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四川省自貢市一位校長,因為被一名中學生連續(xù)呼叫綽號,與學生發(fā)生了糾紛,校長扇了該學生一記耳光。隨后,該學生家長報了案。結果,縣教育和體育局召開專題黨政聯(lián)席會議研究決定,暫停該校長職務,配合組織調查。縣教育和體育局還表示,將根據(jù)公安、紀檢等相關部門的調查結果,依據(jù)相關法律法規(guī),對涉事人員進行嚴肅查處。(《新京報》2019年3月11日)
網友們大多對這位校長表示同情,覺得他受到的查處過于嚴厲,認為這名中學生應該受到“教訓”。我卻以為,這對廣大基層中小學校管理者,尤其是班主任來說,無異于上了一堂生動的警示課:在任何時候、任何地方、任何情況下,遇到偶發(fā)事件,都必須立足于學生立場,盡心盡力妥善處理。這是沒有任何討價還價的余地的!否則,就容易陷入尷尬被動的境地。
基層中小學校管理者,包括班主任,平日的工作繁瑣而又辛苦,而且往往會遭遇突如其來的意外事件,讓人猝不及防。不談別的,就說學生管理,足以讓人費心煩神?,F(xiàn)在的學生簡單又并不簡單。說學生簡單,是因為他們敢于表露情感,想不到或不愿意顧及過多的后果;說學生不簡單,是因為他們已經有了自己的判斷、看法、主見,而其中一些想法是成人想也想不到,或者是無法理解的。
在一所學校、一個班級中,即使管理得再全面、再細致、再精準、再到位,管理者也總會遇到或多或少、或大或小的偶發(fā)事件。經驗豐富、理念先進的管理者大多能在第一時間,以最快捷、最有效的方法予以妥善處理,并且善于將相關偶發(fā)事件化作寶貴資源,巧妙引導,以預防此類事件再發(fā)生。如果處理不當,在有些時候、某些特定的場合或氛圍中,就會讓學生對管理者產生不滿情緒,有的甚至會升級為“叫綽號”“互懟”“翻白眼”等。這些一定是學校管理者最不愿意看到的。
可以說,偶發(fā)事件是誰也不愿意看到而又難以避免的。問題是,學校管理者該如何將偶發(fā)事件消滅于萌芽狀態(tài),或者事件已經不可避免地發(fā)生了,能夠及時、順利、妥善地予以解決,讓雙方都愉快地接受,將偶發(fā)事件化作人生旅途中一段愉快的小插曲。
一要戒觀察粗心。如果粗心,就容易看偏、看錯事情的真相,得到想當然的判斷和結論。都說“耳聽為虛,眼見為實”,其實,有些特殊的時候,親眼看到的未見得就是真實情況,說不定眼睛就欺騙了自己,而自己卻信以為真、篤信不疑。比如,教師一進教室,就可能發(fā)現(xiàn)有學生在對自己“翻白眼”。只是那么一看,就能夠看得清清楚楚、真真切切?是不是還有其他的可能?比如教室內開著日光燈,亮如白晝。比較之下,如果是陰雨天,或者是已經快要放學了,天色已暗,從教室外走進教室內,可能眼睛一下子還沒有適應過來,就容易出現(xiàn)誤差。如果學生是坐著的,教師是站著的,或者學生坐在教室的一側,而教師從教室外走進來,所處的位置和角度偏偏就能夠看到學生的眼白,等等。
二要戒認識粗淺。比如說,被學生稱呼姓名、呼叫綽號,管理者大可不必大動肝火,以為學生對自己大不敬。管理者不妨設身處地想一想:平時對學生關懷備至、呵護有加,學生對管理者也很尊敬和喜愛,怎么可能對自己“喊名字”“叫綽號”“翻白眼”呢?退一步講,即使學生真的喊了名字、叫了綽號、翻了白眼,管理者也應該首先反思、檢點自己有沒有做錯什么,讓學生覺得不公平、不滿意或感到委屈、難過。如果有,可以與學生談談心、聊聊天,解釋一下。如果沒有,則心平氣和,泰然處之,怎么可以耿耿于懷,與學生較勁呢?真正熱愛學生、愛生如子的管理者心里應該格外清楚:“兒童無錯!”“持有兒童無錯的觀點,有利于我們心平氣和地接納學生的過錯,寬容學生的過錯,在學生的過錯中尋找我們應該承擔的責任。”
三要戒方法粗暴。做好學校教育或學生管理工作是一門科學,也是一門藝術。高明的管理者總是善于“表揚放喇叭,批評打電話”,這是因為他們能夠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可接受性”。管理者應把學生視為可交心的人,充分尊重和關心他的心事,享有與他同一的心思。管理者要從學生的角度去思考,用學生可接受的方式來表達,盡可能貼近學生的信念和價值觀念。你的舉止應溫和,即使懲罰他們,也要使他們覺得你的作為是合理的,對于他們是有益的,而且是必要的;要使他們覺得你之所以吩咐或是禁止他們去做某件事情,并不是出于任性或空想。否則,管理者很可能已經傷害了很多學生,并且肯定會繼續(xù)傷害一位又一位、一批又一批學生。而這絕不是管理者的初衷。
觀察粗心、認識粗淺、方法粗暴,偶發(fā)事件就容易發(fā)生,管理者會常常處于疲于應付的局面,學生的生活、學習等自然沒有快樂、幸??裳?,教師又何談享受著學生的享受、快樂著學生的快樂、幸福著學生的幸福呢?
李吉林老師總是將自己看成是長大了的兒童,“將教學的視野從成人轉向了兒童,按照兒童的眼光、兒童的情感和兒童的心理發(fā)展規(guī)律來組織教學,縮短了師生之間的心理距離”,獲得了令人矚目的巨大成就。這啟示我們:站在學生的角度,用學生的眼光來看待問題,用學生樂意接受的方法來組織教學,師生之間就容易心與心相通、情與情相融、力與力相合,認準前進的目標,共同努力,共同發(fā)展,共同提高,共同享受美好的幸福生活。否則,結果很可能是事倍功半,甚至會適得其反,引發(fā)學生的逆反心理。
還是讓我們來重溫一下陶行知先生的一段話語吧:“忘記你們的年紀,變個十足的小孩子,加入在小孩子的隊伍里去吧!您若變成小孩子,便有驚人的奇跡出現(xiàn):師生立刻成為朋友,學校立刻成為樂園;您立刻覺得是和小孩子一般兒大,一塊兒玩,一處兒做工,誰也不覺得您是先生,您便成了真正的先生?!边@樣看來,基于學生立場處理偶發(fā)事件顯得尤為重要,學校管理者應該將其視作處理偶發(fā)事件的首要方略。
【張建國,江蘇省如皋市安定小學,高級教師】
責任編輯︱秦 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