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學生進入高中階段,其自身已經(jīng)具備了一定的邏輯思維能力和創(chuàng)新思考能力。因此,高中階段學生的能力培養(yǎng)重點應當放在其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上,尤其是對于語文課程來講,進入高中階段的學習主要是通過課文的學習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思維能力和應用能力的,這從新課程標準對高中語文教學的重心要求上就可以看出,本文通過對高中生語文閱讀自主學習能力的現(xiàn)狀分析,尋找在互聯(lián)網(wǎng)下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有效途徑。
關鍵詞:互聯(lián)網(wǎng);高中語文教學;自主學習能力
一、 現(xiàn)階段高中生語文學習自主能力的現(xiàn)狀
(一)學生對語文學習的積極性不高,不愿主動學習
語文課程的學習本來就是一個積累的過程,與小學和初中階段語文課程不同的是,進入高中階段,語文課程內(nèi)容本身的層次和難度都有所提高。且更多的需要學生主動擴充學習范圍來實現(xiàn)語文知識的獲取,單靠課本上的語文知識,已不能實現(xiàn)學生語文能力水平的提高,甚至在語文考試的內(nèi)容中,也加入了一定的發(fā)散性思維題目,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的困難感相對有所提升,這使得他們對語文學習的積極性有所降低,學習主動性也就隨之下降。
(二)應試教育的壓力,壓縮了學生自主學習的空間
進入高中階段,學生即將面臨他們?nèi)松械囊粋€重要事件——高考。而且,在我國應試教育的背景下,考試成績?nèi)匀皇菍W生取得更高層次的學習機會的主要途徑。因此,一進入高中階段,學生的學習目的性和緊張感都大幅提升,其一切學習活動的目的主要集中在了為高考服務上。而自主學習的模式,往往需要學生在課堂學習時間之外投入更多的時間和精力進行學習。一方面,繁重的學習任務占據(jù)了學生自主學習的空間,另一方面,學生的學習精力有限,即便教師在課堂上提出自主學習的要求,學生在具體落實的過程中,也會因為遇到一些困難而無法取得實際的學習效果。
(三)在語文課程中過多的依賴多媒體
語文教學的過程中,尤其是在課程導入環(huán)節(jié),老師們喜歡利用多媒體創(chuàng)設問題情景,這樣的做法有一定的弊端,在老師給的特定的圖片和視頻中,很大程度地限制了學生的想象力,限制了學生發(fā)表自己看法的機會,抑制了學生自學能力的提高。高中語文的學習本就有一定的自由性,很多時候都會讓學生找到自己的文章的看法和理解,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
二、 在語文閱讀中培養(yǎng)高中生自學能力的途徑
(一)促進師生良好互動,優(yōu)化教學環(huán)境氛圍
首先,閱讀課程的核心在于閱讀過后學生的閱讀感受和知識獲取情況的交流,因此,要在高中語文的閱讀課程中實現(xiàn)自學能力的培養(yǎng),首先教師應當著力維護好教師與學生之間的良好互動關系,只有教與學的雙方擁有一個良好的互動關系,教學質(zhì)量才能得到有效的提升。而在新課標的背景下,更加強調(diào)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和思維發(fā)散與創(chuàng)新精神,因此,教師在進行高中語文的教學過程中,應當及時轉(zhuǎn)變教學思路,調(diào)整自己在整個教學過程中的角色和地位,將課堂時間的主動權交給學生,鼓勵他們積極思考;踴躍表達個人在閱讀課程中的感受和意見,而且,教師不應當站在審視和批判的角度對學生的意見和看法進行評判。應當給學生發(fā)表意見的充分自由,并尊重他們的意見看法,為其自學能力的提升提供一個良好的平臺,優(yōu)化教學氣氛。
(二)留出充足的學習時間,促進學生自主學習
上文提到,高中階段學生自主閱讀學習的一個重要障礙是應試教育背景下有限的學習時間。因此,為了提升高中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教師應當轉(zhuǎn)變教學理念,適當放慢教學節(jié)奏,給學生留出充分的時間開展自主學習,而不應當為了追求學習成績和促進學生快速掌握語文知識而采取灌輸式的教學方法。例如,在高一語文課程的課文中,第一單元課程安排主要有《毛澤東詞二首》以及《再別康橋》《死水》等現(xiàn)代詩歌的學習,可見進入高中階段,詩歌的學習內(nèi)容比例有所增加。而從詩歌學習本身的角度來看,要對現(xiàn)代或古代詩歌有一個深入全面的了解,單一的通過教師的講解是無法達到目的的。因此,教師應當在詩歌課程的教學過程中按照循序漸進的辦法,通過提出問題激發(fā)學生主動進行思考,或者鼓勵學生現(xiàn)將個人對詩歌的理解和看法表達出來,隨后在開展課堂教學,這無形中給學生留出了一部分自主思考的時間,學生對此部分課程的理解也必然會更加深刻。
(三)學生自學良好習慣的培養(yǎng)
語文學習于其他學科的最顯著區(qū)別就是語文知識的學習是一個積累的過程,只有在不斷積累的過程中實現(xiàn)語文知識的積累和豐富,才能通過量變引起質(zhì)變,實現(xiàn)語文能力的提升,而且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學生的視野開闊了,手機、電視等網(wǎng)絡逐步進入學生的視野,如何更有效地利用好這些媒體,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項重任。因此,在語文閱讀自學能力的培養(yǎng)上,教師可以采取組織學習小組的形式,讓學生們一組為單位接受不同的閱讀學習任務,然后通過競爭評比,檢視學生的自主學習效果。例如在高一語文課程中有一篇課文是《我與地壇》的節(jié)選,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自學能力,教師可將《我與地壇》的全篇閱讀作為閱讀任務布置給學生,并注意跟進學生的閱讀效果觀察,實現(xiàn)學生閱讀自學能力的培養(yǎng)。
(四)在教學中側(cè)重于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
