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春國
摘要:高中語文教學中,散文是提高學生審美能力、提升學生審美情趣的重要內(nèi)容。但是,從目前的教育情況看,學生在散文閱讀的審美方面,仍然面臨著諸如審美概念化、目標缺失、標準獨立等困境,如何突破系列困境,讓學生能夠自主學習,形成良好的審美習慣,成為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文章以高中語文散文閱讀中的審美困境為研究對象,著重探究突破策略與方法,以期能夠為高中語文散文教學提供借鑒。
關鍵詞:高中語文 散文閱讀 審美 困境與突破
陶行知認為:審美教育的最高目標,是實現(xiàn)真、善、美的有機統(tǒng)一,以“求真之心”和“踐美之意”,融合教、學、做,讓學生感受生活的真諦和生命的真諦。基于此,高中語文散文閱讀中,也需要通過相應的教、學、做策略,實現(xiàn)審美困境的突圍。
一、高中語文散文閱讀的審美困境
1.審美概念的輸出方式僵化
以高中語文課本為核心的散文閱讀,相較于傳統(tǒng)散文閱讀,有著明顯的區(qū)別。以語文課本為核心的散文閱讀,具有教學操作性,往往會對散文的美感造成破壞,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由于教師權威的存在以及散文教學輸出模式的僵化,往往會對先驗產(chǎn)物的審美行為造成沖擊。
此外,不同時期教學方式不同,所產(chǎn)生的審美概念輸出效果各不相同。但是無論哪個時期,歸根結底,也始終難以逃脫原本的僵化模式。20世紀80年代,散文閱讀講求審美體驗,于是在學習《荷塘月色》《濟南的冬天》等散文內(nèi)容的時候,一些教師會通過播放音樂的形式,結合范讀,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情趣。20世紀90年代,散文閱讀講求理性愛國主義情感的表達,一些教師則又選擇借助于教育心理學,將審美認知的“本體論”引入教學中,一些經(jīng)典的散文如《紀念劉和珍君》等,均成為愛國主義講座。步入21世紀,素質(zhì)教育和新課程改革要求以實踐為基礎,培養(yǎng)學生的多種認知能力,散文閱讀的審美情趣開始轉(zhuǎn)向于“溫柔情感”的表達。于是,很多教師紛紛采用多媒體展示視頻畫面,結合輕音樂,表現(xiàn)散文閱讀的美,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情趣。但是這種教學方式,只是培養(yǎng)了學生表面的審美,對于學生內(nèi)在的以真、善為核心的感情審美影響不大。
2.審美閱讀教學目標有待完善
在高中教學中,很多教師都積極結合新課改要求,對語文散文閱讀教學進行創(chuàng)新。但是,從現(xiàn)狀看,仍然存在著目標設定不合理的情況,這對學生的綜合審美能力的提升產(chǎn)生了阻礙。現(xiàn)階段的散文審美教學目標,注重教師利用各種手段引導學生理解文章內(nèi)容。教師以主觀意志為核心,人為地將文章割裂,然后分段設計問題,導致散文教學的碎片化,破壞了散文本身所具有的“形散神不散”的特征,不利于學生對全文的把握。總而言之,教師在散文閱讀教學中,沒有從整體的角度,幫助學生建立美的視覺感知和心理感知,也沒有完整的基于內(nèi)在提升的教學方案設計。
3.不重視學生散文閱讀的審美過程
高中學生正處于理性認識和感性認知培養(yǎng)的關鍵時期。在語文散文閱讀教學時,教師往往不會針對高中生這一特點,選擇有效的教學方案,不能夠正確認識散文對學生審美能力的提升作用,在教育過程中沒有融合感性知識點,只是片面地關注散文學習的理性結果,最終導致學生產(chǎn)生倦怠,不利于其積極主動開展閱讀活動。
4.耽于文辭意境而輕文法
在高中散文閱讀的教學中,教師在課堂中,往往通過設定教學目標的方式,引導學生的審美方向。在教育目標的設定中,一般比較重視文辭和意境,對于散文文法本身,往往難以深入地去挖掘。但是,事實上,類似于《聽聽那冷雨》《荷塘月色》等散文,存在一些平仄、對稱、押韻的美感,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體會這方面的美感,對于學生寫作能力、審美水平的提升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二、高中語文散文閱讀的審美教學策略
