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旭升 方欣 宋嵬 崔成立 楊占君 賈建新
摘 ?要:局部解剖學的混合式課程建設,將混合式教學模式在局部解剖學課程課前、課上、課后的三個教學階段,以及線上、線下的兩個教學層面進行結合。整合了多種靈活的教學方式,做出混合式教學形成性評價,通過問卷調查對教改進行了評價,并做出分析,混合式教學可以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增加師生互動,完善了局部解剖學的課程建設。
關鍵詞:局部解剖學;混合式教學;建設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2096-000X(2019)12-0044-03
Abstract: Construction of the blended course of Regional Anatomy is to use blending teaching before class, in class, and after, also in the two levels of teaching of online and offline. Such teaching way integrates a variety of flexible teaching methods, makes blended formative evaluation in teaching, and evaluates the teaching effect through a questionnaire survey on the teaching reform, then analyzes the result of the survey.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blended teaching can improve students' autonomous learning ability, increase interaction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improve the construction of Regional Anatomy Course.
Keywords: Regional Anatomy; blended teaching; building
一、概述
在信息化時代,學生獲取知識途徑多元化的背景下,大學授課應改變原有以知識傳授型為主的教學模式,進一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隨著 MOOC、微課、及各種在線學習資源及學校網(wǎng)絡化配套設施的日益豐富,實施翻轉課堂、網(wǎng)絡教學與課堂教學相結合的混合式教學模式的時機逐漸成熟。研究表明,目前80%的高教課程都涉及到混合式教學,多數(shù)教師認為混合式教學有助于學習效果的提高。2016年發(fā)表的地平線報告中,研究機構認為近一兩年高等教育的研究重點在混合式學習的設計。這些都揭示了高等教育界對混合式教學的重視[1]。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校長高度評價了混合式學習,認為 “它是當今高等教育領域內一個必然的發(fā)展趨勢”[2]。2015年3月,教育部辦公廳印發(fā)的《2015年教育信息化工作要點》中指出:“堅持促進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的核心理念?!被旌鲜浇虒W順應了這一教學改革的理念,為課程教學帶來了新思路。經(jīng)過幾年的發(fā)展,混合式教學的應用與發(fā)展已更為成熟,各高校紛紛開展混合式教學,在教學中使用網(wǎng)絡教學平臺輔助日常教學已經(jīng)收到很好的效果[3]。
二、傳統(tǒng)教學模式存在的問題
局部解剖學是人體解剖學的主要分科之一,它要求醫(yī)學生在系統(tǒng)解剖學的基礎之上,親自進行尸體解剖和觀察,鞏固人體解剖學的知識,同時重點研究人體的層次、結構、形態(tài)與毗鄰關系,為臨床學科打下基礎[4]。
現(xiàn)在很多學校面臨課程減學時的問題,這樣在減少學時,而不降低教學質量的情況下,授課教師一方面要完成教學大綱的要求,另一方面還要多結合臨床實踐,傳授學科知識和理念,這樣在有限的學時內,教師授課的強度增大了,每次課的信息量都很大,學生如果沒有做好充分的預習,課堂上比較難保持長時間的注意力,接受知識的能力下降,這種被動接受知識的方式,沒有消化知識的時間,較難全面掌握課程的相關內容。
傳統(tǒng)局部解剖學實驗是教師先寫出實驗教程,學生按實驗教程進行解剖,在解剖的過程中觀察、驗證所學的《系統(tǒng)解剖學》和《局部解剖學》的理論知識,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最后寫出實驗報告。近些年,國內醫(yī)學院校招生規(guī)模逐漸擴大,醫(yī)學院校能夠搜集到的尸體越來越少,導致標本短缺,學生動手操作的機會越來越少,學習主動性差,勢必影響學生對局部解剖學(局解)課程知識的掌握。傳統(tǒng)局部解剖學的教學模式已越來越不能滿足教學發(fā)展的需要,它在培養(yǎng)學生綜合素質方面的不足,越發(fā)的明顯。在教學評價方式方面,當下很多大學生把考試成績作為課程學習的目標,教師評價學生學習效果的標準也較單一。這種情況下,學生往往采取死記硬背的方式在期末考試前突擊復習,考試過關即可。
