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宇婷
摘 要:在《習近平的七年知青歲月》中以及其多次講話中可以看到習近平總書記的語言風格具有感染力、親和力和鄉(xiāng)土性的特征,他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也有相應的語言表達和論述,對新時期深入研究和有效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極大的指導意義。
關(guān)鍵詞:習近平;語言風格;思想政治教育
一、習近平書記的獨特語言風格
習近平的系列論述,能用最通俗、最簡短的語言,將很重要的理論、觀點表達清楚,其語言風格具有如下鮮明特點。
(一)語言的感染力
感染力是能引起別人產(chǎn)生相同思想感情的力量,啟迪智慧或者激勵感情的能力,使人從內(nèi)心深處產(chǎn)生共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貫徹施行離不開強大的感召力,只有每個人從內(nèi)心深處感知接受,才能更好的內(nèi)化于心,外化于行。習近平書記說過:“理想信念就是共產(chǎn)黨人精神上的鈣,理想信念不堅定,精神上就會缺鈣,就會得軟骨病”。體現(xiàn)了總書記語言的魅力和風格,質(zhì)樸之心,感染群眾,拉近了與群眾之間的距離,群眾在樸實的語言中也感受到了黨群關(guān)系的心心相印之情。
(二)語言的親和性
親和性是一種在社交場合愉快和包容的傾向。在當代人格心理學的研究中,被視為人格結(jié)構(gòu)中的一個主要特質(zhì),在許多社會交往場合,親和的人偏向喜歡他人,以積極的眼光注視他人,接近他人,其言行更容易獲得他人的認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中的疏導和心理咨詢等,其效果如何與親和性程度的高低密切相關(guān),親和性的優(yōu)勢能使溝通和交流的對象更有親近感和趨同感。[1]習近平語言的親和性集中表現(xiàn)為對民生的關(guān)注,一是親和性中包含著親切。習近平同志指出,“中國夢是民族的夢,也是每個中國人的夢。只要我們緊密團結(jié),萬眾一心,為實現(xiàn)共同夢想而奮斗,實現(xiàn)夢想的力量就無比強大,我們每個人為實現(xiàn)自己夢想的努力就擁有廣闊的空間,有夢想,有機會,有奮斗,一切美好的東西都能夠創(chuàng)造出來?!?/p>
(三)語言的鄉(xiāng)土性
習總書記語言的鄉(xiāng)土性與他七年知青歲月是緊密相連的,使他奠定了深厚的文字功底。思想政治工作要注重問題的特殊性,針對不同的地方、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講話帶有鄉(xiāng)土特色,容易促使對方認真傾聽,用心與你交流。2015年4月,習近平在亞非領(lǐng)導人會議上使用了中非兩國的諺語,非洲有句諺語“一根原木蓋不起一幢房屋”。中國也有句古話“孤舉者難起,眾行者易趨”,亞非國家加強互利合作,能產(chǎn)生“一加一大于二”的積極效應。格言的運用,使人可親、可聽、可讀、可記。2015 年春節(jié)前,習近平帶著夫人回當年插隊的梁家河村,他向鄉(xiāng)親們介紹彭麗媛,是用當?shù)亍捌乓獭蓖猎挘瑳]用“夫人、愛人”等詞,使百姓聽起來更加親切。
二、習近平書記關(guān)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論述
(一)“總開關(guān)”三觀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組核心概念。教育和引導人們樹立正確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是馬克思主義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永恒的使命。對于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內(nèi)涵及其地位的理解是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個前提性問題。習近平非常重視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意義及其教育,他把“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喻為“總開關(guān)”“總鑰匙”。在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指出:“堅定理想信念,切實解決好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這個‘總開關(guān)問題?!?[2]
總開關(guān)”“總鑰匙”盡管看不見、摸不著,卻實實在在、時時刻刻影響和決定著人們的思想和行為。世界觀是人們對生活在其中的世界以及人與世界關(guān)系的總體看法和根本觀點,它指導和支配著人的理想信念、思想境界、價值取向、道德操守與行為準則。世界觀的轉(zhuǎn)變是一個根本性的轉(zhuǎn)變。有什么樣的世界觀就會有什么樣的人生觀、價值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是世界觀的重要組成部分。人生觀是人們在實踐中形成的對于人生目的和意義的根本看法。價值觀是人們對周圍的客觀事物(包括人、物、事)及自己的行為結(jié)果的意義、重要性的總評價和總看法。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三者緊密相連、互相作用,人生觀決定價值取向,價值觀引導人生走向,人生觀和價值觀又豐富著世界觀。
