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斌宇
摘 ? ?要: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的生命教育需要有效的對話和發(fā)現(xiàn),用生命的視野經(jīng)營好有魂有情、和諧靈動的課堂,重視板塊感、交互感、既視感、藝術(shù)感的統(tǒng)一。正面教育與主體教育在教學中相結(jié)合,有利于浸潤積極的道德情感,努力建構(gòu)人性化、藝術(shù)化的創(chuàng)新空間,在內(nèi)涵靈動之中彰顯德育課程之美。
關(guān)鍵詞:生命教育;“四感”交融;教學創(chuàng)新
在統(tǒng)編七年級道德與法治課新教材里,生命教育是一個重要敏感的篇章。綜觀一線道德與法治課堂,有的課顯得德育力與學習力不足,常表現(xiàn)為:教學方式刻板,跳不出圈圈,缺少靈氣;教學內(nèi)容晦澀枯燥,資源單調(diào);填鴨式教學方式明顯,唯書是舉,圈圈畫畫背背;課堂沒有柔性的潤澤,情感缺失,黯淡無光,難以形成真正的教學高潮,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是德育失為。那么,怎樣讓生命教育在創(chuàng)新中綻放德育之美呢?
一、 重視板塊感,不被教材篇幅所約束
優(yōu)秀的課堂設計如同京劇化裝,需要有板有眼、步驟清晰、神韻飛揚。統(tǒng)編道德與法治課新教材中,設置了“運用你的經(jīng)驗”“探究與分享”“相關(guān)鏈接”“拓展空間”等許多學習欄目,有的老師認為,這些欄目“一個也不能少”,不使用就等于沒有完成教學任務。其實這是一種誤區(qū)。鑒于教材編寫時無法均衡地部署每一課的課時比重,出現(xiàn)內(nèi)容容量溢出或偏少也是正常的,教材只是教學的一種載體,編者為我們提供了“信息超市”,我們可以做一些個性化的篩選與重構(gòu),讓課堂營造出環(huán)環(huán)相扣的板塊感,展現(xiàn)出波瀾壯闊、情節(jié)跌宕的教學節(jié)奏,從而激發(fā)學生的期待與參與熱情。
在“守護生命”一課,我打破教材的結(jié)構(gòu),對肉體生命、精神生命的二元結(jié)構(gòu)進行深層梳理,以“生命四季”的全新形式組織教學。
第一幕:生命四季之春——希望與接續(xù)
師(在背景鋼琴樂中):生命如春,春天充滿著憧憬、希望、溫暖與詩意。親愛的同學們,每天早晨上學前,爸媽通常會叮嚀我們的那句話還記得嗎?(現(xiàn)場采訪學生,柔性互動中引導學生珍惜父母與自己的生命情緣)
第二幕:生命四季之夏——熱情與智慧
師:生命如夏,熱情奔放,充滿著力量與智慧。讓我們在充滿趣味的競賽環(huán)節(jié)“幸運輪盤轉(zhuǎn)轉(zhuǎn)轉(zhuǎn)”考驗我們小組的熱情與智慧吧!大家準備好了嗎?(小組競賽分享身心保護的生活小常識)
第三幕:生命四季之秋——理性與責任
師:生活不僅需要熱情,也需要理性和責任;火紅的秋葉同樣彰顯著生命的靜謐之美。(與學生互動,交流青少年缺少自理自立能力、一味追求刺激游戲、叛逆輕生等現(xiàn)象的危害等話題,理解父母老師的管教)
第四幕:生命四季之冬——涵養(yǎng)與充盈
師:四季輪回,冬以冰雪示人,冰封的土下卻有凍不斷的根與筍,冬天,幫助我們尋找精神生命之源。(學生講述自己的文化熏陶經(jīng)歷,從崔衛(wèi)平談民族精神與道德境界到解說電影《岡仁波齊》片段等)
上述教學有清晰的板塊感,遵循了人腦思維的記憶節(jié)奏規(guī)律。瑪利亞·哈迪曼在《腦科學與課堂》一書中說:“人是會思考的感覺動物……營造積極的、快樂的、有目的的學習氛圍能使學習者產(chǎn)生與課程目標的情感連接,從而使學習變得更富有意義。”[1]筆者通過生命四季的方式,把對肉體生命、精神生命的關(guān)注隱喻在四季輪回之中,在融合資源中實施個性化教學,在貼近學生生活的過程中也提供了一些生命體驗與學習成果展示的機會,板塊感清晰,學生在課堂上沒有單調(diào)與疲倦,而重新整合的板塊也解放了教材,讓課堂主體重新回歸學生。
二、重視交互感,助推教學互動全員化
特級教師林華民認為,“笑聲、掌聲、歡呼聲是師生情感交流與樹立學生學科情感的最佳途徑” [2] 。筆者也深感教學互動全員化是非常必要的。初中階段的生命教育對于青春期的學生而言是關(guān)鍵期和敏感期,要努力利用青少年的好奇心、榮譽感多開展趣味性的各類競賽或體驗,盡可能不要讓課堂上有“春風不度”的玉門關(guān)存在。
在講授“守護生命”一課中,筆者制作了“幸運輪盤”小程序(如右圖),一下子激發(fā)了學生的興趣。筆者讓每個小組對健康常識進行探究分享,但并非所有的組有機會,只有輪盤轉(zhuǎn)到的“幸運組”才可以進行1分鐘的展示。頓時,課堂上各個小組熱情高漲,全員參與、出謀劃策,幸運組分享了許多珍貴的健康和自我保護的常識。總結(jié)時筆者說:“祝賀幸運小組的同時,我們也為平靜等待機會的小組點贊,人生起伏是常態(tài),請靜候下一次的幸福花開!”