針對局部解剖學課程目前存在的問題,我們結合混合式教學進行改革,實現(xiàn)師生互動,方便師生、生生間在線指導、交流、協(xié)作,使教師成為學生學習的推進者和指導者,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逐步完善考核方式,對學生的評價更趨于合理;提高標本的利用率;建立課程數(shù)據(jù)庫;利用網(wǎng)絡教學平臺提高教學管理效率。
三、改造實驗室環(huán)境,為師生創(chuàng)造舒適的學習環(huán)境
大多醫(yī)學院校的人體解剖學實驗都是用尸體直接進行演示,使用的尸體都經(jīng)甲醛進行防腐處理,甲醛被WHO確認為對人體有毒害、致癌、致畸形的化學物質[5],尸體氣味的刺激性很大,學生們很難長時間堅持做局解實驗,局部解剖的效果受到影響。為了改善實驗室環(huán)境,我們與山東易創(chuàng)公司合作,對實驗室進行了改造,建成了數(shù)字人實驗室,實驗室在通風、照明、降噪、室內裝修、降低甲醛濃度、溫度等方面進行改造,給師生們創(chuàng)造了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在此基礎上還建成了數(shù)字人虛擬解剖學實驗室,配備了數(shù)字人虛擬學習軟件,數(shù)字人軟件內容豐富,內配插圖,動畫,視頻等,可以讓學生反復觀看實驗過程,模擬實驗操作,彌補實驗尸體缺乏、尸體解剖難以重復演示等問題。
學生們對于現(xiàn)代化的信息手段很容易接受,目前學校已經(jīng)有完備的多媒體設施,網(wǎng)絡也實現(xiàn)了全校園覆蓋,學生的電腦、平板、手機等設備也很普及,加上學校圖書館、計算機中心還提供強大的支持,這些都為教學改革提供了有力硬件保證。
四、資料與方法
(一)研究對象
2016級臨床專業(yè)學生,為大三學生,隨機選擇4個班級(約40人/班)作為實驗班,對照組(傳統(tǒng)教學法組,其他正在進行局解授課的教學班)。對各教改班進行線上布置作業(yè),課程網(wǎng)站的相關問題的討論,期末考試成績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和問卷調查分析,得出最佳教學模式,并在校內進行大范圍推廣。學生們對醫(yī)學領域的知識有了一定的了解。已經(jīng)有了系統(tǒng)解剖學課程的基礎。易于接受教學改革的內容和教學理念,能積極配合教師的教改活動。
(二)研究方法
局部解剖學課程改革,我們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主要圍繞線上線下,貫穿在學生課前、課上、課后,把線上和線下的混合式教學方式結合起來。
1. 課前
教師要建設課程的相關內容,課程網(wǎng)站建設需要教師把自己的專業(yè)知識,網(wǎng)絡課程建設技術方面的知識,還有教學相關的方法三者整合起來?;旌鲜秸n程建設基本采取線上和線下的方式建設,貫穿于學生課前、課上、課后。比如課程網(wǎng)站的課程簡介,課程大綱,教學目標,授課計劃,考核方式等,這樣學生對課程一目了然,明確了學習目標,學生可以自己安排學習進度,做好預習復習等安排,線上發(fā)布課程通知信息,學生可及時查閱,方便了教師對課程的管理,提高了效率。課程資源庫建設,在教學單元里上傳局部解剖學課程相關的教學視頻、圖片、課件、文檔、書籍等資源,這樣讓學生就像吃自助餐似的,根據(jù)學生自身特點,興趣愛好,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內容,比如有的學生喜歡看視頻,有的學生覺得看文字性內容效率高。此外,要求學生參與課程建設,讓他們采集照片,視頻,制作微課課件等。
2. 課上
采取傳統(tǒng)講授法,帶教老師進行實驗試教操作,這樣可以規(guī)范學生的操作,是局解教學必須的操作,也是線下的主要內容。混合式教學中在教學方面可以引入相關的教學資源,比如微課的小視頻,學生不僅在課前預習用,在局解實驗操作中可以邊看視頻邊操作,如果忘記了相關的內容,用視頻回顧復習,不失為一種好的方法。這樣就可以避免尸體的浪費。
3. 課后
在網(wǎng)上發(fā)布作業(yè),給學生留聯(lián)系方式,比如微信、qq、e-mail的方式進行信息交流,有的學生喜歡參與,那就完善討論區(qū)。學校的官網(wǎng)提供了教師、學生個人信息門戶,方便了師生的互動。網(wǎng)上答疑區(qū)、討論區(qū)的應用,這個區(qū)域可調動師生的積極性,在這里,教師、學生可常發(fā)帖,教師學生可隨時把靈感的內容通過手機端發(fā)出,這樣教師可根據(jù)學生反饋的信息,再及時調整授課的內容,針對上一次課的問題,課前對學生問題給予回復,答疑。
(三)混合式教學中的教學方法
1. 傳統(tǒng)教學法,即以教師傳授知識點為主。傳統(tǒng)局部解剖學授課保證了教學的質量,覆蓋教材內容較廣,教師著重講解課程的難點和重點內容,教師講解能幫助學生理清知識框架,其他內容留給學生自學,傳統(tǒng)教學保證了教學改革的教學質量。
2. 翻轉課堂,以學生為主,教師為輔。本次教改中,教師首先從預習的角度入手,把網(wǎng)絡課程的介紹以ppt的形式下發(fā),保證學生順利進入混合式課程網(wǎng)站,學生了解了課程整體的情況,完成教師布置的作業(yè),隨機挑選小組進行匯報,匯報的內容包括資料搜集、PPT 制作課上展示,根據(jù)學生的問題,師生進行討論式的學習,最后教師總結。
