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俊琳
〔摘要〕以上海市浦東新區(qū)提升高中心理活動課教學技能的探索為例,針對高中心理教師在心理活動課教學中遇到的問題,借用造房子的流程,通過“打地基——明確定位與要求”“搭構架——梳理理論與方法”“建墻體——分析邏輯與結構”“內裝修——設計內容與活動”四步的學習與實踐,使教師們對心理活動課有了更全面的認識,切實提升了教學技能。
〔關鍵詞〕心理活動課;高中;教學技能
〔中圖分類號〕G4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2684(2019)27-0031-03
近年來,隨著社會發(fā)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學生的心理健康得到了廣泛的關注。國家及地方教育部門紛紛出臺了相關政策,對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開展起到了積極的推進作用。其中,利用學校課堂開設心理活動課,成為實施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徑。
上海從20世紀90年代中期就開始了學校心理活動課的探索,我曾經在高中擔任專職心理教師,有幸成為實踐者之一,見證了心理活動課對學生健康成長的幫助。同時,我還是一位受益者,在實踐中,我的專業(yè)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成為高中心理教研員之后,正逢上海學校心理健康教育高速發(fā)展的時期。2012年,上海統(tǒng)一了全市中小學心理活動課的教材(《小學生/初中生/高中生心理健康自助手冊》),預示著心理活動課的開展將越來越規(guī)范。我和我們區(qū)的高中心理教師們也積極投入到教學技能提升的研究中,以期讓我們的心理活動課更有針對性、有效性和創(chuàng)新性。
上海市浦東區(qū)公辦高中全部配備了專職心理教師,心理學專業(yè)的占38.7%;教齡3年以內的新教師占12.73%,4到10年有一定經驗的教師占40%,11年以上有較豐富經驗的教師占47.27%。教師們的工作年限對心理活動課的實施有一定的影響:因為心理活動課的開展歷史不長,無論是否有心理學背景,這部分的專業(yè)學習在職前培訓中都是缺失的。所以,新教師們尚處在探索“心理活動課是什么”的階段,出現(xiàn)了把心理活動課等同于簡化版的高校心理學專業(yè)學習,或者游戲課,或者寓教于樂的思品課等誤區(qū)。有一定經驗的教師,已經在自己的實踐中完成了對心理活動課的認識;多數(shù)教師意識到心理活動課是以活動作為載體,注重學生的參與、體驗與感悟。所以,他們開始思考“怎么做得更好”,思考心理活動課的構架與內容體系,加深對心理活動課的理解。隨著工作年數(shù)的增加,教學經驗越來越豐富,部分教師形成了自己的教學風格,他們能夠準確把握心理活動課的目標和內容,不再拘泥于教材和課堂,而是放眼到更大的人生舞臺。所以,這個階段的教師更多在挑戰(zhàn)如何創(chuàng)造性地提供各種活動,用自己的人生經歷、生命感悟去啟蒙、引導和激勵學生。
教師們的實際需求為我們開展高中心理活動課教學技能提升的實踐研究指明了方向。如果說房子是建筑師的作品,那么心理活動課就是心理教師的作品。一幢好的房子能夠滿足人們的安居需求,傳達建筑師對于這個世界的認知與感悟,能夠打動人的內心,甚至能夠影響人對世界的認知與感悟。一堂好的心理活動課不也是這樣嗎?所以,我們大膽地提出,心理教師要向建筑師建造房子那樣,用心打造心理活動課。
一、打地基——明確定位與要求
造房子的第一步是打地基,有了堅實的基礎,才能保證房子的堅固耐久。提升教學技能,也要打好地基,即:明確課程的定位,掌握上課的規(guī)范和要求。
定位:我們明確了學校心理活動課有別于傳統(tǒng)意義上的學科課程,它是一種“活動課程”:學生通過參與活動、體驗和感悟,認識自己,探索自我,激發(fā)潛能。它的學習方式是個體的自覺接納,它沒有強制性接受的要求,更沒有系統(tǒng)地傳授心理學知識的要求。
規(guī)范要求:只要是教學,就有一定的課堂規(guī)范,心理活動課也不例外。在日常教學中,我們強調要以學生的活動體驗為主,但很可能會出現(xiàn)兩種極端的現(xiàn)象:一種是學生們對活動很感興趣,但是因為自控能力有限,會出現(xiàn)“一活動就激動”的情況,學生們難以安靜下來好好地思考與分享,這樣的課只有活動沒有思考,教學效果大打折扣。另一種是學生們對于活動不感興趣,在活動過程中表現(xiàn)得漫不經心甚至冷場。這樣的課因為缺少了真正的體驗,所以學生不可能有收獲,教學效果令人擔憂。為了提升心理活動課的教學效果,我們強烈建議心理教師組織學生制定課堂規(guī)范,保障活動在安全的氛圍內井然有序地開展,保障學生能積極地投入、民主地分享。
