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涵
摘 要 自高校轉型發(fā)展以來,促進高校法治教育取得實效,是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戰(zhàn)略目標的內(nèi)在要求。然而,當前高校法治教育的發(fā)展在教育目標、教育模式、構建育人合力等方面存在一些問題,不能很好地適應法治建設的新要求。針對當前面臨的現(xiàn)狀,各高校在開展法治教育中亟須提高認識、促進改革、拓展途徑、共同發(fā)力,增強教育的實效性,為實現(xiàn)法治中國助力。
關鍵詞 高校法治教育 現(xiàn)狀分析 改進對策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z.2018.05.001
Abstract Since the trans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t has become an inherent requirement to build a socialist country under the rule of law. However, there are some problems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leg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terms of educational goals, educational models, and the building of joint forces for educating people. It is not well adapted to the new requirements of the rule of law. In view of the current status quo, al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rule of law education need to raise awareness, promote reforms, expand the way, co-produce force, and enhance the effectiveness of education, to help China realize the rule of law.
Keywords college law education; situation analysis; improvement countermeasures
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總書記為核心的黨中央立足新形勢,高瞻遠矚,對治國理政作出頂層設計和部署;“四個全面”戰(zhàn)略布局次第展開,四中全會專題研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決策,法治中國建設邁入新的篇章;根據(jù)會議精神,法治教育被單列出來,組成國民教育體系的一部分。在法治新時代,各高校大力推進依法辦學、依法治校、依法辦事。[1]高校肩負著培育大學生法治素養(yǎng)的使命,高校法治教育為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建設渲染了文化氛圍、提供了動力源泉,意義深遠。因此,高校在培養(yǎng)人才、文化傳承中,要立足當前面臨的實際問題,不斷加強和改進大學生的法治教育,增強高校法治教育的成效。
1 高校法治教育的概念
在法治新時代,高等教育體制改革創(chuàng)新也更加注重遵循法治的思路,推動高校法制教育向法治教育的轉型發(fā)展。不同于人治,法治“是一個國家依法治理的基本方式?!盵2]亞里士多德在其專著中對法治的含義作了具體的闡述:“已成立的法律得到普遍的服從,而大家所服從的法律又應該本身是制定良好的法律?!盵3]的確,完備的法律制度及體系是推進國家法治建設的基石。而從高等教育層面出發(fā),高校開展法治教育也需要建立在法制教育的基礎上。法制教育注重讓人們在遵法守法的大前提下依照法律的既定程序辦事。法治教育更加關注法律制定背后所彰顯的價值、理念,它包含了法律至上、權力制約等基本要素,著重于培育國民法治思維、理念及素養(yǎng),提高全民為推動法治國家、法治社會、法治政府建設的能力。高校法治教育是國民法治教育體系的題中應有之意,是高等學校旨在提高大學生法治素養(yǎng)而進行的一系列基礎性、專業(yè)性的高等教育活動,內(nèi)容包括理論知識傳授、法治素養(yǎng)培育等;不僅是課程的相關學習,法治相關實踐活動的教育也應是其“標配”。
2 高校法治教育的現(xiàn)狀
高校開展法治教育的成效與當代大學生法治素養(yǎng)的提升密切相關,與大學生能否成為法治中國建設的耕耘者和踐行者密切相關。在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進程中,各高校根據(jù)新要求,采取多種措施,不斷加強和促進大學生的法治教育,取得了一些成效,但高校法治教育的發(fā)展在教育目標、教育模式、構建育人合力等方面也存在一些問題,不能很好地適應法治建設的新要求,主要是:
2.1 目標定位不明確
在法治建設的新時期,各高校開展法治教育的總目標可以概括為提升大學生的社會主義法治素養(yǎng)。但高校在開展法治教育的實踐中缺乏對目標進行階段和層次的劃分,具有籠統(tǒng)性和抽象性。在法治中國進程中,相對于德育,高校法治教育凸顯了自身的價值和意義,但是從當前可以看到,高校未能根據(jù)受教育者的已有知識體系特征和習得能力設置階段性課程和目標,從而建立覆蓋所有在校大學生的高校法治專屬課程體系,更好地滿足大學生的需求。從教育實踐來說,教育是一個由簡單到復雜、由理論轉化為實踐的過程。法治教育的開展也需要從法律知識、法治思維到踐行法治的層層遞進,相互融合??傊髮W生法治素養(yǎng)的形成離不開具體的時空范疇和具體的轉化過程,但高校在目標設置上的籠統(tǒng)化和抽象化直接減弱了法治教育的實效性。
2.2 教育路徑過于單一
