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初中物理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占著不容忽視的重要性,由于初中物理的學習難度較大,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往往會感到吃力,因此初中物理老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需要采用有效的教學策略,從根本上提高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幫助學生能夠真正對物理學科改觀,從而提高學生的物理成績及學習物理的能力。然而如何在物理課堂上采用有效的教學策略進行教學并不是一件容易解決的事,該問題同時也受到了教育部門和廣大社會群眾的高度重視。
關鍵詞:初中物理;創(chuàng)設情境;教學策略
新課程背景下的教育觀強調,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需要遵循素質教育的理念,引導學生能夠進行全面發(fā)展。因此初中物理老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有必要激發(fā)學生學習物理的積極性,從而引導學生能夠在物理課堂上高度集中注意力,同時培養(yǎng)學生樹立正確的科學觀,提高學生的探究能力及創(chuàng)新精神。
一、 做好課前導入
為了保證物理課堂的順利進行,教師的課前準備是至關重要的,高效的課前導入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幫助學生快速地投入到物理課堂中。因此,初中物理老師在正式教學之前需要對教學內容進行熟悉,并結合學生的興趣愛好、個性特征及學習能力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引發(fā)學生進行思考。學生在好奇心的催動下,便能夠在學習的過程中更加認真,集中注意力聽講。
例如:在《凸透鏡成像的規(guī)律》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為學生呈現(xiàn)出一些眼鏡的圖片,帶領同學們共同觀察眼鏡片上的透鏡,除此之外,教師也可以引導學生觀察自己的眼鏡,發(fā)現(xiàn)其中的規(guī)律,從而提出問題引發(fā)學生思考。問題一:“凸透鏡的特點是什么?”問題二:“凹透鏡的特點是什么?”問題三:“用手電筒照凸透鏡的作用是什么?”問題四:“用手電筒照凹透鏡的作用是什么?”……針對問題一和問題二,學生能夠根據(jù)自己的生活常識進行解答,中間厚,邊緣薄的透鏡成為凸透鏡;中間薄,邊緣厚的透鏡成為凹透鏡。然而對于問題三及問題四,在學生沒有學習該堂課的內容時,他們并沒有辦法知道答案并進行解決。這時候教師可以說:“想知道問題三、問題四的答案嗎?同學們需要打起十二分精神認真聽課哦。讓我們共同探討一下凸透鏡成像的規(guī)律吧!”
這樣的教學方法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及求知欲望,幫助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高度集中注意力,對自己的學習目標有清晰的認識,并根據(jù)自己的學習目標展開學習計劃,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能力。
二、 創(chuàng)設課堂情境
為了保證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認真聽講,高度集中注意力,教師需要創(chuàng)設一些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幫助學生將原本不熟悉的物理知識轉化成熟悉的事物,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創(chuàng)設課堂情境是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相對較好的教學策略之一,它能夠幫助學生主動地投入到物理課堂上,自覺地參與教學活動。
例如:在《聲音的產生與傳播》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先利用多媒體為學生呈現(xiàn)出一些物理的聲音,如:爆炸式、掌聲、鳥叫聲、孩子的哭聲……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存在著各種各樣的聲音,這時候教師可以進行提問:“物體發(fā)出聲音時有什么特征呢?那這些聲音都是怎么傳播出來的呢?”聲音是我們日常生活中無處不在的,為了幫助學生能夠更加高效地明白聲音的傳播途徑,教師可以通過學生熟悉的情境進行提問引發(fā)學生思考,如:“就像現(xiàn)在,教師在課堂上傳授知識,那么聲音是通過什么傳播到學生的耳朵的呢?”“在古代的戰(zhàn)爭時期,士兵們往往趴在地上就能夠聽到遠方是否有腳步聲、馬蹄聲,這是為什么呢?”最后可以得出結論,聲音的傳播來源于介質,教師的聲音之所以能夠傳到學生的耳朵是因為聲音通過空氣進行了傳播;士兵趴在地上就能夠聽到遠方的馬蹄聲和腳步聲是因為聲音通過固體進行了傳播。
這樣的教學方法能夠提高物理課堂的趣味性及教學氛圍,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從而幫助學生將原本陌生的物理理論知識轉化為熟悉的情境。
三、 進行實驗演示
物理實驗是教師在物理學科的教學過程中必不可分的一部分,實驗的演示能夠幫助學生直觀地感受物理理論知識,引發(fā)學生進行探究學習,使原本枯燥、乏味的理論知識變得生動有趣。在實驗的演示過程中,教師也需要給予學生充足的時間,與學生進行互動,幫助學生能夠高效快速地掌握知識,提高學習的效率。
例如:在《平面鏡成像》的教學過程中,為了幫助學生能夠高效、快速地掌握平面鏡成像的特點,教師可以通過實驗演示幫助學生進行思考,首先教師需要準備好實驗物品,緊接著開始實驗:第一步,教師先組裝調整裝置,第二步,描出反射面,第三步,描出物、像的位置,第四步,測量距離。當教師進行了實驗的演示之后,便可以引導學生通過小組的合作參與到實驗中,并向學生叮囑實驗過程中的注意事項及該實驗的原理。當學生實驗結束之后,教師便可以引導學生得出最后的結論,緊接著教師可以進行提問,由小組進行回答。問題一:“通過實驗可得像與物的大小是怎么樣的呢?”問題二:“平面鏡成的像是什么像呢?”問題三:“像到鏡面的距離與物到平面鏡的距離的關系是怎么樣的?”問題四:“像與物的連線與鏡面的關系是怎么樣的?”……通過實驗,學生能夠快速地回答教師提出的問題的答案。