此外,心理活動課還要有規(guī)范的教學設計,包含了課題命名、教學主題、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學目標、教學重點和難點、教學方法、教學準備、教學過程。作為心理教師,這些都是最基本的教學技能,需要不斷練習和打磨。
二、搭構架——梳理理論與方法
有了地基之后,就可以在上面建構主體了,也就是砌承重墻。心理活動課通常分為學習輔導、人格輔導、生活輔導和生涯輔導四大專題。雖然心理活動課不以講授知識為主要任務,但是作為一門課程,它所討論的內容必須有科學依據(jù),有理論,有方法。此外,高中生的生理和心理基本發(fā)展成熟,他們的抽象邏輯思維已經從經驗型向理論型轉化,出現(xiàn)辯證思維,所以,高中的心理活動課在以體驗感悟為主的同時,可以適當?shù)卦黾右恍┬睦韺W的知識,有助于高中生對問題更理性地分析、判斷和選擇。為此,我們對高中心理活動課的專題進行了理論與方法的梳理。
以《高中生心理健康自助手冊》中的“健康生活”專題為例,該專題圍繞“幸?!闭归_討論。幸福作為一個話題歷史悠久。20世紀中葉,“幸?!苯洑v了哲學、倫理學、經濟學和社會學家們的研究后進入心理學科研究的領域。有關“幸福感”的研究歷經了四十多年,我們對它的認識也在不斷完善。主觀幸福感是研究幸福感的第一個概念,強調幸福是快樂的主觀心理體驗,它依賴于評價者本人的標準而不是他人的標準。積極心理學的首倡者塞里格曼在此基礎上提出了幸福感的三個“黃金要素”:積極的情緒、投入和意義。然而這一研究范式存在兩個缺陷:一是它過多地將關注點與快樂的情緒聯(lián)系起來;二是對幸福的測量偏重于生活滿意度。心理幸福感是基于實現(xiàn)論提出的,認為幸福應該是個人潛能和本質的實現(xiàn),而不是單純的快樂體驗,包含了個人成長、生活目的、自主、控制、良好友誼和自我接受六個維度。雖然主觀幸福感和心理幸福感的模型都強調了幸福感的個人特征,但是個體是根植于社會結構和社會集體的個體,需要面對大量難以回避的社會責任和社會挑戰(zhàn)。20世紀末期,對于幸福感的研究有了第三種思路,即社會幸福感,從社會整合、社會認同、社會貢獻、社會實現(xiàn)、社會和諧這五個維度探索人的良好存在狀態(tài)。不同取向的研究增進了對幸福感的實質理解,構建了全方位的測量平臺,有機結合成了塞里格曼的“幸福2.0理論”,即:“真正有用的公共政策衡量標準應該是既有主觀成分,也有客觀成分,包括積極情緒、投入、意義、良好的人際關系和積極的成就,積極心理學的目標是發(fā)展豐盈蓬勃的人生?!?/p>
了解幸福的理論發(fā)展,我們就可以針對不同年齡段學生的身心發(fā)展特點與需求,進行有的放矢的引導:小學階段,學生能夠觀察和表達自己的情緒,可以從感性層面引導學生尋找快樂的主觀體驗;初中階段,學生對于情感開始由淺顯向深刻、由外露向內控發(fā)展,具備了初步的情緒調控意識,所以,討論幸福時除了感性層面,可以適當增加理性層面的探討,聚焦情緒變化的原因分析,注重積極情緒的培養(yǎng);高中階段,個體觀察、分析事物的深度和廣度有了較大的發(fā)展,心智逐漸成熟。高中生的自我意識越來越強,為體驗因自我發(fā)展或潛能實現(xiàn)所帶來的幸福感提供了可能。所以,在討論幸福時,我們可以選擇的方向更多,不僅是主觀體驗,還可以進行理性層面的深入討論,甚至可以從個體的社會存在角度考察人的存在狀態(tài),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幸福是快樂與愉悅、享受與發(fā)展、主觀與客觀、個人與社會的統(tǒng)一。
三、建墻體——分析邏輯與結構
有了地基和承重墻之后,房子的基本構架就確定了,接下來就是房型設計,即專題中的主題選定。從課程分類來看,學科課程的主題選擇有自身比較固定的邏輯和結構?;顒诱n程的主題應從學生的興趣和實際需求出發(fā),不強調系統(tǒng)性、完整性地呈現(xiàn)學科知識。所以,在心理活動課中,同一個專題,涉及的主題可能是系統(tǒng)性的,也可能是局部的;主題之間可能是遞進關系,可能是平行關系,也可能是因果或者其他邏輯關系。所以,心理教師需要理清主題之間的關系,才能準確把握教學要求,并根據(jù)學校和學生的實際需求選擇、調整相關主題,最終有效地實現(xiàn)教學目標。
