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鵾
摘要:作為語文教學的重頭戲,作文教學歷來為廣大語文教師所重視。當前作文教學主要以五大理論體系支撐下的作文教學模式為主,盡管我們的前人為作文教學的研究傾注了許多精力和心血,初中生作文的現(xiàn)狀卻仍然存在一些突出問題,而生活素材寫作不失為一種有效的訓練方法。把生活和文章聯(lián)系起來,發(fā)現(xiàn)可寫的生活素材并且把它提煉到一定的意義上來,指導學生關注生活,反映生活,建立自己的生活素材庫,在需要的時候能最有效地被提取出來運用到自己的文章中去,寫出有血有肉的佳作。
關鍵詞:生活素材;寫作;情感;畫面;思想;語言
當前,作文教學主要有人本主義觀、科學主義觀、實用主義觀、言語實踐觀和思維訓練觀五大理論體系支撐下的繁多且形形色色的作文教學模式。盡管我們的前人為作文教學的研究傾注了許多精力和心血;盡管作文教學的改革取得了較多的成果,但當前初中學生作文的現(xiàn)狀卻仍然存在一些突出問題:學生的寫作態(tài)度不夠端正;作文內容較為陳舊、缺乏應有的真情實感、不夠生動具體等;而教師教學認識膚淺、寫法指導老套、課堂講評費時低效。其中,最大的問題還是學生對寫作材料不會把握的問題。
筆者通過較長時期的作文教學實踐和研究,認為在初中作文教學中積極開展生活素材寫作不失為一種有效的訓練方法。為此我們進行了一定的實踐研究活動,舉辦了嘉定區(qū)首屆“震川杯”中學生作文素材征集評比大賽,并初步建立了初中生生活素材庫。而后進行了長達多年多時間的實踐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下面從四個方面談談對初中生生活素材寫作的一些體會。
一、生活素材寫作在作文訓練中的意義
我們知道初中學生以寫記敘文為主,記敘文寫作必須要有源于生活的素材。通常我們把留存在作者的筆記或記憶中的尚未經過選擇的比較分散的原始形態(tài)的生活材料,稱為素材。把其中包含初中學生日常生活內容、在一定程度上體現(xiàn)出個人性、細節(jié)性和獨特性的素材,稱為生活素材。而圍繞生活素材開展的一系列輔導訓練內容就是生活素材訓練內容。
平時我們在教學中要求學生關注生活,及時記錄家庭生活、校園生活、社會生活中的點滴見聞,以便在需要的時候能有效地被提取出來運用到自己的文章中去。但是我們發(fā)現(xiàn)原始形態(tài)的生活材料和寫成的作品之間存在著很大的差別。初中生生活素材寫作就是介于兩者之間的教學環(huán)節(jié),為寫出有血有肉的文章做準備,就顯得尤為重要。
二、生活素材寫作在作文訓練中的應用實踐
我們認為初中生生活素材寫作由四方面構成并彼此關聯(lián)融合,如圖:
(一)情感投入,吐露真情與實感
宋代文學家張戒說:“文生于情?!薄扒椤笔俏恼碌母?,是寫文章的基本要求。每個人的情感有很大區(qū)別,即使對有共性的事物,也會有不一樣的情感,都會通過自己獨特的個性表現(xiàn)出來。于漪老師說:“或愛,或恨,或悲,或喜,或贊揚,或批評,或同情,或厭惡……把這些用文字真實地表達出來,就是有真情實感的文章?!雹僦灰钦媲閷嵏?,就是發(fā)自內心,也必然是獨特的,豐富的,厚實的。②離開了真情實感,而一味地胡編亂造,搬弄寫作方法,那這種虛情假意猶如雕刻的石花,沒有生命的活力。
好素材的字里行間,總是奔流著作者的真情與實感。投入真情實感的素材,才能感染人、打動人、說服人,對讀者起到感染、熏陶、啟迪、教化的作用,才能為寫出情真意切的文章做準備。對于校園生活,學生頭腦里經常閃動老師和同學的身影,耳畔響起那朗朗讀書的聲音,眼前出現(xiàn)操場上那拼搏的難忘情景……每天來往于學校的路上,一定會看到那熱氣騰騰的包子攤,也一定會聽到街上車水馬龍的喧嘩,也許還會為校門口不文明的現(xiàn)象而憤慨嘆息……③
