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珍珍
【內容摘要】創(chuàng)新是推動事物發(fā)展的原動力。初中音樂課程是推行素質教育的重要課程,具有培養(yǎng)學生藝術欣賞能力及創(chuàng)作能力的積極作用,所以此課程的教學離不開多種創(chuàng)新的教學手段。本文筆者對多種創(chuàng)新手段直擊初中音樂教學進行了探討,期望能給相關教育研究提供參考。
【關鍵詞】創(chuàng)新手段? 直擊? 初中音樂教學
以往初中音樂教學過程中,老師總是采取聽和跟唱相結合的教學方式,雖然在老師的帶領下學生能夠跟著旋律將整首歌唱出來,但是學生對于音樂背后的創(chuàng)作背景,歌曲中蘊含的情感等并不了解,并且不知道歌曲具備的藝術特征,這種缺乏深入性的學習狀態(tài),使得學生難以有創(chuàng)新欣賞與創(chuàng)作的意識。此種教育背景下,教學已經淪為一種形式主義,使得音樂課程和學生產生了較強的距離感。因此,想要使音樂教學從傳統(tǒng)的教學弊端中解脫出來,就需要借助多種創(chuàng)新手段來直擊初中音樂教學,讓創(chuàng)新成為學生身體中的新鮮血液,實現真正意義上高效化教學目的。
一、進行創(chuàng)新的互動教學
互動是人與人溝通的有效渠道,是師生、生生建立融洽關系的重要基礎,并且在不斷的互動中,學生能從自身思維、情感、認知局限中走出來,和周圍人的情感、思維與認知進行相互影響,能促使個體獲得更為全面的發(fā)展。尤其是在總存在等級差異的師生關系中,需要在不斷互動中真正構建和諧平等的師生關系,因為在不斷的互動之中,老師能與學生共同學習、歡笑與袒露內心,課堂氛圍會處于極其和諧狀態(tài),學生不會再將學習看作是在做一件較難的事情,而是會滿腔熱情的參與到課堂學習中。尤其是對于初中音樂這門藝術性的課程,更需要將創(chuàng)新的互動教學策略運用到教學中,使師生的課堂角色不再是對立的,而是對等與互溶的。師生互動的過程中,學生會更加透徹的感受到音樂課程的魅力所在,更好的傳承我國的音樂文化,對音樂進行全面的理解與感知。
比如在學習《七子之歌——澳門》歌曲時,課前老師可以告訴學生,你們要去搜集一下“七子之歌——澳門”相關的資料,課中我們會做游戲的哦!課中老師可以讓學生們圍成一個圈,讓學生們都面對面的坐著,更好的看到彼此之間的表情,能在互動中更好的受到感染,對于此歌曲的學習十分有幫助,并且在游戲中學生會忘記音樂課程的文化色彩,從而享受其中,感受歌曲中獨有的魅力。游戲可以設置為“擊鼓傳球”,將球給任意一個學生,老師需要蒙上眼睛并進行敲鼓,讓拿到球的學生進行正方向或反方向的傳球,當鼓聲停止時讓拿到球的學生將自己了解到的有關“妻子之歌澳門”的資料介紹給大家,介紹得到大家認可時,便可以繼續(xù)游戲。當學生們對此首歌曲的背景資料及其中的情感都了解的差不多時,游戲便可以由拿到球的學生進行歌曲演唱。相信在這樣不斷的互動過程中,音樂課程的教學效果必然會更加的顯著,能將創(chuàng)新互動教學的積極優(yōu)勢淋漓盡致發(fā)揮出來。
二、進行創(chuàng)新的教學評價
初中音樂教學實際上就是進行“教 ——反饋——評價”,評價對于學生后續(xù)的學習有十分重要的影響。因此老師必須要謹慎并加以重視,要將客觀與充滿正面能量的評價作用發(fā)揮出來,讓評價成為學生正面認識自我,合理完善自我的有效方式,對學生的認識方向與活動方向產生積極的影響。評價時還需要尊重學生間的個性差異,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要采取不同的評價方式,這樣才能為學生聽、說、唱、表演為一體的音樂課程教學質量的提升奠定扎實基礎。比如在唱歌環(huán)節(jié),有些學生會由于過于緊張而出現破音等情況,當其他學生無意發(fā)出笑聲時,就會被破音學生認定為嘲笑,這必然會對他們的心理、自尊心及信心等造成不良影響,會更加羞于唱歌,很難將挖掘此學生的所長與發(fā)揮所長。所以對于此類現象,老師需要做的不是去制止笑的學生,而是要繼續(xù)上課,并密切關注破音學生的神情,當講到該學生感興趣或所長的內容時,此學生臉上會有笑容并眼中閃現著光芒,此時就是老師讓此學生發(fā)言的最佳時機,因為自己感興趣或所長,會回答出令人認可的答案,此時老師需要對此學生進行夸大其詞的表揚,并讓全班學生進行鼓掌。鑒于此,評價必須要堅持客觀性的原則,這樣學生才能知道自己的所長與所短,所長繼續(xù)保持,所短繼續(xù)優(yōu)化。
三、進行創(chuàng)新的二次創(chuàng)作
音樂教學并不是讓學生進行單一的學習,老師要明白音樂學習是讓學生對前人的造詣進行傳承之時,對音樂藝術進行再次創(chuàng)造。二次創(chuàng)造過程中,老師需要鼓勵學生根據學習歌曲的節(jié)奏、旋律及感情基調進行二次歌詞編寫,并進行歌唱。通過培養(yǎng)學生進行二次創(chuàng)作,能對學生的藝術氣息進行深入挖掘,并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樂感等,能使學生在二次創(chuàng)作中發(fā)現音樂與生活的聯系,感受音樂及生活的美。此外學生通過對自己編寫歌曲的歌唱后會產生喜悅之感,能促使學生更熱情的參與到音樂課程的學習中,對藝術進行更精準的把握。
總結
通過多種創(chuàng)新教學手段對音樂教學的不斷直擊,相信不僅能激發(fā)學生的音樂學習之情,還能提升老師的教學熱情,能實現教學相長的目的,更加全面的提升學生們的音樂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 吳玲玲. “樂”上開花 觸手可及——關于初中音樂教學的探討[J]. 學周刊,2014(34).
[2] 姚靚. 淺析初中音樂創(chuàng)新教學策略[J]. 教育教學論壇,2014(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