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智慧
摘? 要:電腦媒體輔助教學,真實、生動、科學、可信,具有語言文字,實驗等不能實現的效果,它發(fā)揮了學生的積極性,創(chuàng)造性,激發(fā)了學習興趣,使學生由被動的學習變?yōu)橹鲃拥膶W習,減輕了學習負擔,提高了學習成績。下面,筆者將從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學練結合;延伸拓展等方面出發(fā),淺談如何巧用信息技術,提高課堂效率。
關鍵詞: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學練結合;延伸拓展
電腦媒體輔助教學,真實、生動、科學、可信,具有語言文字,實驗等不能實現的效果,它不僅可以減少教師用語言敘述一些事實時,由于措詞不嚴可能引起的負效應,消除了教師生硬給予學生知識,學生死記硬背等弊端,而且還可能加深密度,減少教師課上的勞動強度,拓寬了達標途徑,真正實現了教師功在課前,學生效在課上,充分發(fā)揮了學生的積極性,創(chuàng)造性,激發(fā)了學習興趣,使學生由被動的學習變?yōu)橹鲃拥膶W習,減輕了學習負擔,提高了學習成績。
第一,信息技術有助于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因特網這一隨時可以打開的圖書館,已經成為世界上最大的信息資源庫。只要學生具備一定的搜索能力,再加上教師的有效指導,就可以在網上找到所需要的信息。這有利于學生自主發(fā)現、自主探究,進行個性化學習。計算機還能為學生提供友好的界面和交互式學習環(huán)境,有利于進行協商會話、協作學習。一些知識性的練習可以讓學生上機測試。
第二,信息技術有助于改變信息呈現方式。多媒體課件把以文字為單一載體的信息變?yōu)橐晕谋尽D片、音頻、視頻等多種方式綜合呈現的信息,為語文教學營造了形象生動逼真、知識表現多元化的情境,非常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第三,信息技術有助于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很難建構這樣的學習環(huán)境,而信息技術卻能很方便地營造這種理想的學習環(huán)境。學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動接受者和知識的灌輸對象轉變?yōu)樾畔⒓庸さ闹黧w、知識的主動建構者,徹底改變了傳統(tǒng)教學過程中學生被動接受的學習狀態(tài)。
第四,信息技術有助于改變教師的備課方式。教師的備課不再是傳統(tǒng)的僅僅根據教材“寫”教案,而是需要從互聯網、電視、報刊雜志等媒體上搜集大量的相關信息資料,以豐富教材內容,然后分類放入資源庫中,在教學策略的層次上將教學資源進行重組,以備上課使用。集體備課有可能是根據本課的教學重點、難點,就各種信息的使用加以研究,達成共識。
然而,要使現代信息技術在語文教學中真正發(fā)揮作用,必須加強研究。首先從思想上切實樹立以人為本的觀念,一切以學生的需要為出發(fā)點,讓技術為人服務,而不是讓人被技術牽著鼻子走。其次,語文教學需要從情境設置、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學練結合、拓展延伸等環(huán)節(jié)上實現最佳整合,提高實效。在此,我談談自己在親身實踐中得到的一點感悟。
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饵S山奇石》這篇課文既有抽象概括的描寫,又有具體形象的描寫,作者形象生動的語言文字極具感染力,把黃山奇石描寫得活靈活現。但學生很少有人到過黃山,缺少對黃山的直接感觸,要使他們僅僅通過閱讀課文來理解黃山的奇美特色,顯然是困難的。于是,我就上網搜集了一些有關黃山的視頻資料和文本,將文字、聲音、圖片、視頻相結合,制作成教學網頁。課堂上讓學生通過“視頻點播”觀看黃山,體會“怪石磷峋”“危峰突?!钡仍~語的確切含義,對黃山形成感知。接下來我又提出:喜歡黃山嗎?我們剛剛看到的、聽到的,課文都寫得很具體。現在請同學們重新走進課文,在語言文字中和黃山再次親密接觸,感受黃山的奇美秀麗,學習作者的表達方式。這樣,自然、明確地向學生提出了本課的教學目標。由于現代教學技術極大地突破了地域局限和感官局限,學生頗有身臨其境之感,會更投入地研讀課文。
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如學習《圓明園的毀滅》這篇課文,教學的重點為讓學生體會圓明園是“園林瑰寶”“建筑精華”,然而僅僅憑借課文,學生是難以感受這一點的。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我通過多媒體課件出示電子版圓明園全景平面圖,重現當年的圓明園景觀,讓學生觀察圓明園三園的大致方位及周圍小園的分布。為讓學生理解“眾星捧月”這一詞匯,我讓他們在遠觀圖中分辨哪是“月”,哪是“金碧輝煌的殿堂”,哪是“玲瓏剔透的亭臺樓閣”以及“買賣街”“山鄉(xiāng)村野”等景物。這樣,被稱為“一切園林藝術的典范”的圓明園在學生心中有了大致的輪廓,學生理解課文的描述就比較容易了。課后我又播放了電影《火燒圓明園》片段,讓學生體會如此輝煌壯麗的萬園之園在英法聯軍的野蠻劫掠下成為灰燼的悲痛和恥辱。學生的內心受到震撼,在接下去的對“要不要重建圓明園”的討論中積極參與,踴躍發(fā)言,談自己的主張和理由。至此,不僅已有效地突破了教學難點,學生的情感也進一步升華。
學練結合。僅以學生寫作文為例,都說語文的外延是生活,在指導學生寫文章時,由于學生對生活的體驗不夠,往往出現老師講得口干舌燥,學生卻無從下筆的情形,寫出來的文章干巴無味。而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則可以縮短學生的認識與客觀事物間的距離,在學生心中喚起強烈的表達欲望,激發(fā)他們的寫作興趣,增強作文學習的效果。此外,我們可以通過投影儀將學生的習作投在大屏幕上,讓大家一起來瀏覽,修改。
延伸拓展。我在講授《荷花》時,以課文為閱讀基點,引導學生由課內向課外發(fā)展,拓展語文學習的外延。在品味荷葉的美后,我告訴學生荷葉是夏天的一首小詩、一個綠色的音符,它曾讓許多詩人詩興大發(fā),并將借助網絡搜集到的文人墨客贊美、吟誦荷葉的詩文向學生推薦。學生在豐厚的、視野開闊的情境中自主學習語文,在網絡中閱讀、欣賞,進行實踐與探索,充分感受到語文學習的魅力和趣味性。
信息技術與語文教學整合,信息技術是為語文教學服務的。教師不僅要熟練掌握技術手段,更重要的是要深刻了解教育的本質,了解語文教學的根本目的,并要分析傳統(tǒng)語文教學的優(yōu)點和局限性,遵循語文教學規(guī)律,抓住重點和難點,有針對性地應用現代教學技術。這樣的信息技術應用,才能讓語文課堂更精彩。
參考文獻
[1]? 吳金秋.巧用信息技術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效率[J].活力,2017(8):67-68.
[2]? 樊勇.巧用教學手段提高小學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效率[J].情感讀本,2017,000(014):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