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奔 楊麗麗
摘要:教育家葉圣陶曾經(jīng)說過,教育就是培養(yǎng)習慣。而在教育過程中,教師在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良好習慣時,往往會忽略自身習慣的養(yǎng)成,這樣必將對教育結果產(chǎn)生極大影響。我國古代教育理論專著《學記》中提到“親其師,信其道”,因此沒有養(yǎng)成良好習慣的教師,也無法教育出擁有良好習慣的學生。
關鍵詞:教育習慣;教師習慣;培養(yǎng)策略
好習慣可以提升人的品質,提高生活層次;壞習慣則有損人的形象,降低生活質量,由此可見好習慣的重要性。生活中如此,學習中亦是如此。
一、經(jīng)歷的教育習慣
筆者回想自己的學習經(jīng)歷,“你一定要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這幾乎成為了每個階段教師都會說的話。同時,在傳統(tǒng)的教師講、學生聽這種“填鴨式”的課堂模式下,筆者經(jīng)常會遇到這樣的情境:老師,這道題為什么必須用這種方法做呢?你看這樣做可不可以,答案這樣寫得不得分呢?教師通常會這樣回答:記住我教給你們的解題方法,按照標準答案記,不理解就背下來??荚嚲桶凑者@幾個點給分,其他的不用掌握。聽到這樣的回答,筆者只能低頭答應,然后默默走開。
也許這是個個例,但是和筆者有同樣經(jīng)歷的人不在少數(shù)。在這個簡短的對話中可以看出教師教學的被動性,或者說教師習慣于“背課”,習慣于將自己準備好的知識和經(jīng)驗硬塞給學生,而缺少對知識的思考與探索,同時也扼殺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這種教學方式必然將引發(fā)學生對教師的不信任、不滿意,進而轉變?yōu)閷Υ藢W科的失望,產(chǎn)生厭學情緒,這是極為可怕的?;叵虢鼛啄甑慕虒W時光,當學生向筆者請教問題時,筆者偶爾也會說出“就按照我這個方法來,你記住就行了。不需要知道那么多,考試不會考的”等類似的話。學生聽后會有些許失望,筆者說完也會心生后悔,但有時又不自覺地冒出來,因為這種回答最容易,筆者將這歸結于教師的教育習慣。那么身為教師,在要求學生養(yǎng)成良好學習習慣時,我們是不是也應該養(yǎng)成良好的教育習慣呢?
二、教育習慣的優(yōu)勢和劣勢
在休謨看來,習慣是人的本能傾向,充滿了非理性、無意識,是不可抗拒的潛意識行為。教師的習慣是指在教育場景中展現(xiàn)出的固有的教育行為方式。例如,不同的教師在面對學生、處理教材、展開教學過程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以及在處理與同事之間的關系等各個方面都有其教育習慣的體現(xiàn)。
教師習慣有好壞之分、優(yōu)劣之別。當學生犯錯時,有的教師經(jīng)常叫學生到辦公室進行嚴厲的批評,甚至直接讓其家長到學校,而忽略對事實真相的了解;面對新課,習慣于直接將教學參考書的注解轉變成自己的理解,而忽略對知識的開拓;課堂上,習慣于面無表情,習慣于不茍言笑,習慣于不停地灌輸,而忽略學生的感受;考試后,習慣于對“拖后腿”的學生進行批評指責,而不是詢問原因,不去了解是不是課上知識的掌握出現(xiàn)了問題;處理與同事之間的關系上,習慣于單打獨斗,習慣于競爭、挑剔和苛刻,而忽略了對自我的嚴格要求;面對教育改革時,習慣于質疑,習慣于墨守成規(guī),而忽略了與時俱進,忽略了自己的懶惰;面對教育困境時,習慣于抱怨、吐槽、灰心和退縮,習慣于放棄心中的目標、追求、理想和信念,習慣于遠離與逃避,而不是堅持、探索、克服,給學生以希望;……毫無疑問,以上種種皆是教育行為中的不良習慣,但是更多的教師習慣于欣賞和贊美學生,習慣于尊重和照顧學生,習慣于幫助和激勵學生;習慣于與同事相互理解支持,習慣于與同事溝通交流合作,習慣于與同事共同專研探討;習慣于拓展教材,豐富自我;習慣于啟發(fā)學生,激勵學生;……這無疑是值得學習的良好教育習慣。針對良好教育習慣的養(yǎng)成,杜威曾提出反思能使教師從常規(guī)的教學行為中解放出來,轉變自己已經(jīng)習慣了的教學方式,能使教師知道目前在做什么,怎么做,從而促進教師養(yǎng)成良好的教育習慣。
三、良好教育習慣的重要性
教書育人,除了要求教師必須具備專業(yè)的教學知識,并充滿激情、熱情、愛心和耐心之外,更為重要的是要有良好的教育習慣。如果缺少后者,成功只能是天方夜譚。心理學巨匠威廉·詹姆士曾經(jīng)說過,播下一個行動,收獲一種習慣;播下一種習慣,收獲一種性格;播下一種性格,收獲一種命運。希望教師能夠重視自身良好教育習慣的養(yǎng)成,因為那將對學生的學習習慣產(chǎn)生深遠的影響。
參考文獻:
[1]羅中樞.人性的探究:休謨哲學述評[M].成都:四川大學出版社,1995.
[2]約翰·杜威.民主主義與教育[M].王承緒,譯.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