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英娥
本文以兩名漢語口語流利的韓國留學生為研究對象,主要通過訪談的研究方法,探究二人的動機、努力程度、認知風格和學習策略、方法等方面的差異和共性,以此為留學生在目的語環(huán)境下習得漢語提供一定的經(jīng)驗和方法參考。
1 引言
學習者個體差異在二語習得過程中起著至關(guān)重要的作用,學習者個體差異研究也是二語習得研究總框架的重要組成部分。個體差異最初是心理學的范疇,指“個人在認識、情感、意志等心理活動過程中表現(xiàn)出來的相對穩(wěn)定而又不同于他人的心理、生理特點”。但隨著研究廣度的擴展和研究深度的加深,個體差異研究也越來越具有跨學科性。對于學習者個體差異的內(nèi)涵,目前國內(nèi)外學術(shù)界都還沒有完全統(tǒng)一的界定,但比較確定的主要的構(gòu)成要素大致有:性別、年齡、動機、情感、態(tài)度、性格、記憶、焦慮、語言學能、認知方式、學習策略、歸因傾向等。
不同學習者在二語習得時會有很大的差異,不同的要素可能產(chǎn)生不同結(jié)果,成功的和不成功的二語習得者在學習方法、策略和認知風格等諸多方面有所不同。文秋芳(1995)分析了英語學習成功者與不成功者在方法上的差異,徐子亮(2005)進行了不同認知風格的漢語學習者在學習策略運用上的差異研究,吳勇毅(2008)以意大利學生為對象進行了漢語口語學習策略使用的個案研究。成功的二語習得者在某些方面有共性,但在某些方面也依然存在差異。楊翼(1998)以HSK(高等)成績作為檢驗高級漢語學習者學習效果的指標,以問卷調(diào)查形式來了解學習者使用學習策略的情況,進而考察并揭示高級漢語學習者的常用學習策略與學習效果之間的關(guān)系。吳一安、劉潤清、P.Jeffery等(1993)在調(diào)查了6所外語學院250名二年級學生,發(fā)現(xiàn)優(yōu)秀外語學習者往往具有場獨立型認知方式,語言學能較高,有較強的學習動機,往往是來自重點院校的女生,很可能畢業(yè)于外語學校。
本文試圖以漢語口語流利的兩名韓國留學生為對象,淺析他們的個體差異,重點探討她們在提高漢語口語流利性方面的學習方法和學習策略,希望以此為廣大留學生學習漢語,提高漢語口語流利性分享一些經(jīng)驗。
2 研究方案
2.1 研究對象
進行個案研究的對象是韓國留學生MT和WG。MT23歲,女,目前就讀于韓國中央大學國際貿(mào)易專業(yè),大三結(jié)束后休學半年來中國專門學習漢語。她之前在韓國學校上過一學期的漢語公共選修課,課程結(jié)束又自學了半年,之后休學專程來中國學習漢語,在韓國考過HSK5-228分。WG22歲,女,就讀于韓國高麗大學,專業(yè)為中文,2016年上半年在北京師范大學學過半年的漢語,在2016年下半年又來到上海華東師范大學繼續(xù)學習漢語。她們都通過分班考試在華東師范大學中級漢語班學習,并均由本人進行漢語口語“一對一個別教學”,半學期過后,他們感覺自己的漢語提高了很多,準備寒假回國考HSK6級,并且認為自己的口語水平有明顯的提高,現(xiàn)在的漢語口語十分流利。本文采用張莉(2001)對口語流利性的測量方法,同樣對兩名留學生的口語進行了分析。
雖然兩名留學生的語速、非自然停頓次數(shù)和時間不太一樣,有一定的差距,但是跟張莉(2001)的15名北京語言文化大學的留學生相比,這兩名韓國留學生可視為漢語口語流利者進行研究,因此對他們進行的個案分析有一定的意義,或許能對其他留學生提供一些學習經(jīng)驗。
2.2 研究方法
在進行個案研究時,我采用的主要是訪談和觀察的定性分析方法。
訪談包括開放式訪談、半開放式訪談;漫談式和有針對性的交談;面對面的訪談和通過微信等網(wǎng)絡(luò)媒介進行的談話。兩位留學生可以對我涉及的問題進行有針對性的回答,如“你跟韓國朋友在一起說漢語嗎?”也可以補充自己學習漢語時的情感、態(tài)度、學習策略和方法等,還可以交流自己學習漢語的心得體會。“交談這種形式的最大優(yōu)點是對學習策略豐富細致的描述,學生的交談動機較強,因為他人對他們學習過程有興趣,這會使學生非常高興?!保至ⅲ?999)
