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桂娜
摘要:當今信息化時代,伴隨著經(jīng)濟全球化的趨勢,許多家庭家境優(yōu)越,但對于孩子們而言在信息化時代中則面臨著更多的誘惑與挑戰(zhàn),家庭教育面臨著諸多困難。中國教育新聞網(wǎng)訊9月26日公布《全國家庭教育狀況調(diào)查報告(2018)》,《報告》中指出“孩子眼中的父母”部分,其中四年級學生視“父母”為最崇拜的人生榜樣,認為人生最重要的事情是“有溫暖的家”。本文就新時代家庭教育所面臨的困境亟待解決出發(fā),根據(jù)以上《報告》探索新時代家長的教育職責。
關鍵詞:愛;教育方向;教育方式;教育職責
信息化時代,伴隨著經(jīng)濟全球化的趨勢,許多家庭家境優(yōu)越,但對于孩子們而言在信息化時代中則面臨著更多的誘惑與挑戰(zhàn),家庭教育面臨著諸多困難。許多學生家庭家境優(yōu)越,但卻嬌生慣養(yǎng)、自私、蠻橫無理或沉迷網(wǎng)絡、整日無心向學……父母給予孩子全身心的愛,而孩子的表現(xiàn)卻常常讓他們的期望落空,為此,家長感到焦慮無比,卻又束手無策。面對新時代家庭教育所面臨的困境,本文將闡述對家長教育職責的探究,以解決家庭教育困境,促進孩子健康人格形成。
一、構建愛的教育,明確教育方向
(一)適當給予孩子理性的愛
現(xiàn)在很多人只是把教育看作孩子學會適應社會的工具,這種觀念下的教育往往扭曲了教育的內(nèi)容,老是命令孩子這個能做,那個不能做,往往扼殺孩子的天性和追求快樂的本能。法國兒童教育家、兒童精神分析大師弗洛依德提出“真正的愛”:一是父母為了孩子“長大”成人,在各方面都能向孩子提供他所需要的物質(zhì);二是父母的這些付出,更重要的是健全孩子的人格,使孩子有一天能夠離開父母,依靠自己的翅膀飛向另一片天空。
(二)適時給予孩子正確的教育
1.把準教育尺度。
父母要把準教育的方式尺度,對孩子的任何需求都有限度,孩子能要什么,不能要什么,不能一味的聽從,不要害怕孩子撒潑、打鬧而拒絕對其設限。孩子如果難以聽到對其成長有利的教誨,他們將為此付出一生的代價。正如:我們經(jīng)常在媒體報道上看到,類似馬加爵事件,藥家鑫案件等令人瞠目結舌的意外事件,高等學府學子良知泯滅,對父母苛刻,對路人冷漠,對世界悲觀,這是長久以來孩子得到的愛太多,于是不懂得感恩的現(xiàn)實寫照。當孩子們犯下了不可饒恕的罪行時,孩子的父母應該承擔難以推缷的責任。
2.恪守教育準則。
教育的準則是為了讓孩子了解人類的生存法則?,F(xiàn)在的許多小孩是家庭里的“小皇帝”“小公主”,所有的人以他為核心,這是很嚴重的錯誤,要讓孩子明確在一個集體社會里,如何與他人相處;在融入一個社會中,遵守各方約束的重要性。同時,孩子終究要獨立,必須讓孩子學習獨立生活的能力,與人交往禮儀等等。不然,孩子的將來必然遭到許多挫折。
教育孩子,父母一定要把準教育尺度以及恪守教育準則,無論付出多大代價,這都是給予孩子步入社會的一把鑰匙。
二、遵循兒童的心理成長,明確教育方式
(一)遵循兒童的心理成長,認識心理活動的兩個對立原則
法國兒童教育家,兒童精神分析大師弗洛依德提出的支配人類心理活動的兩個對立原則——“唯樂原則”與“唯實原則”。生命之初,人追尋快樂避免不快樂,由“唯樂原則”起絕對的支配作用沉浸在與外界隔離的自我世界中。但是隨著自身需求的出現(xiàn),轉而去認識外部世界,尋求那些即使讓人不悅,但是真實有用的行動,這就向“唯實原則”轉化。父母的教育激勵了這種轉化,使孩子的心理成長。
(二)認識“唯樂原則”與“唯實原則”的對立與平衡
教育家、兒童精神分析大師弗洛伊德認為“唯實原則”雖與“唯樂原則”相對立,但不可偏廢,兩者保持平衡是精神健康的條件,否則容易造成精神疾病。如:有的孩子很野蠻的想要了解“石蓮花”萌萌花瓣的構造,不管三七二十一隨意用剪刀一下子將整盆花的花瓣剪了下來,讓人惋惜。而如果當其父母知道孩子是想了解“石蓮花”的花瓣的構造時,采用鼓勵方式、甚至陪伴引導他自己去查閱資料或圖片,便能了解到更多“石蓮花”生長的相關知識,這樣既能保持孩子原始探求新知事務的好奇心,又能增加孩子的知識與見解,使得一些動、植物等物質(zhì)免受傷害。這實質(zhì)就是完成了從“唯樂原則”到“唯實原則”的愉悅轉化。
