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針對教學中存在的學生缺乏提問意識和能力的現(xiàn)象,提出應該構建從教師示范引問、預設導學問題、巧設問題情境等方面入手的課堂,從而激發(fā)學生的提問意識,學會提問方法,鍛煉提問能力,提升提問品質,有效提升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創(chuàng)造能力。
【關鍵詞】初中物理;提問意識;提問能力
【中圖分類號】G633.7?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5-6009(2019)67-0056-03
【作者簡介】韋兵余,江蘇省連云港市塔山中學(江蘇連云港,222123)教師,高級教師,連云港市教學名師。
初中物理課堂應當以問題為主線,引導學生學會提出富有價值的問題,進而分析并解決問題。好的問題能指明思維方向,提供思維動力,激發(fā)學生強烈的探索欲望和挑戰(zhàn)困難的勇氣。課堂是培養(yǎng)學生提問意識和能力的主陣地,因此,構建物理有效問題型課堂,讓學生經(jīng)歷一個有效的提出問題的過程,對于培養(yǎng)學生的提問意識和能力至關重要。構建物理有效問題型課堂,要求教師轉變“我講你聽”的傳統(tǒng)教學思路,有針對性地進行教學設計,教給學生有效提問的方法,提高學生的思維品質。
一、做好“以問引問”的榜樣示范,教會學生模仿提問
研究表明,學生學習初期都是從模仿開始的,理科教材大多是提供例題解題示范,學生嘗試模仿便可以解決部分問題。初中學生具有很強的模仿能力,課堂上學生也喜歡模仿教師的行為方式提問。如果教師課堂上總能通過自己縝密的思維,提出高水平的問題,則學生會以教師為榜樣,向教師學習提問方式,久而久之,能夠促進學生的思維螺旋式地提升。
教師應該根據(jù)學情適時誘導、點撥,從文字、方法、矛盾等方面教給學生質疑的方法,引導學生學會提問。教師要經(jīng)常仔細研究講授的內(nèi)容,提出問題,并說明為什么要提出這些問題,這些問題是如何被提出的,假如這個問題由你來提,你應該會從哪個角度提出哪些問題……以此促使學生能夠有意識地進行模仿并提出問題。[1]例如在“探究動滑輪省一半力的條件”教學中,有教師作了如下教學。[2]
師:通過前面的學習,我們得到定滑輪的特點是能改變力的方向,不能省力,但動滑輪能省一半力。結合剛才所做的實驗,請同學們思考:動滑輪是否一定能省一半力?要省一半力的話,必須滿足什么條件?
生:剛才用動滑輪做實驗得出動滑輪能省一半力的結論,是在不計動滑輪自身的重力的情況下。
師:只需要忽略滑輪的重力嗎?
生:我覺得繩子與滑輪之間的摩擦力也是影響因素之一,如果摩擦力偏大,會影響判定。
生:老師,我覺得繩子的重力也應該考慮,如果用很重的繩子,吊起的物體又不夠重的話,是不是就不能省一半力了呢?
師:問得非常好。其他同學還有沒有什么想法?
生:被拉的物體必須處于平衡狀態(tài),即處于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否則,就不能省一半力。
師:前面幾位同學的回答讓老師感到驚喜和滿意,說明他們是在認真思考,不思考是提不出這些問題的。還有沒有同學發(fā)現(xiàn)其他條件的?請注意動力與阻力的方向。
生:動力的兩條繩要平行,不平行,動力就要大于重力的一半。
師:回答得非常好!不過要修改一下表述方式,其他同學有沒有疑問?
