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昕 華 霄
(1.合肥職業(yè)技術學院 安徽 合肥 238000;2.安徽新華學院 安徽 合肥 230088)
英語教學中運用戲劇教學法在國外已經有非常成熟的理論基礎和實踐案例,但在國內的諸多版本英語教學法教程中幾乎沒有提及。英語教師對戲劇教學法的理論發(fā)展和實踐應用比較生疏,很難在英語課堂教學中系統(tǒng)靈活的運用。外語教學研究者在核心期刊上以“戲劇教學法”為關鍵詞或篇名中含有“戲劇教學法”的文章寥寥無幾,研究者對“戲劇教學法”“教育戲劇”和“英語戲劇課”等沒有作出明確的區(qū)分。
王薔在“以戲劇教學促進小學生英語學科能力的發(fā)展——以國際學校的英語戲劇課為案例”中提出了戲劇教學的概念,其中的關鍵詞包括“戲劇教學”和“英語戲劇課”,但是沒有明確區(qū)分“戲劇教學法”和“英語戲劇課”的差異。[1]“教育戲?。阂环N創(chuàng)新的教學方法”中提到了教育戲劇的教學策略和效果以及作為一種宏觀教學方法推廣到課堂教學中,并沒有和英語學科教學聯系起來。[2]“教育戲劇在語言類教學中的研究進展及我國存在的主要問題”列舉了國內的教育戲劇研究現狀,但沒有理論和實踐的結合案例。[3]“戲劇教學法運用于小學英語教學的三條路徑”中明確提出了“戲劇教學法”并從路徑層面解釋了多樣化的戲劇活動,這是由一線小學教師提出用戲劇的方式來教英語,在教學實踐層面對行動研究和教學改革具有重大意義,但是對“戲劇教學法”的理論剖析深度有待挖掘。[4]因此有必要系統(tǒng)闡述“戲劇教學法”的理論基礎,剖析“戲劇教學法”對英語教學的溢出效應,分辨“戲劇教學法”和“教育戲劇”“英語戲劇課”的異同,并在英語課堂教學中如何應用。
蘇聯教育家維果斯基(Vygotsky)提出了“最近發(fā)展區(qū)”(Zone of Proximal Development),指出由兒童獨立解決問題所決定的實際發(fā)展和在成人幫助或與能力更強的同伴合作中所決定的潛在發(fā)展之間的差距就是“最近發(fā)展區(qū)”,這種由學生和教師或其他同伴之間的各種指導和互動交流就是支架式教學。[5]因此,好的教育指導是要通過設計學習機會來幫助學生完成發(fā)展和轉變從而開發(fā)出潛能獲得新的發(fā)展階段來跨越“最近發(fā)展區(qū)”。戲劇符合“最近發(fā)展區(qū)”的好的學習超越發(fā)展的理念,是創(chuàng)造學習環(huán)境的理想工具。[6]
英國教育家希斯考特(Dorothy Heathcote)是較早提出戲劇教學的學者,指出劇場和教室的區(qū)別是在劇場里一切都是預設的是觀眾在愉悅,而在教室里是參加者在享受。在《戲劇教學:希斯考特的專家外衣》一書中提出了“專家外衣”的教學理念,強調把學生放在學習的中心,教師的作用是創(chuàng)造條件和環(huán)境讓領導力、知識、技能和理解等圍繞著孩子發(fā)展。外衣不是遮蓋物,而是內部生長或發(fā)展的品質包括領導力、行為標準、道德、責任、倫理等。戲劇教學中學生通過各種各樣的戲劇活動來獲得穿著別人的鞋行走的機會,獲得對各種問題的多角度和反思性討論。希斯考特列舉了33種戲劇范式,強化了學生的角色參與讓他們穿著別人的鞋行走,說出別人的想法,寫出別人的語言,去提出或回答問題,來參與和別人的對話。[7]“教師入戲”(Teacher in Role)又增加了角色、故事、問題和挑戰(zhàn)的多樣性,師生一同進入戲劇空間突破了非黑即白的思維模式、身份、時間和社會行為慣例等,從而獲得更加理想的教學效果。希斯考特所倡導的這種教學方法經過發(fā)展被歸納總結成戲劇教學(Drama in Education),也被稱作教育戲劇(Educational Drama),這種運用戲劇活動和技巧的教學方法運用于學校課堂的各個學科如歷史、文學、藝術和語言等,重點在于即興活動的即時性和非正規(guī)性而不是表演質量。戲劇教學在幫助學生理解吸收某一學科的具體知識點之外,還能促進學生的社會交往能力、認知能力、語言能力。隨著戲劇教學在美國和澳大利亞的發(fā)展,出現了一個新的概念叫做過程戲劇(Process Drama),戲劇活動超越了短期的教師主導的活動,在時間軸上是延伸的由所有參加者交換想法、商討和回應互動,來促進參與者社會的、智力的和語言的發(fā)展。