總之,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情感,只有關注生活,積極投入生活,寫出真情實感的素材才會是有生命力的素材。請看這則參賽學生的素材多么鮮活:“周日,我和媽媽逛超市,買了好多東西回來,電梯升到五樓,一出電梯門,我就趕緊掏鑰匙開門?!畡e用鑰匙開門!’媽媽阻止了我。‘為什么?’我有點納悶?!屇棠探o咱開門?!瘚寢屛⑿χf?!棠虤q數(shù)大了,我開門不更好嗎?’我問?!『⒆幽睦镏溃先藲q數(shù)越大,最怕的就是別人認為自己沒用了,所以,我們得給她找事做,這樣她才會覺得自己能做事,是家里不可或缺的人,因而會很高興?!瘚寢寣ξ医忉尅!边@則素材來源于生活中常見的小事,然后又高于生活。不難發(fā)現(xiàn),作者是生活的有心人,用情人。一件平凡的生活小事,蘊含著“媽媽”的可貴孝心,作者讓我們知道“孝心”原來可以這樣表達,這個生活中的細節(jié)體現(xiàn)的是兒女對父母輩的理解與關心。本素材作者的觀察細膩準確,情感投入自然,傳達出真實的想法,成為心聲的自然流露。
(二)畫面展示,練就慧眼與靈心
古人說:“厚積而薄發(fā)?!逼綍r注意多積累,下筆時就會游刃有余。積累離不開生活,然而學生的生活是一種相對穩(wěn)定的靜態(tài)生活。早已熟悉了的周圍一切很容易造成精神上的“色盲”和“弱視”。大家都在看,但看到的質量和效果又是不相同的,甚至有天壤之別。要把生活畫面寫得有聲有色,就是要對凡人常事、對一切司空見慣的事物都充滿新鮮感,從熟悉的生活中發(fā)現(xiàn)新鮮,表現(xiàn)新鮮,觀照生活,尋找生活的亮點。所謂新鮮感在本質上是富有好奇和敏感的童心的重塑,要帶著感情和想象去看待生活中的普通現(xiàn)象;用陌生的眼光去看待熟悉的事物;要不斷改變自己在生活中扮演的角色,而不要時時處處總是扮演學生的角色。學生們由于年齡小,缺乏生活經驗,看事物經常會粗淺、淡薄,只略知輪廓。
針對這種狀況,展示畫面還要在細致上下功夫,要學會抓住事物的特征,捕捉事物的亮點。④生活的海洋有多么寬廣,你的寫作素材就會有多么豐富。在寫作前,你必須帶著慧眼與靈心來思考分析紛繁復雜的材料:在畫面展示中,哪些是必須著重展示的,哪些只需簡單展示,哪些又是可以不展示的。畫面展示,需要練就慧眼與靈心,需要用心看,用心聽,用心想,敏銳地察看接觸到的人、事、物、景。人在生活之中,心在生活之中,就會耳聰目明。④
練就了慧眼與靈心,才能很好地展示畫面,讓讀者如聞其聲,如見其人。又請看這則學生生活素材,多么富有畫面感:“赤日炎炎的下午,一位胡子花白的老翁頂著烈日,在路邊擺了個簡陋的爆米花攤子。他盤腳坐在一只已辨不清原來是什么顏色的又臟又黑的四角小木凳子上,一只粗腫發(fā)紅的手轉動著甕,另一只手不斷地向里面添玉米粒,成品則被包裝好,擺在他面前的方布上。來買的男女老少顧客倒是不少,但都被甕底的烈火的悶熱氣流沖地遠遠,又無處可躲。只有那個老翁頂著雙重燒烤,堅守著自己賴以生存的崗位上,做好了成品送到那些顧客手上。盡管一次收到的錢不是很多,但他雙眼所流露出的欣慰,好像在說:‘這都是值得的!’”基于作者平時對弱者和勞動者的關注,在觀察老人與展示老人爆米花畫面時,作者注意文中敘述、描寫各展其長,正面描寫他的外貌、動作和心理,給讀者留下真切的畫面感,如見其人,如歷其境,作者在觀察老人的同時對勞動者的世界有了很深的感悟。畫面的形象在慧眼與靈心中一點點積累、爆發(fā)!
