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松怡
(湄洲灣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 福建 莆田 351100)
近年來發(fā)生在學生群體中的因戀愛關(guān)系導致的刑事案件時有發(fā)生,不禁讓人們思考正處于花樣年華的青少年為何會釀成極端的悲劇。究其原因,一方面與行為人的個人性格與處事方式有關(guān),另一方面不得不承認在婚戀觀念上家庭和學校往往都缺乏教育引導。據(jù)《中國青年報》近期所做的一個調(diào)查,近九成大學生都支持學生能夠開設婚戀課,希望借此樹立正確的愛情觀,以幫助解決戀愛中發(fā)生的實際問題[1]??梢姡瑢ⅰ盎閼儆^”融入大學生日常教育已經(jīng)迫在眉睫。
婚戀觀是指人們對戀愛和婚姻基礎問題的看法,包括戀愛動機、戀愛重要性、戀愛認知、性觀念、擇偶標準等一系列的認識。大學生群體已經(jīng)具備一定獨立思考的能力,他們對許多事物已經(jīng)有了自己的看法,只是在過往的學習經(jīng)歷和生活中,對于婚戀問題學校和家長多選擇“避而不談”甚至是“絕對封鎖”。因此也導致大學生在婚戀觀上無法進行系統(tǒng)的思考,遇見問題無所適從甚至做出極端的行為。這些問題必須引起教育者深刻地反思。
第一,錯置愛情的地位。有部分學生將愛情錯擺在人生至上的地位,全身心關(guān)注自己的感情世界,喪失了自我。如遇失戀則性情大變、意志消沉,甚至做出極端的行為。例如在2016年4月29日,上海某大學二年級碩士研究生徐某將同校研一女學生周某殺害,只因周某向其提出分手,徐某不滿遂采用極端手段將周某殺害,其在法庭上請求法院判處自己死刑并立即執(zhí)行[2]。錯誤的婚戀觀導致兩個本應擁有大好人生的青年用生命付出代價,同時也帶來兩個家庭的破碎。第二,片面或功利化地看待戀愛和婚姻。隨著時代的變遷,00后大學生更早地接觸到網(wǎng)絡。一方面,無所不有的網(wǎng)絡世界將青春偶像劇、青春小說過早地呈現(xiàn)給思想未成熟的未成年人。在這些虛擬的偶像劇或小說里,男女主角通常擁有幾近完美的人設和感情世界,一旦沉迷其中,就會自我勾畫出一個脫離現(xiàn)實的婚戀對象和婚戀環(huán)境。另一方面,網(wǎng)絡上不乏關(guān)于婚戀的負面新聞,如“高價彩禮”“情殺”等,部分學生無法客觀全面看待分析問題,便會激發(fā)消極地對待婚戀的情緒。第三,只重視過程不顧后果。有部分學生抱著游戲人間的態(tài)度,以“不在乎天長地久,只在乎曾經(jīng)擁有”為借口頻繁替換交往對象。這是一種不負責任、缺乏擔當?shù)男袨椋葧Ψ揭矔白约骸?/p>
1.“婚戀觀”教育意識淡薄、未受重視。受我國傳統(tǒng)文化影響,戀愛、婚姻、性多被當做私密之事,在公共場合羞于啟齒。因此很多高校教育者也避免與學生談及婚戀問題。加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四門必修課程僅《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一書中以四頁的篇幅涉及婚戀觀,更是容易被草草帶過。另外,盡管近年來思想政治課程越發(fā)受到國家重視,但在高校還是不能免于以推崇專業(yè)課程為主、輔以思政課程的思想。在必修課程之外,高校很少開設以思想政治教育為方向的課程,更勿論以“婚戀觀”為主題的課程了??傊逃^念的固化,導致大學生“婚戀觀”教育極其匱乏甚至空白。
2.“婚戀觀”教育模式單一、缺乏新意。當前高?!盎閼儆^”教育的主要方式還是通過思想政治教育課來講授。對于還未進行教學改革和創(chuàng)新的部分思想政治教育課堂而言,理論式地宣貫學生已知的“婚戀觀大道理”,引發(fā)不了學生任何的共鳴。對于已經(jīng)下意識進行教學改革的思想政治教育課堂而言,雖然內(nèi)容會相對有趣翔實,但是往往又受限于課時要求,令學生“淺嘗輒止”。
