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音樂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小學音樂新的教育價值觀不斷被滲透到實際的音樂教學實踐中,而音樂個性化教學就是其中的重要焦點性話題。本文結合小學音樂教學實踐案例,探討小學音樂個性化教學的實現(xiàn)措施,以提升小學音樂教學實效。
【關鍵詞】小學音樂;個性化教學;有效措施
【中圖分類號】J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7X(2020)06-0141-02
【本文著錄格式】丘彩梅.小學音樂個性化教學的有效措施探討[J].北方音樂,2020,03(06):141-142.
作為義務教育階段中的重要學科,小學音樂教育必然也需要將個性化教育教學作為重要的節(jié)點,采取更加有效的策略,打造個性化的音樂教育格局,由此進入到更加理想的教育教學環(huán)境,這對于提升小學音樂教育教學工作質量是很有價值的。由此去探討小學音樂個性化教學的實現(xiàn)措施,也是很有價值的。
一、充分尊重個別學習,創(chuàng)設自主氛圍
既然需要打造個性化小學音樂課堂,就必須要尊重音樂學習者的主體性,鼓勵在個別深入學習的過程中,實現(xiàn)自主學習氛圍的營造。小學生面對的是獨立去尋找和界定音樂相關的材料,學習的目標、學習的內容等,這樣可以很好地呈現(xiàn)出學生的個體性,對于不同層次的學生而言,也會因此獲得不同程度的進步,從本質上來講這反饋的是學生主體的差異性。
例如,以人教版一年級《尋找生活中的聲音》教學為例,在教學開展之前,教師要求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在生活中去尋找對應的聲音,使用手機設備將其錄下來,然后談論自己對于這種聲音的感受。很明顯,這種預習任務是以學生自主開展的方式來進行,在課外有的學生收集的是春游期間的溪水聲音,有的學生收集的是小鳥的叫聲,有的學生收集的是街道上車鳴的聲音,有的學生收集的是鐘表鬧鐘的聲音,有的學生收集的是小貓的叫聲,有的學生收集的是刷牙的聲音,有的學生收集的是下暴雨的聲音,學生在錄取完對應聲音之后,還需要談論自己對于這種聲音的感受。比如,以某學生的小貓聲音音頻為例,他發(fā)現(xiàn)小貓有不同的聲音,在不同的情況下小貓叫的聲音不一樣,這可以很有效地表達出小貓的狀態(tài)。接著教師設定如下的環(huán)節(jié),要求學生模仿自己錄下的聲音,開展一場模仿秀,以輪流的方式進行表演,在表演完成之后要求其他學生猜測他或者她模仿的是什么聲音,由此使學生在這樣的模仿活動中感受到自主性,享受這樣的自主活動樂趣,使實際的音樂課堂教學質量朝著更高的方向發(fā)展。
在自主性活動開展的過程中,教師需要注重組織效能的發(fā)揮,不能有太多的干預,在表達自己感受的時候,很多學生講述的是自己的感受,此時教師不能進行批評或者評價,這樣對于其后期的自主性會產生不良影響。再者,教師要懂得結合學生個性化的表達來提出對應的問題,注重學生個性化反饋,繼而驅動實際的交互朝著更加多元化的方向發(fā)展。
二、有效規(guī)劃小組探究,引導學習交互
相比傳統(tǒng)意義上的小組合作教學法,小學音樂個性化教學中的小組合作有著很大的不同,其落腳點是檢測個別學習的結果,屬于在個別學習層次上的延伸和擴展,關注學生沒有解決的問題,在這樣的交互氛圍中,使得個別學習的效果朝著更加理想的方向發(fā)展和進步。在小學學習的過程中,實際學習任務情境得以構建,小組范圍內組員對此都十分認可,在集體學習的格局中,個性化的意見和建議可以被質疑,由此激發(fā)個體在更加深入的研究中去回答,這對于個性化學習的進一步發(fā)展是很有價值的。
例如,以人教版小學音樂一年級下冊《小雨沙沙》教學為例,教師選擇小組合作教學法,該課程的教學目標為:引導學生感受快樂的情緒,懂得使用自然的聲音來進行歌唱,感受四分和八分音符的時值,巧妙將其運用到其中。教師在該課程規(guī)劃的時候,實際教學方案的貫徹執(zhí)行步驟為:首先,進行課堂導入,教師引導學生去想象春天都有哪些聲音?