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睬云 張光蕊
【摘要】課外閱讀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學生重要的閱讀實踐活動,是形成閱讀能力十分重要的途徑。閱讀興趣是讀者以閱讀活動的一種注意傾向、積極態(tài)度和喜愛程度,是持續(xù)閱讀的動力之源。閱讀方法的掌握與否,直接影響獲取知識的質與量。教師作為學生閱讀的指導者,必須對學生閱讀過程的一般特點有足夠的了解,并能夠根據(jù)這些特點,結合學生閱讀過程中表現(xiàn)出來的個體差異,對學生進行針對性的指導,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興趣,以便使學生盡快地掌握良好的閱讀方法,提高閱讀效果,是小學生學習的語文的主要方式和培養(yǎng)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重要途徑。
【關鍵詞】培養(yǎng) 學生 閱讀 興趣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01-0202-01
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長期以來一直是語文教學中的一個重要課題。而課外閱讀是語文教學的有機組成部分,是提高語文教學質量和培養(yǎng)學生閱讀能力的有效途徑。課外閱讀可以提高小學生學語文的能力,根據(jù)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從小培養(yǎng)他們良好的課外閱讀習慣,對于以后的語文閱讀教學具有深遠的意義。
閱讀興趣是讀者以閱讀活動的一種注意傾向、積極太態(tài)度和喜愛程度,是持續(xù)閱讀的動力之源。學生對某一學科有興趣,就會持續(xù)地專心致志地鉆研它,從而提高學習效果。興趣可以成為學習的原因;從由于學習產生新的興趣和提高原有興趣來看,興趣又是在學習活動中產生的,可以作為學習的結果。語文課標極力提倡學生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書。教師要讓學生有—個良好的閱讀習慣,要有意識地激發(fā)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把他們引向書海。
一、優(yōu)選課外讀物
《語文課程標準》對小學生閱讀總量作了明確的要求。對于農村的孩子來說,難免有“巧婦難為無米之炊”之感。因此,教師可以給學生推薦課外讀物,比如《小學生拼音報》、《人文科技》、《學語文》等,同時還鼓勵同學們把家里的各種書籍帶到學校來,交換閱讀,再到學校圖書室?guī)蛯W生推薦一些好的讀物。通過各種形式的閱讀,圈點其中的好詞佳句;看圖講故事,或者復述故事情節(jié);人人上臺講故事。閱讀課外書的時候把閱讀的篇目、精彩詞句、摘入筆記,老師定期組織檢查、評比、展示。
二、誘發(fā)閱讀興趣
開展豐富的讀書展示活動,將評價緊隨讀書活動之中。如開展“好書伴我行”“我讀書,我快樂”以及“師生同讀一本書”等讀書活動,以便激起學生的閱讀興趣,隨時與學生交流閱讀體會,幫扶著學生讀完一本本有價值的書。開展一次讀書故事會或人物評論會或讀書心得交流會等,如讀名著之最、讀童話之最、背兒歌之最、背誦古詩之最、背誦《三字經(jīng)》之最、寫閱讀日記之最、即興朗讀最棒等項目。評選出“閱讀大王”、“紅花少年”“讀書之星”等。通過這些評比,讓學生享受閱讀的樂趣,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閱讀熱情,調動學生的閱讀積極性,推動課外閱讀步步深入。
蘇霍姆林斯基指出:“成功的歡樂是一種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促進兒童好好學習的愿望”,小學生好勝心強,適當展開競賽活動,符合小學生的年齡特點,有利于使小學生獲得并保持閱讀興趣。
培養(yǎng)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使學生養(yǎng)成課外閱讀的良好習慣,作為語文教師,應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把培養(yǎng)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放在教學的首要位置,作為自己的第一任務。讓學生在閱讀中去吸取營養(yǎng),陶冶情操,感受生活,感受美,讓每個學生的生命花朵更加絢麗、多彩!
三、營造讀書氛圍
建議家長每天與孩子一同閱讀不少于30分鐘,每月瀏覽一本孩子閱讀的書籍,和他一起討論書里的人和事。根據(jù)各自的居住條件,設立書房、書架、書柜、讀書角等讀書讀報陣地,創(chuàng)設好讀書讀報的氛圍。給孩子一個安靜、文明、良好的讀書、學習環(huán)境,每天保證孩子有半個小時的讀書時間。聽孩子述說讀書的內容和體會,分享他們的快樂,熱情地贊揚鼓勵。經(jīng)常帶孩子到書店,與他一起選購高品位的課外讀物,家庭閱讀作業(yè),用書獎勵他。
人的一生是有限的,而讀書能讓人穿越時空,突破有限,走更多的路,認識更多的人,感受更多的生活內容。學生在大量廣泛的閱讀中,在書聲瑯瑯的誦讀中,逐步增加語文積累,形成良好的語感,同時又培養(yǎng)起讀書的興趣和讀書的習慣,漸漸學到讀書的方法。培養(yǎng)學生讀書的習慣,是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任務。良好習慣的養(yǎng)成,可以使人終身受益。一個人一旦養(yǎng)成愛讀書的好習慣,就可以自我完善“終身教育”,就可以不斷學習新知識,做到活到老、學到老。讓讀書有一種境界,是自身的一種需要,一種習慣,就像有的老師提到的,像空氣和水一樣,成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物質,如同吃飯、睡覺一般,成為日常生活的“自然”。牢記讀書是語文學習的第一要務,在讀中理解,在讀中提高,在讀中發(fā)展。
四、得法于課內,受益于課外
達爾文說:“在一切知識中最有價值的是關于方法的知識。有了學習方法,就等于掌握了一把金鑰匙,可以打開知識寶庫的大門”。老師如何引導學生去總結、實踐、優(yōu)化。老師要利用好教材中的“金鑰匙”這個現(xiàn)成的教學資源,從識字、寫字、朗讀、默讀,從理解詞句、概括一段話、一篇文章的主要內容,到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等等,幾乎包容了小學階段的讀書方法。老師在課堂教學中怎樣引導學生去發(fā)現(xiàn)學法、總結學法,以法導學,都作為常規(guī)管理,課堂教學評價的重要內容。目的很明確,讓學生在課內掌握最基本的學習方法。例如:讀書時注意力要集中,一邊讀一邊想,遇到不理解的詞句或問題,自覺使用工具書、尋求答案;閱讀時要勤于動筆,做記號、寫批注,摘錄好詞好句,精彩片斷。讀書時不要只滿足浮光掠影,走馬觀花,要有自己的批判性閱讀與創(chuàng)造性閱讀。讀課外書,除了要提供書源、提供時間,還在于引導學生從讀的實踐中悟出方法,然后以法導學,進而優(yōu)化學習方法,再讀書、再實踐,循環(huán)往復,學生閱讀的效果就不斷顯著了。
激發(fā)學生閱讀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課外閱讀習慣,交給學生課外閱讀的方法,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在語文教學中是很必要的。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為了讓我們的學生在書的海洋中暢游,為了讓他們在知識的滋潤下成長,我們應該充分認識到課外閱讀的地位和作用,高度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課外閱讀能力,才能豐富學生的課外閱讀量,切實提高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張文質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課例讀本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年1月1日第1版.
[2]《小學語文教學大綱》,2011年修訂版.
[3]《中小學圖書情報世界》,2010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