我對兩位留學生的訪談都單獨進行,時間約一個小時,面對面訪談的整個過程都進行了錄音,通過社交軟件進行的訪談都進行了截屏。
采取觀察的方法,主要是因為本人和她們基本每周都會見兩次面,每次見面都會進行一個半小時左右的個別授課,在教學過程中對他們進行觀察和交流,對她們的學習策略和方法,動機,態(tài)度等諸多方面進行記錄。
3 結(jié)果分析
3.1 動機及努力程度
MT的學習動機主要是興趣,她覺得漢語是很有意思的語言,而且中國文化也很有意思,除此之外,她很喜歡自己的專業(yè),希望以后能從事國際貿(mào)易的工作,因此希望能把漢語學好,為畢業(yè)后找工作增加籌碼。她學習漢語比較用功,在問到平均一周花多長時間學漢語時,她回答道:“除了在課堂上學習漢語,自己下課之后基本上都在學漢語,平時會去咖啡廳學漢語,跟朋友一起去。”
而WG因為自己的專業(yè)就是中文,因而漢語學習動機特別強,她說:“畢業(yè)以后我要在上海找工作?!彼粌H僅滿足于日常的簡單交流,而是希望在更多具體的領(lǐng)域中能用漢語表達自己的想法;不僅僅希望自己的漢語能被中國人聽得懂,更希望自己的漢語能更加地道和流利。她覺得自己的漢語水平還不足夠好,因此也特別努力,也因此在北京師范大學學過半年后,又來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學習。
3.2 認知風格
在交談中我就了解到,MT偶爾會曠課,她在預習課本的時候,發(fā)現(xiàn)課本的內(nèi)容比較簡單,或者是自己不感興趣,就選擇放棄,然后去咖啡廳自習,而且她強調(diào)她很喜歡自習,喜歡自己獨立思考,可以學習自己的不會得漢字,語法等等。從這點可以看出,她是很有主見和有想法的學習者,會有選擇性地選擇學習內(nèi)容,屬于沉思型的學習者。而且在我和她的一對一教學中,我發(fā)現(xiàn)她對錯誤的容忍度很低,她常常會主動問詢我她的話是否正確,而且當出現(xiàn)錯誤時,她往往能有所感覺,一定停下來問我正確的使用方法,特別注重細節(jié),屬于場獨立性地認知風格。而且她具有很強的監(jiān)控意識,一旦發(fā)現(xiàn)問題就會及時調(diào)整。并且她沒有怯于暴露自己的錯誤,而且她覺得跟我上課很輕松,每次和我上“一對一”時總是有很多話想說,往往感覺時間過得很快,時間到了總是表現(xiàn)出還想繼續(xù)聊天的傾向,這可能和她外向的性格有關(guān)。
而每次和WG上“一對一”時,總感覺她說的話很少,這也可能和性格有關(guān),通過對她身邊同學的了解,WG平時的話就不太多,屬于慢熱型。她的漢語口語很好,而且聽力很好,基本上我問的問題她都能理解。她對于錯誤的容忍度比較高,追求理解意思,對于細節(jié)的問題和錯誤她不會特別在意,而是希望整個對話可以繼續(xù)進行,相互交流和理解不要出現(xiàn)問題,屬于場依存性地認知風格。而且當學習新的語言點時,她往往能聯(lián)想和這個語言點有關(guān)的其他事物,和我進行交流討論。
3.3 學習者策略
她們在課堂上所用的教材都是《發(fā)展?jié)h語》系列叢書,有聽力、口語、閱讀、綜合課等不同的課型,進行聽、說、讀、寫等各方面的訓練。跟兩位留學生訪談后得知,MT在課堂上屬于積極主動型,尤其是口語課,會抓住機會回答問題,小組討論時也總是發(fā)言很積極,充分利用有限的課堂環(huán)境練習漢語。MT說,“課堂上對老師的發(fā)音很注意,可以提高我的聽力,平常上課我也會做筆記?!?/p>
但是WG在口語課上并沒有像MT那樣主動地配合老師,不是特別愿意主動開口,問其原因,她說:“有時候的話題比較無聊,沒有意思,我喜歡下課之后跟中國人對話,那樣很有意思。而且,回答問題的人很多?!盬G更喜歡在課下跟其他中國人打交道,她也有很多中國朋友,經(jīng)常跟中國朋友一起出去玩,她覺得在生活中跟中國朋友交流會學到更多實際有用的漢語,屬于明顯的社交學習策略。