語言學中的第二語言習得理論支撐了戲劇教學法能夠幫助提升交際能力和促進語言學習。薩維尼翁(Savignon)指出最有效的語言教學項目就是把所有的語言學習者通過人物、事物和事件等網絡化的關系整合到語言運用中,戲劇活動可以設計出交際性語言教學課程,創(chuàng)造一個想象的世界,給予學生機會來學習真正的語言,讓學生探究到之前在教室里無法體驗到的情景。[8]史密斯(Smith)指出雖然戲劇作為一種潛在的語言教學工具已經存在了數百年,但直到最近30年左右,戲劇才被運用于一種提高口語技能的語言教學實踐中,他認為演員和語言學習者的共同目標是交際和傳遞信息,都面對著相似的處理新的角色和語言的困難,因此可以運用相同的策略來處理困難和實現目標。[9]這樣從語言學或者社會語言學的角度來看,戲劇活動有助于語言學習。韓禮德(Halliday)指出語言是學習的基本條件,是經歷轉換成知識的過程。當學生通過戲劇活動來進行語言互動時,這契合了語言功能觀強調的語言的解釋和意義的交換是通過社會文化背景中人際交往來實現的。[10]塞西莉奧尼爾(Cecily·O’Neill)在《通過過程戲劇來學習第二語言》一書中系統(tǒng)地介紹了作為外語教學法的戲劇教學的理論基礎、戲劇活動的多種范式和方法以及如何利用戲劇教學法來設計外語教學等。[11]
戲劇教學法強調整體性和融合性,戲劇活動能通過在流利度、發(fā)音、合作學習、建立信心和培養(yǎng)跨文化意識中來發(fā)展語言交際能力。戲劇是把語法、閱讀、寫作、口語、聽力和發(fā)音等技能整合在一起的理想的教學模式,其中心不在于形式而是流利度和意義。戲劇教學法在語言技能教學、認知、情感和動機、個體差異與合作學習、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培養(yǎng)等方面都有積極的意義。[12]
1.戲劇教學法自然整合了聽說讀寫等語言技能,戲劇活動融入了認真聽、即興說還有大量的讀和寫,語言輸入和輸出相結合,創(chuàng)造了和生活相關的語言情境和真實的語言交際,激發(fā)了學生運用語言的需求和資源,即使詞匯量有限的同學也能參與其中。戲劇教學法打破了傳統(tǒng)英語教學的單調乏味,教學大綱可以設計成幫助學生更好地面對真實世界的有意義的交際活動,從而為學生提供了有意義、恰當地運用語言的機會,從語言意義開始,轉向語言形式,最后讓學生獲得語言技能。戲劇教學法還整合語言交際和非語言交際,讓學生身心結合,實現行和思的平衡。
2.戲劇教學法對語言學習者的認知、情感和動機發(fā)展有明顯的促進作用。戲劇活動為學生提供了表達情感、解決問題、作出決策和社會交往的機會,發(fā)展了自我意識、自尊和自信,動機在多樣性和多感官的戲劇活動中得以發(fā)展和維持。戲劇活動可以結合娛樂、走動、表演和學習,是能同時促進語言學習者和教師動機的有趣的教學方式。例如通過角色扮演,學生可以逃離日常的身份,躲在另外一個角色的背后,這樣可以消除害羞,從而自然地運用語言。
