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阿斌
摘要:美術教育作為基礎教學中的重要學科,注重的是讓學生形成審美鑒賞能力,學會用美術語言表達自己的情感,促進智力、情操和品德等方面健康發(fā)展。改變傳統(tǒng)機械臨摹,采取多元化教學方式,在發(fā)展學生想象力和個性同時,讓學生在美育中成長,有助于情感和思想表達。
關鍵詞:美術學科;情感能力;培養(yǎng)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7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20)13-0260-01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明確提出:美術學科教學總目標是讓學生了解美術語言表達方式,在美術學習過程中,激發(fā)用美術表達情感和思想的積極性。因此,“情感性”是美術課程的基本特征之一,只有將情感培養(yǎng)有機滲透到教學中各個環(huán)節(jié),才能豐富學生情感,使其創(chuàng)造出更多優(yōu)秀、創(chuàng)新的藝術作品。
1.情境生動化,激發(fā)情感意識
建構主義理論強調教學情境的創(chuàng)設,有利于刺激各種感官體驗,發(fā)揮學科優(yōu)勢和魅力,讓學生產生“愿學”的情感意識,主動進入美妙的藝術樂園中,欣賞藝術,表達藝術。
“興趣”是課堂學習情感的基調。在《圓的世界》一課學習中,首先利用“吹泡泡”的游戲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在五顏六色的泡泡世界中,初步感受泡泡的形狀——“圓”?!扒埔磺?,這么多的泡泡在教室里跳舞,有誰愿意上來畫一畫呢?”學生爭先恐后的舉手,并用不同顏色、不同大小畫出了自己見到的“圓”??吹竭@么多圓形的泡泡,動一動腦筋,還能聯(lián)想到我們的大自然和生活中還有哪些是圓形的呢?太陽、瓢蟲、球、西瓜、棒棒糖、時鐘、車輪、眼鏡片等等,學生將自己生活中常見的圓形例子一一列舉出來,這樣有利于豐富學生對圓的認知,在學生興趣正濃厚時,我們請來一位神奇的魔術師,他有一塊神秘的魔法板,能將一個圓變成一樣東西,通過操作課件,讓學生在各種感官刺激下產生“躍躍欲試”的情感,此時,再讓學生進行創(chuàng)造,他們就會將自己的情感帶進去,用圓創(chuàng)造出各種生動活潑的畫面。
2.形式多樣化,豐富情感體驗
單一機械式的模仿訓練,容易產生審美疲勞。只有具備了豐富的藝術情感體驗,才能產生創(chuàng)作靈感,進而學生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創(chuàng)造出更多經典的藝術作品。
美術是富有情感的藝術,正是這份情感牽動著鑒賞者的情懷,可以說“情感”是藝術創(chuàng)造的靈魂所在。在《多彩的民間藝術》一課中,每個孩子都有過“撕紙”的童年經歷,因此,選擇“剪紙”這一典型的民間藝術為代表進行教學,對孩子們有很大吸引力。在導入環(huán)節(jié),教師用10秒時間為學生剪一個剪紙作品,讓學生感到驚嘆之余,播放微課視頻《文化中國——剪紙藝術》,展示剪紙文化、分類、工具及操作要領。接著在播放音樂節(jié)奏《假如幸福拍拍手》的同時,帶領學生動手剪出太陽形、月牙形、鋸齒形等基本紋樣,掌握操作要領。在此基礎上,播放第二段微課視頻《團花的文化及制作》,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觀看后相互討論團花這種剪紙藝術的用途,并嘗試自己動手制作,最后通過《小蝌蚪找媽媽》課本劇的表演,讓學生分組動手制作剪紙貼作為表演頭飾,在畫一畫、剪一剪、演一演的過程中,增強對民間傳統(tǒng)藝術文化的熱愛,帶給學生豐富的藝術情感體驗。
3.內容形象化,優(yōu)化情感態(tài)度
形象化和趣味化的教學內容,符合小學生的身心發(fā)展特征,同時,輔以通俗易懂的話語,更為容易讓學生理解美術專業(yè)術語,有利于優(yōu)化對美術學科學習的情感態(tài)度。
“讓學生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痹凇洞禾斓纳省芬徽n教學時,由于一年級學生對于單純的以色彩作畫的形式難以理解,因此,本節(jié)課重難點是如何引導學生感受春天的色彩特點。首先,引導想象,春天來了,冰雪開始融化,冰凍的小河和小溪開始流淌,枯萎的小草重新鉆出草地,枯黃了的樹葉重新冒出新芽。萬物在復蘇的同時,它們又給春天增添了哪些色彩呢?紅燦燦的太陽,嫩綠的樹梢,湛藍的天空,嬌黃的迎春花、白色的蝴蝶、黃白相間的小蜜蜂,等等,這些都是春天的顏色,讓學生試著畫出自己心中春天的顏色,在指導學生合理布局的同時,也讓他們學會選擇一些鮮艷的顏色表達春天的美。簡單易懂的語言,生活化的內容,能讓學生感受到春天五彩繽紛的色彩。學生所有的經歷都來源于生活,只有緊密聯(lián)系生活,才能使其獲得自己的情感認知,產生愉悅的情感。
4.教學層次化,尊重情感差異
在“以生為本”教育背景下,每個兒童對于美術都有著天生的興趣,他們喜愛涂鴉、設計、創(chuàng)作,在爛漫的色彩和稚嫩的筆畫中都投射出每個兒童不同的情感狀態(tài)。
孔子主張“因材施教,因人而異”。在《媽媽和孩子》一課學習時,根據教學目標讓學生運用多種藝術表現形式表達母子之情,并將親情的情感教育滲透到藝術創(chuàng)作過程中??紤]到學生差異,設計不同層次學生的作業(yè)要求,學困層學生只要能簡單的勾勒出兩個人的基本動作、形態(tài);中等層學生可以適當添上故事細節(jié),并能用鮮明的色彩表達情感;學優(yōu)層學生可以回憶想象媽媽和孩子的日常生活畫面,選擇自己喜歡的藝術表達方式,比如剪紙、水墨畫、折紙、油畫、素描等,讓畫面變得更加豐滿,人物表情和動態(tài)更加生動。在班級作品展示和評論過程中,讓學生體會到每一位媽媽對自己孩子的愛,引發(fā)學生情感上的共鳴。層次化的教學方式,尊重了學生的情感差異,并給學生充分發(fā)揮自我空間和實踐的機會。
結語
情感能力的形成是建立在學生對周圍生活、學習等方面產生積極情感基礎上,只有準確把握好審美興趣點,積極運用各種手段和途徑,豐富學生情感體驗和認知,促使其在美術欣賞、表達和創(chuàng)作過程中實現情感升華和學習綜合能力提升。
參考文獻:
[1]谷蓉.小學美術教學中的情感教育分析[J].讀天下,2017(5).
[2]孫玉榮.情感藝術之魅力——小學美術課程可以更豐富[J].新課程(小學),20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