(二)鹽的喻析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好的思想政治工作應該像鹽”的意蘊是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講求方式和方法。鹽雖重要,但不能直接進食,只有將鹽溶入食物,才能提供人體生命生理的必要元素,也才能提升享用各種食材的味蕾體驗。簡單、生硬、強行地灌輸和教化意識形態(tài)正如直接進食鹽一樣,不僅不能被教育對象所認同和吸納,有時候還會起到副作用。好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像鹽,首先要像鹽一樣有易溶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善于隱蔽意圖、借助載體、化育無形、潤物無聲,把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導內(nèi)容與教育對象的切身利益問題結(jié)合起來,把主流主導的意識形態(tài)話語與受教育者喜聞樂見的話語交織起來,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傳統(tǒng)優(yōu)勢與新型的技術(shù)載體融合起來,使思想政治教育的“干貨”更接地氣、更暖人心,有效地溶解到人們學習、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給人們以人生啟迪、智慧光芒、精神力量。
(三)“空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培育、弘揚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一項凝魂聚氣、強基固本的基礎工程,也是當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項最緊要的任務。核心價值觀是國家社會之大德,是興國之魂、強國之魂;也是個人之小德,是個人成長成才的基本遵循。它承擔著為國家、為社會、為個人指路引航、定規(guī)立矩的任務,是關(guān)乎國家和民族精神獨立性和文化軟實力的大問題,也是關(guān)乎每一個中國人精神世界建設的大事情。黨的十八大提出要倡導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倡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導愛國、敬業(yè)、誠信、友善,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三個“倡導”24 字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承著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獨特基因,寄托著中華億萬兒女的理想信念,也承載著每一個中國人的美好愿景,為當前培育、弘揚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供了基本遵循。
三、習近平思想政治教育思想的研究展望
在習近平思想政治教育思想的研究方法上,應該把“個別研究”與“對比研究”結(jié)合起來。所謂對比研究,就是用歷史辯證法或縱向比較來研究,對不同
時期不同領(lǐng)導人的思想政治教育思想進行比較分析。當然,要在分化的基礎上整合,在整合基礎上分化。既分別從事“個別研究”“對比研究”,又綜合運用個別研究和對比研究,對其進行全方位研究。在思想政治教育學科發(fā)展上,以習近平個人學習經(jīng)歷為視野,把他的治國理政才能與思想政治教育專業(yè)學習經(jīng)歷相聯(lián)系相結(jié)合,突出學習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增強專業(yè)內(nèi)的認同感,專業(yè)外的認可感。
在思想政治教育新常態(tài)上,習近平時代的思想政治教育有不同于以往時代的顯著特征,如何在思想政治教育新常態(tài)中繼續(xù)穩(wěn)進發(fā)展該學科顯得尤為重要。在思想政治教育主體上,習近平深受廣大群眾信賴與支持,這與他的人格魅力是分不開的。以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人格魅力為切入點,尋求習近平思想政治教育思想中的個人因素,以為全國人民做人格楷模,以榜樣示范法為活標本,促進人民自覺接受習近平思想政治教育思想。
參考文獻
[1]劉志翔.習近平的語言風格及思想政治教育主體觀[J].學理論,2017,21(2):16-17
[2]張智.習近平關(guān)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五個比喻析論[J].思想政治教育理論導刊,2017(5):131-133
[3]葉進,張黨清.習近平思想政治教育思想研究述評[N].勝利油田黨校學報,2016-7-29(4):29-30
(作者單位:山西財經(jīng)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