習近平總書記在2018年9月的全國教育大會上指出:要深化教育體制改革,健全立德樹人落實機制。要在加強品德修養(yǎng)上下功夫,教育引導學生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踏踏實實修好品德,成為有大愛大德大情懷的人。大情懷的形成以擁有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及良好的心理狀態(tài)為必要前提,婚戀觀自然包含于其中?!吨虚L期青年發(fā)展規(guī)劃2016-2025》中也指出,應該將婚戀教育納入高校教育體系,強化青年對情感生活的尊重意識、誠信意識和責任意識,引導青年樹立文明、健康、理性的婚戀觀。發(fā)揮大眾傳媒的社會影響力,廣泛傳播正面的婚戀觀念,鮮明抵制不正確的婚戀觀念,形成積極健康的輿論導向?;閼俳逃诟咝V幸话惴謱偎枷胝谓逃?,所以同樣要發(fā)揮思想政治教育的弘揚和引領作用。
毫無疑問,“婚戀觀”對個體和社會都會產(chǎn)生一定的影響。進一步說,婚戀觀將會持續(xù)而長遠地影響到個人幸福及社會的長治久安。從個體發(fā)展層面上來說,婚戀觀直接決定了個體的戀愛擇偶行為和婚姻生活質(zhì)量。通過日常觀察可以發(fā)現(xiàn),正確的婚戀觀可以讓人選擇合適的伴侶和相處方式,戀愛和婚姻的質(zhì)量都較高,對人生的幸福度評價也較高。而錯誤的婚戀觀往往導致畸形的戀愛和婚姻、不平穩(wěn)的精神狀態(tài),對人生的幸福度評價也隨之低下。因此,不能將“婚戀觀”作為教育的盲點?!凹沂亲钚乔f家”,國家和個體之間是相互依存、密不可分的關(guān)系。個體幸福會帶來整個社會的和諧共生,相反則會影響社會的長治久安。因婚戀關(guān)系引發(fā)的社會事件、刑事案件、法律規(guī)定往往最容易激發(fā)社會群體的廣泛關(guān)注和痛點。以2021年1月1日將施行的《民法典》為例,其中的“離婚冷靜期”規(guī)定一出臺,便迅速占領微博熱榜,瞬間有數(shù)萬條評論。以2020年因“家暴”而導致死傷的多宗刑事事件報道為例,已有相當一部人評論趨向“不婚保命”。由此可以看出,個體產(chǎn)生的婚戀問題會導致社會群體價值觀趨向負面進而影響其選擇,從長遠來看并不利于社會的長治久安,也將在某種程度上影響著社會的穩(wěn)定和長遠發(fā)展[3]。
大學生處于校園與社會的過渡期,人生閱歷少、生活經(jīng)驗少,所以思想很容易陷入迷茫和搖擺。在課堂上涉及到婚戀的討論,大部分學生表現(xiàn)出的是既羞于啟齒又充滿期待和憧憬,這也是大部分00后大學生對于婚戀問題的態(tài)度。一方面基于網(wǎng)絡世界的發(fā)達,大學生早已對男女之情有所了解并心有所感,渴望在沒有“早戀”標簽的大學生活或是未來擁有戀愛和婚姻;另一方面家長、教師甚少在日常生活中與之交流婚戀問題,所以導致其對于婚戀問題也避而不談,覺得羞于啟齒。習近平總書記在2019年3月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指出:青少年階段是人生的“拔節(jié)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導和栽培?;閼賳栴}不應成為課堂上的忌諱,反而更需要在思想政治教育中予以正確的引導。人生雖然很多事需要經(jīng)歷才能了解,但是教育者應做為領路人幫助學生避免誤入歧途,這亦是教育者的職責所在。
對大學生“婚戀觀”的塑造和引導屬于思想政治教育的輻射范圍,這個思想政治教育是廣義的,不單單是指思政教師所上的思想政治理論課,而應該是指對學生多維度的思想政治教育。