在講授“敬畏生命”時,筆者設置“夢想劇場”環(huán)節(jié)。小組代表上臺抽取智慧錦囊,里面寫有 “上學路上,即將遲到,老人,三輪車,廢紙箱翻覆”“地鐵站,我的生日宴,擁擠的車廂,走失的兒童”等關(guān)鍵詞,需要學生聯(lián)想構(gòu)成完整的故事情節(jié),對兩難情境進行即興表演。面對具有挑戰(zhàn)性的任務,小組代表呈現(xiàn)了“老人不扶,良心不安,寧被老師誤解,也要把好人做到底”“生日耽擱了只是一時,但孩子走失了那個家長會痛苦一輩子”等經(jīng)典生成,學生良好的思想品質(zhì)和溫暖的人文情懷讓老師驚喜不已。
為了經(jīng)營有趣的課堂,發(fā)揮“磁鐵效應”,筆者慢慢琢磨出一些符合課堂全員參與的娛樂性教學環(huán)節(jié),如:“才藝大會”(為學生提供琴棋書畫展示的機會);《一猜到底》《開心連連看》《幸運007》(競猜或知識競賽);《非常1+1》《喜樂“接”》(情境表演接龍);《課堂脫口秀》(即興演講);《奔跑吧同學》(游記分享);此外,還有書評影評、護蛋體驗等,這些互動一般都是以小組為單位,評價體系也是面向團隊,而不是個人,這使得課堂的互動環(huán)節(jié)“一個不能少”。
“學生學習效果如何,教師教學成功與否,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全體同學的參與程度?!?[3]初中階段的青少年在集體競爭教學環(huán)節(jié)更能激發(fā)參與熱情,他們的注意力更容易集中,并能發(fā)散思維。面向全體、關(guān)注個體(尤其是自信心不足的學生)的競賽活動,本身也是對學生生命的關(guān)愛與呵護。為了交互友好,筆者還會提供學生自己準備的教學素材展示、個性演講、小組之間相互點評以及組長點評等環(huán)節(jié),所以,課堂總能找到學生們交互的樂趣空間,幾乎每個學生都能在課堂上有所作為。學生們在課堂上忘我地 “嗨”,或激昂歡笑或悲傷沉思,筆者就幸福地沉醉在這樣的時刻,為有吸引力的靈動課堂而欣慰,為自己“有趣”的學科而自豪。
三、重視既視感,增強價值教育實效性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青少年階段是人生的‘拔節(jié)孕穗期,思政課教師要給學生心靈埋下真善美的種子,引導學生扣好人生第一??圩??!?[4]在當下,網(wǎng)絡多元價值對未成年學生有較為明顯的沖擊,因此,“三觀”教育必須旗幟鮮明,用正確的價值導向堅守我們的思想陣地。
然而,價值觀教育并非是單純的灌輸所能達成的,需要重視教育的既視感。所謂既視感,又稱“既視現(xiàn)象”,顧名思義就是“似曾相識”,沒有經(jīng)歷過的事情或場景仿佛在某時某地有經(jīng)歷過的似曾相識之感。
既視感的呈現(xiàn)需要教師充分去描述(語言、圖片、聯(lián)想等)一個可能陌生的場景,但又能觸及學生的腦海想象,用最真實的情境贏得學生的情感共鳴和價值認同。
在“敬畏生命”一課教學中,恰逢四川涼山森林火災消防烈士悼念活動,課堂上卻有個別學生嘻嘻哈哈用“吃燒烤”段子打諢,頓時班級氛圍一下子變得怪怪的了。筆者停止了正常教學節(jié)奏,沉默地凝視著班級,一會兒班級安靜下來了。筆者接著分享了這些消防員烈士們真實的家庭故事,孩子們聽著聽著有的哽咽了,有的甚至哭出聲來。筆者說:“假如他們是我們的家人,我們從此再也見不到一個十七八歲的家庭成員,這是怎樣的傷感和痛苦?!本來,他們也可以像你們一樣享受青春花季,可是他們?yōu)槭裁戳x無反顧地投身到危險的火場?”針對網(wǎng)上有人質(zhì)疑消防戰(zhàn)士不珍惜生命的話題,筆者設置了班級小辯論,有學生說:“在火災面前生命都是平等的,我們不該褻瀆烈士。他們用生命拯救國家和人民,他們是真正的英雄!”
