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云鵬,趙 強,趙文志
Tillaux骨折為脛骨遠端外側關節(jié)面骨折,Paul Tillaux于1892年第一次在尸體解剖中定義了該骨折[1]。此骨折臨床較少見,多發(fā)生于12~14歲青少年的脛骨遠端骨骺閉合前[2],屬于骨骺損傷Salter-Harris Ⅲ型,Lauge-Hansen分型中旋后外旋Ⅰ度,而成年人的單純Tillaux骨折更不多見。
患者女性,65歲,因“扭傷致左踝關節(jié)疼痛伴活動受限1h”就診急診科。查體:左踝關節(jié)腫脹, 前外側壓痛, 內踝未及壓痛, 踝關節(jié)主動活動受限,左足各趾活動自如,皮膚感覺及末梢血運無異常, 足背動脈可捫及。行CT冠狀位檢查見圖1a,CT橫斷位檢查見圖1b,骨折塊約10mm×10mm,分離移位5mm。遂診斷“左脛骨前結節(jié)撕脫骨折”將患者收入。
a b
入院完善相關檢查后,于硬膜外麻醉下行骨折切開復位內固定術,術中探查見圖2,可見脛骨遠端前關節(jié)面撕脫骨折,分離移位,骨折塊為下脛腓前韌帶附著點。復位后行內固定治療,術后12周隨訪可見骨折愈合,X線見圖3。術后12周時美國足踝外科協(xié)會(American Orthop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足評分[3]為94分,評級優(yōu)。
12~14歲的青少年脛骨遠端骨骺板內側閉合,外側未閉合,骨折容易發(fā)生在此期間。受傷時踝關節(jié)在旋后位時受到外旋暴力,距骨在踝穴內以內側為軸,向后外方旋轉,迫使外踝向后移位,脛腓前韌帶連接脛骨遠端骨骺和腓骨干骺端,此韌帶堅強而不易斷裂,故導致脛骨遠端骨骺外側部分的撕裂,發(fā)生Tillaux骨折。
圖2 術中骨折塊移位情況
圖3 術后12周X線片示骨折愈合
因移位的骨折塊容易發(fā)生重疊,正位X線片常因為腓骨遮擋不能顯示脛骨遠端外側部分骨折,如果側位X線片顯示脛骨遠端骨骺前側旋轉的半月形骨塊,則有助于明確診斷。郭錦明和張輝宇[4]認為踝關節(jié)CT掃描是必要的??禇澙5]認為,對可疑Tillaux骨折患者行內旋30°~45°側位X線可以輔助診斷。
Tillaux骨折為關節(jié)內骨折,未成年人常為骨骺骨折,此骨折容易引發(fā)早期退變的骨關節(jié)炎[6],因此骨折塊的解剖復位是必要的。非手術治療適用于無移位的骨折,對于移位≥2mm,建議行切開復位內固定治療[7]。根據(jù)報道,交叉克氏針固定[8]治療Tillaux骨折可以取得滿意效果??晌章葆敼潭☉{借其與骨的彈性模量及良好的生物相容性[9],成為目前臨床最常用的固定方式。Ogawa和Shimizu[10]、Miller[11]采用關節(jié)鏡輔助治療Tillaux骨折也取得了滿意的療效。本病例由于骨塊體積較小,為避免內固定時將骨塊破壞,故采用釘板系統(tǒng)固定,也取得了滿意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