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成明
摘?要:我國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多年,旨在提升我國人民的文化水平以及自身素養(yǎng),但是從農村初中的教育現(xiàn)狀來看,當前農村初中學生“厭學”心理嚴重,“輟學”現(xiàn)象逐漸增多,這主要是由于農村學生自身產生了一些不利于學習的消極心理因素。本文主要對農村初中學生“厭學”現(xiàn)象的成因進行了分析,并據(jù)此提出了相應的應對措施,以更好地遏制農村初中學生“厭學”、“輟學”現(xiàn)象,推動農村基礎教育更加健康的發(fā)展。
關鍵詞:農村;厭學;應對策略;心理教育
【中圖分類號】G64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8877(2020)25-0181-02
在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今天,隨著農村義務教育階段經費保障機制日益健全,義務教育經費投人日益加大。特別是在中西部教育落后地區(qū),國家先后實施了“貧三”、“義教”、“寄宿制”等項目,辦學條件比以前明顯改善,教育環(huán)境逐步好轉。在如此好的形勢下,在這“兩基”攻堅的關鍵階段,農村教育中卻出現(xiàn)了一種令教育者十分擔憂的現(xiàn)象,這就是農村初中學生”厭學”現(xiàn)象極為普遍,“輟學”學生數(shù)量近年來逐漸增多。經本人調查分析發(fā)現(xiàn),不是以往所說的“上學難、上學貴”的問題,主要是農村學生自身產生了一些不利于學習的心理因素,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盲目的從眾心理
近年來,在廣大農村,特別是中西部經濟落后地區(qū),由于生產效率低,農產品單一,經濟發(fā)展相對緩慢,農村中出現(xiàn)了進城打工的熱潮。許多青年、一部分輟學的初、高中生也
加人了打工的大軍。這些青年人春節(jié)回家時,各個穿著時髦,拿著手機,回鄉(xiāng)后給周圍的同齡人講外面精彩的世界。由于中西部農村相比之下還比較落后,生活條件差,因此更希望有好的物質生活條件,實現(xiàn)經濟自由,可以賺錢買更多自己喜歡的東西。這使得許多在校初中生面對這些誘感也蠢蠢欲動,對那些外出打工的同齡人產生了羨慕之情,并對學習產生動搖的心理。而學習本身是一件苦差事,且短期內看不到收益,這樣一些學生很自然地產生了“厭學”心理、“輟學”現(xiàn)象。
2.不穩(wěn)定的青春心理
眾所周知,青春期是人一生中生理發(fā)育的第二個高峰期,也是一個人由不成熟走向成熟的過渡時期。在這一階段一個人的心理波動最大,最不穩(wěn)定。而初中生正好處于這一年齡階段,學生以感性思維為主,理性思維尚未完全建立,做事容易沖動不計后果。并且該階段學生的自我意識比較強,如果不接受及時正確的引導,會產生強烈的叛逆心理,并在行為上有所表現(xiàn)。由于受條件限制,農村學校和家庭教育中,對學生心理方面的關注度不夠,教師以及家長與學生進行深入溝通的情況較少,他們總是將關注重點放在學生的學習成績上面,評價學生的好壞也常常是唯成績論,使得一些學習成績不理想的學生總是被批評、被否定,從而使學生產生較多負性心理。農村初中普遍存在學校和家庭教育中心理教育相對缺失或不到位的現(xiàn)象,當學生產生了心理危機后得不到及時的疏導,導致部分學生跨不過這道坎,容易在心理上產生迷茫、不安、惶恐,這樣就會影響到學生學習的情緒。并且在這一階段學生容易產生逆反心理和矛盾的情緒,容易和家長、教師唱反調,這時如果教師或家長引導不得當,學生很容易形成“厭學”心理和“輟學”現(xiàn)象。
3.急功近利的心理
目前,中西部農村初中學校由于受教育條件的限制,師資力量相對薄弱,學校中班額往往較大,使得教師沒有精力更好地關注全體學生的學習和身心健康,并且受到應試教育根深蒂固的影響,大部分教師關注的重點都在學習成績較好的學生身上,對中等生或是后進生的關心不夠,甚至態(tài)度冷漠,這造成部分學生學習較為困難,逐漸對學習缺乏自信心。再加上近幾年就業(yè)形勢日益嚴峻,尤其是許多農村大學生畢業(yè)后找不到工作,農村在校學生看到這些,對“讀書無用論”越來越認同,因此讀書漸漸對他們沒有了誘惑力。從前通過讀書跳出農門的思想現(xiàn)在變得不現(xiàn)實或渺茫,部分學生逐漸喪失了遠大的理想,而一些進城務工、做生意的青年賺錢快,個人或家庭的生活變化大,大多數(shù)學生看到這些會覺得只要有能力,即使學歷不高也能夠找到好的出路,還不如早點出去打工改善家庭生活條件,減輕家庭負擔。并且許多農村家長也存在這樣的想法。在這些因素的影響下,學生上學沒有動力,家長供書也沒有熱情,再加上對學生缺乏必要的思想引導,致使學生產生“厭學”心理和“輟學”現(xiàn)象。