三、明確家庭教育職責,促進孩子健康人格的形成
(一)凈化網(wǎng)絡空間,抵御網(wǎng)絡誘惑
現(xiàn)時代各種信息傳播速度特別快,網(wǎng)絡傳播具有即時性、開放性、參與性、隱匿性、自由性、跨文化性的特點,使得許多孩子容易墜入網(wǎng)絡游戲,網(wǎng)癮嚴重,嚴重耽誤學業(yè)。為此,凈化網(wǎng)絡空間,正確引導使用網(wǎng)絡產(chǎn)品勢在必行。根據(jù)這一現(xiàn)象,父母的具體教育要求:其一,加強父母計算機應用及網(wǎng)絡知識培訓,幫助孩子抵御網(wǎng)絡的有害侵襲。其二,修復親子關系,肯定孩子、信任孩子,控制孩子接觸網(wǎng)絡的時間。其三,正確疏導網(wǎng)癮孩子,切不可對其全盤否定。其四,采用法律和政策手段加強對網(wǎng)絡的監(jiān)控,深入細致地加強網(wǎng)絡道德教育和健康教育。其五,要培養(yǎng)遠離網(wǎng)絡誘惑孩子其他方面的能力,包括人際交往、心理素質(zhì)、自信心等。此外,還需發(fā)掘孩子的興趣愛好,并予以認可、鼓勵;幫助孩子提升自律性,辨別性正確使用網(wǎng)絡。
(二)有效教育活動,促進品行端立
1.合理的期望與“有質(zhì)”的教養(yǎng)相結合。
父母對孩子傾注了全部的期望和心血,希望能夠培養(yǎng)出眾的孩子,但是在培育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往往顧此失彼重學業(yè)輕人品,導致孩子心理壓力重,人格問題較多。所以,我認為父母應該注重兩個方面規(guī)律:一是關注孩子心理成長特征,確定階段成長步伐。父母要遵循孩子心理成長的規(guī)律,謹慎判斷孩子是否具備進入下一個階段的條件,切不可揠苗助長,導致他們無法承受壓力。二是有的放矢,有質(zhì)陪伴。在陪伴孩子的過程中,要有探測教育目標的設定,為后來的教育進度提供依據(jù)。
2.與孩子共同成長拓寬孩子認知領域。
教育專家朱永新談到:父母僅僅滿足于自己的成長,甚至僅僅用自身的成長故事、成長榜樣影響孩子是不夠的。成長有一個共作效應,有一個生命的成長場。父母要在掌握孩子的生理、心理成長特征的基礎上,多閱讀有益于孩子成長的書籍,有的放矢提升自身教育能力,拓寬孩子認知領域。學生時代的孩子由于知識層次、認識、接受和判斷能力等方面的局限,容易沉迷于網(wǎng)絡,甚至會染上不良惡習,使其三觀發(fā)生嚴重偏離。由此,要幫助孩子抵御網(wǎng)絡誘惑,遠離網(wǎng)絡不良信息的干擾,努力為孩子創(chuàng)設活動場所,與孩子共同成長。
3.找準著力點及時鼓勵激發(fā)孩子成長驅動力。
有句話說的好:“世上沒有垃圾,只有錯放了地方的資源”。對于孩子也一樣,他肯定會有可以“發(fā)光”的部分。父母應該在陪伴孩子與孩子共同成長的過程中,進一步了解孩子人格上的缺陷,及時找準著力點進行鼓勵彌補,以激發(fā)孩子成長的驅動力。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長的第一所學校,是孩子性格形成、品性端立的根基。家長一定要認真對待、高度重視,并遵循兒童心理成長規(guī)律,履行好教育職責,才能幫孩子“扣好人生第一??圩印?。
參考文獻:
[1]【法】克洛德·阿爾莫.光有愛還不夠——幫助孩子構建自我[M] .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9
[2]【德】庫爾德·勒溫(KurtLewin).拓撲心理學[M].浙江教育出版社,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