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方思宇 潘婷 葉瑞克
摘要:高質量的研究生培養(yǎng)是建設研究型大學的重要組成,更是研究生教育可持續(xù)發(fā)展的根本保障,而課程建設是影響研究生質量的關鍵因素。培養(yǎng)質量的危機問題在于用傳統(tǒng)的人才培養(yǎng)模式和培養(yǎng)機制應對不斷變化的新的社會要求。通過對國外高校研究生培養(yǎng)模式及相關課程開設的文獻研究及實地考察,我們發(fā)現(xiàn),碩士研究生“研究方法論”(Research Methodology)課程的設置對于培育研究生的學術素養(yǎng),提升其科學研究能力有著重要的意義。該課程的建設須達到以下標準:要把探索性與創(chuàng)新性結合起來,把理論性與實踐性結合起來,把普遍性與針對性結合起來,要史論結合,虛實交融,尤其要重視學科交叉、關注跨學科和跨學院合作機制創(chuàng)新,在探索中逐步完善課程體系和內容。
關鍵詞:研究方法;課程設置;研究生培養(yǎng);教學模式
高質量的研究生培養(yǎng)是建設研究型大學的重要組成,更是研究生教育自身可持續(xù)發(fā)展的根本保證。近現(xiàn)代以來,世界高水平大學不僅是教學中心,也是研究中心,不僅培養(yǎng)本科生,也培養(yǎng)大量研究生。如果說本科生以傳授知識為主,那么,研究生是以研究問題、探索和創(chuàng)新知識為主??茖W研究是一種社會認識活動,是對未知領域的探索活動。但是,我國研究生課程設置中存在被動灌輸性的授課方式、較為陳舊的授課內容等諸多問題,現(xiàn)行的研究生培養(yǎng)模式已無法滿足當前科學研究對人才的要求?!把芯糠椒ㄕ摗敝饕侵缚茖W技術研究中常用的基本方法的理論??v觀科學發(fā)展的歷史,科學技術的每一次突破都是由研究方法的變革引發(fā)。沒有古希臘自然哲學家泰勒斯用物質存在的方式解釋自然的存在,也許人類今天還在用神話去解讀自然,而近代科學的發(fā)展更是以數(shù)學方法、實驗方法的運用為前提。因此,開設“研究方法論”(Research Methodology)課程對于提升研究生的科學素養(yǎng)和研究能力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和價值。
一、開設“研究方法論”是提升研究生科研素養(yǎng)和能力的客觀要求
(一)國內外高水平大學研究生培養(yǎng)的發(fā)展趨勢。提高研究生培養(yǎng)質量和水平是研究生課程體系建設的重要內容,國內外知名高等院校都通過開設“研究方法論”課程,培養(yǎng)和提高學術型研究生的科學素質與科研能力。作為研究生教育的成功典范,在授課方式上,美國研究生課程的授課方式比較多樣化,主要有三種:傳統(tǒng)的教授主講方式、研究生班研討會和導師指導的科研實踐??梢哉f,在授課過程中,著重于培養(yǎng)研究生參與學術爭論、掌握研究方法、提出自己觀點的能力,已經成為國內外高水平大學研究生培養(yǎng)的趨勢。
(二)完成從本科生向研究生轉型的必由之路。研究生的學習重點在于擴大知識面,開拓創(chuàng)新,通過研究論證創(chuàng)造出新的知識,因此,研究生學習過程是一個從學習知識到創(chuàng)造知識的轉變過程。研究生研究意識的養(yǎng)成及研究能力的訓練和提高不僅需要系統(tǒng)的基礎理論和專業(yè)知識及跨學科知識背景等作為基礎支撐,還需要一些研究方法的訓練。我國研究生培養(yǎng)必須加強研究生課程教學模式的研究、課程體系的研究,讓課堂教與學產生互動,相互交流,相互啟發(fā),使學術研究和探討精神貫穿于研究生培養(yǎng)全過程。傳統(tǒng)上把哲學社會科學的研究方法劃分為兩大類或兩種研究范式——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這兩種范式最初處于相互對峙的狀態(tài),但經過實踐的檢驗,在20世紀末期逐漸走向融合,產生了第三種范式——混合研究(方法),并日趨成熟。“研究方法論”課程的學習將有助于學生實現(xiàn)從本科階段到研究生階段的學習的順利過渡,并為更進一步的博士研究生深造奠定研究思想、方法論以及科研技能的基礎。