(三)思想錘煉,點燃智慧的火花
《文心》里說:“讀書貴有新得,作文貴有新味?!泵鎸σ粋€現(xiàn)象,可以發(fā)表許多見解,但要求我們要想人之所未想,這就需要錘煉思想。文章是思想的載體,如果言之無物,人云亦云,即使文字通順,甚而詞藻華麗,也難以站得起來。生活是最好的老師,真正的感悟是從親自體會、親身經歷中來。要深入生活和豐富生活,細致領悟生活,要知道到生活處處充滿智慧的火花,人在生活之中,心在生活之中,生活之樹常青,歸根結底要領悟自己的生活,或是經歷的,或是內心的。要培養(yǎng)意會和接受生活暗示的能力,“留心處處皆學問”使簡單的材料中寓有思想的靈魂。
文章的思想要正確,要激發(fā)人們奮發(fā)向上,追求美好的理想;要新穎,能開啟人們的未見未聞未思;要有一定的深度,對事物看全面、看發(fā)展、看本質、看主流,正確地反映事物的真實情況和內在規(guī)律,能接觸到事物的本質。從日常的普通現(xiàn)象悟出生活的哲理,從多彩的自然想象聯(lián)想到紛繁的社會生活。前者是對事物內核的提取和抽象,后者是合乎邏輯的類推和引申。注重剖析材料體現(xiàn)的思想,使簡單的材料中寓有思想的靈魂,使之成為文章的亮點。⑤
錘煉思想,才能閃發(fā)智慧的光華。再請看這則學生生活素材,多么具有深刻性:“我姑媽是一位家政人員,但是她樂觀面對生活的起伏,用自強不息的精神詮釋生活的艱辛。一次遇到姑媽時,她正在給‘空巢’老人洗腳。姑媽細心地擦拭著老人的雙腳,和老人談天,在這過程中,姑媽一直面帶微笑。但我卻一直在皺眉頭,因為老人滿腳創(chuàng)可貼并有一股怪味。為老人洗完腳后,姑媽還細心為他抹上一層尿素霜??粗脣岓w貼入微的態(tài)度以及嘴角的一絲笑意,我被深深打動了。因為這不僅是姑媽對老人的關愛,更是姑媽對生活的熱愛!姑媽面對生活的磨難,樂觀堅忍,認真生活著,不辭辛勞地勞動著,用她自信自尊以及對生活的熱愛,書寫出一片屬于她自己的絢麗天空,在人們漸加冷漠的灰色鋼筋混泥土森林里,是可貴的,我們應該敬重像姑媽一樣的勞動者?!弊髡咦プ」脣尳o“空巢”老人洗腳這件小事,真切體會中表現(xiàn)了姑媽對于老人的關愛,對于生活的熱愛。更值得贊賞的是,作者把眼光投射到了“家政人員”這一社會群體,對于他們用自己的雙手自信自尊地生活這一點予以了謳歌,體現(xiàn)了作者對生活的認真思考,善于分析,透過現(xiàn)象,接觸本質,使材料具有了深刻的思想,提出了獨到的見解。
(四)語言提煉,表現(xiàn)生活的詩意
清朝著名詩人袁枚說:“一切詩文總需字立紙上,不可字臥紙上,人活則立,人死則臥,用筆亦然?!蔽恼抡Z言必須有躍動的生命力。語言是寫文章的工具,任何動人的情感、生動的畫面、精辟的思想,都離不開語言;語言是思維的工具,思維的表達離不開語言,我們應重視語言的提煉。⑥素材的內容與思想固然重要,但如果沒有豐富多彩的語言來表現(xiàn),就會變得枯燥乏味;而有些看似尋常的事物的描述,一經精心渲染和烘托,卻變得格外生動感人。意辭兼美,不僅能向讀者曉之以理,而且能動之以情,給讀者以藝術享受。
對于初中學生來說,生活素材寫作中,清楚明白地把意思表達出來,是寫文章最基本的語言要求;其次要把內容寫具體,就是“言之有物”不僅表現(xiàn)做什么,還要表現(xiàn)怎么做;接著要使自己的語言生動活潑可以做到:準確、形象、含蓄、風趣、文情并茂;最后可以使自己的語言有鮮明的特色,豐富多彩的語匯和句式。⑦我們在寫生活素材片段時要把自己的人生理想、審美情趣融合到客觀事物中去,再由生動的直觀到抽象的思維,用語言創(chuàng)造出情、景、理互相滲透而韻味悠遠、令人回味不盡的美的詩意境界。照抄“平凡瑣事”不可能產生詩意,但詩意可以從語言中提煉出來。