1.以學生為主體,打破“體制化”教學
新課標條件下,語文散文閱讀的教學要想打破僵化現(xiàn)象,必須建立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目標,根據(jù)高中學生的思維特征以及實際審美需求,靈活地調(diào)整教學方案,因材施教。如在學習《荷塘月色》這一篇散文的時候,部分學生由于學習能力有限,對文章中所描述的意境理解不足,但若將散文拆解又會失去原有的審美韻味。對此,教師在制定學習目標的時候,可以將散文的淺層理解和語言審美作為初級教學目標,讓學生通過多媒體影像等,了解作者當時所處的環(huán)境,體味作者的心境。當學生能夠理解這一簡單內(nèi)容之后,引導學生通過情景模擬、背景挖掘等方式,體會文章的意境美、情感美。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在學習的過程中,應當從整體的角度把握散文的節(jié)奏,讓每個學生都能夠按照自己的理解去品味課文,避免僵化。
2.利用多元教學模式,進行審美目標設定
為了有效地避免散文碎片化教育的缺陷,在教學的過程中,可以采用多元化教學模式,將散文中的核心意境提煉出來,然后結合核心意境,體會文章美感??梢圆捎梅D(zhuǎn)課堂、項目化學習、慕課、戶外課堂等教學模式,讓學生在實踐中理解、在理解中學習。以《聽聽那冷雨》的翻轉(zhuǎn)課堂設計為例,其步驟如下:
(1)通過視頻作業(yè)的方式,根據(jù)學生的學習層次抽取不同的問題,讓學生根據(jù)問題,完成課前資料的搜集。
(2)學生通過搜集與《聽聽那冷雨》具有相同意境的散文,在課堂上,以小組交流的方式,探究作者是用何種方式來感受“雨”。借助AR虛擬現(xiàn)實技術,讓學生從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方面,體會文章的韻律感、節(jié)奏感以及情感基調(diào)。
(3)在學生進行整體情感體驗之后,讓學生從審美的角度說出自己的感受,找出描寫作者心理活動的相關句子。通過替換的方式,體驗文章整體的美感。
(4)教師對學生的課堂表現(xiàn)進行打分,并參與評估,錄入數(shù)據(jù)庫。
3.轉(zhuǎn)變教學態(tài)度,強調(diào)審美學習的過程
高中語文散文閱讀教學不同于初中,教師不僅需要引導學生理解文章的整體內(nèi)容,得到問題的精準答案,還需要關注學生在閱讀中的審美情趣表達,帶領學生從作者的視角,通過作者的語言描述,感受其中深刻的情感和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獲得全新的審美閱讀能力。為此,教師需要轉(zhuǎn)變教學態(tài)度,指導學生尋找散文閱讀的要素,對散文表達的內(nèi)容進行深究,體會美所帶來的樂趣。
比如,在學習《故都的秋》一文時,教師可以借助視頻、音頻、音樂、多媒體等,讓學生對文章寫作的背景以及作者所處的年代有一個大致的了解。隨后,引導學生找出文章中的景物描寫、心理描寫,制作思維導圖。學生通過融入作者創(chuàng)造的審美情景,條分縷析地體會作者要表達的真實情感。
4.重視以文法為基礎的審美培養(yǎng)
高中是語言積累的關鍵時期,而散文的語言相對于其他文體而言,美學要求和文法要求較高。所以,可以借助散文閱讀的機會,讓學生積累具有韻律感、質(zhì)感的句子,體會句子的運用與寫作方法。
高中語文散文閱讀中,審美情趣包含的內(nèi)容主要有三點:藝術美、境界美和人文美。在教學的過程中,要注意將這三種美結合起來,融入教學設計中,讓學生體會不同美感,培養(yǎng)高雅的審美情趣。新課標要求,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教師可以借助散文閱讀,幫助學生學會運用感性和理性看待問題,使學生保持健康、積極、向上、樂觀的精神狀態(tài)。
參考文獻
[1]陳建平.關于高中語文散文閱讀教學審美困境與突破的思考[J].漢字文化,2018(10):89-90.
[2]劉玉.淺談散文閱讀教學的審美困境與突破[J].大連教育學院學報,2019(2):17-18.
[3]王赟琪.高中散文教學的審美困境與出路[J].語文天地,2019(19):3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