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萍 強勁 劉倩
摘?要:隨著移動互聯網技術的發(fā)展以及智能手機的廣泛應用,人們獲取信息的途徑也變得更加多樣化,使得大學生的溝通和交流方式也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這給高校網絡輿情監(jiān)管帶來了極大挑戰(zhàn)。如何實現對高校網絡輿情的有效監(jiān)管,是每一個高校必須重視的問題,這對維護校園穩(wěn)定、構建和諧校園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以高校網絡輿情的特點為基礎,分析了當前高校輿情管理工作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高校學生網絡輿情引導的相關策略。
關鍵詞:網絡輿情;高校輿情;引導策略;意見領袖
中圖分類號:G206?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8122(2020)12-0014-03
近年來,隨著移動互聯網技術的發(fā)展,各種信息能夠以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方式在網絡上呈現并快速傳播。因此,當某一事件或話題在快速傳播的同時也引發(fā)大家廣泛關注和熱烈討論的時候,就會形成一定規(guī)模的網絡輿情。大學生是網絡使用率極高的群體,是高校網絡輿情的主要生成對象,同時也是高校網絡輿情的影響對象[1]。大學生由于缺乏豐富的社會經驗,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仍在形成之中,因此容易隨波逐流、輕信他人。當受眾在網絡上對某一話題發(fā)表意見、進行評論時,一個熱點事件再加上某些情緒化的意見,很有可能會引來排山倒海的輿論,使網絡輿情甚至網絡暴力事件更容易滋生。
因此,新時期的高校網絡輿情引導工作存在著鮮明的時代特色和豐富的時代內涵,高校需要重視過去在大學生網絡輿情引導方面發(fā)揮有效作用的措施,并不斷探尋新形勢下的其它卓有成效的方法。
一、高校網絡輿論的內涵
輿情是“輿論情況”的簡稱,是民眾的意愿表達和情感態(tài)度的綜合反映,它包括了民眾對各種政治現象和社會問題的認識和看法,是民眾態(tài)度、意見和情緒、信念等表現的總和[2]。網絡輿情以網絡平臺為傳播媒介,以事件為核心,民眾利用網絡平臺表達對現實社會中的熱點、焦點問題的意見、態(tài)度和觀點,內容涵蓋政治、文化、社會、教育、價值觀等多個方面。因此,網絡輿情能比較客觀地反映現實社會的矛盾,也能比較直觀地體現不同群體的價值觀。
高校網絡輿情是建立在大眾網絡輿情基礎之上的,其主要內容基本都是反映高校學習生活中的師生關系或者一些典型事件,是高校教師與學生對當下社會當中的一些熱點問題的一種自我表達,反映師生的思想動態(tài)。目前高校輿情內容主要包括這幾個方面:國內外熱點事件、學校突發(fā)事件、與學生自身利益有關問題等。
高校網絡輿情是一把“雙刃劍”,促進大學生關注國家、關注社會,感受積極力量的同時,也會對部分大學生的思想觀念、價值取向、道德理念產生一定消極影響[3]。因此,在校園管理領域,要充分重視高校網絡輿情對大學生思想和行為的影響作用,分析高校在網絡輿情引導上存在的問題,改進高校網絡輿情引導的策略,增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二、高校網絡輿情的特點
高校網絡輿情通常具有即時性、盲從性、多元性等特點。大學生思維活躍,對新鮮事物充滿好奇心,對公共事務充滿熱情。同時他們還具有勇于表達、樂于彰顯自我的特點,一旦有事件發(fā)生,習慣于使用自媒體交流信息的他們會立刻通過微博、微信以及論壇等途徑快速將信息傳播出去,并在一定范圍內引發(fā)激烈討論。
(一)即時性
高校網絡輿情的形成往往非常迅速,借助互聯網平臺輿情可以迅猛地擴散。一個熱點事件或焦點話題可能會引發(fā)師生們的情緒化意見,當各種意見迅速地匯聚起來并形成公共意見時,短時間內持續(xù)互動、互相影響,會進一步加速高校網絡輿情的擴散。