還請看這則素材的語言,多么富有詩情畫意:“這是一杯無名香茶。綠色的茶葉隨著斟入的沸水柔和地舒展著,很快就泛出一片綠意,那淺淺而悠然的綠,那濃郁芬芳的香,令人無限回味。輕抿一口,苦澀難言,再品味,徒留面齒香醇,淡淡清甜。其中的那份詩意更如茶葉一點一滴沉淀于心間。一杯濃郁、恬淡的香茶令人欲罷不能。人生,豈不亦是如此?沒有苦不堪言的奮斗,哪有苦盡甘來的歡欣?一百個沒有過程的成功,終究抵不過一個歷盡周折“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的收獲。成功并非一帆風順,我相信生活猶如一杯香茶,沒有苦,哪來甜?唯有不懈努力,才能叩開成功的大門?!边@個素材語言優(yōu)美流暢,充滿詩意,顯示了作者較好的語言提煉功底。作者捕捉了生活中“品茶”時的感受,由“品茶”聯(lián)想到了“人生”的甘苦,從而得出“唯有不懈努力,才能叩開成功的大門”的主旨。就“茶”而論“人生”,語言詩意非凡,形象地表現(xiàn)了作者的生活態(tài)度。
上述生活素材寫作的四方面是密不可分的整體:其中“情感投入”是生活素材寫作的鮮活之源,沒有它,素材將失去生命力;“畫面展示”是生動形象畫面的真切呈現(xiàn),沒有它,就缺乏應有的形象感;“思想錘煉”是點燃智慧火花的思維之光,沒有它,就失去了應有的思想深刻性;而“語言提煉”則是文章語言魅力的彰顯,沒有它,語言將失去應有的文采。故而我們說生活素材寫作的情感投入、畫面展示、思想錘煉和語言提煉是密切關聯(lián)的有機整體。
三、生活素材寫作在文章寫作中的運用啟示
筆者根據(jù)學生的參賽作品,分類整理,一一給可寫的生活素材寫了點評和成文支招,下面列舉四例來談談生活素材寫作在文章寫作中的運用啟示。
(一)秋風蕭瑟,父親開摩托車接我放學,我走出校門時已被秋風凍得手腳發(fā)冷,父親見此景,毅然脫下外套給我披上,我十分感動,對父親說:“您不冷嗎?等會兒開車會冷的,而您又正對著風?!薄皼]事,我身體健壯得很呢!父親微笑著說。
此時,我才注意到父親的頭發(fā)都白了,脊背彎曲了,皺紋增多了……不知為何,我的眼濕潤了。父親開車時,我趁機把衣服還給他,父親驚訝地說:“你干嘛,快穿好衣服,否則會凍壞的!”我微笑著搖搖頭,說道:“沒事,有你這句話,就算到北極我也不會冷。您趕快認真開車吧!”父親說不過我,只好依我了。
留,父留女衣而女惜之,露,父露愛女心,女露惜父情。
【點評】:文章貴在情真。在家庭中,我們享受著父母的呵護和照顧,承受著父母的鞭策和希冀,這些天天發(fā)生的事情,正是演繹親情的最動人的樂章。該素材生動地展現(xiàn)了父女之間那深厚的感情,作者借秋風蕭瑟以及父女之間的談話之中所流露出的真情著實令人感動。
【成文支招】:這篇素材以“衣服”為感情線索,在成文過程中,建議作者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經歷,用很真切的“情”去描繪、去勾勒。情動于衷而見其誠,融于事而見其真。同樣加以細膩想象,豐滿生活形象;可結合自己的閱讀體驗,如教材中朱自清的《背影》,對文章材料做適當?shù)某鋵?最后注意結構安排、語言修飾,便可成就一篇佳作。
(二)眾說周知的是醫(yī)院旁的車棚停車是要收費的,我特意留意了一下,這個收費時間是截止到晚上五點半的,照理說五點半之后也就沒有負責人收錢和看管車輛了??墒橇c時,我爸爸和我即將推著自行車離開醫(yī)院之時,一位40多歲的大伯依然坐在椅子上,夕陽的余暉寧靜地撒在他的肩頭,我以為他會沖過來要錢,但直至我們離開,他依舊平靜地坐在那兒,默默地堅守著他的崗位……
人與人之間仿佛不再受利益束縛,“人人為我,我為人人”這句話得到了更好的體現(xiàn)。
【點評】:作文要有思想。一個人成長的過程,實際上就是從自然人成為社會人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在交往中熟悉社會,了解社會,并不斷地學習優(yōu)秀的思想文化,逐步成為一個融入社會的成熟的人。本素材作者能拓寬視野,把視點定格在社會這一層面上,對素材進行提煉,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不收費卻有一位大伯仍舊堅守崗位,給讀者留下較深印象。
