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慶生
摘? 要:新時代的背景下,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面臨著一系列的問題和挑戰(zhàn),文章從分析新時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問題入手,結合紅色精神這一時代符號,逐步深入,探索將紅色精神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可行措施。
關鍵詞:新時代;紅色精神;思想政治教育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2096-000X(2019)09-0176-03
Absrtac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new era,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is facing a series of problems and challenges. This article starts with the analysis of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in the new era, combining with the symbol of the era of red spirit, gradually deepening. Explore the red spirit into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feasible measures.
Keywords: new era; red spiri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一、新時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問題分析
有一些比較偏激的聲音,認為現(xiàn)在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不過是表面上的無用功,見不到什么成效,是純粹的人力物力的浪費。這種思想雖然是片面的、不成熟的,但它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反映出新時代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不理想、形式相對單一等不良情況。作為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前線陣地,高校應及時反省自身,正視在新時代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問題。
(一)內容過于抽象,不易吸收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內容是黨在建設社會主義過程中提煉的理論精華,很多內容在話語形式上偏官方化,比較抽象,大學生掌握起來比較困難,這就導致了大學生對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提不起興趣,主動性較低的情況。新時代的青年大學生身處國際化、信息化的時代,他們在國富民強,社會和諧的環(huán)境中成長,雖然可以從思想政治教育的課程中了解古今歷史,學會珍惜眼下來之不易的和平年代的幸福生活,對曾經(jīng)拋頭顱灑熱血的前輩們抱有強烈的崇敬之情,但正因為目前的思想政治教育內容過于抽象,缺乏代入感,大學生難以有感同身受的體會,思想政治教育難以落到實處,給教育的效果大打折扣。[1]
(二)方法相對單一,流于形式
雖然在高校教育者的不斷努力下,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學方法推陳出新,逐漸呈現(xiàn)出了多樣化發(fā)展的趨勢,但是,在這個全新的自媒體時代,大學生獲取的信息量空前增加,其求知欲也隨之增大,目前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革新速度顯然難以與其匹配。當前,一些高校,特別是更注重專業(yè)素質和實踐能力培養(yǎng)的理工科院校,其思想政治教育基本還停留在課堂上的書本上,學生群體的參與感不高,教學效果自然也難以達到預期。
(三)媒介使用落后,范圍狹窄
新時代下,網(wǎng)絡已經(jīng)從各個方面影響著人們的工作和生活,然而,目前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難以充分利用網(wǎng)絡這一良好媒介,其在網(wǎng)絡媒介的利用上還局限于傳統(tǒng)新聞、理論閱讀等媒介基本功能衍生出的資源共享方式上,沒有開辟專門的學習模塊,覆蓋面十分有限,這對于基本人人都能熟練使用網(wǎng)絡手機信息的新時代大學生群體而言,吸引力很低,因此,利用網(wǎng)絡媒介開展思想政治教育仍有相當大的提升和挖掘空間。
二、紅色精神闡述
(一)紅色精神的具體體現(xiàn)
