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金金
[摘? 要] 教學中,我們必須讓學生在解題與應用的過程中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并通過總結、分析、對比和反思達成對方法與思想的理解與應用,促進學生真正理解. 文章結合“多變”的角平分線來詮釋這一策略達成.
[關鍵詞] 幾何;角平分線;初中數(shù)學
角平分線是初中幾何圖形中的常見線段,在幾何證明題中運用較為廣泛. 角平分線的定理和逆定理是學生們所熟知的,通常將此作為解決幾何問題的輔助手段. 除此之外,當角平分線與等線段、垂線、平行線、圓結合在一起時,往往可以得到一些新的結論,而這些結論正是解決幾何問題的鑰匙. 下文筆者就盤點幾類與角平分線有關的幾何問題模型,供大家參考.
截等長,現(xiàn)全等
“等角”是角平分線在幾何問題中最直觀的結論,并且這兩個角是有著一條公共邊的角,這時,只要兩個角對應的另外一條邊相等,由“SAS”即可出現(xiàn)全等三角形.
例1如圖1,AB∥CD,BE平分∠ABC,點E在AD上,求證:BC=AB+CD.
分析? 求證線段的和差關系通常用“割長補短”法,即將最長的線段分割成兩段或將其中一條較短線段延長到和最長的線段一樣. 在此題中可在較長線段BC上截取BF=AB,如圖2,由角平分線得到∠ABE=EBF,再由BE=BE,AB=FB證得△AEB與△FEB全等,由此得到∠AEB=∠FEB,推出∠FEC=∠DEC,證出△FEC與△DEC全等,得到FC=DC,從而證出結論. 上述方法是“割長”,也可以延長BE與CD的延長線交于一點來證明.
例2如圖3,AB>AC,∠1=∠2,求證:AB-AC>BD-CD.
分析? 線段和差的不等關系的證明通常由三角形三邊長的關系來實現(xiàn). 在AB上取點E,使得AE=AC,通過證明△ADC與△ADE全等得到CD=DE,再結合△EBD三邊的關系即可證.
三角形問題中,構造全等是運用最為廣泛的證明等量關系的方法. 角平分線將一個角分成兩個相等的角是其最明顯的性質,同時角平分線還是這兩個角的公共邊,這樣就為全等創(chuàng)造了一組邊和一組角,再尋找出另外一條邊即可實現(xiàn)全等的證明.
遇平行,成等腰
由角平分線可以得到相等的角,由平行線也可以得出相等的角,兩者結合,即可將等角轉化至同一個三角形中,構造出等腰三角形,在相應的幾何證明題中得到解題的關鍵性結論.
例3如圖5,已知四邊形ABCD為平行四邊形,∠BAD的平分線AE交CD于點F,交BC的延長線于點E,求證:BE=CD.
分析? 由四邊形ABCD為平行四邊形可將BE=CD轉化成證明BE=AB,即證明△ABE為等腰三角形. 因此聯(lián)想到“等角對等邊”,將邊的問題轉化為角的問題. 對由角平分線得到的∠BAE=∠DAE與由平行關系得到的∠DAE=∠AEB進行等量代換即可證出.
例4如圖6,OP平分∠AOB,∠AOP=15°,PC∥OA,PD⊥OA于點D,PC=4,求PD的長.
分析? 通過找出與所求線段相等的線段是求線段長度較為常見的方法. 此題可以首先由OP平分∠AOB,結合PC∥OA得出△OCP為等腰三角形,接著截取OE=OC可證△OEP與△OCP全等,如圖7,得出PE=PC=4,再由外角與內角的關系得到∠PED=30°,因此PD=PE=2.
平行線和角平分線結合在一起出現(xiàn)的等腰三角形通常是幾何問題中的隱含條件,如將此隱含條件挖掘出來,對該類幾何問題的解決有很大幫助. 另外,若題目中要求的線段在一個非特殊角的直角三角形中,通常要用轉化、平移或旋轉的方法將所求的線段轉移至含有特殊角的直角三角形中來解決.
三線合,變等腰
“等角對等邊”是證明等腰三角形最常用的方法,除此之外,“三線合一”也是判定三角形為等腰三角形的方法之一. 角平分線可以給三角形提供三線之一,如果角平分線再遇上中線或高線,則等腰三角形就出現(xiàn)了.