【成文支招】:成文過程中,建議作者抓住人物描寫,突出大伯的人物畫面感;還應注重環(huán)境描寫,來渲染氣氛;寫出真情,憂喜溢于言表,抒情應富于感染力,再結合自己的閱讀體驗,如魯迅的名篇《一件小事》是這方面的典范文章,值得反復學習,然后對文章材料做適當?shù)某鋵?最后注意結構的完整性、獨特性,便可成就一篇佳作。
(三)期末考試臨近了,每個人都在做最后的沖刺。已經一天課下來,但每一位同學的熱情不減。一些同學拿出數(shù)學卷子,馬上去請教同學解決問題,抱著不弄明白誓不罷休的心態(tài),備戰(zhàn)在教室的每一個角落。藍色鏡框的同學突然一副恍然大悟的神情,一下指出一道題的思路,引來一群求拜者,開起了一場“學術研討會”,這位同學一會兒手舞足蹈,一會兒在紙上天馬行空,全場響起驚嘆掌聲,拍手連連。在這個酷熱的夏季,一顆顆愛學習的心降低了燥熱的溫度。
良好的氛圍,求知的熱情,執(zhí)著的精神,彰顯了中學生愛學習的優(yōu)秀品質,形成了一道獨特的風景線。
【點評】:教室里存在著一種獨有的美麗,平凡重復的學習生活中充滿了無數(shù)拼搏與汗水。本素材作者寫了一場“學術研討會”,與多數(shù)學生提及學習便怨聲載道的現(xiàn)象截然相反,能別出心裁,以獨特的視角,積極地態(tài)度,巧妙地表現(xiàn)了身邊同學們愛學習的高漲熱情。
【成文支招】:學文化、學知識是學生的主要任務,自然也成了學生寫作的重要內容。在成文過程中,建議作者調動平時觀察得來的學習生活,進一步展開聯(lián)想,巧妙的構思要有相應的文筆來體現(xiàn),應抓住人物的肢體語言,突出學生們對知識的渴求;還應注重環(huán)境描寫,來渲染一種濃厚的班級學習氣氛;加以細膩想象,豐滿生活形象,要求反映出學習中的挫折、困難、成功、喜悅??山Y合自己的閱讀體驗,如《最后一課》,值得反復學習,最后注意詳略得當,主題明確,便可成就一篇佳作。
(四)如果說西洋的交響樂是上層社會的黃金,那么中國的民族樂器則是從山水間孕育出的美玉。我的耳朵總習慣不了交響樂震耳欲聾的分貝,盡管它們著實精彩,然而每每聽完一曲,總覺得各種心里的感受被攪和在了一塊,竟令人有些頭疼。但每當古箏聲起,那如水的音符便傾瀉而出;二胡聲起,那凄美的樂章扣人心弦;琵琶奏響,心就如同在弦上跳躍……每一種樂器都如同一條小溪,有著自己的語言,而當它們被融合在一起時,卻又巧妙地匯入了同一條大河,令人或喜或悲,或憂或愁。不禁感嘆,千年的文化底蘊終究鑄就了這精彩的樂器,譜寫了這美妙的樂章。
【點評】:平凡的生活通過語言的提煉會充滿詩意,本素材作者對樂器經過觀察、感受與思考,傳達出真實的想法,認識我國千年的文化底蘊鑄就了我國的民族樂器,譜寫出美妙的樂章,從中感受到作者濃濃的民族情懷,成為心聲的流露。素材內容清楚透徹,尋求最恰當?shù)脑~句表達,提煉了語言,給人以如聞其聲,如見其形,如歷其境的生動的感覺。
【成文支招】:在成文過程中,建議作者進一步展開聯(lián)想,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經歷,同樣加以細膩想象,豐滿生活形象,繼續(xù)在文章中把民族樂器的特點發(fā)揚光大;再可結合自己的閱讀體驗,可參考楊羽儀的《水鄉(xiāng)茶居》,對文章材料再做適當?shù)某鋵?最后注意結構與內容安排,便可成就一篇佳作。
寫作是運用語言文字進行表達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認識世界、認識自我、進行創(chuàng)造性表述的過程。寫作能力是語文素養(yǎng)的綜合體現(xiàn)。生活素材寫作貼近學生實際,讓學生易于動筆,樂于表達,激發(fā)了學生關注現(xiàn)實,熱愛生活,表達真情實感。⑧指導學生建立自己的生活素材庫,猶如存放整齊有序的糧倉,在需要的時候能最有效地被提取出來運用到自己的文章中去。
如筆者所教班級學生生活素材寫作的興趣逐步提升,學習方式改變明顯,師生關系非常融洽,學生觀察能力、情感體驗能力、思維能力、語言能力都有明顯提高,反思能力得以形成,班級生活素材寫作氛圍濃厚,更令人欣喜的是學生作文成績也提升明顯。由于全區(qū)所有初中班級全面鋪開進行了素材征集評比,已形成了我們區(qū)級的初中生生活素材庫,那年全區(qū)語文狀元出自筆者班。