紅色精神的具體體現(xiàn)有很多,典型的例子包括戰(zhàn)時形成的井岡山革命精神、萬里長征精神和西柏坡精神等等,還有在中國社會主義建設中的優(yōu)秀政治文化,如雷鋒精神、郭明義精神等,此外,一些文學作品、歌曲和革命歷史領袖人物的傳記、詩詞、革命回憶錄等紅色文化產(chǎn)物都是紅色精神的具體表現(xiàn)。作為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踐相結合的產(chǎn)物,紅色精神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導意義。
(二)紅色精神的意義
紅色精神是黨和國家的精神支柱與力量源泉,它能提高民族凝聚力和國家競爭力、能保持思想的先進性,能使黨主導社會主義社會主流意識的發(fā)展方向。作為紅色革命精神的物態(tài)載體,紅色精神體現(xiàn)在歷史重大事件留下的寶貴歷史資料,是我們黨治國理政、開展社會主義建設的精神支柱與力量源泉。同時,與時俱進地開發(fā)、傳播紅色革命精神有助于我們了解革命先輩們的理想信念、愛國情懷、革命精神和道德訴求,能讓我們更好地繼承和發(fā)揚紅色精神。
紅色精神為新時代大學生提供了活潑生動的人物形象和學習的精神動力,是一本好的教科書,可以引導大學生有正確的政治方向和政治鑒別力,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取向,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努力、祖國的繁榮富強而努力、為熱愛黨和人民而努力,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而努力。
紅色資源的合理開發(fā)也是具有重要意義的。它可以燃起大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緊迫感,進一步增強報效祖國、服務人民的斗志,還能幫助大學生們更好的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斷豐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營造全民一心謀高質量平穩(wěn)發(fā)展的良好態(tài)勢。
(三)紅色精神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1. 紅色精神是進行歷史教育的良好載體
讓學生牢記歷史,向優(yōu)秀的前輩們致敬、學習,這一直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重要的一環(huán)。然而,如上文所言,新時代的大學生群體,思想活躍,富有個性,很多高校對學生的歷史教育大都局限在單一固定的說教上,這種照本宣科的教育手段難以被學生普遍接受,歷史教育得不到效果,給當前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也帶來了一定的阻力。紅色精神是黨和國家艱苦拼搏,浴血奮戰(zhàn)的歷史凝聚出的產(chǎn)物,它體現(xiàn)了“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拯救中國”的真正含義,[2]因此,對學生進行歷史教育,就是讓學生接觸、理解、學習和傳承紅色精神的過程。在近代中國,國家又窮又弱,人民吃盡苦頭,為了拯救國家和人民,中國共產(chǎn)黨勇敢地承擔了歷史的重任,無數(shù)革命者進行了長期的探索和斗爭,為中華民族的獨立和解放,為中國人民的平等和自由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和巨大犧牲。將原有刻板的歷史教育轉變?yōu)閷t色精神的學習,利用這一載體,讓學生充分感受紅色精神和紅色文化的魅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主動地對革命歷史進行解讀,更有助于讓青年大學生認識到共產(chǎn)黨來之不易的執(zhí)政地位,對鞏固黨在青年大學生群體中的執(zhí)政地位起到了良好的促進作用。
2. 紅色精神是傳承紅色文化的極佳渠道
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發(fā)展過程中,作為一個重要的環(huán)節(jié),紅色文化提煉和凝聚了中國共產(chǎn)黨人的革命精神,并在黨和國家漫長的實踐探索中得到繼承,傳承和發(fā)揚紅色文化,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務。在中國共產(chǎn)黨帶領中國人民進行英勇卓絕的革命斗爭中,我們黨以井岡山、延安、西柏坡等地作為根據(jù)地,各自形成了具有當時時代意義的精神,在改革開放和偉大建設時期,我們黨又是以開發(fā)油氣資源、研制“兩彈一星”、抗洪搶險、抗震救災和發(fā)射載人航天飛船等一系列標志性事件為主線,紅色文化得到了很好的繼承和發(fā)揚,集中體現(xiàn)了紅色文化的精華,時刻鼓舞中國人民努力開拓,為了實現(xiàn)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不斷努力奮斗[3]。
3. 紅色精神是樹立崇高理想的可取手段
紅色精神崇尚崇高的思想境界和革命的道德情操。紅色革命精神有利于深入人心,傳播思想,體現(xiàn)精神。紅色精神可寄托的載體有很多,資源十分豐富,每一件革命文物、每一首紅色歌曲、每一篇紅色詩文、每一部紅色影視作品,都是生動的教材,都反映了革命先輩的崇高理想、堅定信念和愛國主義的光輝,作為樹立青年大學生崇高思想的新載體,其吸引力是第一課堂和學校其他文化活動無法代替的。通過培養(yǎng)紅色精神,讓學生積極、真誠地接受紅色文化的洗禮和理想、信仰的教導,對于實現(xiàn)崇高理想的樹立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4]。
