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吉才
摘要:當下讀寫結合訓練存在著讀寫結合訓練滯后的現(xiàn)象,造成讀與寫、方法與運用的分離,訓練效果不佳。解決訓練滯后的問題,需要在讀寫結合時間安排上從延后走向即時,方法指導上從泛化走向聚焦,訓練形式上從單一走向融合。
關鍵詞:讀寫結合;滯后;小學語文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9094(2019)07B-0056-03
所謂“讀寫結合”,就是以課文為載體,立足課文內(nèi)容,設計與之相關的“寫”的訓練,打通讀寫之間的隔閡,通過閱讀促進寫作,全面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張志公先生說過:“多寫,這是完全必要的,不過,寫必須以讀為基礎;沒有正確、充分的讀作基礎,光寫還是不行的?!弊x和寫是互逆的,既相對獨立,又密切聯(lián)系。讀是寫的基礎,寫是讀的繼續(xù)和發(fā)展。讀寫結合一直是語文教師培養(yǎng)學生表達能力的主要教學策略。如何提高讀寫結合教學效率也一直是語文教師關注的焦點。
縱觀常態(tài)閱讀教學,不少讀寫結合訓練存在讀寫訓練分離的現(xiàn)象,導致訓練形式化,訓練過程機械僵化,效率低下。為了便于調控,教者常常將讀寫結合訓練與仿照的學習分開來,放在課末進行,這就是讀寫結合訓練滯后現(xiàn)象。讀寫結合訓練滯后客觀上造成讀與寫、方法與運用的分離,進而導致訓練效果不佳。這就要求我們?nèi)胬斫庾x寫之間的關系,走出讀寫結合訓練滯后的誤區(qū),及時進行讀寫遷移,靈活安排讀寫結合訓練形式,以讀促寫,讀中悟寫,切實提高讀寫結合訓練的效率。
一、時間:從延后走向即時
造成讀寫結合訓練滯后的原因有很多,其中很重要的一個方面,就是教者出于課堂調控的考慮。教者將讀寫結合訓練放在課末進行,既不會打斷原先預設的教學流程,也不會出現(xiàn)課堂冷場的情況,還可以將其作為課末機動的環(huán)節(jié),便于靈活調控,避免拖堂現(xiàn)象的發(fā)生,可謂一舉多得。實際上,讀寫結合訓練滯后完全是站在教者的立場去考慮,是教者的“一廂情愿”,忽視的是學生訓練的實際效果。
一位老師執(zhí)教蘇教版五年級下冊《秦兵馬俑》,在學生學習介紹兵馬俑類型眾多、個性鮮明部分時,教者引導學生體會作者是按照什么順序、運用哪些方法介紹兵馬俑的,并及時進行方法的提煉、板書。接下來,教者并沒有及時進行讀寫結合的訓練,而是在課末讓學生運用所學的說明方法介紹其他兵馬俑。課后與教者交流得知,教者這樣安排主要基于學習氣氛和時間調控的考慮:課中安排讀寫結合訓練容易造成學習氣氛的冷清,也不便于進行訓練時間的調控,甚至造成拖堂現(xiàn)象的發(fā)生。這實際上就是以教師為中心的表現(xiàn)。
要改變訓練時間延后的問題,需要牢固樹立以學生發(fā)展為本的理念,破除慣性思維,變延后訓練為即時訓練,體現(xiàn)讀寫結合的即時性。一是要樹立科學的訓練觀。進行讀寫結合訓練的出發(fā)點是為了幫助學生內(nèi)化學習方法,進行遷移運用,提高表達能力。至于教學流程的預設、學習氣氛的調控,都要回歸到這個出發(fā)點來考慮。二是要符合學習的規(guī)律。學生的學習總是遵循基本的學習規(guī)律的。我們都知道趁熱打鐵的道理。學生在學習了必要的表達方法以后,需要及時進行鞏固練習,訓練越及時,訓練的效果就越顯著。在這樣的即時訓練中,有課例的模仿,有方法的支撐,訓練時機恰當,學生印象深刻,容易收到理想的訓練效果。
二、方法:從泛化走向聚焦
我們常說,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這句話充分說明了學習方法的重要性。法國物理學家朗之萬說過:“方法的得當與否往往會主宰整個讀書過程。它能將你托到成功的彼岸,也能將你拉入失敗的深谷?!毙W生由于年齡、閱歷等方面的原因,學習基礎薄弱,學習能力不強,亟須得到學習方法的具體指導。讀寫結合訓練就是利用在閱讀中學到的方法去寫作。但是,在當前的讀寫結合訓練中,教師方法的指導往往比較泛化,難以對學生的寫作起到有效的支撐作用。
一位老師執(zhí)教蘇教版五年級下冊《灰椋鳥》,在學生學習“鬧林圖”部分時,教者引導學生思考:課文是怎樣描寫“鬧林圖”的?在學生交流的基礎上,教者及時進行總結:抓住羽毛、顏色寫外形,抓住叫聲、嬉鬧寫動作,以總分句式進行結構,通過比喻、擬人、對仗來描寫。教者的方法指導非常全面,從構段方式到修辭手法,從表達順序到描寫方法,可以說面面俱到。方法指導的泛化,勢必會造成訓練的平均用力,學生一片茫然,拳大的饅頭無從下口,很難找到遷移運用的切入點。