雖然在語文作文教學中訓練學生生活素材寫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還有許多問題值得我們進一步思考探究:如初中生生活素材庫材料編寫如何更加合理科學?怎樣更有效地發(fā)揮初中生生活素材寫作的作用?寫作形式開放到何種程度?如何圍繞“實效”開展更為豐富多彩的生活素材寫作活動?如何更好地激發(fā)與利用落后生的興趣與基礎?如何形成一種長效的作文教學機制等等,這些問題在今后的教學實踐操作中還應當做更深入、更細微、更廣泛地探索研究,促進學生生活素材寫作能力得以更進一步的提高,真正實現(xiàn)“以學生發(fā)展為本,教是為了不教”的新一輪課程改革的目的。
清代葉燮認為,任何詩文都包含“情”、“事”、“理”三個方面,反映客觀事物應做到“事至”、“情至”、“理至”。把握生活的真實和事物的細節(jié),將自己的認識和情感注入其中,在自己的文化背景和認識水平基礎上產生的新的發(fā)現(xiàn),就產生了有獨特視角、獨到見解、獨樹一幟的生活素材。
總之,生活素材寫作在倡導素質教育和創(chuàng)新教育的今天,不失為一種較好的寫作訓練方法。這不僅是為更高要求的寫作做準備,也是在完善做人的內涵。有了情感投入、畫面展示、思想錘煉、語言提煉的過程,我們也就逐漸成了駕馭生活的主人,成了客觀、深刻、興趣和品位的生活鑒賞者。學生們要做一個“有心人”,手握一把開啟作文智慧的鑰匙,掌握生活素材寫作的方法,增強對生活的敏銳感覺,提升審美層次,發(fā)展創(chuàng)造性思維,提高生活素材寫作水平。
參考文獻:
[1]蘇步青、于漪:《名師教你學習方法》[M],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1996年
[2]金志浩、楊若冰:《15位特級教師教作文》[M],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年
[3]夢華:《中學生作文指南》[M],中國國際廣播出版社,1996年
[4]蔡澄清、陳軍:《積累·思考·表達》[M],語文出版社 1990年
[5]于漪:《啟智》[M] ,廣西教育出版社2008年12月
[6]李寰英:《快樂寫作》[M],暨南大學出版社,2005年12月
[7]向學丞:《中學創(chuàng)新作文技法》[M],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05月
注釋:
①于漪:《啟智》[M] ,廣西教育出版社2008年12月p93
②李寰英:《快樂寫作》[M],暨南大學出版社,2005年12月p5
③金志浩、楊若冰:《15位特級教師教作文》[M],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年p116
④于漪:《啟智》[M] ,廣西教育出版社2008年12月p97
⑤蘇步青、于漪:《名師教你學習方法》[M],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1996年p86
⑥于漪:《啟智》[M] ,廣西教育出版社2008年12月p94
⑦向學丞:《中學創(chuàng)新作文技法》[M],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05月p3
⑧《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J]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教材專家工作委員會,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2月p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