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中語文課堂教學中,“滿堂灌”教學方式如老鼠過街人人喊打,于是師生互動、自主探究的課堂精彩紛呈。但是,在我看來,有相當多的語文課堂中師生互動的效果不太理想,比如教師提出一個問題,有的學生思考后答不出來,有的學生答非所問,有的學生回答淺嘗輒止。究其原因,除了學生本身素質(zhì)這個因素外,從教師層面來看,語文教師課堂設置的問題是有問題的。那么,語文教師該怎么辦呢?在實際的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圍繞一個主要的問題,按照由淺入深的層次設計問題,讓學生按著“問題臺階”解決問題,深入理解文本,探究內(nèi)涵,從而達到提高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教學目標。
一節(jié)課的問題設置要有講究。教師設置問題的時候,需要考慮到問題設置的“突破口”在哪里?很長時間以來,教學問題的設置沒有考慮到學生的實際情況,教師的預設和學生的生成之間也存在著不一致的地方。教師需要找到問題設置的“線索”,讓所有的課堂問題按照這個線索來設置,圍繞“線索”設置主問題關系到教師選取怎樣的角度突破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進而完成課堂教學任務。
線索在哪里?教師該怎樣尋找線索呢?以《荷塘月色》一文的教學為例,在循環(huán)教了很多遍后,我決定讓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通讀課文之后,我設置以下問題串:①這篇文章的“文眼”是哪一句?②探究作者心里為什么“頗不寧靜”?③從不寧靜到寧靜,作者看到了月下的荷塘和荷塘上的月色哪些景物?荷塘四周的景物如何?④通過此文,你聯(lián)系朱自清先生其他的散文如《春》,談談朱自清散文的主要藝術特色。⑤朱自清先生的寫景散文給你寫作的啟迪在哪里?
這樣的“問題串”設計讓學生從朱自清散文的文眼入手,從整體上把握文章的內(nèi)涵,探究作者寫作的動機,理清文章的脈絡線索,把握文章寫景的藝術特色,學習朱自清的寫作藝術技巧。從語言層面來講,學生在敘述荷塘月色以及四周的景物中鍛煉了口語表達能力,學生在群文閱讀的比較中,歸納朱自清散文的藝術特色,提高了學生對字詞句篇的領悟能力,同時也感受到了朱自清散文中大量運用修辭手法表達的特點,這些都是學生品讀文章時要解決的問題。
在高中語文教學中,讀寫結合非常緊密,寫作也是一種表達,學生最終的語言建構與運用能力是要靠“作文”來呈現(xiàn)的。從讀到寫,借鑒文本的藝術技巧,運用到學生作文中去,就是學習的內(nèi)化和升華,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和語文素養(yǎng)。“問題串”的設置,培養(yǎng)了學生的語感,讓學生打通了文本與作者其他文章的聯(lián)系,探尋了語言的奧秘,提高了學生的口語和書面語言的表達能力。
在我看來,教師設計問題要基于學生的理解能力,考慮到學生的思維規(guī)律。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也是隨著教師設計的問題一步步走向深入的。為此,教師要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設置問題串,調(diào)動學生形象思維、邏輯思維參與,有意識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批判性和獨創(chuàng)性。
例如,《邊城》節(jié)選部分學生比較容易理解,但挖掘人物形象特征比較難,作品蘊含的健康質(zhì)樸的人性美和人情美學生也不容易感覺到。那么,教師在教學中怎樣循序漸進地設置問題串呢?筆者是這樣設置的:①找出小說中人物,復述小說中人物的形象特點。②結合整部小說,思考翠翠生命中出現(xiàn)的人物對她的人生影響。③探究湘西的風俗文化。④你如何理解湘西文化中的人情美。⑤面對當下,這種美有何參考價值?
蘇教版課文《邊城》是小說的節(jié)選部分,主要寫了翠翠的生活環(huán)境,爺爺為翠翠的終身大事著急,翠翠與儺送的見面以及翠翠見面后的心理活動等。要在這樣短的文本中完成本專題的教學目標難度很大。首先,我讓學生閱讀了《邊城》整部書,然后再進行教學。設計問題的時候,遵循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由易到難,逐層深入。從人物、景物、風俗角度啟迪學生思考問題。湘西環(huán)境的秀美、湘西風俗文化的美、湘西人情的美水乳交融在一起,這樣學生一步一個臺階,思考的問題有梯度,分析的問題也有深度,在完成教學目標的同時提升了學生的思維水平。
蘇教版高中語文教材分別以專題的形式安排課文,其中文體的形式?jīng)]有特別強調(diào)。其實在教學中,面對不同文體的文本,根據(jù)大綱中的閱讀任務,從文體入手,設置文體串,也會事半功倍。文體就是一個抓手,抓住了文體就牽住了牛鼻子。
比如蘇軾的《赤壁賦》一文的教學,我從“賦”的視角設置這樣的問題串來加深學生對傳統(tǒng)文化的理解。①以文為賦、駢散結合在文章中是怎樣體現(xiàn)的?②文章中主客問答形式的妙處、情景理融合的妙處。③賦中哪些句子分別體現(xiàn)了儒家思想、道家思想、佛家思想?④作者借助主客問答的形式表達了自己什么樣的情感?⑤你如何理解文章體現(xiàn)的儒家思想、道家思想、佛家思想。
這五個問題都是圍繞“賦”精心設置的,《赤壁賦》屬于“賦”的一種,從“賦”的角度引導學生理解文本、探究傳統(tǒng)文化的魅力更加有現(xiàn)實意義。在教學中,我把本文與《念奴嬌·赤壁懷古》、讀本上的《后赤壁賦》結合起來,讓學生感悟詞這種文體特征與賦這種文體特征的異同,讓學生感悟同一種情感用不同文體表達的不同效果。此外,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博大精深也從這篇賦中體現(xiàn)出來。在教學中,我讓學生從“知人論世”的角度分析《赤壁賦》蘊含的傳統(tǒng)的儒家、道家、佛家的思想,并結合蘇軾的人生經(jīng)歷,給予學生點撥。對于曹孟德的贊揚,和蘇軾一生積極進取的追求精神是契合的;蘇軾被貶的痛苦寄托在江月之上,而“而今安在哉”讓蘇軾心靈有了暫時的安寧,過濾了思想上的雜質(zhì),這是佛家思想的直接映射;文章第四段的哲理之辯,達到了道家天人合一的最高思想境界。
問題串的設置讓課堂教學更加有條理,讓學生的思考有方向。它關注教學問題本身的整體性,問題串本身就有邏輯性,這樣系統(tǒng)化地設置問題使師生在課堂教學中的預設和生成有規(guī)律。在課堂教學活動中,問題串就是一根紅線?!镀胀ǜ咧姓Z文課程標準》(2017年版)指出,引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探究問題,培養(yǎng)學生探究問題的意識。有了問題串的教學設計,避免了學生思考問題的無序狀態(tài),師生圍繞一根紅線自主合作、自主探究。在問題串的引領下展開教學,提高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這也同時要求教師要從一定的高度駕馭教材,找到契合設置問題串的點,讓語文教學活動“陌生化”,讓學生感到課堂教學思路更加清晰。按照“主問題”設置問題串,循序漸進設置問題串,憑借文體特征設置問題串是一個有機整體,需要語文教師有一雙慧眼甄別選擇、靈活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