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學生的綜合能力決定了其未來的發(fā)展方向,而學生的整體素質除了來自學校的教育外,還依賴于學生自身對學習的主動性。生物課程在初中階段的教育教學中是非常重要的,生物課程本身也具有一定的復雜性,因此很多學生在實際學習中容易產(chǎn)生學習惰性,自主意識也不強,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僅要重視知識的傳授,還要重視學生自主意識的培養(yǎng)。本文將針對自主學習能力在初中生物教學中發(fā)揮的作用進行淺析。
關鍵詞:初中生物;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yǎng)
中圖分類號:G427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24X(2019)41-0071-02
引言
在傳統(tǒng)的生物教學中,教師多采用機械式的授課方式,學生接受知識比較被動,學習態(tài)度也比較松散,難以提起興趣。其實,生物課程有很強的趣味性,教師在教學活動中需要不斷挖掘教材內容,以多樣化的教學方式和學生的興趣為基礎進行教學,逐漸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使學生能夠更好地學習生物。生物教材中很多內容大都和實際生活息息相關,所以,教師在設定教學目標時可以盡量貼近生活化方向,以能更好地激發(fā)學生了解所學知識的興趣,進而積極主動地探索生物知識。
一、以興趣為導向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也是學生對所有科目學習的主要原動力。在初中生物教學中,教師要從全面的角度去觀察學生的實際發(fā)展特點和需求,活躍課堂氛圍,增加教學內容的趣味性,讓學生對生物知識有更明確的認識,了解生物學科在人類的發(fā)展過程中所發(fā)揮的重要作用,進而有興趣去學習生物知識。
以《五彩繽紛的植物世界》為例,本節(jié)課的學習主要分為三方面:首先,讓學生學習植物的主要類群及特點;其次,讓學生了解植物和人類生活之間的聯(lián)系;最后,呼吁和教育學生關注環(huán)保、關注我國一些珍稀植物。在課堂教學的開始,教師要準備一些常見的植物,如草類植物、蕨類植物等,讓學生對其進行觀察,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到戶外對一些植物進行觀察,了解植物的生長環(huán)境和生存需要的條件,讓學生利用周圍環(huán)境,收集一些不同植物的葉片作為標本進行觀察。此外,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在網(wǎng)絡和雜志上搜集一些國家珍稀植物的信息,使學生明白自然環(huán)境對我們的生活有多么重要。
本節(jié)課主要通過各種植物的學習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通過教學活動的開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調動學生的好奇心,使他們主動去探索生物知識。
二、以輕松的氛圍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輕松的課堂氛圍能很好地降低學生的緊張感,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不斷創(chuàng)新和梳理思路,使課堂氛圍更加活躍,進而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使他們都能夠參與到課堂中來[1]。但是,教師往往會忽視課堂氛圍的活躍度,只注重知識的傳授,這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學生的發(fā)展。教師應當提升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作用,充分調動學生的情感體驗,深入分析學生的心理狀態(tài),滿足學生的實際需求,豐富教學內容,積極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加強和學生的溝通與交流,進而提升生物學科的教學效率。
例如,《動物行為的主要類型》一課,通過學習動物行為的主要類型,培養(yǎng)學生熱愛生命、保護生命的意識。教師可以在課前讓學生收集一些關于動物行為的資料,初步了解動物行為的概念。在課堂教學開始前,教師可以播放PPT,主題是“螞蟻覓食”,讓學生更直觀地觀察螞蟻的行為,了解其行為的意義。教師可以適時講解不同的動物有不同的行為,如松鼠的覓食行為就是將食物貯存起來,以備過冬之需;刺猬在遇到攻擊時就會快速將身體縮成一個刺球,這就是刺猬的防御能力。