(二)盲從性
大學生涉世不深,他們的世界觀、價值觀尚未完全形成,對事物的認識會存在片面、偏差等問題,其所發(fā)表的一些網絡言論缺乏理性,比較感性化和情緒化,通過相互感染,這些情緒化言論很可能在眾人的響應下,發(fā)展成為有害的輿論。
(三)多元性
高校網絡輿情涉及內容廣泛,不僅有當下新聞熱點,還有跟學生們相關的校園事件。學生們通過各種渠道了解信息,對于感興趣的內容發(fā)表各自的看法。在虛擬的網絡空間里,不同的意識和思想相互碰撞,網絡輿情呈多元性發(fā)展。
三、高校網絡輿情工作存在的問題
(一)高校網絡輿情的預測和監(jiān)控措施不完善
目前,很多高校網絡輿情的監(jiān)測方法與監(jiān)測技術都較為落后,通常通過IP地址過濾來實現對校園網絡的監(jiān)控。但是隨著智能手機的廣泛應用、移動互聯網技術的成熟,傳統的監(jiān)測技術與方法很難做到對移動數據進行實時監(jiān)控并及時屏蔽不良信息,不能很好地滿足在動態(tài)、復雜、實時的網絡環(huán)境中發(fā)現并及時處理突發(fā)輿情這一要求。因此,需要大力提高輿情信息挖掘方面的監(jiān)測方法和技術,做好突發(fā)事件網絡輿情的分析與預判,為有效地管控和疏導奠定良好的基礎。
(二)高校網絡輿情引導機制不健全
雖然輔導員或教師會對大學生參與網絡輿論的行為進行教育和引導,但是存在教育較為片面的問題,造成學生缺乏對“網絡輿情”全面認識的后果。傳統的教育和引導往往是輔導員或者教師“要求”學生怎么做,但是對于網絡輿情的概念,不良輿情的傳播有什么負面影響,盲目跟風參與、傳播輿情信息有什么危害等方面的問題缺乏系統的、完整的教育。因此,當來勢兇猛的突發(fā)性大學生網絡輿情事件發(fā)生時,輔導員或教師在進行教育引導時可能會出現力所不及的尷尬情況,甚至會直接影響網絡輿情的應對速度和處理效果。
(三)高校網絡輿情疏導工作模式簡單
在高校網絡輿情引導方面,輿情爆發(fā)初期往往是由輔導員開班會對學生進行思想疏導;高潮期再由校領導、保衛(wèi)處等部門介入,在相關社交空間或官方網站發(fā)文申明調查情況或采用刪帖的方法控制網絡輿情的進一步擴散;衰退期,相關部門再報道事件處置情況以平息網絡風波。這種工作模式雖然能在一定程度上控制輿情的傳播,但是模式過于簡單。開放的網絡環(huán)境讓具有鮮明獨立個性的當代大學生更加敢于自由表達其思想,若學校在網絡輿情疏導方面還繼續(xù)沿用傳統校園網絡管理方式進行生硬的“堵”和“禁”,不但達不到對學生進行網絡輿情引導和教育的效果,甚至還有可能激發(fā)學生的反叛心理,進而引發(fā)更大的沖突。
四、加強對校園網絡輿情引導與管理的對策
(一)完善高校網絡輿情管理的組織建設
高校為提升網絡輿情監(jiān)管的專業(yè)性,要完善校園網絡輿情管理組織建設,保障網絡輿情管理的規(guī)范性、系統性[4]。高校輿情管理部門主要包括校宣傳部、網絡管理中心、學工部等,它們各自履行相應的職責,多方面進行聯合互助,共同構建網上和諧校園。校宣傳部可以通過開通官方微信公眾號、微博來建立自己的網絡輿情平臺,提升其輿論引導能力,并宣傳高校形象。一旦出現突發(fā)網絡輿情,可以通過官方網絡平臺發(fā)布事件最新動態(tài),及時占領輿論高地,對于緊急辟謠起著關鍵作用;網絡管理中心可以作為網絡輿情處理中心,建立網絡輿情監(jiān)測平臺,利用技術手段提升網絡輿情監(jiān)測的精準化,對網絡輿情進行分析、監(jiān)測和預警,維護高校的網絡安全穩(wěn)定;學工部在學生日常管理的同時,結合學生的思想動態(tài)情況,分析學生對輿論的關注程度和具體的傾向性,及時進行疏導。
(二)組建網絡輿論“意見領袖”引導隊伍