3.戲劇教學法是以學習者為中心的,既強調個體差異又重視合作學習。戲劇活動倡導全人學習和多感官參與,學生使用視覺、聽覺和身體等各種渠道,每個學生都會選擇最適合自己的方式,那些天生不是健談的學生往往在意識到活動不是由教師主導時,更愿意加入到討論。同時,它對課堂動態(tài)和課堂氛圍產生了積極的影響,從而促進了一個聯系緊密的學習小組的形成,學習者們在小組中共同學習,合作學習也意味著從教師那里學習到從學習者那里學習的轉變,強調學習的社會及公共方面,而不是純粹的個人方面。戲劇教學法鼓勵一種開放的、探究的學習方式,給予學習者創(chuàng)造力和想象力發(fā)展的空間。這反過來又促進了冒險精神,而冒險精神是有效語言學習的一個基本要素。它鼓勵學生開口說話,給學生機會交流,即使只用到有限的語言,甚至使用非語言交流,如肢體動作和面部表情。學生在參與戲劇的過程中參與意義的談判和建構,使學生能夠洞察語境和語言之間的關系,并將所學的語言與周圍的世界聯系起來
游戲可以作為戲劇活動如角色扮演、即興活動等的自然導入來進行,如,破冰游戲、活躍課堂氣氛或者燒腦刺激思考的游戲等。
搶椅子:幾個學生圍成一圈聽單詞,當聽到不是屬于同一類的單詞時開始搶著坐下,沒有搶到的出局。比如,教師可以準備多組表示colors、weather、emotions、school things、jobs等相關詞匯。
耳語:幾個學生圍成一圈,發(fā)起者(任意一個學生)對在右邊的學生耳語說出一個英文單詞,這個學生立刻說出一個相關聯的單詞,一直接力下去結束后再從反方向完成。
集體講故事:幾個學生圍成一圈,發(fā)起者(任意一個學生)說出一個單詞或幾個單詞或一句話,旁邊的同學完成接力,要考慮到語法的正確、句子的邏輯結構和故事的內容等。
語言游戲活動以使用目標語言來刺激學生身體和精神形成學習動機,有助于詞匯和語法教學,但教師要對游戲活動進行優(yōu)化設計和控制,充分考慮到語言教學目標和學習者的語言水平。
角色扮演為外語學習者在不同的社會文化背景下進行語言交際創(chuàng)造了條件,它營造了一種在其他情況下是很難或不可能創(chuàng)造出來的語言的流動。角色扮演中參與者被制定在特定場景中扮演某個特定的角色,學生創(chuàng)造出課堂之外的不同情景下的語言。
1.兩人一組:兩個學生一組,扮演不同的角色,利用場景在角色身份中來創(chuàng)造性地運用語言,可以是鄰居之間、學生和家長、客戶和商家等。例如:
例1:A- the neighbor complains about your barking dog.
B-you explain that it is in a dog’s nature to bark or other reason.
例2:A-your mom is angry because you fail the mid-term exam.
B-you try to console her by explaining your plan and action for improvement.
2.多人一組:4-5個學生一組,扮演不同的角色,例如可以在龜兔賽跑、三只小豬、小紅帽中賦予更多角色,故事內容和結局可以按照傳統(tǒng)模式進行也可以靈活改變,賦予學生想象力的培養(yǎng)。
具體的角色扮演活動還可以在生活經歷、書籍、電視節(jié)目和電影中獲得。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要合理選擇,激發(fā)學生最大程度的參與興趣,更為重要的是要考慮到參與者在進行角色扮演時的外語語言能力,要對需要的語言資源作出預測,要在新詞匯、句法上做好準備。
模擬是學習者在參與某個事件過程中的案例學習,在結構化的解決問題的情景下參與者有角色、功能、責任和義務等。模擬活動提供了具體的情景,讓學生可以練習多樣化的交際技能如自我肯定、表達觀點、說服別人、爭辯和引導觀點、分析和解決問題等。模擬和角色扮演并沒有嚴格的區(qū)分,模擬活動中學生也要承擔功能角色如記者、客戶、家長等,而且要進入事件并影響事件。
例1:Mom is preparing dinner. Daughter is watching TV. Dad is playing with the cellphone. Mom is angry after she answers the telephone from the teacher.