以《高中生心理健康自助手冊》中的“健康生活”專題為例,生活輔導的主題有很多,此教材聚焦了“幸福”這一主題。心理學的終極目的是促進人類幸福,個體的諸多心理問題最終可能都會追溯到什么是幸福。作為教育者,我們更關心青少年的狀態(tài)。有調查表明,青少年的幸福感并未隨著學段的升高而提高,甚至有下降趨勢,其中樂學感和自信感的下降幅度達到了統(tǒng)計學上的顯著水平。 這是因為個體從少年向青年或成年發(fā)展的過程中,幸福感逐漸從單純追求情緒快樂發(fā)展為追求自我發(fā)展、自我成就、自我實現(xiàn),即隨著年齡的增長,個體生命的意義感在幸福感中占據(jù)主導地位。相對而言,高中學習任務最重,壓力最大,高中生沒有更多的時間對自己進行審視,忽視了對生活的體驗和對于生命意義的思考。繁重的學習任務大大降低了高中生的生活滿意度,直接影響了他們的幸福感。所以,該教材將“幸?!弊鳛樯钶o導的主題,引導學生帶著思考在學習和生活中去實踐和檢驗。
在具體探索幸福時,該教材用三方面的內容從宏觀到微觀進行了深入討論?!靶腋5睦斫狻笔菑暮暧^的角度和學生討論什么是幸福。正如幸福理論中所說的,幸福從個體到社會,從個人的感性到理性,再到社會功能,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通過學習,教師引導學生理解幸福,關注生活的目的、意義和方向性,保持積極向上的生活態(tài)度?!斑m度快樂”討論的范圍聚焦在了“投入的自主性”這個點上。自控力包括對自身的行為、情緒和認知活動等進行約束、管理。高中生的自我意識在不斷加強,對自我的控制力也在加強。目前,高中生沉迷網(wǎng)絡、游戲、動漫的人數(shù)在不斷增加。學生美其名曰:“這是我的愛好,它可以帶給我幸福感?!彼苑湃巫约旱男袨椤a槍@種現(xiàn)象,教材通過“軟癮”這個概念引導學生對自身興趣的“投入”程度和方式進行利弊分析,引導學生意識到幸福不是單純的快樂體驗,還應該包括對自我的掌握和實現(xiàn)自我成長。最后,“喚醒生命的能量”進一步聚焦什么是投入,怎樣才能投入。介紹不同感官的放松,擴展學生的視野,進而促進他們對自己未知的力量及本質的探索和釋放。
四、內裝修——設計內容與活動
房子造好后,在入住前還需要進行內部裝修,即使是同一房型,不同的房主的裝修風格也各有千秋。心理活動課的教學是創(chuàng)造性的教學過程,其效果取決于師生雙方的創(chuàng)造性活動,就像房子的內裝修,同一個主題,不同的教師會有不一樣的課堂呈現(xiàn)。對于理論的梳理、結構的分析,都是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教學內容,根據(jù)學校和學生的實際需求,選取更貼切的素材,實現(xiàn)教材的“再創(chuàng)作”和拓展。
例如,有學生抱怨高中生活除了學習還是學習,特別苦,沒有一點兒幸福感。很明顯,學生把幸福過多地等同于快樂的主觀感受。為此,教師在設計這堂課時特地選用了電影《當幸福來敲門》這一素材,引導學生討論主人公的奮斗過程,啟發(fā)學生從投入、意義和成就的角度去發(fā)現(xiàn)幸福。
還有一位教師,在課上發(fā)現(xiàn)有些學生把自己的不幸福歸咎于學校、父母和社會,認為自己無力改變。為此,教師把對幸福的討論拓展到課外,讓學生通過研究性課題的實踐,對學生的幸福感進行調查分析。通過查閱文獻、編寫問卷和分析數(shù)據(jù),學生發(fā)現(xiàn)了一個有趣的現(xiàn)象,不同類型的高中學生的幸福感存在較大的差異,而引發(fā)這個差異的關鍵因素竟然是自身的成就動機。這樣的拓展,讓學生對于幸福感的理解不再浮于表面,而是通過實踐有了真正的領悟和應用。
上述四個步驟的學習和研究,大大激發(fā)了教師們的實踐積極性。我們先后完成了《浦東新區(qū)高中優(yōu)秀心理活動課教案匯編》《浦東新區(qū)高中學校優(yōu)秀團體輔導活動方案匯編》《浦東新區(qū)高中學校優(yōu)秀學生心理社團活動方案匯編》《浦東新區(qū)高中學生優(yōu)秀心理小論文匯編》和《浦東新區(qū)高中優(yōu)秀心理劇匯編》。教師們對心理活動課有了更全面的認識,在教學中有了更多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切實提升了教學技能。
參考文獻
[1]蔣薇美,怎樣上好心理課[M].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16.
[2]曹瑞,李芳,張海霞.從主觀幸福感到心理幸福感、社會幸福感——積極心理學研究的新視角[J].天津市教科院學報,2013,10(5):68-70.
[3]盧家楣,劉偉,賀雯,袁軍,竺培梁,盧盛華,王俊山,田學英.我國當代青少年情感素質現(xiàn)狀調查[J].心理學報,2009,41(12):1152-1164.
(作者單位:上海市浦東教育發(fā)展研究院教師發(fā)展中心,上海 ,200125)
編輯/于 洪 終校/梅 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