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演講作為言語表達,思想情感交流的一種方式,這種有利于提高我們邊境地區(qū)學生口語水平的方式,可以恰到好處應用到語文教學中,筆者認為開展邊境地區(qū)語文課前三分鐘演講活動對于提高邊境地區(qū)學生表達能力,訓練邏輯思維能力具有重要意義。本文將對邊境地區(qū)高中語文課堂課前三分鐘活動進行闡述、研究,以期對高中語文課前三分鐘演講活動的開展提供有效指導。
關鍵詞:高中;演講;課前三分鐘
一、演講、課前三分鐘演講活動定義
(一)演講
演講又叫講演或演說。邊境地區(qū)高中生受制于地區(qū)偏僻,學生大部分閱讀量少而思考問題膚淺不深刻。筆者為彌補學生這一短板,在高中課堂高一、高二階段著意開展課前三分鐘活動,演講內容為對時下熱點事件對班級學生說明事理,并闡明自己的見解,或向學生介紹自己喜歡的一本書。所以此演講形式不一,受眾單一,每天都不會變的48個人,變的是內容與熱點。相對廣義上的演講,吸引受眾的難度更大。
(二)課前三分鐘演講
課前三分鐘演講活動,作為一種教學形式,指一名學生選擇不同題材、形式向其他同學展示語言表達能力的活動。當然,課前三分鐘演講活動只是教學的一部分,在保證順利完成教學任務的前提下,又能借此形式不斷提高學生素質。邊境地區(qū)高中語文課前三分鐘演講是針對邊境學生設立的有針對性活動,此活動則是以新課標為依托,給予學生更多展示口語表達與交流的機會,旨在開闊學生的視野、豐富學生的課余生活,進而使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得到不斷提升的過程。
二、課前三分鐘演講活動理論依據
(一)“語文”的基本要求
語文,顧名思義,語言和文字;學校開設語文學科,學生學習語文課,是為了能夠識文斷字、順暢表達思想,當然這也是語文學習的基本要求。在社會不斷發(fā)展的今天,言語表達顯得尤為重要,無論是生活還是學習都需要完整傳達個人情感與思想。熟能生巧,對于邊境地區(qū)學生而言,課前三分鐘演講活動就是提高其語文基本素養(yǎng)的有效途徑之一。
(二)素質教育觀
筆者結合素質教育觀觀點認為,邊境地區(qū)教育應是全面素質發(fā)展,使學生的整體個人品質與全面素質得到有效提升。而開展邊境地區(qū)高中語文課前三分鐘演講活動恰恰符合素質教育觀的要求,這是是以邊境學生為主體,以邊境地區(qū)實際情況為出發(fā)點,注重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三)建構主義學習觀
建構主義學習觀是邊境地區(qū)高中生課前三分鐘教學活動的理論基礎,這也是引發(fā)高中生的自主學習的學習理論。建構主義學習觀認為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不應是學習的被動者,而應發(fā)揮學生主體地位,強調學生的建構性、主動性。高中語文課前三分鐘演講活動很好地詮釋了這一理念。
三、高中開展語文課前三分鐘演講活動依據
(一)學生演說能力欠缺
邊境地區(qū)高中語文課前三分鐘演講活動的開展不是捕影撈風的,是有一定依據的。無論是素質教育觀的要求,亦或是新課程標準的強調,學生語文素養(yǎng)應不斷提升早已被提上教學日程,學生邏輯思維不清晰、言語表達不準確,不僅作文完成度不高,而且對于其他科目的理解也會存在或大或小的問題,這已經不是個例,是一個普遍現象,尤其在邊遠地區(qū)的學生問題更加嚴重。高中語文課前三分鐘演講活動作為語文教學的一個環(huán)節(jié),對于學生的鍛煉具有積極意義,各級學校都應重視起來。
(二)提高學生素養(yǎng)的有效途徑
針對學生言語表達能力欠缺問題,存在不同原因,基礎差,個人條件限制等,可是也存在學生不敢表達、羞于演講,因此,在邊境地區(qū)開展課前三分鐘活動,這個活動就是一個契機,老師給予學生表達的機會,讓學生在三分鐘時間內不斷發(fā)表看法,提高自信心,在言語表達能力提升的基礎上不斷提高學生語文素養(yǎng)。
(三)拓展思維、開闊視野
高中語文課前三分鐘演講活動,題材廣泛,學生可以選擇自己感興趣的方面,如成語故事,這樣學生能夠記憶更加深刻;社會熱點問題,學生就問題發(fā)表觀點,同學之間交流思想,拓展思維能力;喜歡的字或詞,展開論述,向同學們展示自己喜歡的原因;當然還可以是課本中的問題,就問題演講。名著閱讀觀后感也是一種途徑,既豐富文學知識,又能學習寫作技巧,感受鮮活的人物形象特征。
四、邊境地區(qū)高中開展語文課前三分鐘演講活動應注意問題
(一)避免敷衍了事
演講活動的開展一定會遇到一些阻礙,首先,作為教師應明確演講的要求,課前三分鐘看似不長,但在日積月累下卻是提升學生能力的重要一環(huán),因此,還要讓學生知曉演講活動的重要性,同時針對不同學生給予不同指導,在保證課前三分鐘演講活動順利進行的前提下,嚴格把控,將邊境地區(qū)的課前三分鐘演講落實到每一位學生身上,避免敷衍了事。
(二)要求脫稿
課前三分鐘演講應嚴格要求學生脫稿,達到對所演講內容的深刻吸收。隨學生低頭念稿、毫無情感流露的演講形式,只會助長演講走向形式主義,最終導致演講活動開展的毫無意義。
(三)有效評價
學生演講結束,無論是其他同學還是老師都應給予適時、有效的評價。教師的評價能夠讓學生在評價中找不足,當然,教師的評價要適當實行鼓勵,學生在發(fā)現不足中才可以有信心不斷進步;其他同學的評價不僅可以鍛煉自我總結、概括能力,也是提升組織語言與思維的過程,對于演講者更是學習的過程。但所有的評價都不應特別隨意,不能有針對性,要從深層次發(fā)掘觀點,對自己負責的同時也對演講者負責。
參考文獻:
[1]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現代漢語詞典[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5:1571.
[2]胡偉,鄒秋珍.演講與口才[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3:114.
[3]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4]陳楠,初中語文課前三分鐘演講活動研究[D].貴州師范大學,2017
[5]陳士龍,語文課前三分鐘演講的探索[J].河南:平頂山市第一中學,2007
作者簡介:
仲宇新(1993—),男,漢族,黑龍江巴彥人,黑龍江省同江市第一中學語文教師,碩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