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永海 汪岳山
摘 要:隨著大規(guī)?!俺伏c并?!?,農(nóng)村寄宿制學校成為農(nóng)村學校的主題。從分散辦學到集中辦學,固然改善了學校的硬件設施,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教學質量,但也帶來了諸多問題,尤其表現(xiàn)為農(nóng)村寄宿制學校的作文教學及學生習作的困境上。教師習作教學方法呆板、落后,學生習作水平整體較低。缺乏必要的家庭輔導,加之封閉的生活學習環(huán)境形成了學生習作素材積累匱乏的通病,習作普遍存在思路不清、標點誤用、語言無力、模仿抄襲等問題。本文重點分析農(nóng)村寄宿制小學高年級學生習作的困境,并針對性提出有效的改善對策。
關鍵詞:農(nóng)村寄宿制;高年級習作;現(xiàn)狀分析;困境及對策
一、農(nóng)村寄宿制小學高年級學生習作普遍存在的困境
(一)學生寫作過程缺乏必要的監(jiān)督,作文質量低劣
優(yōu)秀的作文,應該是主旨明確,觀點鮮明,全篇貫通一氣,文章結構完整。而寄宿制學校的學生缺少家長的監(jiān)管與督促,學習注意力不夠集中,加之愛動的天性會讓他們注意力更分散,在寫作文時,往往會偏離文章的主題,想到哪寫到哪,能寫出什么來是什么,這樣不成熟、不充分的發(fā)揮讓學生的作文離題很常見,乍看就像東一句西一句拼湊的,沒有文章主旨,不能緊扣主題,強拉硬拽的痕跡很明顯,有時候寫的甚至與文章的要求沒有多大關聯(lián),且經(jīng)常出現(xiàn)跑題現(xiàn)象[1]。另外大部分學生的作文經(jīng)常出現(xiàn)病句、錯句、結構不夠完整等各種現(xiàn)象,導致讀者在閱讀過程中找不到整體線索,讀的云里霧里。
(二)學生習作模仿抄襲的多,寫出自己鮮活生活經(jīng)驗的少
真情實感是優(yōu)秀作文必備要素之一,只有積累大量的生活素材,在寫作時才能有感而發(fā),作文的質量才會大大提高??赊r(nóng)村寄宿制小學,因受各種條件的限制,生活學習僅限于校內一方天地,可觀察可發(fā)現(xiàn)的內容極其有限,因而他們的寫作很多不從生活實際出發(fā),寫出來的文章讓人一看就是虛假的,大部分千篇一律,來自于死記硬背,模仿抄襲。不僅喪失了寫作的意義,更是無法體現(xiàn)作文的優(yōu)秀之處,促使作文形式化,成為應付作業(yè)的一種方式。
(三)學生寫作思路不清晰,語言平淡無力
由于小學生活潑好動,心理反差很大,高年級學生又正向青春期過渡,不喜歡受約束,且成長特點表現(xiàn)為過于追求自由,思維不夠細膩。導致學生的作文內容與主題相差較大,有明顯的拼湊痕跡,這種作文最大的缺陷就是主題偏多,思路不夠清晰[2]。另外在句子表達用意方面,存在遣詞造句不夠嚴謹,無法理解該句子表達的用意。導致學生作文結構條例化的主要原因在于學生的生活環(huán)境,與寄宿有關,且學生生活的點滴中可接觸的人或物確實有限,可借鑒可學習的資料也很有限,通過實踐積累經(jīng)驗的機會微乎其微。
二、農(nóng)村寄宿制小學高年級學生習作的改善對策
(一)指導學生習作與農(nóng)村生活緊密結合
在新課程標準改革背景下,明確提出“留心周圍事物”,其主要原因在于小學生的注意力不夠集中,對事物的觀察缺乏計劃性和目的性。所以在語文作文寫作教學時,應為學生提供有效的觀察對象和良好的環(huán)境,并根據(jù)學生的實際觀察情況給予相應的指導,比如指導學生如何運用感官器官、觀察順序等等。這種有計劃、有目的的觀察,才能為作文寫作提供更多的素材[3]。
(二)按單元目標歸類讀書,拓寬學生閱讀渠道
結合寄宿制學校的特點,學生閱讀的資源和時間均有限,我們按單元目標歸類讀書,拓寬了學生的閱讀渠道,學生在閱讀中,似乎像嬰兒扶著學步車走路一樣有了依靠、有了導向、有了中心、有了重點。每學一單元讓學生閱讀相關內容的書,這樣既能了解課文學習內容,又能閱讀更多相關的書籍,同時學會更多的表達方法,體現(xiàn)作者的情感,并把這些方法靈活地運用到自己的習作實踐中去。
(三)積累好詞佳句,豐富學生記憶的倉庫
語言材料的積累,不僅能夠提高自己的語言能力,還能在寫作時提供更多的新鮮感詞句,為寫作添上濃厚的一筆。在《語文課程標準》中也明確提出學生要不斷積累好詞佳句,豐富詞庫。語言描寫繁簡得當、生動而具體,這才是優(yōu)秀作文的基礎。對于作文而言,語言是重要的元素,只有正確處理語言,恰當運用好詞佳句,這樣的作文才會光輝找人,令人過目不忘。在農(nóng)村寄宿制小學語文教學中,應加強學生語言的積累和運用,為優(yōu)秀的習作奠定基礎。
(四)充分挖掘學生潛力,注重學生習作能力的培養(yǎng)
小學高年級的學生,身心正處于快速成長期,對世界萬物充滿好奇心,且具有較強的模仿能力,對世界的認知猶如一塊白板,該階段的教育至關重要。只有充分挖掘學生的潛力,才能有效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同時根據(jù)農(nóng)村寄宿制學校的特點,尋找一套有效的教學方式,對學生進全面的訓練和培養(yǎng),利用農(nóng)村寶貴的資源,教會學生如何去挖掘農(nóng)村地區(qū)特有的資源,為寫作提供更多的素材。另外,寫作的方法也需要教師正確的指導,幫助學生找到符合自己的習作好方法,寫出一篇優(yōu)美的作文。
總之,農(nóng)村寄宿制小學存在各種各樣的問題,且影響到學生的學習,但是當下教師必須要認清現(xiàn)狀,掌握學生寫作的困境,并針對性制定一套有效的教學方式,尤其根據(jù)學生的生活,拓展學生的閱讀渠道,幫助學生積累好詞佳句,再重復挖掘學生的潛力,從而提高學生的寫作質量。
參考文獻:
[1]賴淵萍.提高農(nóng)村小學高年級學生習作能力的實踐與思考[J].魅力中國,2019,(16):271.
[2]張有禎.農(nóng)村小學高年級學生寫生活日記促習作訓練策略[J].新課程·上旬,2018,(12):283.
[3]任來靈.農(nóng)村小學高年級學生習作能力存在問題及原因分析[J].新課程·上旬,2017,(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