例5如圖8,AB=AC,∠BAC=90°,BD為∠ABC的平分線,CE⊥BE,求證:BD=2CE.
分析? 由角平分線與CE⊥BE得到的高線已經給等腰三角形創(chuàng)造了兩個條件,因此只需將BA與CE延長至相交,即可通過全等證出△BCF是等腰三角形,因此E是CF的中點,CF=2CE,隨后證明△FAC與△DAB全等即可.
例6如圖10所示,D是△ABC內的一點,∠CAD=∠BAD=10°,∠ABD=20°,∠CBD=40°,求∠BCD的度數(shù).
分析? 該問題將∠BCD的度數(shù)放至△BCD中. 首先延長AC到E,使AE=AB,再連接BE,DE,延長AD交BE于F,如圖11. 由AF是等腰△ABE的頂角平分線可知AF垂直平分BE. 從而DB=DE,再由∠BDF=∠DAB+∠DBA=30°可知∠BDE=60°,因此△BDE是等邊三角形. 可以算出∠BCE=∠BEC=80°,得到BC=BE=BD,則∠BCD=(180°-40°)÷2=70°.
上述兩題的突破口都是將角平分作為等腰三角形的頂角平分線來解決問題. 尤其是例6,首先利用角平分線構造等腰三角形,再利用“三線合一”得出等腰三角形,后通過已知度數(shù)求出60°角得到等邊三角形,再由度數(shù)得到等腰三角形求解. 過程有點繁雜,但構造等腰三角形是解題的方向與關鍵.
置圓內,等弧弦
圓是初中幾何的重要內容,將圓與三角形相結合也是初中數(shù)學常見的幾何問題. 將角平分線所得到的等角置于圓內,就成了圓周角或圓心角,通常能得到等弧和等弦,為問題的進一步解決提供條件.
例7如圖12,△ABC內接于☉O,∠ACB=90°,∠ACB的平分線交☉O于點D,若AC=6,BD=5,求BC的長.
分析? 求BC的長,只需將BC看成是直角三角形△ACB的一條邊,利用勾股定理即可. 由題已知AC=6,還需求AB的長度. 此時連接AD,如圖13,由角平分線可知圓周角∠ACD=∠BCD,所以AD=BD,△ADB是等腰直角三角形,由BD=5可算出AB的長,進而求出BC.
例8如圖14,∠BAC的平分線交△ABC的外接圓與點D,∠ABC的平分線交AD于點E.
(1)求證:DE=DB.
(2)若∠BAC=90°,BD=4,求△ABC的外接圓半徑.
分析? 解決(1)只需用角的和差與三角形內角與外角的關系. 已知∠BED=∠BAE+∠ABE,∠EBD=∠EBC+∠CBD. 由BE平分∠ABC可知∠ABE=∠EBC,由AD平分∠BAC可知∠BAE=∠CAD,又∠CAD=∠CBD,所以∠BAE=∠CBD. 因此∠BED=∠EBD,DE=DB. 在(2)中,連接CD,如圖15所示,由角平分線得∠BAD=∠CBD,所以BD=CD,△BD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即可根據(jù)BD的長度求出直徑,進而再求半徑.
由角平分線對應的等角得到等弧和等弦均是以上兩個例題的關鍵步驟. 等弧和等弦加上直徑就會構成等腰直角三角形,可以將問題簡化. 角平分線所對應的等角加上同弧所對應的等角通常可以實現(xiàn)等角之間的轉化,為圓內等量關系的討論增加一條道路.
角平分線不僅僅是一條射線或線段,深層挖掘,它還可以承載更多,“多變”的角平分線,能讓問題更多姿,讓幾何更精彩.
總結規(guī)律是引導學生學會解決幾何問題的基本思路和提高幾何教學的重要手段. 在幾何問題中,學生往往感覺困難的是無法對所給的條件深層加工,得到有用的結論,找不到考慮問題的正確方向. 教師在幾何教學時,尤其是總復習階段,廣泛做題,將問題分類研究,總結各類問題的常見幾何模型和思路方向,可以讓學生覺得幾何有規(guī)律可循,幾何問題并無想象中困難,從而改變其對幾何問題的態(tài)度,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