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翻轉課堂是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的新型教學方式。將其應用到高中數學課堂教學當中,可以充分調動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與主觀能動性,促進課堂教學質效的提升。尤其在講解那些理論性、抽象性較強的數學知識時,翻轉課堂可以呈現出更高的應用價值。文章以向量教學為例,針對翻轉課堂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的實踐策略進行了專項探究,希望所提出的觀點及建議可以促進教學質量的顯著提升。
關鍵詞:翻轉課堂教學;高中數學教學;實踐應用;以向量教學為例
一、 引言
將翻轉課堂應用于數學教學當中,雖然具有較強的可行性與實用性,但畢竟與之相關的教學經驗較少。要想真正發(fā)揮出這一教學策略的核心價值,還需要高中數學教師對其應用策略及實踐路徑進行持續(xù)不斷的探索與總結,早日構建起一套符合學生實際情況、有助于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新型教學模式,使翻轉課堂的作用價值得到最大程度的發(fā)揮。
二、 向量教學與翻轉課堂教學
(一)向量部分知識概述
一直以來,向量部分知識都是高中數學教學中的一項重要知識點,在歷屆高考數學試卷當中,與向量相關的知識點都是必考內容。從向量知識的特點上看,綜合性較強是其最為顯著的特征。在解答一道向量問題時,不僅會涉及多個數學知識點的應用,還會涉及幾何意義和物理意義的應用。因此,在高中數學教學中,向量知識既是教學重點,又是教學難點。而且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要想取得理想的教學成效,需要高中數學教師引入各種生活化元素,營造出與教學內容相關的生活場景,使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學習和掌握向量知識。否則,如果只是采用照本宣科的方式進行教學講解,不但學生無法對這一部分知識形成透徹理解,更不利于高中生學習能力、生活閱歷以及綜合實踐能力的完善與提升,需要教師采用更加科學合理的教學策略,方可確保教學目標和教學價值的順利實現。
(二)翻轉課堂的特征分析
首先,科學合理性。在構建翻轉課堂之前,需要教師制定一個明確的教學目標。之后,便圍繞著這一目標開展相關教學工作。比如在每節(jié)課前15分鐘之內,完成新知識及重點內容的講解,避免學生因疲勞感或者厭倦感導致注意力分散,專注力下降,對課堂教學質效造成不利影響;其次,師生角色轉變。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下,學生是課堂的主角,是教學主體,而教師要扮演好教學引導者與協調者的角色,掌控好教學方向與課堂教學進度,選用適合學生的實際情況、符合學生興趣喜好的教學方法,全面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觀能動性,徹底改變以往那種整節(jié)課下來教師從頭講到尾,學生被動聽從、不善于思考、很少發(fā)言的不利局面;最后,豐富多樣性。與傳統(tǒng)教學模式相比,翻轉課堂的教學形式和教學工具更加靈活多變,可供教師選擇的教學手段也更加多樣化。在這種情況下,教師要基于對學生個體差異、學習能力和發(fā)展需求的全面了解,選擇適合的教學形式,還要針對教學實踐策略進行持續(xù)不斷的創(chuàng)新研究,時常給高中數學課堂注入各種新鮮元素,使學生始終對數學課堂具備濃厚的學習興趣。
三、 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以向量的教學為例
(一)做好課前學情分析
一直以來,向量都是高考數學試卷當中的必考內容,而且向量知識本身具有較強的綜合性和理論性。以向量基礎運算為例,需要運用到高中數學知識和幾何知識,還會運用到物理課程當中的力學知識,比如位移、受力分析等。因此,為了確保課堂教學質效,需要教師在課前準備階段,就要明確本節(jié)課的教學重點與教學難點,制訂出一個極具指導意義的教學目標與教學計劃。例如是否需要對那些與向量相關的舊知識進行復習,采用何種方式導入教學內容,是否需要準備多媒體教學課件、挖掘出課堂教學過程中的不利因素,制定相應的改善措施,明確教學過程中的注意事項等。只有做好這些準備工作,才能確保教學重心不偏離轉道,使教學目標得以順利實現。
(二)嚴格把控教學過程
首先,教師要帶領學生復習一下之前學習過的那些與向量相關的知識點,包括鞏固向量、零向量、平行向量、相反向量等,達到提前預熱的目的;之后,再進入新課講解環(huán)節(jié)。
(三)借助例題鞏固教學
例題一:在一段動態(tài)視頻當中,顯示暑假期間爸爸媽媽打算帶著小明去旅行。他們的旅游線路是先從濟南出發(fā),到達青島之后再去菏澤。那么請大家思考一下,如果直接去菏澤的話,這兩個位移之間有什么樣的關系呢?觀看完視頻之后,在多媒體大屏幕上出現圖1。在圖1中,顯示已知向量a和b,求出a+b。
圖1
學生通過動畫演示和動手畫圖,得出了結論,即:兩個向量相加之和還是一個向量,還由此推斷出向量加法的三角形法則:把兩個需要相加的向量首尾相接,從一個向量起點到另一向量終點,即為所求向量的和。
