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梅州市平遠縣第一小學
科學的心理素質培育措施,是兒童心理健康的關鍵。因此,我們在開展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過程中,必須結合當前學生的實際情況,采取有效的心理培育措施,以達到提高教育效果的目的。
培養(yǎng)小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必須以其現有的心理發(fā)展水平為基點。由于種種原因,不少小學生學習、生活中存在一些不良的心理毛病,如依賴性強、自私、承受能力差等。還有一小部分學生由于比較特殊的原因患上較嚴重的心理障礙,如單親家庭的兒童因為無人管,患上了憂郁癥等。
針對上述情形,對學生進行良好的心理素質培養(yǎng)的首要任務是要矯治他們身上的不良心理品質。我們可以采取心理輔導和心理咨詢的方式,上好心理輔導課,對普遍存在的心理問題以專題講座的形式進行輔導。設立“雛鷹信封”,學生有什么煩惱,有什么心聲,就可以通過信封與老師溝通,解開心頭的“疙瘩”。例如,有一個讀三年級的學生,曾經帶著這樣的一個問題問我:我學習很努力,可是爸媽總是對我的學習成績不滿意,怎么辦?經調查了解,原來這位同學自上小學以來,爸媽給他訂的標準是:每次考試語數成績必須達到98分才算合格。有時達不到家長的要求,就外加學習任務,星期天、節(jié)假日都不準休息。家長過高的期望值,不僅沒有達到激發(fā)孩子的上進的目的,相反,使孩子產生了過度的焦慮,造成了心理壓力,這正是許多人容易走入的誤區(qū)。孩子反映的情況引起了我們的沉思,并通過家長學校,從理論上、實踐上對家長的教育方法進行了指導,使家長改正了方法,從而掃除了孩子過度焦慮的心理狀態(tài),才能使他產生自信與主動,進而學有所成。
師生之間的交往應該是平等、民主、積極合作的關系。因此,學校的課堂教學要提倡民主教學,尤其是老師不能將自己的教學行為視作“權威”。要縮短師生之間的距離,積極創(chuàng)設有利于學生心理健康發(fā)展的教學氣氛,重視非智力因素的培養(yǎng),這樣,才能使學生消除緊張、焦慮、甚至恐懼的心理,促使其個性全面和諧地發(fā)展。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充分尊重學生,尊重學生的發(fā)言,包括不同的見解。尊重學生的人格,切忌在學生面前大發(fā)雷霆。尤其是對后進生,他們心境壓抑,自卑感強,必須注意包含他們的自尊心,切忌批評,鼓勵他們上進。
此外,學校既要反對放任自流的教學行為,也要避免專制式的教學方式。因為專制式的教學方式容易使學生產生疲勞,導致厭倦、失掉責任、冷漠無情等各種心理障礙的產生。課堂教學要注意勞逸結合,既不放縱,又不高壓,有張有弛,才能使學生保持良好的心態(tài),才有利于他們的身心健康。
人的一生大部分時間是在社會上度過的。兒童逐步長大,走出校門或離開父母以后,再度遇到新的心理問題時,實際上不能總依賴別人去解決。因此,作為老師、作為父母,要教授孩子解除“心結”的方法。這是學校與家庭心理素質培養(yǎng)的又一任務。心理學研究表明,人的心理障礙主要是人的內部需要與客觀現實發(fā)生矛盾沖突而產生。因此,我們在實踐中要多給兒童授以“平衡心理法”,要積極創(chuàng)設環(huán)境與情景,對其進行自我調控能力的訓練。
例如,可以創(chuàng)設一些不公平現象,引導兒童去評判訓練他們訓練他們,怎樣使自己消除心理失衡的感覺。又如,在日常生活中有針對性地給學生創(chuàng)設逆境和挫折,引導兒童去克服困難和解決問題,培養(yǎng)兒童在逆境和挫折中成長的能力。
如此創(chuàng)設情景,使學生得到訓練并增強自我調控的能力,有計劃地使他們掌握平衡心理的多種方法,如自我安慰、凡事往好處想等,有助于培養(yǎng)兒童良好的心理素質。
良好的心理素質包括社會交往能力。必須引導兒童參加各種形式健康、安全的戶外活動,通過活動培養(yǎng)正常的社會交往能力。在活動和群眾交往中培養(yǎng)兒童做學校、家庭、社會的小主人。要重視營造交往的環(huán)境,使兒童在交往中心理得到健康發(fā)展。
隨著年齡的增長,小學生的自我意識開始出現,大部分孩子注意到自己的不足,而會以極大的努力去彌補自己的不足,可是有一部分兒童由于種種原因消極地看待自己的不足,認為自己什么都不如他人,與人相處總覺得矮了半截。還有一類小學生不太容易與他人相處,總是認為對方沒有什么可取之處。這兩種情況,都屬于交往中的心理障礙。這時,我們可以組織一些戶外活動,讓廣大學生都有機會展示自己的優(yōu)點和長處。對于缺乏自信心的兒童,要想盡辦法增強其自信,鼓勵他們學會交往,對自命清高的兒童,則要引導他們善待他人,善于發(fā)現別人的長處,從而掃除小學生不正常的心理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