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柯穎,郭會軍,李鵬宇,王丹妮,賈皇超,武 悅,姜 琦
(1.河南中醫(yī)藥大學2017級碩士研究生,河南 鄭州 450046; 2.河南中醫(y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河南 鄭州 450000)
HIV感染人體后,主要侵襲人體的CD4+T淋巴細胞,導致CD4+T淋巴細胞的急劇下降,從而破壞機體的免疫力,機體無法抵御外邪侵襲,使宿主易感染其他疾病,最常受累的器官是肺部[1],且感染多為雙重以上致病微生物感染。國內亦有報道,肺部感染是艾滋病患者較為常見的機會性感染,其發(fā)生率占50.0%~69.9%,為艾滋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2]。黃紹標等[3]對77例艾滋病并肺部感染患者進行病原學分析,發(fā)現真菌、細菌、寄生蟲、病毒等都可致肺部感染,且感染多為雙重以上致病微生物。中醫(yī)學認為正氣存內,邪不可干;邪之所湊,其氣必虛,又因肺為貯痰之器,痰邪聚于肺中,阻礙氣機,致使宣降失常,肺失和降,故痰邪與正虛是導致該病發(fā)生的關鍵病理因素。
普通人發(fā)生肺部感染多為六淫侵襲人體,病理因素以邪實為主,多風寒、風熱、暑濕等,此時人體正氣充足,衛(wèi)外功能正常,治療多以祛邪為主;而艾滋病患者罹患肺部感染時,多長期處于免疫力低下狀態(tài),此時正氣虧虛,衛(wèi)外不固,更易感受外邪,甚則體內一些不致病菌的微生物在免疫力低下時亦可引起肺部感染,所以艾滋病相關性肺部感染除具有呼吸系統(tǒng)疾病相關癥狀外,還伴隨著正氣虧虛的表現,如身疲體倦、乏力懶言、自汗、盜汗、心悸氣短、大便溏瀉、小便頻數等癥狀。病理因素多為本虛標實,因此治療艾滋病相關性肺部感染應兼顧扶正與祛邪。在艾滋病中后期,因“疫毒”侵犯脾胃,致脾氣虧虛,《脾胃論》曰:“脾胃一虛,肺氣先絕?!狈嗡璧臓I養(yǎng)物質由脾胃提供,而且脾運化、升清的水谷精微有利于艾滋病肺部感染肺組織的修復。若脾失健運,氣血化生不足,既不能上行輸布精微以滋養(yǎng)肺金,還易聚濕生痰停飲,痰濕痹阻于肺,致肺宣降失常而出現咳、喘、痰等癥。徐立然等[4]通過探討196例艾滋病肺部感染患者的中醫(yī)學證型和辯證規(guī)律,也發(fā)現痰熱壅肺證、痰濕阻肺證和肺腎兩虧證是艾滋病并肺部感染的3個基本證型。近代醫(yī)家多認為艾滋病相關性肺部感染疾病產生、進展都與“痰”“虛”有關。
痰是肺、脾、腎等臟腑功能失調的病理產物,同時也是導致多種疾病的病因,故有百病皆由痰作怪之說。艾滋病相關肺部感染疾病,實證多見痰濕阻肺證和痰熱(瘀)壅肺證。痰濕阻肺證痰多易咯,胸中窒悶,口中黏膩,胸皖痞滿,舌質淡,舌苔白膩,脈弦滑,治療多以補肺健脾,燥濕化痰為主,研究發(fā)現小青龍湯合二陳湯療效甚佳,可達到標本兼顧的目的;痰熱壅肺證多表現為身熱氣粗,咯痰黃稠,質黏難咳出,多伴口干口苦,煩躁不安大便秘結,小便短赤,舌紅苔黃膩,脈滑數,治則以宣肺平喘,清熱化痰為主,張勇等研究發(fā)現用痰熱清治療有效率達94%。脾為生痰之源,肺為貯痰之器,脾虛痰多,蘊積于胸肺,日久生瘀,痰瘀交雜互結,患者多表現為口唇紫紺、面色晦暗、舌質暗紅或有瘀斑、脈澀等,有研究[5]顯示在化痰的基礎上,酌加活血化瘀藥物可改變患者的血流動力學指標,使癥狀可明顯緩解。
艾滋病患者長期免疫力低下,正氣不足,百邪易侵,百病易生,所以治療應從根本上補充正氣,才能降低機會性感染發(fā)病機率,增強患者治療的依從性,提高療效。中醫(yī)學認為正氣主要由元氣、宗氣、營氣、衛(wèi)氣構成,元氣由先天之腎所化生,賴后天脾胃來濡養(yǎng),推動人體的生長發(fā)育,溫煦激發(fā)臟腑、經絡等組織器官;衛(wèi)氣屬于陽氣的一種,它本于先天,生于水谷,衛(wèi)氣充實,則腠理固密;宗氣主要由水谷精微和自然界的清氣化生,貫注于心肺之脈,推動肺的呼吸,若宗氣不足,可出現胸悶氣短,喘促氣急,氣息低微等病癥;營氣來源于脾胃運化的精微物質,富于營養(yǎng),又稱“榮氣”,可營養(yǎng)全身,增強機體抵抗力。從整體上來說,人體之正氣主要由由腎中精氣,脾胃運化而來的水谷精氣和肺吸入的清氣所組成,因此補益肺脾腎之氣可從根本上補充正氣,提高人體的免疫力,從而達到扶正以祛邪的目的,大大增強艾滋病相關肺部感染的療效。有研究顯示:通過清肺培元法治療正氣不足、疫毒內侵、而致的艾滋病合并相關性肺部感染。采用人參大補元氣,顧護脾氣,調節(jié)免疫為君藥;又分別以瓜蔞皮清熱化痰、黃芪清熱燥濕、陳皮理氣化痰為臣藥;佐以甘草鎮(zhèn)咳、祛痰并抗炎,標本兼治,進而調補脾、腎、肺3臟,通過臨床觀察患者癥狀改善明顯。
綜上所述,艾滋病相關性肺部感染發(fā)生、進展與肺、脾、腎有著密切關聯,治療當在溫補肺、脾、腎的基礎上,從痰濕、痰熱論治,急則治其標,緩則治其本,或標本兼治,才能充分發(fā)揮中醫(yī)藥的作用,提高臨床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