我們對學生錯誤價值觀的矯正不可以是簡單的訓導,而更多的是潤澤浸濡、感化喚起,在喚起既視感過程中達成向善的價值認同。我們既要學會對學生精彩的生成進行賞識評價,也要學會對錯誤價值觀及時糾偏,這同樣是課堂評價的使命。
在教學中,增強既視感,還要多引導學生去批判地看待問題。如在“敬畏生命”一課,筆者專門與學生進行了一次對話。我說,在教本框題時老師有一個小小的疑問:“敬畏生命,難道僅僅是敬畏人的生命嗎?”學生馬上談了很多,如:“我們要尊重和保護地球生命多樣性”“不能濫伐森林、破壞草場”“沒有買賣就沒有殺害”等等。筆者倡議學生在課后把建議發(fā)送到人教社編輯部的反饋信箱中去。
學生結(jié)合時事,投身到對教材進行補充和完善的實踐中,有助于他們深層次思考現(xiàn)實,提高公共參與的能力,進一步增進德育的現(xiàn)場感,這也是核心素養(yǎng)的必然要求。
在“守護生命”一課教學中,針對一些學生的所謂“時尚”,如寒冬里穿露踝的船襪、膝蓋處開破洞的“乞丐褲”等,筆者投影出幾幅照片后,把問題拋給學生,讓他們從身體健康的角度說說“這些時尚有沒有什么問題”。
很快,學生們對此作了科學分析:這樣的“時尚”容易導致局部皮膚凍傷、血管變脆弱、引發(fā)感冒、傷害關(guān)節(jié)甚至導致無法治愈的嚴重關(guān)節(jié)炎……
在實際教學中,我們教師很容易為了追求“標準答案”而急于把控課堂,成為搶學生話筒的“麥霸”,這樣過于強勢的教師容易把課堂變成自己的一言堂,用單向強勢灌輸代替柔性浸潤,其教育效果往往是嚴重打折扣的。德育重在真實、有效。我們要重視對學生資源的開發(fā),朋輩之間的相互教育效果也是提升既視感的有效途徑,“巧借東風”,增進了他們的現(xiàn)場體驗,對于他們樹立正確的價值觀能起到很好的助推作用。
四、重視藝術(shù)感,提升德育資源感染力
教學如同生活,在柴米油鹽醬醋茶之余須有必要的浪漫與感動,用藝術(shù)的情懷助推課堂的升華。音樂、影像、漫畫等資源正是觸動這種情懷的很好載體。
在進行“敬畏生命”一框“休戚與共”環(huán)節(jié)的互動教學時,筆者選取了播放《感動中國》吳孟超“醫(yī)者仁心”的事例:“90多歲高齡的他依然堅持在肝膽外科一線手術(shù)臺上,有的手術(shù)一做就要八九個小時;他在確保診療效果的前提下,盡量用便宜的藥,盡量減少重復檢查,為病人節(jié)省每一分錢;他每次接診,都與病人聊聊家常,拉近與病人的距離。冬天查房,他總是先把自己的手捂熱,再去檢查病人,做完檢查,他也不忘順手為病人拉好衣服,掖好被角,擺好床下的鞋子……”隨后筆者也飽含深情地回顧了自己在上海新華醫(yī)院的真實經(jīng)歷,情至深處,與孩子們一起熱淚盈眶不能自已。
在生命教育單元教學中,筆者還引入作家畢淑敏的《孩子,我為什么打你》、張曉風寫給全世界的公開信《我交給你們一個孩子》等音樂散文,讓學生感受到父母對孩子生命成長深沉的愛,讓孩子們懂得對父母關(guān)愛的理解、珍惜。
這樣真實的情感互動給學生留下了極其深刻的印象。精心選用一些感人肺腑、真實可信的德育素材,遠遠勝過我們單向說教的千言萬語,也一次次把學生的情感升華到新的高度。鑄造有魂的道德與法治課,就需要用情激情、價值喚起,用真、善、美的元素引發(fā)師生共鳴,達到教學情感的高潮。
生命教育是我們當下教育中重要的育人內(nèi)容,在統(tǒng)編教材的磨合過程中,我們既是教材的使用者,更是課程的建設者。新的教材呼喚我們心中有魂、眼中有人、手中有法、課中有情,“四感”也許只是生命教育的某種開始,課堂教學的藝術(shù)永無止境,我們永遠在路上。
參考文獻:
[1][美]瑪利亞·哈迪曼.腦科學與課堂[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8:13,26.
[2]林華民.做一流的教學能手[M].北京:朝華出版社,2010:114.
[3][美]佩西達·希姆勒.讓每個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37個技巧[M].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2014:56.
[4]吳晶,胡浩. 人生“拔節(jié)孕穗期”最需精心引導栽培——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側(cè)記[N].解放日報,2019-3-1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