(三)團隊協(xié)作是研究生培養(yǎng)的時代要求。隨著科學技術的發(fā)展,科學問題的研究越來越復雜化、大型化、整體化和社會化,科學研究日益成為一種社會建制;同時,許多國家因軍事及國際政治的需要逐漸加強了對科學研究的計劃和控制,從而出現(xiàn)了許多大型的科學工程和研究項目,如各國的航天計劃、核研究工程、生物基因工程等等。這些因素一方面促使科學在規(guī)模和結構上發(fā)生了很大變化,另一方面還影響著科學家的科學活動方式。事實上,重大科學成就大都是大科研集團的產物,或者是大集團協(xié)作的產物??茖W研究越來越需要團隊,對科學家的要求不再是知識或創(chuàng)新能力的要求,更加要有團隊協(xié)作的意識和對科研團隊的領導能力。如美國霍普金斯大學等高校,就十分重視研究生的科學研究能力與領導能力的培養(yǎng),在學校的科研項目和學術管理中會有意識安排研究生擔任一定的學術管理職務,以鍛煉培養(yǎng)其領導能力?!把芯糠椒ㄕ摗闭n程的項目化教學將有助于研究生在教學過程中養(yǎng)成團隊協(xié)作的意識,提升科研領導能力。
二、“研究方法論”課程教學模式和課程內容的理論構想
(一)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教學模式。研究生階段已經進入到二級學科領域學習,學科視域是研究層面的,學科的基礎和本體在學術研究,是以研究帶動教學,要體現(xiàn)“研”和“?!?。開設研究生“研究方法論”課程教學要體現(xiàn)研究生教育“研”和“專”的共性。作為一門哲學方法與具體方法交匯的課程,“研究方法論”課程主要有兩個特點:一是通過專題化的理論教學,二是通過研究型教學、項目化實踐等方式,培養(yǎng)研究生各方面學術能力,從微觀上掌握科學研究的基本理論和操作方法。國內高校在良好的創(chuàng)新氛圍以及豐厚的科研獎勵下,應設置更多的實踐活動對學生的知識掌握程度以及創(chuàng)造能力提高進行實踐的檢驗與評價;應安排豐富多樣的實踐活動,尤其是創(chuàng)造性實踐活動,供學生進行創(chuàng)造性思維、創(chuàng)新能力以及操作能力的檢測和考查,如實驗、實訓和實戰(zhàn)、專題研討以及其他形式的社會實踐活動等。這種教學模式排除了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下固有思維以及主動灌輸式教育的弊端,能夠使學生處理實際問題的過程中汲取實用性知識,增強處理問題的能力,提升學生的創(chuàng)新實力。
(二)學科交叉和資源整合的教學形式。無論是社會科學領域,還是自然科學或工程技術科學等領域,當今社會發(fā)展和人才需求都要求研究生掌握較為扎實的基礎理論知識,成為具有廣泛知識的通用型人才,這就要求學校在研究生的培養(yǎng)過程中,注重學科滲透和教學資源的有效整合?!把芯糠椒ㄕ摗闭n程應采取由課程教學團隊承擔的新教學形式。在課堂上通過專業(yè)之間的碰撞,激發(fā)學生交叉學科研究的意識,通過對交叉學科知識的學習,促使學生培養(yǎng)較強的創(chuàng)新性思維能力。再則,目前我國高校研究生培養(yǎng)基本實行個人導師制,每位研究生的導師一旦確定,以后就少有更換的機會,通過該課程項目化教學,研究生還可以跨專業(yè)、跨學院甚至跨學校選擇除研究生碩導之外的“第二導師”,這有助于研究生獲得更多的科研指導和學術熏陶。并且,該課程要求老師由傳統(tǒng)理論教學模式下的知識壟斷者、傳播者和灌輸者向學生研究性學習的指導者、促進者和合作者轉變,老師在整個數(shù)學實踐過程中實現(xiàn)由課堂“控制人”向“引導人”和“組織人”轉變。
(三)史論結合、虛實交融的教學內容。在教學實踐中,教師如果只是把一些高度概括的理性認識的結論簡單地搬給學生,不僅內容枯燥無趣,學生也很難做到真正理解。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盡量挖掘史料中蘊含的理論因素,結合對科技史實的講述,有意識地闡發(fā)科學理論和研究方法的內涵。“研究方法論”課程通過對科技史及科技思想史的“去偽存真、去粗存精、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分析和綜合,引出觀點,使學生懂得科學理論和研究方法的來龍去脈;同時,用史實說明理論,即“論從史出”,利用典型而感性的史實論證解釋研究方法的重要性及其作用,為學生創(chuàng)造一種環(huán)境,讓他們在學習史論過程中去體驗研究方法論和研究設計知識如何在實際中運用。此外,“研究方法論”課程的內容通過對于科學研究方法的哲學反思,如對觀察滲透理論、演繹邏輯與歸納邏輯、證偽主義、決定論與非決定論等哲學思想的研討,培養(yǎng)學生“大膽猜測,嚴格論證”的科學精神。
三、以培育研究能力和科研素養(yǎng)作為課程教學的出發(fā)點與歸宿點