三、將紅色文化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探索
(一)將紅色文化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可行性
習近平總書記一再強調,青年一代是國家的未來,必須高度重視青年一代人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首先,紅色精神是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精華,其中蘊含著多數(shù)革命領導人的思想,是集合了馬克思主義理論思想、毛澤東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及當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學習紅色精神有利于加強大學生的政治文化理論基礎,可以使得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更加系統(tǒng)化;[5]同時,紅色精神是非常生動的愛國主義教育題材,將紅色精神融入當代大學生的政治教育無疑是提供了最貼切最動人的教育資源;另外,在思想政治課時結合紅色革命精神,有利于增強學生們的興趣,比如課程中可以組織學生去革命去進行參觀學習,可以組織學生觀看紅色革命專題片等,讓學生心理產(chǎn)生共鳴,實地實際的從感官上對革命主義者有著切身的體會;最后,現(xiàn)代社會信息爆炸,網(wǎng)絡資源繽紛復雜,大學生正處在人生觀價值觀的成型時期,接受到的信息對其成長產(chǎn)生重要的影響,帶引大學生學習紅色精神,有助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時代價值觀。從革命初期開始,革命者們堅定的信息,近現(xiàn)代社會和平年代中生活中產(chǎn)生的無數(shù)優(yōu)秀黨員,這一系列真實鮮活的實例都會給大學生帶來一定的感觸,通過引發(fā)學生的共鳴與感悟,從而達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綜上所述,將紅色精神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不但可行,而且是新時代的大背景下勢在必行的方法和渠道。
(二)將紅色文化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探索
1. 改善課堂教學,提高理論認知
目前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就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它是高校對大學生進行紅色教育的主要陣地,是社會主義意識形態(tài)傳播的主要載體。將紅色精神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首要方法就是讓紅色精神進課堂,有目的、有計劃地讓大學生理解什么是紅色精神,使其入腦。在課堂上堅持網(wǎng)絡與實際生活相結合,構建全方位紅色精神文化教育模式。在保證傳統(tǒng)講授方法優(yōu)勢的基礎上,發(fā)揮新媒體的作用,利用多感官協(xié)調方式講授歷史事實。觀看著名革命史實改編的電影、紀錄片等,將學生引入紅色文化的圣殿,營造積極向上的氛圍,引導學生走進英雄人物的內心,被紅色精神所熏陶。在課堂外,保證紅色資源隨手可得。校內的圖書館應做到有求必應,不斷引進更新紅色書籍,豐富其種類,完善圖書借閱一體化網(wǎng)絡平臺建設。出臺一系列政策,方便學生借閱各類歷史資料及文獻,根據(jù)自己的興趣愛好感受紅色精神文化內涵,與周圍同學做進一步交流與推廣。在思政課以外的課堂中,也要進行紅色精神文化教育,特別是第二課堂,在一系列紅色精神文化專題講座,英雄人物與名師所做的紅色教育報告中,通過誦讀紅色經(jīng)典,表演紅色戲劇,開辟紅色論壇,使學生在活動中感悟紅色精神。與此同時,教師隊伍是紅色精神教育的推動者,應通過招收優(yōu)秀教師,優(yōu)化師資力量;通過紅色精神文化課題的設立,鼓勵教師開展紅色精神文化研究;將紅色精神文化教育成果與教師評優(yōu)晉級掛鉤,提升教師工作質量與效率;營造校內紅色精神文化氛圍的同時,大力發(fā)掘校內紅色資源,構建一體化的紅色精神教育體系。高校要加強附近紅色教育基地的溝通聯(lián)系,推進紅色精神文化資源建設的一體化應用,可與校外資源建立紅色精神文化教育資源庫,同時推動線上平臺建設,為實現(xiàn)紅色精神文化資源共享打好基礎。高校的思政教育工作者可以帶領學生共同回顧黨的紅色歷史,充分感受黨在艱苦奮斗的歲月里沉淀、凝聚而成的紅色精神,進而了解、發(fā)揚紅色精神,學生們在這一過程中便會自然而然地得到個人思想境界和政治覺悟的提升。同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還要認清國際國內新形勢,解決好相對教學內容和不斷變化的社會形勢的矛盾關系,為新時代的青年構建一個積極向上、明確具體的紅色精神世界。
2. 深化社會實踐,激發(fā)主人翁意識
