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翔
摘 要:本文針對小學英語故事教學的目標、特點和教法,首先分析了小學英語繪本的優(yōu)點及其在小學英語學習中的作用,進而論述了英語故事在中、低段英語教學中對于提高聽說能力的作用。
關鍵詞:小學英語 故事教學 聽說能力
故事教學對于小學生英語的學習有很好的促進作用,通過閱讀有意義的故事,使學生向往美好的生活,追求真、善、美,開闊了視野,這對于健全學生的人格,發(fā)展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有著積極的作用。繪本故事教學作為小學英語教學的一種新的模式,對于培養(yǎng)小學生良好的英語閱讀習慣,在繪本教學中激發(fā)小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提高英語課堂教學的效果,無疑有很好的促進作用,同時也是小學生語言知識、美術、文學以及多媒體教學的一種學科融合。因此,在小學中低段的英語教學中適當?shù)膽美L本故事作為輔助與拓展材料,對于學生的英語聽說能力有很好的促進作用。
一、有效地輸入提高“聽”英語的水平
故事能夠極大的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這樣就可以使學生自發(fā)的學習。提高英語課堂教學的效果,已經成為小學英語教學改革的重點,英語課堂是否高效,首先體現(xiàn)在大量的輸入。只有大量的輸入才能形成有效地輸出。這些輸入可以是語言性的,也可以是圖畫的形式,繪本可以同時把美術、文學以英語繪本形式呈現(xiàn)出來,有利于激發(fā)小學生的閱讀興趣,結合英語繪本,培養(yǎng)小學生良好的英語閱讀習慣,從而有效地提高英語課堂教學的效果,英語繪本中用精美的圖畫,豐富的色彩,并配置簡潔明了的文字說明,因此直觀、形象,信息量非常豐富,繪畫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語義,同時又體現(xiàn)了語言的功能。學生對于繪本的注意以及興趣,不僅降低了小學生由于詞匯量不足造成的閱讀障礙,同時也可以樹立小學生英語學習的自信心。[1]
一般故事教學分為讀前、讀中和讀后三個階段。在筆者的教學實踐中,讀前的“聽”作為第一步,學生在聽故事的同時,配以和內容相關的圖畫,使學生的視覺和聽覺相結合,同時積極地開展思維活動。色彩豐富、構圖簡單的繪本,通過音畫結合,使多數(shù)學生初步理解故事大意,這樣的“聽”是有效的。在聽故事之前,設置1-3個簡單的問題,使學生帶著任務“聽”,在“聽”之后完成任務,這樣的目標可檢測可實現(xiàn),使“聽故事”這一教學步驟是有效的。
例如:在執(zhí)教四年級《Presents for baby》(外研社麗聲妙想繪本閱讀第三級)時,在第一步聽故事時,課件只出現(xiàn)圖畫把文字刪除,配以原聲讓學生們聽故事,看圖片聽故事,體現(xiàn)了繪本的特點與優(yōu)勢。聽之前給出的任務是在“聽”之后完成兩個選擇題:
1.Where was Mum? ?A.at home ? B.in the hospital
2.What happened? ?A.Mum had a baby boy. ?B.Mum had a baby girl.
這兩個任務抓住文本主題,可以檢測學生是否聽懂故事的大意,為下一步“讀”故事做了相應的鋪墊。
這里要注意兩點:一是聽力任務的設置不宜太難,因為作為教學的第一步,初步理解故事,激發(fā)學習興趣是首要目標。二是“聽”的聲音盡量采用教材的原聲,使學生“聽”的是原汁原味的英語。
二、有效地輸出培養(yǎng)“說”英語的能力
在第一步“聽”故事之后,就進入讀中環(huán)節(jié),這是繪本故事教學中最重要的一個步驟。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以讀為主,同時也是聽、說、讀的相互結合。在第一步聽—看結合的基礎上,圖畫中加入故事原文,使學生看圖、聽音和閱讀文字相結合,在基本聽懂的基礎上,能夠進一步的理解故事細節(jié)。突破文本中的難點單詞和表達法,這個環(huán)節(jié)雖然是以閱讀為主,但是在語言教學中聽、說、讀是相伴相生的,也是相輔相成的。在讀中環(huán)節(jié),通過不同的教學活動為學生有效地輸出,即“說”英語提供支撐。在故事教學中單詞和語法不是教學的重點,注重使小學生能夠掌握英語篇章的整體以及閱讀的策略,避免過分強調對于小學英語的語句以及詞匯的教授。對故事整體性的理解,圍繞聽、讀故事進行整體性的輸入,通過講故事的形式進行整體性的輸出才是故事教學所要追求的目標。
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在基本理解了故事或文本大意之后,初期的好奇心會隨著知曉了故事的結局會有所降低,這一問題如果處理不好對之后的有效輸出造成影響。為了保持住學生對于故事的興趣,就需要在教學過程中通過不同的活動開發(fā)出新的興奮點。采用任務型教學途徑能夠有效促成學生的語言輸出,使學生在運用所學語言的過程中鞏固和掌握所學語言。[2]
還是以四年級《Presents for baby》(外研社麗聲妙想繪本閱讀第三級)為例,在讀后階段設計了一個小組活動,每一個小組以故事中的一小段內容完成給圖畫配上相應的文字,小組中的每位同學有的人“說”,有的人“畫”,還有的人涂色,也有人給句子填關鍵詞,這樣使小組中的每位學生都參與到教學互動中,同時每位同學又有不同的任務。在任務完成之后以小組為單元進行展示,這是合作學習的成果,學生的積極性被充分的激發(fā)。同時把各小組學生的作品按照故事發(fā)展的順序展示出來,師生共同完成板書,也體現(xiàn)了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性地位。
小學英語教學中應考慮到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和學習興趣,采用繪本設計英語教學,激發(fā)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新課標一級目標中的基本技能培養(yǎng)中把“聽、做”目標放在第一,在二級目標中明確了要表演(說、做)有主題、有情節(jié)的內容。只有學生有目的地用英語去獲取信息(聽、讀)和表達信息(說、寫)才能真正逐步掌握語言知識。繪本故事教學可以使這幾個方面有機地結合起來。學生通過聽、說、讀故事,在體驗和運用中自然習得語言。故事教學中對于學生“聽”和“說”英語能力的培養(yǎng)有著積極的作用。畢竟作為小學生來說,誰不愛聽故事,誰又不喜歡講故事呢。
參考文獻
[1]褚翠清.小學英語教學中繪本的運用探討[J].時代教育,2014.
[2]趙剛.淺談小學英語教學中有效輸入與輸出的方式[J].中小學外語教學(小學),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