古語云:“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在注重學生自學能力培養(yǎng)的提升,要注重學生方法的指導。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已經(jīng)指出了方法的重要性,課堂是一個有時間限制的課堂,作為老師我們不可能把所有的知識傳授給學生,也不可能面面俱到。但是知識就像大海一樣是無窮無盡,況且在課堂有限的時間內(nèi)學生所學的知識不可能滿足學生本身的需要,這樣就使得學生在課下或者以后的很長時間內(nèi)必須通過自己的學習來獲取相關的知識來滿足自己的需要。鑒于此教師就必須教給學生如何高效率的學習,我們以現(xiàn)代文閱讀為例,怎樣理解標題在全文中的作用,一般標題的主要作用有兩個,其一是形式,另一個是內(nèi)容,內(nèi)容和作者的情感和主題有直接的關系,可以這么說標題就是文章的窗口,通過窗口可以洞察到作者的內(nèi)心世界。
當然,有時候標題與主旨相反,例如魯迅先生的《祝?!?。這個標題既有對祥林嫂的同情,但是更多的便是對魯四老爺一行人的批判與反諷,學生在學習的時候要根據(jù)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具體分析之后學生就可以通過標題快速的領會標題的主旨,從而節(jié)約了閱讀時間。當前是信息的社會,信息量大的驚人,如何從大量的給予信息中提煉出有效的知識是非常重要的,這也是當前局勢下人才所必須具備的能力之一。當然這些知識也可以從書本中獲得,教師可以鼓勵學生閱讀這個方面的書籍,如《如何閱讀一本書?》,通過這類書籍的閱讀提高自己的閱讀能力和學習能力、自主學習的能力。
(五)充分利用合作探究的教學方式
大量的實踐證明,集體的學習效果要好于個人的學習效果,這一個結(jié)論也被很多的教育家與心理學家聲明過。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樣的結(jié)論,我們做教師的都知道我們教師在教學中占主導地位,而學生是主體,讓主體參與知識的形成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各個方面的能力會潛移默化的提高。在學生參與的過程中,學生不僅僅是獲取知識,還要發(fā)表自己的看法從而輸出知識,這個過程就是一個信息加工的過程,這樣就提高了學生參與和處理信息的能力。世界上沒有相同的兩片葉子,更沒有相同的兩個人,俗話說一千個人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不同的參與人就會有不同的角度,不同的結(jié)論,這就在過程中給其他的學生提供了不同的思考角度,面對不同的角度方法,學生通過思考匯獲取最佳的答案和解決方法。高中語文也可以采用這種合作探究的方式來學習,通過小組互動、探究獲取相關的資料,探討共同的問題難點,解疑釋惑,找到解決問題的最佳方案。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由于學生的分工不同,所以學生的興趣和積極性就很高,都可以積極的參與達到學習過程中這樣不僅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也可以在知識的形成過程中找到自信,體會到自主學習的樂趣,從而在今后的學習過程中學生會主動的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生方式進行自主學習。
魯迅的《祝?!罚且粋€很典型的文章,由于文章的特殊性,學生和作者的態(tài)度、感情很有可能不一致,其情感和主旨具有多重性。為此教師就可以讓學生以組為單位對學習進行探究,可以分到組或者組內(nèi)的個人查寫作的背景、作者的經(jīng)歷、別人對魯迅的評價和看法、魯迅寫過的有關家鄉(xiāng)的文章、魯迅在那個時期的情感等等,這樣不同的組合不同的成員有不同的分工,學生在此查閱資料的過程中,每個學生必定有不同的見解,那么就可以在組與組之間或者同一小組不同學生之間進行交流,分享自己的看法和心得。
(六)加強培養(yǎng)學生學習遷移能力
自主學習不僅要鼓勵學生在課堂上進行學習,還要鼓勵學生在生活中進行學習,努力發(fā)掘生活中的語文材料,學會學習遷移,從而擴大語文學習課堂,這樣的學習才能夠真正叫作自主學習,即隨時、隨地、自發(fā)的學習行為。并且,教師要讓學生做好讀書筆記或者寫作讀后感,組織學生進行定期交流,在日積月累、潛移默化中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陶冶學生的情操。
另外,教師也要在鼓勵學生學習之余多關注生活,不要死讀書,讀死書。在學習之余可以聽新聞、看一些優(yōu)秀的電視節(jié)目,如詩詞大會、百家論壇、實話實說等節(jié)目;還有一些優(yōu)秀的紀錄片,從而加強學生與生活之間的聯(lián)系,讓學生關心生活、愛生活、了解社會、愛社會、愛自然等,幫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健康的人格、偉大的理想,鼓勵學生積極的參與社會、參與社會實踐和調(diào)查、撰寫研究報告,提高談參與社會、走進社會的能力,激發(fā)他們的社會責任感。
三、 結(jié)語
總之,高中階段的語文閱讀課程是培養(yǎng)學生語文思維和語文綜合能力的重要途徑,教師應當結(jié)合學生在語文課程學習中存在的具體問題,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通過有效的途徑實現(xiàn)高中生語文閱讀課程中自學能力的培養(yǎng),不斷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質(zhì)和能力水平。
參考文獻:
[1]鄒彩鳳.淺談如何在語文閱讀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J].新校園旬刊,2017(12):166.
[2]劉建華.淺談如何在高中語文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教師版,2017(6).
作者簡介:何文斌,一級教師,甘肅省定西市,甘肅省定西市渭源縣第四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