4.落后的依賴心理
偏遠農村學生由于生活環(huán)境相對偏僻,信息閉塞,活動范圍小,看不到外面社會的發(fā)展,自己狹小的生活環(huán)境與社會大的環(huán)境相脫離,在這種情況下認識不到或感受不到學習知識到底對自己有多大的作用或益處。而自己家中有賴以生存的土地,即使做最差的打算,不會有衣食擔憂,缺乏憂患意識,沒有無事可做的危機感,于是造成農村初中學生對學習不重視,缺乏吃苦精神,造成的連鎖反應使成績上不去,逐漸對學習失去興趣,進而產生“厭學”心理、“輟學”的現(xiàn)象。
5.應對策略
通過分析,我們發(fā)現(xiàn)導致農村初中學生“厭學”、“輟學”現(xiàn)象發(fā)生的原因來自于多方面,主要與學生自身的思想、心理、家庭等有關。要想改變這種現(xiàn)狀,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做起:
第一,農村學校要開設專門的心理輔導課。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農村初中學生面對學習容易產生錯誤思想以及一些消極心理,而學校教育以及家庭教育的不到位或缺失會使他們的消極心理蔓延滋長。針對這種情況,在學校教育中教師應當發(fā)揮出正確的引導作用。針對學生在學習中出現(xiàn)的一些不良心理,教師要及時地幫助矯正、疏導,幫助他們渡過心理難關,形成積極向上的健康心理,防止一些不良心理隨意滋生蔓延。
第二,一些農村初中學生的家長對于學習便存在錯誤的思想認識,并且會無形中給學生灌輸錯誤的人生觀、價值觀,從而影響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為此,倡導家長和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樹立遠大的理想,不要把一些消極的思想灌輸給學生。教師和家長要互相配合,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第三,教師要對學生多做思想教育,讓他們認識到自己生活的來之不易,父母為他們所做的犧牲,社會為他們創(chuàng)造的條件,培養(yǎng)學生的家庭和社會責任感,逐步使他們形成個人回報社會、回報父母的感恩意識,從而引導他們形成好好學習的心理。
第四,作為學校和教師要改變教育理念,改變教學的方式。平時在教學中要看到學生的差異,不能過高的要求學生,在平時的教學中要多鼓勵,少批評,多找學生的閃光點,幫助他們樹立自信心。還要注意教學的方法,多設計生動的課堂,采用吸引學生的教學方法,逐漸消除學生的“厭學”心理,從而杜絕“輟學”現(xiàn)象。
西部落后地區(qū)農村學生“厭學”、“輟學”現(xiàn)象是我們每一個教育工作者值得關注和深思的問題。如果這一現(xiàn)象任其蔓延,會使先天不足的中西部教育雪上加霜,有可能出現(xiàn)新一輪的“農村讀書無用論”,使得受此錯誤讀書論影響的學生范圍擴大,并由此形成惡性循環(huán)。因此,社會、學校、家長要互相配合,齊抓共管,積極地想辦法、找措施,有效遏制這一現(xiàn)象的恣意蔓延,保障農村的基礎教育健康發(fā)展,這對于促進我國農村地區(qū)人口素質的提升以及經濟發(fā)展都十分有利。
參考文獻
[1]趙曉通.從自我意識角度看農村初中厭學學生的轉化與管理[J].晉中學院學報,2015.32(04):88-91
[2]闞少興.農村初中學生厭學情緒的社會歸因及對策探討—以安徽省肥東縣農村初中學生為例[J].襄陽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5.14(02):95-98
[3]潘永康.農村初中學生厭學原因分析及其對策[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4(0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