讀寫結合訓練需要進行方法的指導,這已經(jīng)成為教者的一種共識。為了便于操作,教者常常采用撒大網(wǎng)的方式,完全順著學生走,學生說到哪,教者就指導到哪。表面上看,這種方法尊重學生,是以人為本的體現(xiàn)。實際上,這是一種粗放式指導,教者心中無數(shù),手中也就無術,造成方法指導的泛化,范圍大,層次淺,針對性不強,收效甚微。
要走出方法指導泛化的誤區(qū),需要我們做好減法。一切從學生和文本實際出發(fā),精簡方法,突出重點,從寬泛走向聚焦。一是聚焦文本,突出重點。這就要求教者要吃透編者意圖,抓住主要方法進行重點指導。而且,每篇課文的表達方法都有主次之分,教者要從年段、單元的教學目標出發(fā),科學確定本課的讀寫結合訓練目標,抓住文中的主要方法進行相機指導,使讀寫結合前后銜接,一脈相承。二是關注學生,抓住關鍵。學生走進課堂已經(jīng)不是一張白紙,經(jīng)過前期的學習,他們已經(jīng)積累了必要的語言基礎和一定的學習能力。這就要求教者要充分了解學生,從學生已有的讀寫基礎出發(fā),貼近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有重點地進行讀寫方法的指導。
三、形式:從單一走向融合
在常態(tài)教學中,讀寫結合訓練的訓練形式往往比較單一,為便于操作,一般采用書面表達的形式進行。教者一般采用“感悟文本得法—讀寫結合用法—展示交流評法”的流程進行操作。之所以這樣操作,一方面是因為書面表達可以讓學生靜下心來深入思考,便于方法的內(nèi)化;另一方面是因為相對于口頭表達,書面表達一般質量較高,便于進行成果展示,體現(xiàn)訓練的效果。
一位老師執(zhí)教蘇教版四年級下冊《云雀的心愿》。在學習云雀心愿部分時,教者在方法指導的基礎上,幫助學生明確表達的對象——小云雀會邀請誰,明了表達的內(nèi)容——小云雀會怎么對小伙伴說,明晰表達的重點——用對話的形式表現(xiàn)邀請的情形;最后,讓學生在學習活動單上用“小云雀( ?)對( )說:‘( ?)。( ? ?)說:‘( ?)?!钡男问綄懸欢螌υ?,進行讀寫結合訓練。由于訓練形式單一,課堂氣氛較為沉悶,教者對學情把握不夠精準,學生大多依葫蘆畫瓢,內(nèi)容平淡,形式機械。
固定不變的訓練形式,容易造成學生訓練興趣的降低,長此以往,就會降低訓練的效率。小學生生性活潑,喜歡新奇有趣的事物。這就要求我們要貼近學生的心理特點,讓訓練形式從單一走向多樣,變單一動筆為說寫結合。說寫結合的訓練形式,一方面可以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學生在說話的過程中可以把自己不成熟的想法和同學進行交流,得到大家的幫助。另一方面便于教者進行深入指導。學生說話的過程,就是個性化思維充分暴露的過程。從表達的內(nèi)容到表達的方法、語言,都完全呈現(xiàn)了出來,給我們提供了極好的指導樣本。教者要抓住指導的大好機會,幫助學生剖析問題,由點帶面,教給方法,強化訓練,逐步做到規(guī)范、有序、生動地表達。
讀寫結合訓練作為提升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重要途徑,受到語文教師的高度重視。只要我們一切從學生和文本的實際出發(fā),切實轉變觀念,著眼學生語文能力的提升,時間安排上從延后走向即時,方法指導上從泛化走向聚焦,訓練形式上從單一走向融合,就能走出讀寫結合訓練滯后的誤區(qū),實現(xiàn)讀寫能力的同步提升,全面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責任編輯:楊孝如
Abstract: Currently, there exists a phenomenon in which combination of reading and writing training lags behind with a bad training effect for the disconnection between reading and writing and between methods and application. To solve the problem requires that the time arrangement should change from the delayed to the timely, that the method guidance should change from the expansive to the focusing, and that the training forms should change from singleness to integration.
Key words: combination of reading and writing; lagging behind; primary school Chinese teach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