教師可以根據(jù)以上課堂內容,讓學生討論生活中常見的動物的行為,這樣做不僅可以活躍課堂氛圍,還能夠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和自主學習的能力。
三、以結合實踐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生物教學因其嚴謹?shù)目茖W性,要求教師在教學中將理論知識和實驗教學相結合。隨著教育體制和經(jīng)濟水平的提高,很多學校的生物實驗教學設備越來越完善,教師對實驗教學也越來越重視,但是這在無形中增加了學生的學習負擔。在當前階段,很多區(qū)域已經(jīng)將生物實驗納入考試范圍,所以,教師為了提升學生實驗操作的成績,一般會占用學生一部分課余時間進行強化補習。學生剛開始可能會對生物實驗感到非常好奇,但是久而久之,學生就容易產(chǎn)生厭倦心理,逐漸喪失學習興趣。因此,在具體的實驗教學中,教師應該合理把控課堂時間,以更科學的角度發(fā)掘實驗的趣味性和科學性,激發(fā)學生創(chuàng)新、探索的精神,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以《多細胞生物體的組成》為例,首先,教師可以圍繞教材內容制作PPT,課前讓學生準備一些常見的植物,以小組的形式對帶來的植物進行展示,并講解植物細胞的組成。其次,開展實驗教學時,教師可以準備一個西紅柿或者洋蔥,先讓學生進行觀察,然后將道具切片放在顯微鏡下觀察。學生可以得出結論:表皮細胞體積是非常小的,在排列上也是非常緊密且飽滿的;果肉細胞在顯微鏡下的呈現(xiàn)是比較有層次感的,細胞排列也比較松散,而且沒有規(guī)律。之后教師以此結論引導學生得出“組織”的概念。最后,以小組的方式討論各結構之間層次的不同點。
實驗可以更直觀地呈現(xiàn)理論教學的效果,而且實驗教學本身就具有一定的趣味性,這對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也是大有助益的。
四、以合理評價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初中階段的學生面臨著中考壓力,所以在“成績至上”的壓力下,教師往往比較重視學生考試成績的提升,這也是很多教師采用的主要評價考核機制。但是,以成績衡量學生的發(fā)展是比較片面的,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忽視了學生的綜合能力和心理發(fā)展,這并不符合新時期學生的發(fā)展特點。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從全方位的角度進行考量,觀察學生的心理發(fā)展和實際需求,制訂合理的評價體系。在課堂上,教師要鼓勵學生勇敢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和意見,并給予學生積極正面的評價,讓學生學會分析和解決生物學習中的各項問題。
例如,《關注生物圈——環(huán)境在惡化》一課的學習,主要是讓學生正確地認識到環(huán)境問題是當前人類社會發(fā)展面臨的最大的、最嚴峻的考驗。教師可以收集一些相關的資料和宣傳片進行展示,使學生進一步了解環(huán)境問題的嚴重性;也可以讓學生在課前收集一些雨水,以小組形式進行實驗和探究,用pH值檢測雨水的酸堿度,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應給予學生積極的評價。此外,教師還要讓學生對當前的人口趨勢有明確的認知,如可以準備一些環(huán)境污染的圖片,讓學生分析造成這些污染的原因,并且播放一些風景優(yōu)美的圖片進行對比。
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學生更加深刻地認識到環(huán)境破壞的嚴重后果,同時教師要引導學生勇敢表達自己對所學知識的觀點和疑惑,并及時為學生答疑解惑。
結語
綜上所述,如果學生對生物學習產(chǎn)生了興趣,就會更加積極主動地去探索更多的知識,這是基于自主意識的求知欲望。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為學生創(chuàng)建良好的學習平臺,滿足學生的實際需求和發(fā)展需要,使其將所學的生物知識靈活運用在實際生活中。而且教師的評價機制也應積極正面,以增強學生的學習信心,進而逐步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參考文獻]
馬曉玲.初中生物教學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策略探討[J].中國校外教育,2018(31):64.
作者簡介:陳智峰(1983.3—),男,江蘇鹽城人,本科學歷,中學初級教師,從事初中生物教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