3. 案例教學法,根據(jù)教材內容,教師選取接近教材內容的臨床案例,融入授課內容,也可以在實踐教學中,模仿一些手術案例進行尸體解剖。
(四)問卷調查及結果分析
針對學生問卷調查結果,大部分學生還是樂于接受新鮮事物的,并不排斥教學改革。在教學改革過程中,由于軟件使用不熟練出現(xiàn)了一些問題,使有的學生覺得繁瑣,浪費時間,這與學生平時學習習慣有關系,有的學生在上大學之前很少用電腦,手機之類,導致他們軟件應用不熟練,從而對課程改革有些不適應。這種習慣需要他們克服自己缺點,必須有所改觀,因為以后他們很多考試都有上機考試之類,由于打字不熟練答不完卷,影響考試成績,這也是我們現(xiàn)在要給予糾正的。很多學生還是喜歡與教師有直接交流的這種教學方式,他們認為方便快捷,更人性化。數(shù)字人,3Dbody等軟件受到大多數(shù)學生的喜歡,提高了他們的學習效率,減少對教師的依賴,方便自學。現(xiàn)在學生獲取知識的途徑較多,他們對教師提供的教學資源不滿足,教學改革也要求他們自己從網(wǎng)上,從實踐中再去獲取專業(yè)的文檔,圖片,動畫,視頻等資源,也鍛煉了學生主動獲取知識的能力。大多學生認為改革的教學評價方式較為客觀,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以后我們在教學中要延續(xù)這種考核方式。學生們對教師的教學改革所付出的努力給予肯定,師生互動加強,教師也得到了學生的鼓勵。
(五)評價方式的改革
采用多元化的評價方式, 如發(fā)展性評價與總結性測驗相結合, 課堂學習的評價與在線學習的評價相結合,教師可以針對每個學生提交的作業(yè),參與討論區(qū)的深入程度,可以做到每個學生的形成性評價,再加上期末成績的考核,這樣對學生的評價更趨于合理、客觀。學生平時的登錄次數(shù),在線時間,只作為參考內容。
教學改革中的評價:我們主要采用形成性評價,這樣對學生的評價更為客觀,也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師在評價學生過程中不只是評價,更重要的是用評價這種方式督促學生學習。課程網(wǎng)站可以顯示學生們的登錄次數(shù),在線時長等參數(shù),但是這些只作為參考,學生們在線提出的問題,教師可判斷其對專業(yè)的掌握程度,給出反應其真實水平的分數(shù),在平時線下的考核,讓學生辨識標本,這種對學生技能的考核非常必要,學生直接與教師交流,教師針對每個學生,指出其不足之處,學生也與教師溝通專業(yè)知識,教師能根據(jù)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對授課做出及時的調整,顯示出教學的靈活性,效果較好,是最為真實的評價,形成性評價還需要學校教務等部門給予更多的支持,比如,平時成績給分配到40-50分,期末成績占50分左右,這樣學生就會重視平時各個階段考核,而不是到了期末突擊學習,應付考試,及格就好,考完試了,課程的內容又交還給老師。
五、結束語
局部解剖學混合式教學改革其目的是綜合各種教學方法、方式的優(yōu)勢,彌補各種教學方法的劣勢,以期有較好的教學效果。在本次以2016 級臨床班為試點進行的教學改革中,運用幾種授課方式,進行混合式教學,基本達到了預期目標,但不同的教學模式所達到的教學效果不盡相同。其中案例教學法和討論教學法的效果良好,而翻轉課堂效果一般。
翻轉課堂對學生要求較高,學生在課下耗費時間,精力較大,如果同時有其他課程也做翻轉課堂,那么翻轉課堂教學效果不如傳統(tǒng)教學模式。建議在假期給學生做翻轉課堂的應用,這樣學生有充足的時間去預習,查閱資料,整理資料,跟教師的溝通時間也比較寬裕。
案例教學法在局解授課中效果較好,學生反響好,臨床案例將學生帶入一定的情境中,學生有種更加接近臨床實踐的感覺,學生可主動的去分析問題及解決問題,對課程的內容記憶深刻。這種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方式,在今后的教學改革中固定下來,而且要繼續(xù)尋找更好的案例,更經(jīng)典的案例,與時俱進,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
混合式教學在線開放共享平臺打破上課時間、空間的限制,形成實體課堂和虛擬線上的銜接,在目前大量消減課時數(shù)的情況下,解決了學時數(shù)緊張的矛盾。翻轉課堂,讓學生成為主角,教師更多的是傾聽者,學生的學習問題引導教師教學改革的方向,使教學改革更貼近學生實際。局部解剖學混合式教學改革在很多方面還需要繼續(xù)嘗試。
參考文獻:
[1]王祖源,張睿,徐小鳳.混合式教學:信息技術與教學活動深度融合[J].物理與工程,2016,26(6):43-47.
[2]路興,趙國棟,原帥.高校教師的“混合式學習”接受度及其影響因素研究[J].遠程教育雜志,2011,14(2):62-69.
[3]林雪燕,潘菊素.基于翻轉課堂的混合式教學模式設計與實現(xiàn)[J].中國職業(yè)技術教育,2016(2):12-20.
[4]劉樹偉,李瑞錫.局部解剖學[M].第1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13:8.
[5]劉明星,韋正友.醫(yī)學院校解剖實驗室內空氣中甲醛的測定及防護措施[J].蚌埠醫(yī)學院學報,2010,35(6):617-618,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