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靜雯
【內容摘要】隨著我國不斷深化初中物理教學新的課程實驗標準的改革,這也就要求我國初中的物理課堂需要不斷采用新的教學措施,使得初中物理的教學質量和效率得到實質性的提高。在進入21世紀之后,隨著時代的發(fā)展,互聯(lián)網開始嶄露頭角,它不僅帶動了經濟的進步,還為教育教學帶來了極大的便利,為新時代的教育帶來了新的曙光。在初中物理的教學領域中,適當的引入網絡資源,能豐富課堂的教學手段,使學生在學習上的主體地位得到加強,讓學生在學習上更有主動性,做到以學生為本。
【關鍵詞】初中物理 生本模式 構建 創(chuàng)新
物理是初中眾多學科中的重要一環(huán),在初中的學習生活中擁有不可替代的地位,但因為物理知識往往具有較高的抽象性,給學生在學習物理的過程中造成不小的障礙,讓學生逐漸對學習產生厭惡的心理,導致落下的知識點越來越多。因此,教師可以適當的引入互聯(lián)網數據進行輔助教學,幫助學生更好理解所要學的課程內容。老師可以將更多的圖表等放到多媒體課件合適的位置,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和效率。網絡技術給學生提供了便捷的學習工具,有利于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讓學生在學習上的主體地位得到加強。
一、在日常教學時注重學生的主體地位
在初中物理的新課改中,學生在學習上的主體地位不斷得到加強,所以在初中物理的教學上也要做一些相應的調整。因為學生是學習的接受者,教師在授課前要能夠充分把握班里學生現實的物理學習狀況和物理基礎,了解學生之間的學習差異,以及不同學生的學習興趣,以便針對性的對不同學生采用不同的教學方式。比如在學習蘇教版初中物理《摩擦力》這一章的內容時,由于摩擦力是一個比較抽象的概念,學生在學習中會產生許多不同的學習障礙,這個摩擦力該這么表示,為什么這摩擦力的方向與運動方向相反的,對此,教師要搜集學生所遇到的不同問題,匯總后再給學生統(tǒng)一講解,因為摩擦力會對物體運動產生阻礙作用。注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教授他們真正所需要的知識內容。
二、利用網絡資源使教學更加生動形象
物理是一門研究我們周邊生活各種現象原理的學科,它存在并可應用于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如果單純的去談物理,就容易把本身比較抽象的知識點變得更加晦澀難懂,在無形中增加了學生學習的難點。僅靠幾個物理現象的作用圖,很難讓學生明白其內部具體運動情況。因此,在平時的授課中,教師要嘗試著利用網絡資源使教學更加生動,化抽象為形象,給學生一個輕松的學習過程,能夠感受到自己在學習上的主體地位,教師不能光顧著自己講理論知識,使授課過程與學生的認知方式不是很符合,導致學生產生厭學心理。比如在給學生講解《摩擦力》時,在給學生講解完摩擦力的形成原理后,教師可以給學生播放一些從網絡大數據中搜集到的摩擦力作用示意圖和產生原理的視頻,注意在挑選視頻時從學生的角度出發(fā),給他們一個簡潔明了的學習過程,使學生在學習上的主體地位得到加強。
三、對網絡資源教學進行合理安排
老師在面對網絡上眾多信息時,要會挑選,找到正真能為教學所用的網絡資源,再編到教案中,同時,所挑選的那些內容要能夠從學生的角度出發(fā),考慮學生的理解能力,使學生能夠對其產生共鳴,感受到自己在學習上的主體地位。教師對教學教案的編排和整理時不僅僅是形式上播放美觀,更要把所要教授的內容放到合適的位置,這也是對老師設計能力的檢驗。最后,在老師的講授上,新的教學模式伴隨有新的授課形式。老師需要把握好,一節(jié)課只有45分鐘,如何分配時間,分清難點易點,合理進行教學,這些都很重要。利用網絡資源進行教學是優(yōu)缺點并存的,單純的多采用網絡資源進行教學,會在不知不覺間加快教學速度,使教學樣式得到創(chuàng)新,能夠讓學生“眼前一亮”,一晃而過,但也會使得學生喪失了思考能力,學習效率也很低。因此,能夠將網絡資源與板書教授巧妙的結合起來才是網絡化教學的正途。
四、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
在日常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與學生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以往教師為主導的課堂上,學生作為知識被動的接受者,會對老師產生一種畏懼的心理感情,在與教師的交流過程中,不敢提出自己的問題困惑,害怕與教師溝通,這就使得自己在學習上的問題無法得到老師的幫助,不能合理的解決。對此,為了構建物理課堂的“生本”模式,教師要與學生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讓學生敢于表達,樂于溝通,能夠把自己的問題告訴老師,使自己得到真正的提高。
結束語
網絡技術的發(fā)展帶給社會生活巨大的變化,使人類走進信息時代。當前,我們必須要承認互聯(lián)網現代信息技術衍生多媒體教學、網絡教學等在實際的初中教育中有巨大的推動作用,它將初中物理的教學內容通過聲音、圖像形象直觀呈現在學生面前,增加了教學趣味,使學生理解起來更加簡單。作為初中物理的教育工作者,每一個人都有義務緊跟時代潮流,掌握每一項必備的教學技能以完善自己的教學水平,利用網絡資源使教學更加生動形象,從而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并對網絡資源教學進行合理安排,使學生感受到自己在學習上的主體地位,為國家培養(yǎng)出能夠推動社會發(fā)展,促進科技進步的高素質人才。
【參考文獻】
[1] 雷洪亮. 生本理念下初中物理課堂的有效構建[J]. 考試周刊,2016(1).
[2] 徐建飛. 生本教育理念下初中物理課堂構建策略淺析[J]. 中學物理:初中版,2012(06).
[3] 顧紅. 以“生”為本構建初中物理課堂新常態(tài)[J]. 數理化解題研究:高中版,2016(10).
(作者單位:江蘇省揚州市江都區(qū)大橋鎮(zhèn)嘶馬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