在網絡輿情傳播中“意見領袖”的作用非常明顯,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輿情發(fā)展的方向。因此,高??梢越M建自己的輿情“意見領袖”隊伍,當重大輿情事件發(fā)生時,可以通過“意見領袖”的有效引導使輿論朝有利的方向發(fā)展[5]。高??梢越M建一支由輔導員、教師以及優(yōu)秀學生構成的相對專業(yè)的“意見領袖”隊伍,指引輿情變化方向,成為大學生們的“精神向導”。輔導員“意見領袖”要求既通曉教育規(guī)律,把握學生心理,又熟知網絡傳播規(guī)律,重在生活上引導學生的思想健康發(fā)展,有的放矢地揭示虛假信息,積極倡導主流意識形態(tài);教師“意見領袖”可以用自己的專業(yè)素養(yǎng)與突出的人格吸引力,充分利用課堂這個主渠道,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課程教學過程中,辨識意識潮流,弘揚主旋律,傳播正能量,采用潤物無聲的引導方式,更能被學生接受、認可;學生隊伍的“意見領袖”更了解新一代人的想法特點與文化潮流,可以科學地利用校園流行文化開展形式多樣的社團活動,利用校園網絡文化典型案例,樹立正確的網絡使用觀念,積極倡導主流意識形態(tài)。
(三)重視學生網絡素養(yǎng)的教育與培養(yǎng),提升網絡道德自律意識
創(chuàng)新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把高校網絡輿情疏導工作納入到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加強大學生網絡文明和網絡道德教育??稍诟咝5乃枷胝卫碚撜n程中設置相關的網絡素養(yǎng)培養(yǎng)與提升的內容,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網絡素養(yǎng)意識,提升學生的網絡道德素養(yǎng),讓學生學會辨別網絡上的不良、不實信息,知榮知恥,以提高他們的政治敏銳力與洞察力,提升他們的大局意識,把大學生培養(yǎng)和塑造為充滿道德主體精神的高度自律的網絡人,以推動我國網絡社會的健康發(fā)展。
應用新媒體手段加強宣傳教育工作的力度,讓高校的自媒體平臺在網絡輿情中發(fā)揮正能量的作用[6]。對于大學生普遍關注的熱點事件、焦點問題,學校應主動撰寫、發(fā)布相關帖文,有針對性地進行輿論引導,形成正面輿論走向。同時開展形式多樣的文明上網活動,引導大學生自覺遵紀守法,自覺抵制有害、低俗信息,抵制濫用網絡行為,進而引導學生真正從理性自覺著眼,促成自身良好的網絡道德素質的形成,自覺維護校園輿論穩(wěn)定。
五、結?語
在新媒體時代,網絡輿論的影響力越來越不容忽視,這對高校加強校園網絡輿論環(huán)境建設提出了更為嚴格的要求。高校可以建立學校統一領導、多部門分工負責的網絡輿情引導工作隊伍。同時,積極創(chuàng)新大學生網絡輿情引導的內容和形式,借助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課對大學生進行網絡素養(yǎng)方面的培養(yǎng)與教育;組建自己的輿情“意見領袖”隊伍,在輿情引導階段充分發(fā)揮意見領袖作用。應用新媒體手段加強宣傳教育,探索新時期大學生網絡輿情引導的新方法,做好高校網絡輿情引導工作,為高校人才培養(yǎng)和各項事業(yè)的穩(wěn)步發(fā)展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
參考文獻:
[1]趙振華,李寶璽,蔣仁福.新媒體背景下高校突發(fā)事件的輿論引導與輿情控制[J].中國成人教育,2017(12):53-55.
[2]冉朝霞.基于數據挖掘的微博輿情采集及研判研究[J].中共鄭州市委黨校學報,2017(12):85-87.
[3]劉正.高校大學生網絡輿情現狀分析[J].教育現代化,2018,5(41):297-298.
[4]徐婷婷,張庭朝,韓金兵.高校網絡輿情引導與對策研究[J].數字化用戶,2018:24(35):10-11.
[5]于卓言.自媒體時代關鍵意見領袖輿情引導研究[D].吉林大學,2018.
[6]劉益青.自媒體時代高校網絡輿情的引導和管控[J].群眾,2018(8):48-49.
[責任編輯:武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