例題二:如圖2所示,彈簧同時在力F1和F2的作用下,沿著直線GC的方向拉長了EO的距離,當撤除力F1和F2之后,再用力F拉伸彈簧到O點,請標出這兩次力的方向與大小,最終得出向量加法的平行四邊形。
圖2
學生們通過對提干和各種已經條件進行分析,得出向量加法的平行四邊形法則:以同一起點的兩個向量為鄰邊作平行四邊形,則以公共起點為起點的對角線所對應向量就是和向量。
例題三:如圖3所示,在黃河兩岸沒有橋的地方,只能采用渡輪的方式運輸貨物。一艘渡輪從A地出發(fā),沿著垂直方向向著河對岸行駛,已經這艘渡輪的時速為5km/h,河水的流速為2km/h。那么,請用向量表示水流速度、船行速度以及這艘輪渡的實際航行速度與方向。
圖3
教師帶領學生結合相關向量知識,引導學生理清解題思路:
①如果向量A和B的方向相同,那么就意味著A+B的方向與A和B的方向相同;如果向量A和B的方向相反,那么A+B的方向與A和B中數值較大的向量方向相同;
②在|A+B|≤|A|+|B|這一向量不等式當中,只有A和B方向相同時,其等量關系才成立;在|A+B|≥||A|-|B||這一向量不等式當中,只有當A與B方向相反時,其等量關系才成立。
由于大部分解題訓練都出現在課后鞏固復習階段,所以,教師要有針對性地提出一些具代表性的向量問題,這樣有助于加深學生對這一知識點的掌握程度,形成更加豐富的解題經驗積累。
例題四:如圖4所示,A為宿舍、B為餐廳、C為教室、D圖書館,請標示出小強從宿舍走到圖書館的路線。
圖4
在解答這一問題的過程中,教師可以讓學生以分析討論的形式探尋解題思路。通過這種方式,使學生之間的思維得到相互碰撞,形成更加開闊的思路,從而更加深刻地理解和掌握向量加法中的交換律和結合律。同時,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和溝通交流能力,達到取長補短,互幫互助的多重教學目的。此題可以通過以下種可能考慮其解題思路:
①如果四邊形ABCD不是平行四邊形,那么AD=?,此時,教師要引導學生觀察AD=a+b+c=(a+b)+c=a+(b+c)。
②如果四邊形ABCD是平行四邊形,就可以得出AC=AD+DC=b+a,AC=AD+AB=b+a,AC=A→B+BC=AD+DC。
學生們通過小組探究的方式,很多學生都認為自己加強了對“向量加法的交換律:a+b=b+a”和“向量加法的結合律:a+b+c=(a+b)+c=a+(b+c)”兩個知識點的理解與認知。接下來,為了進一步鞏固其掌握程度,并且本著差異化教學理念,教師可以給那些向量知識掌握程度較好的學生再提出兩個問題:
①化簡以下式子:AB+CD+BC=(MA+BN)+(AC+CB)=??? 。
②一架飛機向南飛行了400km以后,又轉向向西飛行了300km,請示出此架飛行總共的飛行路程是多少?這兩次飛行的位移合成是多少?
(四)針對教學內容進行總結
高中階段的數學知識,具有較強的零散性與綜合性特點。同樣以向量教學為例,可能學生在解答一道向量問題時,會陸續(xù)應用到多個知識點。在翻轉課堂教學理念下,教師可以指導學生采用思維導圖的方式進行學習總結,使那些原本零散的數學知識點變得更具條理性與系統(tǒng)性。久而久之,就會在學生的頭腦中建立起一個相對完善的知識框架結構,確保各項知識能夠得到靈活有效的運用,形成愈加完善的數學核心素養(yǎng)。這一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不僅有利于高中數學教學質效的提升,對當代高中生形成良好嚴謹的治學態(tài)度、思維模式和行為習慣更是具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
四、 結語
在以往那種傳統(tǒng)高中數學教學模式下,大多都是教師一節(jié)課下來從頭講到尾,學生很少有主動思考、提出質疑、大膽假設的機會。久而久之,不但學生無法形成較強的思考能力,還會養(yǎng)成諸多不良學習習慣和聽課習慣,非常不利于學生核心素養(yǎng)與綜合能力的提升。因此,在教育改革的背景之下,翻轉課堂憑借其更加先進科學的教學理念、豐富多樣的教學手段逐漸取代了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模式。尤其在講解那些理論性、抽象性、邏輯性較強的數學知識點時,翻轉課堂可以打破沉悶壓抑的課堂教學氛圍,使抽象難懂的數學知識變得直觀具體,甚至生動有趣,從而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得到充分有效的調動,以一種積極飽滿的精神狀態(tài)投入到課堂教學活動當中,從而促進高中數學教學質量以及學生學習興趣的整體提升。
參考文獻:
[1]劉永鋒.“翻轉課堂”在高中數學向量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高中數理化,2019(12):29.
[2]周穎.“翻轉課堂”視角下的高中數學探究式教學分析[J].新智慧,2018(17):14-15.
[3]余志峰.“翻轉課堂”在向量部分教學的應用研究[J].中學數學,2018(13):20-21.
[4]林雪娥.基于“翻轉課堂”的高中數學探究式教學的分析[J].理科愛好者(教育教學),2019(2):148+150.
作者簡介:
白志榮,甘肅省蘭州市,甘肅省永登縣第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