當前,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課程作為高校法治教育課堂教學的主載體,雖然合二為一,但從師資隊伍的專業(yè)造詣、教材內(nèi)容的結構設置、教學過程中課時的安排以及考核方式等方面來看,法治教育并未獲得對等的地位。從授課方式來看,該門課程主要采用理論式宣講,建構受教育者的法律知識體系。因此,教師的法治素養(yǎng)、教學方式與課堂教學效果密切相關。但目前高校配備的法治教育專職教師數(shù)量有限,而兼職教師由于法律專業(yè)知識相對匱乏,影響了教育的整體效果。另外,該門課程作為高校的公共必修課,大多是以大班的組建形式授課、采用“滿堂灌”的方式教學、缺乏對“鮮活”案例的講解、效果不明顯。學校集中開展的法治專題講座、法治宣傳教育實踐活動又受制于規(guī)定學時、各種客觀因素的影響,大多拘泥于形式,效果甚微。當前高校中普遍存在一種現(xiàn)象,大部分學生通過課程學習后能很好地完成考核,卻很少能將所學的知識與發(fā)生在身邊的真實案例相結合,在實際生活中也沒有很好地踐行法治。
2.3 育人合力尚未形成
法治教育是一項具有基礎性、長期性、系統(tǒng)性特征的工程,亟須構建多部門、多層次的育人合力體系。實踐是試金石,法治實踐及產(chǎn)生的社會影響是法治生命力的顯現(xiàn)。[4]當前我國已建立了比較完備的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在于法有據(jù)的大前提下更加注重“有法必依、執(zhí)法必嚴、違法必究。”[5]但在現(xiàn)實生活中仍存在漠視法律、以權謀私、貪污腐敗等現(xiàn)象,法治的公信力受到?jīng)_擊。而高校也未能很好地與政府、社會的相關職能部門形成聯(lián)動,整合并高效利用法治教育的資源,拓展法治教育宣傳的陣地。另外,高校在依法辦學、民主管理、服務學生中也存在與法治教育相悖的方面,未能為法治教育渲染良好的氛圍。
3 高校法治教育的對策
“法治興則國興,青年強則國強”,青年大學生是否作法治的耕耘者和踐行者,對實現(xiàn)法治中國至關重要。立足于當前面臨的實際問題,各高校在開展法治教育中亟須提高認識、促進改革、拓展路徑、共同發(fā)力,增強教育的實效性,為實現(xiàn)法治中國助力。
3.1 加強課程模式的改革創(chuàng)新
在教育部最新出臺的《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綱》中,對青少年法治教育的總目標進行了細化,由三個不同階段構成。高校也應該突破傳統(tǒng)法治教育的局限,在落細、落小、落實目標上下功夫出實招,更好地推動高校法治建設。具體而言,高??梢蚤_設初級、高級兩個層次的法治課程,形成結構合理、呈螺旋式上升的課程體系,其中,一、二年級作為初級階段,學習法律基礎課程,重點學習法律概念和原理等;高級階段的課程要注重結合所學專業(yè),旨在增強法治觀念,將理論知識轉化為實踐,學以致用。在校本課程中,各高??筛鶕?jù)實際情況和條件開設相關必修課或公選課。
同時,高校法治教育課程模式改革的重點領域之一是加強法治實踐課程教育的比重。在傳統(tǒng)法治教育中以理論宣講為主,效果甚微。實踐課程可以采用案例教學、情境再現(xiàn)、分組研討等多種教學方法,使教學更加直觀和形象,提高學生的主動性,增強實效性。
3.2 拓展網(wǎng)絡法治教育新陣地
“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信息技術與教育深度融合,高校要主動拓展網(wǎng)絡法治教育陣地,整合提升多種法治教育資源,借助信息技術手段,打造“MOOC”、“云平臺”等在線學習新模式,構建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環(huán)境,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同時,為了增強大學生法治教育的效果,高校應充分發(fā)揮校園新媒體便捷性、交互性的優(yōu)勢,形成以校園官網(wǎng)為軸心、校園廣播電視、官方微博、微信等多渠道輻射的網(wǎng)絡法治宣傳教育體系。
3.3 構建合力育人新格局
按照《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綱》的要求,政府必須高度重視,加強組織領導,做好人力和物力保障,組織好各職能部門,高校齊抓共管,“構建政府、社會、學校、家庭“相互聯(lián)動的高校法治教育新格局。
為了使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精神落地生根,政府應提高認識,統(tǒng)一籌劃部署,提供條件保障,推動高校法治教育工作;另外,政府部門應厲行法治,嚴格執(zhí)法、依法辦事,對司法不公、司法腐敗亮利劍、出重拳,為社會營造風清正氣的法治氛圍。高校在人才培養(yǎng)中,應高度重視,整合資源,配齊配優(yōu)法治教育的師資隊伍,加強課程設置建設以及保障機制建設,逐步形成科學、規(guī)范的體系。高校嚴格規(guī)范學校章程,做到依法辦學、依法管理,另外,在校教職工也要做到依法辦事。同時,高校應加強同司法相關部門的密切配合,整合、利用有效資源,貼近大學生的實際,開展法治專題講座或模擬法庭等相關實踐活動,推進高校實踐育人共同體建設。總之,高校應聯(lián)同政府、社會、家庭形成合力育人機制,培養(yǎng)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接班人,為法治中國建設添磚加瓦。
參考文獻
[1] 戴中祥,鄭全新.高等教育法規(guī)概論[M].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2011.
[2] 亞里士多德.政治學[M].姚仁權,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65.
[3] 羅英.高校法治教育的制度反思與路徑選擇[J].法制與社會,2016.
[4] 徐蓉.當前高校法治教育發(fā)展的障礙與突破[J].思想教育研究,2016.
[5]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