逯翠珍 馬蓉 關悅
編者按:語文綜合性學習是語文課程的一個亮點,也是實施的一個難點。大多數(shù)語文老師習慣于把教學內容局限于書本和課堂,綜合性學習只是紙上談兵,流于形式,不利于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語文課程標準》指出:綜合性學習主要體現(xiàn)為語文知識的綜合運用、聽說讀寫能力的整體發(fā)展、語文課程與其他課程的溝通、書本學習與實踐活動的緊密結合。綜合性學習實踐活動可以在平時的教學中開展,也可以發(fā)動學生,充分利用周末、寒暑假時間到社會中開展實踐體驗活動。本期我們刊出賓川縣育英實驗學校利用周末開展綜合性實踐活動“尋找身邊種植幸福的人”,財大附中利用寒暑假開展“尋訪昆明文脈”系列活動兩個案例,希望給各學校提供借鑒。
綜合性學習是初中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也是語文新課改理念的重要體現(xiàn)。綜合性學習以滿足學生發(fā)展需要為出發(fā)點,以提高學生語文素養(yǎng)為目的,通過綜合性實踐活動,讓學生在獲得知識與技能的同時,提高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新精神。吳忠豪教授說過:“學語文的關鍵不在于理解,而是應用?!鄙钐幪幱姓Z文,教師要深入開發(fā)語文課程資源,結合教學實際開展豐富多彩的語文活動,鼓勵學生開展課外閱讀,學習采訪,進行社會調查,學以致用。綜合性學習應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精神和創(chuàng)新意識,尤其要尊重和保護學生的自主性和積極性,鼓勵學生運用多種方法,從不同角度進行多樣化的探究。本文以賓川縣育英實驗學校開展的語文實踐活動“尋找身邊種植幸福的人”為例試作探索。
小記者采訪
幸福是什么?這是一個沒有標準答案的問題,看似簡單,卻有著特殊的意義。
有一種人,為了他人能幸福地生活,默默無聞地奉獻;有一種人,雖然微不足道,但卻給身邊的人帶來了溫暖;有一種人,在平凡的崗位上做著不平凡的事……他們用自己勤勞的雙手,用自己的愛心和責任心,默默地為社會種植著幸福。請你用一雙慧眼去發(fā)現(xiàn)、用一顆靈動的心去尋找身邊種植幸福的人。
任務要求:將采訪拍成視頻或者照片,并配上文字解說和音樂,完成“小小記者采訪記錄表”,并寫一篇以“種植幸福的人”為話題的習作。
周末,育英的學生變成了一個個小記者,他們積極動腦,勇于創(chuàng)新,獨自設計采訪問題,完成“小小記者采訪記錄表”,走近身邊的人,尋找幸福故事。學生們用自己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自主設計問題,對不同身份、不同職業(yè)的人進行了采訪,尋找到了那個“種植幸福的人”?!澳鷱氖码娏ぷ鞯某踔允鞘裁矗俊薄澳隽硕嗌倌甑酿B(yǎng)路人,是什么讓您堅持到現(xiàn)在?”“您覺得保安這份工作辛苦嗎?”……不同的職業(yè),不同的問題,讓學生們對“幸福”又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不但讓學生樹立了健康向上的幸福觀,而且讓他們在實踐中感悟到學會溝通、交流合作等人際交往能力的重要性,增強了自信心。
學生們對幸福都有著自己的感悟。在學生們眼中,幸福是什么呢?讓初一的學生給大家分享一下自己的理解吧。
“幸福是一種心靈上的滿足,它來源于對生活的堅守,還來源于一種責任感?!?/p>
“平安、健康、快樂,在家人身邊?!?/p>
“幸福其實很簡單。與家人在一起是幸福,擁有上學的機會是幸福,生病時有人照顧也是幸福,只是我們還沒有去發(fā)現(xiàn)許多平凡的幸福?!?/p>
采訪記錄表
這次語文綜合性學習,把社會實踐與語文學習有機結合,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善于合作的學習方式,積極培養(yǎng)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合作與交流的能力,進而使學生在獲得語文知識的同時,在思維能力、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等諸多方面得到進一步發(fā)展。
綜合性學習強調合作精神,培養(yǎng)學生策劃、組織、協(xié)調和實施的能力。育英實驗學校的老師們一直努力將學科核心素養(yǎng)轉化為有效的德育成果,教好書,育好人,引領學生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