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永紀
上周五之后,有好幾晚輾轉(zhuǎn)反側(cè)睡不著,近兩年的數(shù)學教學自認為盡力了而效果太差。前幾天的數(shù)學磨課尤為突出,在兩個班講完之后我很疑惑,費心勞力的收集了數(shù)據(jù)(每個班的體育達標成績,然后一個一個的打到課件上)打印,做了很多準備,效果怎么不好呢?講完第三課班之后,我真煩死了,不進則退更糟糕(真丟人現(xiàn)眼)。這兩年來我如同一只無頭蒼蠅四處碰壁,找不到出路和解脫的方法,備受煎熬。
意料之外,馬主任與我的談話使我茅塞頓開、幡然醒悟。該清醒了,于是周六周日我進行了深刻地反思,就寫了這些東西。
三個關鍵詞:放手;靠邊站;簡單。
一、放手是真愛
放手是放心的讓學生去說、去做,最好是學生教學生。因為孩子理解孩子的語言更容易,孩子與孩子的溝通與交流比與成人更順暢。而我這幾天站在講臺上說的口干舌燥,換來的是學生的不解和出錯,如同一個體育老師在教學生投球,老師把球拿在手里,向孩子們講授動作要領,反復講幾遍之后還做了幾次示范,再說注意事項,怕學生不明白又說了動作要求,期間就是不肯把球給學生試一試。等到孩子們拿到球,投了一次沒到第二遍,下課了。談何會投,真是費力不討好,何苦呢?
放手的目的是讓學生成長、發(fā)展。孩子學走路,剛開始我們可以扶著他,之后慢慢放手,哪怕他走的踉踉蹌蹌,甚至跌倒。摔倒爬起是自然之事,雖然那時他不知總結(jié)摔倒的原因,潛意識里他肯定要琢磨再走要注意什么和改變什么。所以孩子摔倒了讓他自己爬起來,不要剝奪他歷練自己的過程。
放手是讓學生走上講臺,講自己的所見、所想、所感,有時孩子們的話會讓我們這些大人們意想不到。
二、“靠邊”看風景
靠邊站的前提是眼里有學生,相信學生。以前如果有人說我眼里沒有學生,嘴上雖然不說但我心里肯定不服,老師哪有不為學生好的,都希望孩子學會學好,超過自己。但現(xiàn)在看來我確實眼里沒有學生,因為教學設計全都是考慮我怎么上,以我為中心。卻沒想到學生會有什么反應,他們是否接受我的建議。我反應遲鈍,直到現(xiàn)在才明白啥叫以學定教。再有,要相信孩子的能力,有幾次我讀錯了數(shù)字和看錯了數(shù),孩子們當時就指出來了,我還美其名曰是忽悠你們,看你們發(fā)現(xiàn)了沒?
課堂的主人原本就是學生,各科老師都是串“親戚”的客。我們都知道客隨主便,而不能反客為主。如有人在主人家高談闊論,引起主人的反感,情何以堪?只不過是出于禮貌不好轟走你罷了??蛡円鞔_自己的身份,靠邊站。
靠邊站不是老師在一旁看熱鬧,就沒事了,事先預設多種可能,適當調(diào)控。交流討論不能跑題,使活動有個度。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站在靠邊看,也許會有不一樣的風景。
三、簡單做減法
首先是把教材內(nèi)容看簡單些,別怕學生學不會,一怕就會出現(xiàn)我的狀況,反復說明,啰里啰嗦,學生厭倦。第二教學設計簡單點。如果有人問我這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是什么,我知道。但在設計上想面面俱到,反而適得其反;轟轟烈烈講了很多東西,學生一個也掌握不好。老師要用“減法”,減去沒必要的東西,以目標為主線,其它設計圍繞它進行,無關的不要。其次,教師的問題要簡短明了,不能和孩子搞文字游戲,一句話讓孩子琢磨半天也不確定,怎么回答你;怨誰,是自己給自己下拌,設置了障礙。
學生不是頭腦一片空白入校的,到了二年級,每班會有幾個不簡單的學生,讓這幾個孩子幫我們,工作是不是變簡單了點?
老師們雖然沒說,但我感覺我的課堂評價缺失;我小女兒已上中學,她臥室門內(nèi)側(cè)仍然貼著小學時的各種獎狀。我說揭了吧,孩子說,別,留個紀念。從中可以看出孩子對評價的重視。我們老師希望得到家長、學生、領導、同事的認可,而學生同樣想得到各方面的肯定。不要吝嗇你中肯的評價,鼓勵孩子的自信心和積極性,優(yōu)點放大,問題收起。
人的轉(zhuǎn)變呈現(xiàn)出來的是表象,首先變化的是頭腦中的觀念意識。幾次的教研評課,同事們針對教學設計點評很多,因為也確實存在著這些問題。如同伐樹,他們削了一個枝節(jié),我在另一節(jié)課又冒出了新的枝芽,作用不大。馬主任把中樹之要害——根,一下解決了。
轉(zhuǎn)變源于認同,第二次評課翟校長給我建議,當面沒反駁,其實對他的設計根本不認同,心里話:老師教了好幾遍都不會,讓學生自己做更不會。所以第三次講設計思路沒變、照舊。馬主任的話我理解了,認同了才有了我的反思。
窮則思變,絕處逢生;我有一種破繭成蝶的感覺。認識了還要踐行,我想嘗試。希望成功!
(待會我寫一個教案,今晚就可以安心入睡了。)
(作者單位:山東省淄博市張店區(qū)凱瑞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