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我國對于學習有這樣一種定義:學習是由于經驗所引起的行為或者思維的比較持久的變化。其中提到了“經驗”二字。經驗,常常會導致思維定勢,在知識、行為的轉折點處出現(xiàn)阻礙。本文嘗試從學生、知識角度分析學生思維,提出順應、操作等指導方法,來引導學生深度思考。進而提高學習效率。
關鍵詞:思維轉折點;順應;深度思維
對于任何年齡段的人來說,思維的轉折點都是難點,因為人們習慣性的根據(jù)經驗理所當然的前行,若沒有提示或前車之鑒是不會去轉彎的。對于低年段的學生而言,“前車之鑒”、知識積淀都極少,所以思維靈活性大部分較差。對于這種現(xiàn)狀,教師的處理大體可分為兩種。一、“提前預警”,也就是提前告訴學生思考方向。二、“認知沖突,水到渠成”,就是順應學生思維,讓思維后繼,形成認知沖突,自己發(fā)現(xiàn),問題尋求解決之法。
一、 研究思維轉折點的目的——走向深度思維
前面我提到過,對于思維轉折點的處理,大概有兩種:一、“提前預警”,也就是教在前,學在后。二、“認知沖突,水到渠成”,就是順應學生思維,形成認知沖突,發(fā)現(xiàn)問題所在,并尋求解決之法。后一種教學,學生自己發(fā)現(xiàn)問題,印象深刻。但是很明顯,后一種所需時間一般要遠多于前一種。這就面對一個很現(xiàn)實的問題,課堂時間有限??赡軐е聦W習范圍減小。那教學的深度與寬度該如何把握呢?當下有這樣一種觀點,“教得越少,學得越多”,學生獲得的東西,是他學會了多少,不是教授了多少。教的多不代表學的多。應當走向學生思維深處。具體我提出幾點意見:(1)精選教學內容,教材的二度開發(fā),既要基于教材又超越教材,即在課堂上把同類問題高度合并。也就是以質量代替數(shù)量。(2)深度挖掘例題,教會學生思考方式。在這兩課時可以體現(xiàn)為,學生學習完20后,追問:
師:20的組成是?;生:2個十合起來是20;師:那3個十呢?生:30
師:那40的組成呢?結合學生思維增長點,啟發(fā)學生深度思考,培養(yǎng)深度思維。(3)對于理解知識比較緩慢的這種課堂生成,要放低要求,提問要有層次有技巧。注重他對重點內容的理解。(4)引導學生反思數(shù)學學習的過程。
教師可以利用每節(jié)課結束前的幾分鐘,引導學生對所學的內容、學習過程、數(shù)學思想方法進行回顧。這樣可以及時對所學知識進行梳理,而且還能溝通新舊知識間的聯(lián)系,有利于學生建構知識,更好地發(fā)展數(shù)學思維。
二、 處理思維轉折點“滑行”的辦法
(一) 教師引導上“順應”
這里所說的順應,就是順著學生的思路,繼續(xù)往下走。例1:《數(shù)數(shù)、讀數(shù)》這一課時。一種設計方法是:1.通過數(shù)小棒,綁小棒的過程,讓學生認識10個一是1個十。2.再添加幾根小棒,讓學生認識十幾,順便滲透十幾的組成。3.19-20是一個轉折。
師:19再加1就是?生:20。
師:這是1個十和10個一,合起來是20。還能想到什么更簡單的方式表示20呢?
從而引出2個十是20。此處教師教在前,學生一般可以根據(jù)教師的引導以及1個十是10個一把十根小棒捆成一捆的經驗得出教師想要的結果,是正遷移。但這樣的教授方法,學生思維訓練很小,對于知識點的記憶及思想方法的遷移可能性都較小。
設計二:
師:19再加1根就是?生:20。師:那21怎么表示呢?生:再擺一根。
師:22呢?29呢?30呢?哎呀!黑板上好亂呀!這是29根嗎?都看不清。
很多孩子便會恍然大悟,10根再捆一捆,滲透滿十進一的思想。一年級學生認識數(shù)學的主要方法方法就是數(shù)。后一種設計沒有掐斷學生的數(shù),滿20之后讓學生繼續(xù)數(shù)即數(shù)的后繼,漸漸地認識到一直這樣擺不是辦法,進而想到再捆的過程。后者的設計則是學生的學在前。
(二) 學生手段上“操作”
低年段的學生思維特點是具體、形象、直觀的。還處于動作思維,形象思維階段。所以要讓學生通過操作來發(fā)現(xiàn)、來理解、來驗證。例如對于10個一是1個十的教學,一定要給學生經歷捆小棒,擺小棒的過程。19-20的過渡,要讓學生在課桌上去擺,發(fā)現(xiàn)空間不太夠或者看著不清晰,進而想到把10根再捆成一捆。同樣,計數(shù)器教學數(shù)的組成,讓學生自己去撥一撥,感受數(shù)的順序,感受滿十進一,把個位上的10個數(shù)珠用十位上的一個數(shù)珠表示。但教師要明確,操作只是手段,不是目的,操作應該有層次。
層次一:手上操作
即學生按照教師的要求及引導動手操作。放在這兩個課時中來看,就是學生擺小棒、捆小棒、撥數(shù)珠的過程。此過程讓學生直觀的去感受,漸漸形成表象。
層次二:腦中操作
即學生通過動手操作,形成表象,當沒有學具的時候也能回憶起操作過程并在腦中操作。在這兩個課時中可以體現(xiàn)為教師要求:想一想15,個位上應該撥幾個數(shù)珠,十位上呢?19怎么撥呢?20呢?
層次三:語言表達操作
即讓學生進行語言表達,培養(yǎng)學生表達能力,漸漸做到語言表達的完整性。比如讓學生完整的說出數(shù)的組成并正反說。
師:根據(jù)計數(shù)器上撥出的數(shù)珠,你能說一說19的組成嗎?
生:1個十和9個一合起來是19。師:那19里面有幾個十幾個一呢?
生:1個十9個一。師:說完整。
生:19里面有1個十9個一。師:你能把這兩句話連起來說一次嗎?
生:1個十和9個一合起來是19,19里面有1個十9個一。
師:那誰來說說20的組成呢?
根據(jù)學生的表達,教師做相關的引導,引導他們說長句子,并說完整。學生可以通過表達整理思路,建立模型,加強記憶。
一節(jié)課的成功與否,不在于你講了多少內容,而在于學生思考的量,學生思考的量的多少,往往依托于教師的引導。對于學生思維轉折點的“滑行”,應在學生思維的基礎順應引導,讓“學”在“教”的前面。
參考文獻:
[1]李梅.教育心理學[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18,12:61.139.
[2]潘賽男.小學起始年級學習數(shù)學的現(xiàn)狀及教學對策[J].教法研究,2012.
[3]胡松林.課堂需要“從長計議”[J].人民教育,2016,6.
作者簡介:
朱麗麗,江蘇省南京市,南京市岱山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