學習者在這個情景中分別參與不同角色來演繹事件的變化與發(fā)展。
例2:新冠肺炎暴發(fā)后對居民在家隔離政策的解讀,如child, parent, reporter, expert, official等不同角色對政策的理解和解讀。
在模擬中,行為是不受控制的,參與者將自己的技能、經驗和知識帶入到情境中來。教師最要關注的是情景的創(chuàng)建和模擬中提供的機會。
啞劇是將想法和故事通過手勢、肢體動作和表情所表現出來的一種非語言表達,強調交際的副語言特征。啞劇不僅是語言練習中最有用的活動之一,而且是最有效且相對不費力的活動之一。啞劇表演期間沒有使用任何語言,但啞劇本身可以作為催化劑,在活動之前、期間和之后能生成和引出語言。
例1:1個或1組學生根據教師提示或閱讀內容用啞劇來表演某類詞匯如情緒類、動物類或職業(yè)類等詞匯,其它同學來觀察并猜測。例如,可以表演入室盜竊、錯過公交車、電影院爭吵等,在其他同學用目標語言猜測后再讓表演的學生用目標語言來解釋,也可以是根據表演用目標語言寫出故事主題,這樣可用于詞匯、口語和寫作教學。
例2:1個或1組學生根據故事的聽力內容,一邊聽一邊表演,可用于聽力教學。教師在選取聽力內容時要充分考慮到學生的詞匯量和聽力理解能力比如學生在聽到“tired, takes off shoes, sits down, phone rings, he picks it up, is happy, looks at his watch, looks into his wallet, hangs up receiver, gets ready for going out, obviously a date, is about to leave when the phone rings again, picks it up, is disappointed, slams down receiver, takes off his shoes again, sits down, frustrated.”時一邊聽一邊表演。
即興表演是對教師指導需求最低的,一套無腳本、未經排練、自發(fā)的行動。通常包括“是誰”“在哪里”以及“在那里做什么”的陳述。在即興表演中, 學生必須在無準備的情況下創(chuàng)造一個場景、進行說話、行動、反應和移動。即興表演是外語或第二語言課堂中使用的一種很好的技巧,它能激發(fā)學習者積極參與到真實情境中,從而減少學生自我意識。學生一開始可能會有害羞畏難情緒,在幾次練習后可以克服,語言的運用信心會得到提升。
例1: 2人一組,即興創(chuàng)作3個對話,主題是贊同、反對、說服,角色可以任意選擇。
例2:4-5人一組,作為一群在聚會上玩的開心的人或失落的人,自己決定是誰,在做什么。
即興創(chuàng)作活動的大部分內容可能來自參與者自己的背景和經驗,教師在準備即興創(chuàng)作活動時要選擇和學生語言水平、認知和情感能力一致的情景,幫助學生獲得實用的語言交際技能。
讀者劇場是兩個或兩個以上的讀者對戲劇、散文或詩歌的口頭展示。讀者首先閱讀一個故事,然后將它轉換成包含幾個人物的劇本,最后再為預期的觀眾表演。為了塑造一個人物,讀者努力做到聲音靈活,表述清晰,發(fā)音正確和投射準確。由于讀者劇場注重口頭表達,學生能有機會反復練習,發(fā)音是一個關鍵要素。大聲讀、反復讀和有感情的讀對語言的準確度、流利度、韻律和適當性等都有積極意義。讀者劇場的選題可以來自小說、故事、童話、傳記、日記、演講、信件、報紙雜志文章或者學生自己寫的文章,重要的是要把它改編成短一點的適合多人參與且符合學生語言能力的劇本。研究表明讀者劇場如果運用得當,對有閱讀困難的學生幫助很大,除了能提升語言技能外,還能克服畏懼緊張心理,利于信心提升,促進學生主動學習和合作學習。以下案例可以由3個學生來完成。
Reader 1:Once upon a time, there was a miller.
Reader 2:He had a beautiful daughter.
Reader 3:She was a kind, shy girl.
Reader 1:One day, as the king was passing, he saw her.
Reader 2:“Wow!” She’s beautiful!” he said.
Reader 3:“Yes”, said the miller, “And she’s very clever. She can turn straw into gold!”
Reader 2:“What?” said the king, “Turn straw into gold? I can’t believe it! Bring her to my castle tomorrow. I want to see this with my own eyes.”
Reader 1:“Oh…oh….ok,” said the miller. He was already nervous.
