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惠芹
[摘 要]德育教育應貫穿于整個數學教育當中,這不僅符合教學大綱的要求,也是數學教學實踐的需要。有利于為國家培育培養(yǎng)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四有”公民,以便發(fā)展面向現(xiàn)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社會主義文化。
[關鍵詞]德育教育;滲透;合作探究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10-2020年)》把“育人為本”納入教育工作的“二十字方針”。學校在“立德”的基礎上確立了育人目標:培養(yǎng)健康的、有趣味的、有根的、多元的、卓越的人,其內涵是具有中國靈魂、世界眼光和多元文化理解力的卓越公民。
“卓越公民的教育”尤其要凸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國家層面上凸顯“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在社會層面上凸顯“自由、平等、公正、法制”,在公民層面上凸顯“愛國、敬業(yè)、誠信、友善”。那么,在數學課堂教學中如果進行德育教育呢?下面談談我的一些做法:
學習數學離不開做作業(yè),但是傳統(tǒng)的作業(yè),它的目的性與形式都比較單一,就是為了幫助學生理解掌握所學的知識,這樣的作業(yè)形式不僅不能有效地調動學生積極性和提高作業(yè)效率,更為重要的是缺乏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的內容。為此,我們應該開辟一片數學作業(yè)的新天地,設計形式豐富的數學作業(yè),在充滿吸引力的數學作業(yè)中蘊涵德育,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一、利用實踐活動進行品德教育
談到品德教育,也許有些人認為它是班主任的事。其實,只靠班主任是力量是不夠的,我們天天與孩子們打交道,每個學科老師都有義不容辭的教育責任?,F(xiàn)在每冊教材都設計有教學文化及實踐活動。我們可以給學生布置“實踐性”的作業(yè),并將調查所得的資料作為學習內容之一,這樣既可以充實教學內容,又能使學生對所學的知識產生親切感,更為重要的是學生在完成作業(yè)的過程中無形地受到了一種德育的啟發(fā)。根據形式不同,我們把“實踐式”作業(yè)分為兩類:
1.對現(xiàn)成學習資料的收集。教材中潛在著很多的德育因素,但大部分思想教育內容并不占明顯的地位,這就需要我們老師組織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在課前或課后進行有關資料的搜索。
例如,在教學圓周率內容前,我們可以把枯燥的“預習書本第幾頁”這樣的作業(yè)改成讓學生到網上、校園圖書館等地方查閱有關圓周率的內容,這樣學生的積極性容易被調動起來,另外他們也不覺得這是一項作業(yè),很樂意去完成。通過調查,學生了解了祖沖之和圓周率的故事,這樣既可以培養(yǎng)他們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及愛國主義教育,還可以培養(yǎng)學生不畏艱難,艱苦奮斗,刻苦鉆研的獻身精神。可以說是一舉多得。
2.開展社會調查。德育的滲透也沒能只局限在課堂上,良好的思想品德不單是使學生了解它們的意義和要求,重要的是身體力行。因此,我們在布置作業(yè)時,可適當充實一些數學與社會聯(lián)系的問題,使學生在學習數學知識的同時,關心身邊諸如人口、土地、交通等社會問題。比如:布置學生收集國家經濟發(fā)展的一些數據,一方面可以用這些數據進行數學運算、統(tǒng)計、比較等學科知識的教育,也可以從中對學生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教育。(經濟數據可說明國家的富強程度)
二、在數學作業(yè)“命題中”使用富有教育意義的真實材料
教師可以注意收集一些有教育意義的真實材料,編成練習題讓學生解答。
例如,可以得利用神舟系列和天宮系列的數據作為材料作為編寫習題、應用題的素材,使學生在解題的過程中受到潛移默化的愛國主義教育。
三、利用一旁看“合作探究”進行德育教育
培養(yǎng)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能力,已成為當今教育流行的話題?!胺纸M合作探究”中可以培養(yǎng)學生民主平等、互尊互愛、競爭合作的意識。這些意識都是培養(yǎng)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本要求之一。在分組合作能把一個時空有限的課堂變?yōu)槿巳藚⑴c,個個思考的無限空間,使學生體驗到合作的愉快和好處,增強合作意識,體會團結合作精神的重要。如教學了統(tǒng)計圖表的制作,讓學生利用課余時間以小組的形式調查小組內每個成員家庭每天用水的數量,然后通過計算統(tǒng)計出小組家庭一個星期,一個月,一年使用水的數量,再制成相應的統(tǒng)計圖,然后引導學生思考:
從制成的統(tǒng)計圖中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學生在掌握有關數學知識的前提下受到了一次節(jié)約用水的教育,另外也受到了一次團結合作精神的教育,在整個調查過程中學生們一起學習,既要為別人的學習負責,又要為自己的學習負責,學生在既有利于自己又有利于他人前提下進行學習,學生意識到個人目標與小組目標之間的相互依賴關系,只在在小組其他成員都成功的前提下,自己才能取得成功。
總之,德育教育應貫穿于整個數學教育當中,這不僅符合教學大綱的要求,也是數學教學實踐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