她們之間的學習策略存在一些差異,但有很多共性:
(1)她們都有意識地避免使用母語,盡可能用漢語在中國生活和交往。MT說:“原來的計劃是只跟中國人交往,但來中國之后都跟韓國人一起玩兒,但是我跟他們一起學習,我們常常用漢語交流。這也可以幫助。”WG說:“我經(jīng)常跟朋友一起出去旅行,跟中國人打交道,在社會上學習漢語,一遍學漢語,一遍感受中國文化?!绷魧W生來中國學習漢語,只有盡量都用漢語跟其他人交往,才真正屬于在目的語環(huán)境中“沉浸式”的學習。很多中國學生出國留學幾年后,英語還是說的不好,沒有提高,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除了在課堂上和跟外國同學簡單打招呼之外,就不說英語,用漢語在國外生活,這對提高英語水平無益。
(2)她們二人都不約而同的找我進行“一對一個別教學”,屬于“尋找和建立固定的語伴關(guān)系?!边@種固定的語伴可以讓她們固定的時間學習和練習口語,而且還可以為她們提供針對性的幫助,在和語伴交流的過程中,如果她們出現(xiàn)了錯誤,對方也會及時的、樂意的幫忙糾正,更加側(cè)重于語言形式,這是跟在社會上的中國人接觸所不同的,但在社會活動中跟中國人交往時,一般為了交流的順暢,意會即可,對意義的重視大于形式。而且因為彼此熟悉,留學生說目的語的時候也不會尷尬,不用有太多的顧忌,能真正的解決問題和提高自己的口語水平。除此之外,通過和語伴的交流,還能知道時下目的語國家的熱門話題和熱門詞匯用語,這樣可以使自己的目的語更加地道。
(3)他們都不太喜歡進行機械操練,而是喜歡有意義的學習。他們都不喜歡在課堂上都一直重復讀課文、復述課文,而且在我們“一對一個別教學”中排斥按照課本內(nèi)容設(shè)置授課的方式,而是希望能對某些話題用目的語思維,用漢語跟筆者表達他們自己的思想或見解。MT對我們每次的“一對一教學”都會進行錄音,并且回去之后再把當時自己出現(xiàn)錯誤或問題、或者新的漢語知識的地方著重再重復聽幾遍,以保證新的知識完全吸收,舊的知識完全消化。但是WG對上課內(nèi)容沒有錄音,也只是簡單的作筆記,但每次復習前面的版塊,她也掌握得不錯。這可能和工作記憶等個體差異有關(guān)。每個人記憶和掌握知識的方式方法不太一樣。
(4)她們都使用重復、記筆記的認知策略,自我管理和自我評估的元認知策略。且除了教材之外還有其他漢語書籍進行補充學習。MT說,“不管是上課,還是課后學習,我都有做筆記的習慣。做筆記,但是會忘,要經(jīng)常復習看看,去咖啡廳的時候(花)一個小時在筆記上學習,30分鐘跟朋友一起用漢語交流。除了課本,也有還有別的書,有從韓國帶過來的漢語書。我常常試著記一篇文章,然后照著文章說,比如“你來的正好”,如果我記那邊文章的話,我在生活中也可以說,而且我還可以學一個語法。因為我的習作不太好,我偶爾用“hellotalk”(app),在網(wǎng)絡(luò)上,我可以把自己的文章發(fā)上去讓別人幫忙改正。”WG也說道,“我也經(jīng)常自習,看中國朋友送給我的漢語書,然后做筆記,或者看之前的筆記。最近我在看HSK6級的書和試卷,因為我準備寒假回國考HSK6級,但是我的詞匯可能還不夠,有些漢字不太會寫。”她們對自己的學習都有良好的規(guī)劃和管理,對自我進行監(jiān)控和評估。筆記可以幫助我們加深記憶,重復翻看筆記可以幫助我們拾起忘卻的知識,看更多的漢語書籍可以幫助拓展?jié)h語知識。這些學習方法都值得借鑒。
總的來說,通過對這兩位留學生的分析,可以看出他們都具有強烈的學習動機,付出了很大的努力,強烈的學習動機和較強的努力程度是二語習得的必要條件。而且她們雖屬于不同的認知風格,但是都可以綜合利用適合自己的學習策略將漢語學好。
(作者單位:華東師范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