教師在用讀者劇場進行教學時,首先閱讀材料的選擇和對劇本的改編;其次,分組和分角色;最后,是學生的排練和表演。比如,青蛙和王子、白雪公主和七個小矮人等都可以改編成讀者劇場。
劇本創(chuàng)作是學生把自己的語言寫下來作為劇本的活動,學生們可以寫下他們要說的話,動作的提示,以及其他場景設置的要素,可以是一個簡短的對話或一個完整長度的劇本,可以由1人、2人或多人小組來完成,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可以編輯和修改。劇本創(chuàng)作有助于學生關注語域、相鄰語對、語境中的詞匯和流利度,劇本完成后可以來進行角色分配和表演,這樣英語寫作的技能又和聽說讀結合起來。劇本創(chuàng)作還可以利用學生已經熟悉的故事進行開放性改寫或對結局作出不一樣的預測。比如,大家熟悉的龜兔賽跑的結局是兔子輸掉了比賽,那么第二次、第三次比賽會怎樣呢?教師可以先讓學生單獨完成后面的劇本創(chuàng)作來練習英文寫作,然后再2人或多人小組完成對話。
教師在運用劇本創(chuàng)作時要根據學生的語言能力和認知情感等,選擇適當的場景以便于學生充分發(fā)揮想象力,同時在語言創(chuàng)作上給與必要的指導。
“Long ago there was a forest, legends attached to it. One of these legends was the story in which a child was seized by the King.”教師可以利用這個開頭來設置情景,并提出問題“What had happened? Who was going to help the child? 接著給出故事的開頭“Once upon a time there was a boy called …He lived in a … The village was …”
后面學生就可以按照場景和問題來發(fā)揮完成劇本創(chuàng)作了。
教師入戲是過程戲劇中非常重要的一個環(huán)節(jié),它改變了課堂氣氛、師生關系和權力結構,能夠吸引學生參與到戲劇活動中從而進入戲劇世界。教師入戲讓學生感覺到進入場景和角色是嚴肅認真的,同時教師在戲中的角色又會讓學生感到這是放松的、沒有威脅的情景,學生被鼓勵來參與戲劇活動運用語言。教師入戲對教師和學生都是一種保護,參與者不僅是進入戲劇世界,更是去創(chuàng)造改變和超越。
例1:教師的角色是電視臺主持人,學生扮演的是各個領域的名人。
教師(主持人): “Welcome to the TV studio. In this programme we want to find out about celebrity.” “Can you express with one word or sentence the benefit of being famous?”
學生(名人):學生會根據自己的角色來作出回應。
教師(主持人): “Is there any downside to being famous?”
在實際教學過程中也可以讓學生來扮演主持人,教師扮演名人,采訪的問題可以先讓所有人用頭腦風暴的方法列舉后再篩選。
下文以中、外教師共同參加的戲劇教學工作坊中的2個活動進行分析。
Activity 1:Third Person (5-7 mins)
Choose a partner-someone you don’t know very well. Tell your partner about yourself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someone else who does know you, such as your father, husband (wife), sister or friend. For example, if your name is Harry and you’ve chosen your father’s point of view, you could say “Harry is so sleepy every morning. I have to call him ten times before he gets up.” Go on describe your personality traits, hobbies and so on. The person who is listening should ask questions to get more information.
-What is his dream job?
-What was his best vacation that Harry has had?
-What is something that he would like to change?
-What is the funniest thing that has ever happened to him?
-What was an unforgettablething you’ve done together?
Activity 2: Sophia and her friend Andy, are talking about meeting Sophia’s math tutor Grace for the first time to decide whether Sophia should hire Grace or not and Andy offers some suggestions. Make a conversation between Sophia and Andy. Write down Andy’s suggestions to compare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communicating by speaking and that by writing. (10 mins)
活動1通過角色扮演來開展口語教學,活動2通過場景沖突來融合口語和寫作教學,有效處理了輸入能力和輸出能力之間的平衡。輸出比輸入對外語能力發(fā)展的驅動力更大,學生在戲劇場景中能進入角色并充分發(fā)揮想象力,把語言學習和社會發(fā)展能力相結合,這樣的教學設計在讓學生進行人際關系和身份構建中運用語言,理解并運用了在不同語境下的語言交際策略。我們通過這樣的戲劇教學法工作坊對5位大學英語教師作了結構化訪談,他們在課堂進行行動研究之后都發(fā)現戲劇教學創(chuàng)造了一個充滿樂趣和娛樂性的氛圍,學生積極參與,上課可以調動學生的情感和注意力,豐富學習者的語言體驗,而且大學英語課可以通過戲劇教學法進行聽說讀寫間的整合,學生在整體性的交際活動中可實現聽與說以及言語化和內化的統(tǒng)一。戲劇活動強化了思維和語言表達之間的聯系,架起了課堂和實際生活的橋梁,學生在運用語言的時候也能發(fā)展個性、興趣、想象力以及合作與情商等。
本文先從教育學和語言學理論入手闡釋了戲劇教學法的理論基礎,分析了戲劇教學法在英語教學中的主要活動形式,并通過應用、反饋來歸納總結。未來的研究可以結合人際語用學人際語用效應和語用功能開展,也可以集中某個領域如讀者劇場等。
英語教師對戲劇教學法的理論和實踐都感到陌生,戲劇教學法的研究者可以和大中小學英語教學一線教師合作來開設工作坊或研討會從理論和實踐、課內與課外等來嘗試把戲劇教學法整合到日常的英語教學中,在實踐中逐步了解和推廣戲劇教學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