接著過渡到本次學習的重點內容——四分應付和八分音符兩個主題,接著給學生學習卡片,設定游戲情境:紅色和藍色分別代表不同的音符,跟隨著歌曲來進行打節(jié)奏的游戲,此時小學生可以扮演小雨點,要求在對應歌曲音符的時候要做出對應的動作,由此使得課堂展現(xiàn)出能動性的特點;接著鼓勵學生以小組合作的方式來審視自己小組成員在實際音符理解和操作中是否存在問題,游戲環(huán)節(jié)中的各種問題都可以拿出來與組員進行溝通,如果確定問題所在,就需要幫助對應組員制定改善方案,由此使小組組員的游戲闖關能力得以提升,使小組內的問題慢慢得以化解;如果遇到小組內難以解決的問題,此時可以與教師進行溝通,在實踐演練的過程中找到問題所在,分析問題,由此制定問題改善的方案,使原本個性化的錯誤得以矯正,使小組合作教學效益得以充分體現(xiàn)。在此基礎上進入到音樂檢測的環(huán)節(jié),小組在內部對于每一位組員的演唱行為檢查,選取其中唱得最好的,將其作為小組代表,然后在班級內進行演唱,教師需要給予這些代表發(fā)放對應的獎品,由此使得學生能夠以更大的熱情參與到實際的小組合作學習中去。
很明顯,小組合作教學的落腳點在于發(fā)現(xiàn)組員的不足和缺陷,這符合個性化教學的訴求,教師需要發(fā)揮引導性效能,組員之間的探討必須是平等的,不能出現(xiàn)相互嘲笑的情況,要懂得去學習別人的長處,幫助自己的組員去改變缺陷,進入到音樂學習的反思狀態(tài),由此使得小組合作教學的最終落腳點還是使得不同層次的學生能夠獲得不同程度的進步,從本質上來講述,這還是個性化學習的模式。
三、巧用集體學習模式,增強學習體驗
集體學習模式是指整個班級一起進行學習,在實際小學音樂個性化課堂內,主要關注的是音樂教育工作者下達統(tǒng)一性的指令之后,全體學生在明確實際任務、采取對應交互策略之后呈現(xiàn)學習結果,由此使得全體學生最終獲得對應結論。也就是說集體學習是師生交互的學習模式,是注重學習結果分享和研究的過程,是得出最終結論的過程,這對于實際學習體驗的全面提升是至關重要的。
例如,以人教版五年級《漁舟唱晚》音樂教學內容為例,本次學習的教學目標為:正確認識古箏,欣賞樂曲,形成熱愛祖國的民族音樂情懷,能夠辨別討論聯(lián)想樂曲中的形象,實現(xiàn)學生音樂創(chuàng)新思維的激發(fā)。對于本次課時,教師采用集體學習模式來進行,希望由此可以使得學生音樂學習體驗得以增強。其詳細教學步驟為:首先,多媒體呈現(xiàn)漁舟唱晚的水墨畫卷,播放滕王閣序的朗讀視頻,引導全班學生跟隨著節(jié)奏來拍打,體會音樂的律動;再者,要求學生集體閱讀關于此樂曲的背景資料,引導全班學生去了解作品的創(chuàng)作背景,在此基礎上慢慢去分析對應的樂曲,指導以大搓拇指的方法來進行練習,接著進入到全班彈奏演唱的環(huán)節(jié),此環(huán)節(jié)可以進行相互矯正,教師在重點部分可以進行適當停頓,進行反復演練,確保每一位學生都能夠在此環(huán)節(jié)找到實際韻律的節(jié)奏和特點,或者可以以小組合作教學或者個體探究的方式來驅動,但是最終的落腳點是實際的歌曲演唱質量處于比較高的狀態(tài)。最后,全班級進入到課堂知識歸結的狀態(tài),以思維導圖為具體工具,引導學生在黑板上繪制對應的思維導圖,各個學生可以各抒己見,然后將實際的知識體系勾勒出來,這對于小學生音樂知識體系的構建是很有必要的。
上述案例中,倡導將集體化模式滲透到個性化教學格局中去,尊重每一位學生的主體性,關注學生與教師之間的交互,關注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交互,由此驅動實際的交互朝著頻繁的方向發(fā)展和進步。在此教學模式貫徹到實際小學音樂課堂的過程中,需要結合實際訴求將自主性的方式進行調整,以自主探究的方式來驅動,以小組合作的方式來矯正,依靠這樣的教育教學設定,使實際的個性化教育教學的基礎朝著更加夯實的方向發(fā)展。
綜上所述,小學音樂個性化教學工作的開展,需要在良好的教育教學格局和環(huán)境中進行。作為小學音樂教育工作者,需要正確看待個性化教學的價值,懂得與小學生進行溝通,尊重小學生的音樂體驗,選擇更加多樣化的音樂教學模式,確保實際的音樂教育教學工作朝著更加理想化的方向發(fā)展。
參考文獻
[1]蔡洪志.多媒體信息技術在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6(23).
[2]張玲玲.互動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的有效應用[J].中國農村教育,2018(4).
[3]楊慧.小學音樂課堂教學的個性化管理[J].教學與管理,201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