這樣的教學方法能夠幫助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得到培養(yǎng),師生互助與小組協(xié)作也能夠鍛煉學生的團隊協(xié)作意識,從而提高物理課堂的教學效率。
四、 優(yōu)化教學內容
在初中物理的學習過程中會出現(xiàn)許許多多的公式,況且這些公式都是需要學生記憶的,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需要優(yōu)化教學內容,減少對一些沒必要的知識的講解,節(jié)省課堂的時間。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下,很多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習慣對一些公式進行大量的講解,并要求學生死記硬背。眾所周知,物理公式又多又雜,學生很難一次性記下所有的公式,因此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多做習題,幫助學生在無形中掌握物理公式。不僅如此,很多教師習慣在教學的過程中一味地向學生灌輸知識,要求學生機械式聽課、做題,不給予學生充分的時間進行思考,抑制住了學生的發(fā)展。因此,初中物理老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需要遵循素質教育的理念,對于重要的知識要精講,對于不重要的知識可以概括的講解。
例如:在《運動和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先向學生介紹該堂課的重點及難點,引導學生能夠描述出牛頓第一定律,并向學生介紹物體的慣性以及物體運動狀態(tài)改變的原因,同時教師也需要引導學生了解二力平衡的條件和相互作用力,最好帶領學生巧妙地運用牛頓定律的公式。教師需要將《運動和力》分成三部分,分別是“牛頓第一定律”“二力平衡”“摩擦力”,為了幫助學生能夠高效地運用二力平衡的公式G=mg,教師可以通過布置課堂作業(yè)引導學生進行思考:“有一個質量為2千克的物體,被懸掛在繩子上,物體靜止不動,那么請問繩子對物體的拉力是多少N?當物體做勻速向上的運動時,拉力又是多少呢?其中g=10N/kg?!睘榱藥椭鷮W生能夠高效地運用摩擦力的計算公式:摩擦力等于動摩擦因數(shù)乘正壓力,教師可以布置課堂作業(yè)引導學生巧妙地記住該公式:“有一個總重量為49000N的雪橇,在水平的冰道上,馬要用多大的力氣才能夠拉著雪橇前進,其中動摩擦因數(shù)為0.02?!?/p>
這樣的教學方法能夠幫助學生在課堂練習的過程中巧妙地記住公式,并加深了對學習內容的理解,課堂作業(yè)的布置同時也能夠幫助學生鞏固課堂上的重要知識點。
五、 循序漸進地教學
初中物理老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需要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從而進行由易到難、由淺入深的教學,引導學生掌握課堂的重難點。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他們習慣于根據(jù)自己的想象力和認知對知識進行概括,因此,教師需要結合一些簡單的知識幫助學生學習物理知識。
例如:在《動能和勢能》的學習過程中,教師需要先向學生介紹計算功的公式幫助學生對上節(jié)課的學習內容進行復習,并通過幾道簡單的問題幫助學生對該堂課的主要學習內容有一個大致的熟悉。為了保證物理課堂的順利進行,教師需要先從簡單的理論知識入手,向學生們介紹關于能、動能的概念,緊接著提出猜想,并通過設計實驗方案幫助證實猜想。當教師對課文的內容進行了詳細的介紹之后,便可以通過布置課堂作業(yè)引導學生進行思考:“高速公路為什么要限制機動車的行駛速度?并且在同一段道路上,為什么不同車型的限速情況各不相同?”最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觀察打樁機的工作過程,并提出幾道問題引導學生進行思考。
這樣的教學方法能夠幫助學生一步步地進行學習思考,幫助學生在教師循序漸進的教學策略中高效地掌握物理知識,并將物理理論知識學以致用。
六、 善于總結引導
為了提高初中物理課堂的教學質量,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需要善于總結每堂課的教學內容,從而幫助學生對該堂課的學習內容進行鞏固,加深記憶力,當然教師也可以引導學生學習總結課堂內容。同時,初中物理老師在總結的過程中也能夠及時發(fā)現(xiàn)學生的學習接受情況,從而針對不同學生進行因材施教,幫助學生能夠及時解決課堂上遇到的問題,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例如:在《能量的轉化和守恒》的教學過程中,教師主要引導學生認識各種形式的能是可以相互轉換的,并且在轉化過程中他們的能量總量是保持不變的。同時為了幫助學生能夠高效地理解課文的重點及難點,教師還需要通過舉例幫助學生進行思考,如:當我們用鋸子鋸木頭的時候,鋸條會發(fā)熱,這其中是什么能量在進行轉化?那么壓縮氣體在做功的時候、給蓄電池充電時分別又是什么能量在進行轉化?當教師對該堂課進行了詳細的介紹之后,便可以對該堂課的學習內容進行總結,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自己在學習過程中存在的不足之處。
這樣的教學方法能夠引導學生及時解決自己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幫助他們的學習能力得到提高。
綜上所述,物理學科的難度相對較大,因此初中物理老師需要運用巧妙地教學策略培養(yǎng)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并提高他們的學習能力,從而營造出高效、愉悅的初中物理課堂。
參考文獻:
[1]易賢.基于新課改下的初中物理有效教學策略研究[J].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2018,12(14):7.
[2]王亭.新時期提高初中物理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策略分析[C]∥新教育時代,2015:86.
[3]龐永華.初中物理力學有效教學策略研究[J].新課程,2015(12):58.
[4]劉平平.初中物理有效教學策略的幾點嘗試與探索[J].教育,2016(12):282-283.
作者簡介:
宋冰峰,江蘇省蘇州市,江蘇省蘇州工業(yè)園區(qū)星灣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