎么拿勺用餐。上廁所,男孩子去男廁所,女孩子去女廁所,有些孩子會來問你“老師,我是男孩子嗎?”老師要肯定的方式去告訴他“是的,你是男孩子(你是女孩子)”入廁大小便、喝水都要排隊去,不能大聲說話喧嘩,喝水要在固定的地方,不能端著水杯到處走動,以免水濺出來灑到地上。活動課后,自己要把東西收拾好放回原處。區(qū)域活動,要聽口令,音樂一起戴牌進區(qū)域開始活動,音樂再起開始收拾玩具、玩具放到原處擺好,把牌掛到原處。像這樣細微的常規(guī)教育每天都要重復很多遍。有時,我們覺得很簡單、很清楚的問題孩子們都會一遍遍的問,其實孩子不是故意在跟老師搗亂,他是真的不明白。教幼兒這幾年,我深深地感受到孩子們確實是一張張白紙,不含一點雜質。他們對這個世界充滿了好奇,可是又什么都不懂什么都不知道,分不清好壞,分不清危險與安全。我們怎么教他就怎么學。老師的一言一行甚至一個微小的動作都應很慎重,因為他們的小眼睛正在為他們尋找成長的信息。
二、做好情感教育培養(yǎng)健康身心
幼兒入園后與教師交往的時間比與家長交往的時間還要長,老師的一個眼神、一個動作、一句表揚的話都使孩子的心靈受到很大的觸動,所以我們要想教育好孩子首先要像媽媽那樣耐心、細心的去關懷呵護。然后再家校配合搞好幼兒教育。
情感的教育有很多方面,比如讓孩子懂禮貌,懂得尊重老師、長輩,孝敬父母等等。在幼兒進園開始,我就讓幼兒和老師互相問好,和小朋友互相問好,這樣一來培養(yǎng)了幼兒的禮貌有助良好行為習慣情感的培養(yǎng),二來也增近了老師和孩子、孩子們之間的相互認識。每天放學時孩子們會主動向來園接他的家長問好,和老師搖手再見。帶幼兒出去活動時看到園長、打掃院子的老爺爺、別班的老師,孩子們都會主動有禮貌的打招呼問好,聽到孩子們一聲聲的問好聲,就知道自己對孩子們的培育沒有白費,終于開出了芬芳的花朵。一位家長向我訴說“那天,我?guī)Ш⒆尤ド虉?,看天冷就坐公交去的,一上車就還兩個座位,我們兩個正好一人一個,不一會在半路上來個老太太,我還沒等說什么,這孩子站起來就非讓老奶奶坐那”我還表揚了他“好孩子知道讓座了”從商場回到家,我問他“誰教給的你看到老奶奶要讓座的?”他說老師講的書上那個小朋友就是這樣做的,老師說那樣做是好孩子,要給得小紅花的,他也要做好孩子,老師也給得小紅花。就是這么一個簡簡單單的故事,沒想到對孩子的影響竟然如此的深刻。對孩子的情感教育要在日常的點點滴滴中去滲透,也許老師的一個不經意,對孩子卻是一生的影響。家長、老師從日常的每一件小事中對孩子進行正面的引領,久而久之就能為孩子養(yǎng)成一個健康的身心。這讓我不禁想到小時候聽過的一個故事“一個孩子跟媽媽去鄰居家玩,看到一根繡花針很漂亮,就順手裝了起來,回到家給媽媽看,媽媽問清由來,竟然表揚孩子真懂事,知道往家里帶東西,孩子在媽媽的表揚中明白自己那樣做肯定是對的要不媽媽怎么會表揚自己呢?自那后孩子不斷往家偷東西,從一根鉛筆到一個文具盒……,越偷越大,最后終于到了可以判刑的地步,那時他才認識到自己的錯誤,憎恨自己的母親讓自己走上了歧途”試問:孩子有何錯,錯的是我們這些引領者。為人師為人母,要謹言慎行才能做一名合格的教師,一位合格的母親。
三、在教育活動中做好幼兒教育
幼兒教育強調的是讓幼兒在游戲中快樂的學習知識,求得發(fā)展,讓幼兒主動地學,順應他們的認知規(guī)律。幼兒年齡小,很難長時間的堅持一件事,如果讓幼兒規(guī)規(guī)矩矩的做好聽老師講課,既束縛了他們好動的天性,又不能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所以我們要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去為他們量身定做自己的教學方法和時間,幼兒好動,對一切都感到好奇,好想、好問,只有達到這些心理需求,才能讓幼兒達到真正意義上的發(fā)展。比如幼兒的數學課,認識大小、上下、長短等。孩子們學起來很枯燥,于是我根據幼兒年齡的特點,把這些數學知識穿插到小游戲中進行教學,故事中進行比較,什么“小老鼠上燈臺,老鼠在燈臺上,小貓在燈臺下”“小馬過河,小馬高大可以趟過河,小松鼠矮小過不了河”“樹上的果子圓又大,農民伯伯想摘掉它,不同的位置的果子要用不同長度的梯子,摘掉低處的要用哪個梯子,高處的要用哪個梯子”孩子們在游戲中自己去探索、實踐,不僅學到了新知識,而且得到了實踐應用。這樣,一項平時不易被幼兒接受的教學內容,在短時間內達到了預想的教學效果,孩子們不會再覺得數學枯燥乏味,在游戲中快樂的學會了新知識。
幼兒教育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而是一個長期的、循序漸進的過程,這就要求我們幼兒園、家庭、社會一起努力,為幼兒創(chuàng)設一個良好的學習生活環(huán)境,使幼兒在耳濡目染、潛移默化中得到教育,為一生的發(fā)展打好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