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學是培養(yǎng)學生對事物認知、學習能力、打好學習基礎的重要階段,這個時期的教學效果直接影響到學生未來的學習情況。英語作為我國基礎教育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教學效果一直備受關注。隨著新課改的不斷落實,生本教育理念也得到廣泛的應用實施。本文將對生本教育理念下中學英語的改革路徑進行探析,希望對此提供有價值的參考。
【關鍵詞】生本教育理念 中學英語教學 改革
【中圖分類號】G633.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26-0098-01
所謂生本教育理念,即以學生為教育主題,讓學生在體驗、討論、實踐中學習。在中學英語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充分調動學生在學習上的自主性、探究欲、合作性,將生本教育理念更好的落實在中學英語教學中,才能夠真正從學生的需求出發(fā)進行教學,提高教學質量[1]。
一、營造輕松課堂氛圍
輕松的課堂氛圍有助于帶動學生開口說英語的積極性,教師在上課時可以利用一些英語新聞和英語小故事吸引學生,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并以此為話題讓學生能夠敢于并樂于開口說英語。
比如:Free talk通常是以自由、自主、多層次等為主要話題選擇方向,讓學生擁有更多的說、用英語的機會,教師可以在上課時,利用部分時間,讓學生針對當天的天氣、自己遇到了什么樣的事情、當天的心情是怎樣等等進行一段即興脫口秀,也可以為學生設置題目讓學生自由發(fā)揮。如:My mother這個題目,學生可以講講自己的母親外貌特征、有趣的事兒、性格特點;在學習Fashion show時,學生可以談一談自己對服裝搭配的想法、介紹自己喜歡的服裝款式;學習School life時,學生可以講講自己心中的學校等等。從學生感興趣的角度出發(fā),不僅能夠讓學生喜歡課堂展示,用于開口說英語,同時對其將英語實施內(nèi)化、增強其運用英語的能力都會有所幫助。
二、采取因材施教的策略
每個學生都來源于不同的家庭,家庭環(huán)境的不同造成學生的學習能力、性格特點等有所不同。作為教育的主要實施者,要實現(xiàn)讓所有學生共同發(fā)展的目標,因此,對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教學非常重要。不僅如此,注重層次教學是因材施教的重要實施方式,對于層次不同的同學,給予不同的學習任務,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可以共同進步。以“反身代詞”課程內(nèi)容為例,教師在進行這部分知識講解時,對于能力稍弱的學生,只要求其記住有哪些詞是反身代詞即可,而對于能力稍好的學生,除了讓他們了解反身代詞,還要學習相關的內(nèi)容。在Reading內(nèi)容教學中,能力稍弱的學生只需要對內(nèi)容熟讀即可,記住簡單的詞語和短語并了解文章的大概意思,循序漸進的學習。而能力稍好的學生需要在前者的基礎上對重點段落進行背誦,并可以將其簡單復述,難度要略大[2]。
三、對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進行培養(yǎng)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講知識點教給學生,不如讓學生進行自主探究學習學得更深刻。為了響應新課標的號召,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教師在課堂上要與學生產(chǎn)生有效互動,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合作和自主探究。自主學習能力中包括做到課前認真預習、課上認真聽講、課下認真復習等等,不僅要勤于思考,還要善于產(chǎn)生質疑。以“后綴”內(nèi)容為例,當學生了解將“ful”加在名詞詞尾,有“full of”的意思,將“-less”加在名詞詞尾,則有“without”的意思,兩種不同的后綴有相反之義。這時,教師可以提出引導性問題:是不是所有名字的“ful”形式與“-less”形式都是反義詞,讓學生進行思考,在學生思考的過程中,教師可以給予適當?shù)膸椭?,幫助學生提出一些單詞,比如:thankful、wonderful、beautiful等是沒有“-less”形式的。不僅如此,教師還需要引導學生對所學內(nèi)容進行延伸拓展,讓學生的思想不要只停留在教材上。
四、結束語
對于中學生來講,還在尋找適合自己學習方法的摸索階段,無論是具備的基礎知識還是技能都相對薄弱,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加強對學習方法的引導,本著“生本教育”的理念進行有意識、有目的的教學,從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探知欲的角度出發(fā),為學生創(chuàng)設學習情境、進行有針對性的教學,建立自主合作、自主探究的學習模式,讓學生成為課堂主體,從而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打造高效課堂,促進全面型素質教育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1]周艷琴.試論生本教育理念下的初中英語教學模式[J].新課程·下旬,2017(4):148.
[2]郭霞.基于生本教育理念下的小學英語閱讀教學探討[J].校園英語(下旬),2017(8):186.
作者簡介:
張馥丹(1981-)女,廣東普寧人,中學一級英語教師,主要研究方向為初中英語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