(一)提升文獻查閱與綜述能力。文獻檢索能力是使學生更透徹理解知識的重要能力,有研究表明,一個人的閱讀量越大,他的理解能力就越強。通過課程學習,學生將系統(tǒng)掌握“確定研究方向及重點——收集參考文獻——整理和分析參考文獻——編寫文獻綜述提綱——引用參考文獻中的重要觀點——點評并闡述觀點——整理及潤色文獻綜述——嚴謹及標準的文獻引用”等文獻綜述的一般步驟。另外,衡量研究生的培養(yǎng)質量可以從思想品德、專業(yè)知識、科研能力、論文質量、職業(yè)發(fā)展等多方面進行考察,但其中最能客觀反映研究生培養(yǎng)質量的還是研究生的學位論文質量。學術論文的寫作是學生學術水平、研究能力和文字表達水平的綜合體現(xiàn),是全面評價一個學生的學術水平的重要指標。通過該課程的學習,學生將養(yǎng)成良好的學術道德,掌握論文撰寫以及學術論文的基本格式和學術規(guī)范,同時,學生還可以了解學術論文投稿的主要渠道、基本方法和一般步驟。
(二)熟悉研究項目申報的特點和規(guī)律。項目申報是一個科研工作者從事學術研究的重要渠道,是其學術成長的必經之路,項目申報的方法和技巧也是一個科研工作者必須掌握的能力。該課程應講解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科研項目的申報流程、申報特點和申報方法;介紹中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等相關機構的發(fā)展歷史和特點;學習一些申報技巧,如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申報流程與管理辦法、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申請書的設計和撰寫特點;針對文科研究生還應專門講授國家社會科學基金和其它研究項目申報的特點,并進行模擬申報;課程還應教授項目申報的具體方法:一是項目選題方法——從興趣導向到問題導向和戰(zhàn)略需求導向;二是項目設計方法——從研究目標到研究內容的邏輯建構;三是技術路線方法——凝煉研究主題,展開研究思路,形成技術路線圖;四是項目評價方法——從研究基礎到實驗手段,從可行性到創(chuàng)新性分析。
(三)培養(yǎng)研究生的問題意識和批判意識。研究問題的提出和形成應當反映研究方法論本身的目標,即解釋在現(xiàn)實生活中真正發(fā)生的,而不是描述應該發(fā)生的。該課程在教學方式上,由傳統(tǒng)的“師授生聽”轉向互動的、帶有研究性質的研討式教學,實現(xiàn)教學主體由教師向研究生的轉變。在研討式教學模式中,通過學生與教師的交流和討論,使學科的相關觀點以及前沿知識能夠得到充分的資源共享,進而進發(fā)出創(chuàng)新思維的火花。在教學內容上,開展問題教學,即以問題為核心的研究式教學,激勵學生去學習,去發(fā)展知識,去實驗,去觀察。知識的增長永遠始于問題,基于問題的教學,將促使研究生不斷地深入思考、自主研究。課程還應通過主題報告會、專題講座、專家講座等形式,引導研究生樹立質疑意識和批判意識,從而提高研究生的研究能力。
參考文獻:
[1]郭培.研究生方法論課程設置的必要性研究[J].科教文匯,2015(12):26-27.
[2]鮑健強,等.科學方法論[M].浙江人民出版社,2010,9:2.
[3]繆麗.中美碩士研究生教育的對比研究[J].世界教育信息, 2007(8):63-65.
[4]許紅.中美研究生培養(yǎng)模式比較研究[M].四川大學出版社, 2010.
[5]Creswell J W,Piano Clark V L.Designing and conducting mixed met hods research[M].2nd ed.Los Angeles:SAGE, 2011.
[6]PlowrightD.Using mixed methods:frameworks for an integrated methodology[M].Los Angeles:SAGE,2011.
[7]肖志鵬.研究團隊建設的制度環(huán)境考察[D].中國科學院,2004-07-08.
[8]黎暉,等.構建科研創(chuàng)新團隊促進高??蒲谐晒D化[J].大眾科技,2012(6):290-292.
[9]劉春芝.美國高校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培養(yǎng)及其對我國的啟示[J].國內高等教育教學研究動態(tài),2016(17):8-8.
作者簡介:
朱方思宇,女(1991.3-),漢族,碩士,助教,研究方向:從事思政教育、教學改革研究,籍貫:浙江省嘉興市。
葉瑞克,男(1980.12-)漢族,碩士,副教授,研究方向:從事資源環(huán)境管理與公共政策研究,籍貫:浙江省溫州市。
潘婷,女(1997.8-),漢族,學生,籍貫:浙江省紹興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