生:我覺得,這個表述不夠嚴謹,這個條件最好說成,動力作用線與阻力作用線平行。
師:同學們提出的問題都非常好,下節(jié)課讓我們通過實驗來驗證這些條件是否正確。
此案例中,學習“動滑輪省一半力的條件”時,教師的一系列提問對學生具有良好的示范引領作用,學生潛移默化地從教師那里學到質疑問答的思路,從而步步深入,不斷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獲得新知,提升能力。
二、預設“以問導學”的預習問題,鍛煉學生提問能力
教師應該有意識地將提問作為教學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對學生進行訓練。訓練提問其實就是對思維能力的訓練,強化學生對學習內(nèi)容的思考,學后有思,思后有問,學思并進。教師應幫助學生找到提問的一般方法。
從思維層次上來講,提問的方法可以分為兩個層次:一是低級思維層次的提問,通常表現(xiàn)為描述現(xiàn)象法,即學生將觀察到的現(xiàn)象,進行簡單的概括描述后,提出“為什么”的問題,如學生在“光的折射”一課中,觀察到筷子在水中彎折,繼而提出問題“筷子為什么在水中彎折”。這類提問方法只需要學生具備一定的觀察能力,就可以在日常生活、實驗現(xiàn)象、切身體驗中應用,但因為缺乏明確的探究方向,只能算是思維的一種層次較低的提問方法;二是高級思維層次的提問,表現(xiàn)為科學表述法,即學生對自己的發(fā)現(xiàn)進行思考并提出明確的物理問題。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注重引導學生將觀察到的現(xiàn)象進行思維再加工,可以讓學生嘗試用“七要素提問法”對物理概念進行梳理?!捌咭靥釂柗ā笔侵笇κ挛锂a(chǎn)生原因與發(fā)展趨勢的七個基本要素提出問題:為什么?是什么?誰?什么時候?什么地點?怎么樣?多少?實際運用時可只針對其中的某些要素提問。
例如,在“壓強”課的課前預習學案上,教師是這樣設計的:
在完成“壓強”預習后,以小組合作的方式,按照七要素提問法完成學案。
(1)為什么要引入壓強的概念?
(2)影響壓力作用效果(壓強)的因素是什么?
(3)觀察和研究的對象是誰?
(4)在什么樣的條件下研究壓力作用效果?
(5)我們怎樣得出影響壓力作用效果的因素?
(6)我們?nèi)绾味坑嬎愠鰤簭姷拇笮。?/p>
讓學生積累此類經(jīng)驗,帶著問題去進行探究與學習,隨著物理知識的增長,他們就能夠用物理語言對問題進行科學表述,逐步提高自己提出問題的能力。
為了讓學生有更多鍛煉提問能力的機會,教師還可以嘗試在復習過程中,與學生角色互換,讓學生自己出試卷,再相互答卷、閱卷、答疑解惑,既復習了知識點,又培養(yǎng)了能力。
三、巧設激發(fā)矛盾的教學情境,提升學生提問品質
初中學生正處于似懂非懂、對很多事物都充滿好奇心的年齡階段,如果教師能夠抓住學生這一心理特點,在學生對研究的問題由來有基本認識的前提下,教師可以巧妙設疑,有意識地激發(fā)學生認知矛盾,促使他們提出更有價值的問題,從而提升學生的思維品質,讓他們自主地探索新知。
下面以“流體壓強”的教學為例,說明教師是如何巧妙設疑,激發(fā)學生提出有價值的問題的。
情境1:教師出示漏斗,大端口朝上豎直放置,在上口放置一黃色乒乓球,讓學生從底部用力吹起,先讓學生猜想乒乓球是否會被吹走,并說明原因。學生的回答有兩種:一吹就走,因為乒乓球太輕,在氣流的作用下被吹走;吹不走,因為乒乓球受重力作用。接著學生做分組實驗,結果是乒乓球沒有被吹走,似乎是應驗了第二種猜想的說法。
情境2:如果將漏斗倒置,再吹氣,會有什么現(xiàn)象發(fā)生?這時學生觀點一致,乒乓球肯定會掉下來,因為乒乓球受重力,氣流往下,二者作用一致,會導致乒乓球落地。但實驗現(xiàn)象與判斷大相徑庭。學生會認為我們的分析沒有錯誤,但為什么實驗現(xiàn)象卻與想象完全不同,是不是乒乓球底部還受到一種向上的作用?事實上,在學生自信滿滿地得到結論后,卻看到了似乎有悖常理的事實,形成強烈的認知沖突,從而產(chǎn)生了有價值的質疑并期待進一步展開探究,將思維品質提高到新的層次。在此基礎上,教師引導學生分析得出,氣流的速度有大小,導致了氣體的壓強有變化,進一步分析得出氣體的壓強與流速的關系,教學難點便迎刃而解。
總之,培養(yǎng)學生的提問能力,是培養(yǎng)學生科學精神的關鍵所在。只有讓學生敢于提出問題,善于提出問題,提高提出問題的質量,并經(jīng)歷科學探究過程解決問題,才能真正培養(yǎng)出具有創(chuàng)新精神與創(chuàng)造能力的人才。<\\ysc02\工作盤 (D)\邱\江蘇教育\中學\06\KT1.TIF>
【參考文獻】
[1]呂文軼.初中物理探究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問題意識、增強提問能力的實踐研究[D].石家莊:河北師范大學,2005.
[2]劉志升.談物理課堂教學中實施學生參與的策略[C].江蘇省教育學會2006年年會論文集,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