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愛平
摘 要:構建高效率、高質量的課堂一直都是教師最想達成的目標,因為學生的學習情況直接影響到一個教師教學的好壞。通過借助學生以往的學習經驗構建數學課堂的高效起點,以“樂學”作為教學目標,讓整個課堂完整且具有趣味性。本文闡述了小學數學高效課堂如何構建。
關鍵詞:興趣 活動經驗 構建 高效課堂
引言
教師的教學目標是構建高效的課堂,讓學生自主的學習知識,在充滿樂趣的同時掌握知識。新課標的“四基”要求之一就是“數學基本的活動經驗”,而想要讓學生享受數學課堂的樂趣,就得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沒有興趣的學習,和坐牢服役沒什么區(qū)別,被動的聽教師闡述講解,被動地接受知識。只有尊重學生的知識經驗,然后進行延伸,達到“知行合一”的高端境界,進行有價值的學習。
一、借助體驗,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
想要讓學生有學習的動力,就得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和興趣。而激發(fā)學生好奇心和興趣的最好辦法就是創(chuàng)設合適的教學情境,為學生構建愉快的教學氛圍,實現“樂學”[1]。除此之外,教師還用合理利用手邊的模型,讓學生通過觀察和體驗,將知識點上升到理性的高度,實現“再創(chuàng)造”教學。通過濃厚的吸引力讓學生在教學過程中始終保持積極的狀態(tài)。
例如“長方體的認識”中,教師可以將全班學生分成幾個學習小組,然后將提前準備好的橡皮泥,筷子,學習小棒,牙簽等分別發(fā)放給小組,讓學生對長方形有了一定的了解,然后利用那些“道具”拼成一個個的長方體。通過學習和根據已有的經驗,學生搭建了“模型”。在學生動手實操時,教師可以適當地進行詢問,比如學生需要多少橡皮泥,多少牙簽等。通過教師的引導和動手實操,學生掌握了長方體的相關知識,明白長方體由八個頂點,十二條棱,且分別由四條長寬高組成,長度相等。通過學習讓學生通過動手制造模型,建立表象,從而構建高效率的數學課堂。
二、借助體驗,構建完整課堂
在新課標中指出,教師要創(chuàng)設具體的情境,讓學生通過動手操作掌握知識,實踐能力得到了提升,創(chuàng)新能力得到培養(yǎng)。為了為國家傳送全方位的高素質人才,教師要合理利用情景,指導學生動手,讓學生通過動手體驗數學概念,體驗數學知識產生的過程,從而構建出高效率的課堂,達到了學的效果。
例如“圓的周長”中,傳統(tǒng)教學通常是直接引入圓的周長的公式,學生只能死記硬背記憶公式,有時候還極容易搞混。教師不如改變教學方式,讓學生親自去體驗一下推導數學公式的過程。在進行教學前,教師可以讓學生準備好直徑1cm,3cm,5cm的圓形紙板,然后在課堂上讓學生通過測量、做表的方式記錄手中不同大小的圓的周長,然后猜測直徑和周長的關系,通過記錄觀察計算的方式發(fā)現圓的周長總是直徑的三倍多一點,然后教師只要給予一些提示,學生就能明白圓周率的意義,知道了圓周長的公式。在這樣的教學方式中,學生不僅提高了動手實操的能力,還獲得了成功的體驗,增加了學習的信心。
三、借助體驗,構建高效體驗
教師要讓學生迎難而上,意識到自己的能力,從而激發(fā)學習的潛力。數學中的難題有不少,但是學生通過努力得到的答案與通過聽教師講解而掌握的答案感覺不同,學生在解出一道題后,會覺得很開心,也會油然而生一種自豪感,之后解決困難的積極性就會越發(fā)的高漲[2]。在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欲望后,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效率就會提高。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學會開放課堂,讓學生通過學習探索獲取數學知識,培養(yǎng)學生的自我學習能力。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并不是直接撒手不管了,而是要時刻關注學生的動態(tài),必要時候稍做暗示,讓學生覺得這些知識是自己通過努力創(chuàng)造的,借此來建立數學知識中的成功感,體會自己的進步。
例如“長方體表面積”中,教師要先給學生科普長方體表面積的含義,然后通過提問如何計算長方體的表面積讓學生先觀察長方體的圖片,然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把相對的面圖上相同的顏色。通過動手和觀察,學生可以知道,前后兩個面的面積和長、高有關,左右兩個面的面積和寬、高有關,上下兩個面的面積和長寬有關,想要求出學生的表面積,只要將它們的面積加起來就好了。所以長方體的面積公式是(長*寬)*2+(長*高)*2+(寬*高)*2或(長*寬+長*高+寬*高)*2。這是學生通過實踐獲得知識,所以學生對其印象極其深刻,在學習這部分知識的時候也會更加的努力、主動。
四、體驗“錯誤”,突破難點制造沖突
數學教學中很多教師都不知道怎么去教學課程中的重點、難點、易錯點,因為不管怎么講解,學生在遇到相似題型的時候還是會犯錯。既然普通的講解沒什么作用,教師不如通過讓學生體驗“錯誤”的方式突破教學難點,制造沖突,利用故意出錯的方式讓學生產生好勝心。
如“分數意義”中,教師可以先出一道有錯誤的題目,如“講臺左邊的盒子里的球(20個)的二分之一,與講臺右邊的盒子的球(數量未知)的三分之一去比較,”得到的結果是:左邊的球要比右邊的球多。因為右邊球的數量未知,所以這個答案并不能作為最后的答案。很多細心的學生會提出質疑,教師可以裝作不知道,讓學生找理由來反駁。通過教師的引導,學生的好勝心,學生會據理力爭還會利用數形結合來反駁,有理有據的給教師進行講解。通過這一過程,學生自行得出結論,明白了單位一不確定時,兩者不能進行比較大小。除此之外,學生還樹立了自信和自主探究的精神,從而成長全方位的綜合性人才。
結語
數學一直都是基礎課程,而小學數學教學可以引領學生走進數學知識的大門,只有學生掌握了基礎知識,才能在今后的學習中“毫不費力”,才能利用正確的學習方法在數學世界暢游。教師若是想要構建高效的課堂,就離不開學生的學習熱情,而想要學生一直保持熱情的狀態(tài),就需要教師有技巧的引導。只有充分的調動了學生的興趣,學生才能在課堂中始終保持活躍態(tài)度,一直與教師呈互動狀態(tài)。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也要拋棄原有的教學方式,以學生的學習情況和需求制定方案。
參考文獻
[1]張彬杰.關于如何構建小學數學高效課堂的探究[J].新課程(上),2014(6).
[2]趙志靜.論新課改背景下如何構建小學數學高效課堂[J].內蒙古教育,20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