作為黨一直以來所秉持的作風與傳統(tǒng),理論聯(lián)系實際不僅僅是黨的教育方針的重要內容,更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所必須遵守的規(guī)則,只有確保理論教育和實踐教育相輔相成,和諧共存,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才能真正擲地有聲。作為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陣地,高校必須要切實發(fā)揮帶頭作用,以思想政治理論課作為基礎平臺,加強紅色精神的傳播和滲透,讓紅色文化走進青年大學生的方方面面,用紅色精神文化讓大學生的理想信念更加明確和堅定。同時,要結合本校的實際情況,合理地開展一系列的實踐活動,充分利用域內的紅色資源,讓大學生的精神家園得到充分的滋養(yǎng),從而使其成長為能夠獨當一面的共產(chǎn)主義接班人。高校對實踐育人的體系管理必須要規(guī)范化,所開展的實踐活動不能只在乎數(shù)量而忽略了質量,只重視形式而不在乎內涵,要真正地在青年大學生的心田種好紅色之種子,愛惜、呵護它,讓它茁壯成長,最終實現(xiàn)個體的成熟和蛻變。實踐活動的具體落實方式多種多樣,可以進行如走進紅色基地進行黨性教育等一系列校外參觀學習的活動,也可以進行對老紅軍、老黨員進行慰問走訪等交流活動,還可以組織學生積極參加社會志愿服務。讓大學生在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中實現(xiàn)對紅色精神的感受、學習、傳承和發(fā)揚的過程,讓新時代的青年大學生對紅色精神真正地入耳入心。[6]
3. 弘揚紅色文化,營造良好氛圍
紅色文化雖然產(chǎn)生于革命年代,但是絕不過時,隨著新時代的發(fā)展又賦予了新的內涵和意義。當今高等教育的迅猛發(fā)展的年代,紅色精神文化同樣被大學生所需要,要把紅色精神文化作為大學生的一種信仰,一種教育的資源,一種激發(fā)學習的動力,不斷提高高等院校的育人水平和能力,這個作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責無旁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形成合力,通過開展同學們喜聞樂見的文化活動,鼓勵同學們積極參與其中,活動過程中要恰當融入紅色精神部分,利用活動對學生進行紅色精神教育。
首先,可以深入挖掘學校周邊的紅色資源,利用紅色資源的教育作用發(fā)揮引領作用。例如:撫順市雷鋒紀念館就是很好學習紅色精神,認知紅色文化的教育基地,通過參觀考察學習可以從學生內心中激發(fā)起他們學習和弘傳紅色精神文化的熱情,利用學生的認知對紅色資源進行“再創(chuàng)作”,形成適合高校大學生學習的紅色文化和紅色體驗。
其次,可以利用學校黨團組織,深入學習紅色文化實質和內涵,發(fā)揮黨團組織的輻射作用。班級團支部可以試點建設紅色班級和紅色團支部,旗幟鮮明的講紅色,學院層面可以成立紅色理論社團,旗幟鮮明的學紅色,對紅色文化進行“再加工”,形成紅色精神的廣泛傳播和普遍認同。充分賦予學生自主權,利用學院文化活動開展紅色精神為主題的學術交流活動,學生會可以通過開展畫紅色海報、唱紅色歌曲、拍紅色電影、演紅色話劇等多種形式來表達大學生對紅色精神的理解和感悟,活動要結合90后學生的時代特點,注重提高學生的參與率。
再次,學校層面要大力宣傳紅色精神,利用輿論營造學習的良好氛圍,讓大學校園充滿正能量。學校要積極打造網(wǎng)絡育人平臺,發(fā)揮網(wǎng)絡宣傳陣地的力量,開展紅色精神的學習和宣傳。在學校集中宣傳繼承和發(fā)揚紅色精神的過程中,還要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使學生成為校園紅色精神文化的建設者和主導者。學校領導和老師要開設直通車和面對面等活動形式,充分傾聽學生的意見和建議,幫助大學生們分析和解決在學習紅色精神過程中出現(xiàn)的困惑和問題,學會換位思考問題,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問題的解決方法,達到師生協(xié)同解決問題的良好新局面。
參考文獻:
[1]常文華.試論高校專職輔導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藝術性[J].辦公室業(yè)務,2018(9):1-1.
[2]張梅龍.論紅色文化對于堅定馬克思主義信仰的價值[J].井岡山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1):22-26.
[3]高璐佳,魏晴晴.紅色文化在國家文化軟實力提升戰(zhàn)略中的價值[J].社科縱橫,2016(6):138-142.
[4]洪圣達.運用遵義紅色文化有效教育探究[J].中小企業(yè)管理與科技,2012(18):192-193.
[5]陳禹帆.紅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探究[J].長江工程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8(2):48-51.
[6]瞿敬平.紅色文化對推進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的實效性探析[J].黑龍江史志,2013(17):225-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