在高校四門必修思想政治理論課程中,目前僅在《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第五章第三節(jié)中以四頁的篇幅涉及“婚戀觀”,其他三門均無涉及。教材未體現(xiàn)并不意味著思政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能融入“婚戀觀”的教育,完全可以拓寬思路來達到全程覆蓋。以《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為例,第四章“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就可以作為一個切入口。價值觀通常指一個人對周圍的客觀事物的意義、重要性的總評價和總看法。教師在導入整章課程時,完成可以運用社會上不同人對婚戀的看法舉例并評價來展現(xiàn)社會價值的多元化,進而切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另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的“和諧”“自由”“平等”均可以關(guān)聯(lián)到婚戀問題,給予學生正面的導向。以《中國近代史綱要》為例,在為建立新中國而進行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涌現(xiàn)出了不少“革命伉儷”。如周恩來與鄧穎超、任弼時與陳琮英等,經(jīng)歷過戰(zhàn)火洗禮的愛情尤為珍貴。這些“愛情榜樣”完全可以融入歷史的講授當中,令學生感悟共同進退、不離不棄的愛情真諦。以《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為例,馬克思和燕妮的愛情故事可以告訴大學生青年人愛情里應該是互相愛慕,彼此成就,有浪漫,更有奮斗的共同理想,才能相濡以沫,攜手終生[4]。法治宣傳教育入校園是當下高校教育所趨,“婚姻觀”的闡釋亦可從這個角度展開。2021年即將實施的《民法典》被譽為是“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其中第5編即是婚姻家庭編,涉及到從建立婚姻到解除婚姻方方面面的事情。高校學生通過學習,可以更加理性謹慎地看待婚姻和直面未來婚姻可能出現(xiàn)的問題,并尋求到法律的幫助。以開設選修課來豐富大學生“婚戀觀”的教學內(nèi)容亦是一個好的方向。當下高校開設的選修課多與專業(yè)課“沾親帶故”,雖然也不乏人文通識類或者思政類選修課程,但是以“婚戀觀”為主題的選修課可謂少之又少。這也是為什么天津外國語大學開設的《戀愛心理學》與華東師范大學開設的《20世紀中國愛情文學》會大受學生追捧的原因,因為此類課程稀少又契合學生自身的需要。
1.校園文化建設。高校大學生已具備一定的獨立思考能力和創(chuàng)作欲望,除了聽老師“講”,很多時候只需要一些點撥都能創(chuàng)設出極富感染力的校園文化作品。例如不久前廣西財經(jīng)學院學生演繹的一段“父親強迫女兒結(jié)冥婚”的舞蹈視頻火爆全網(wǎng),與封建社會遵父母之命的盲婚啞嫁相抗爭、痛斥“冥婚”劣習,自發(fā)激起觀眾對婚姻自由的認識和追求。另外不少高校每年會舉辦校園歌手大賽,繾綣交錯的情歌是主要演繹曲目。每一段歌曲前如果都能加上一段對歌曲所表達情感內(nèi)容的解讀,那么歌手大賽將不僅僅是一場炫技的比賽,能夠賦予它更深層次激發(fā)觀眾共鳴的力量。校園文化建設是以學生為主體,教師作為背后引導的一種思想教育方式,它是一種感染性、潛移默化的教育方式。
2.發(fā)揮思政輔導員心理疏導的力量?,F(xiàn)在大部分高校都在原有輔導員的基礎上再為學生加配思政輔導員,主要從事學生的思想政治輔導工作。課任老師一般無法像輔導員一樣與學生建立持續(xù)性親密相處的時間,思政輔導員則可以隨時介入學生的問題中去,也更能博得學生的信任。所以要充分發(fā)揮思政輔導員的力量,主動發(fā)現(xiàn)和幫助學生解決因婚戀問題產(chǎn)生的困惑和情緒問題。
3.開辟網(wǎng)絡渠道。因婚戀產(chǎn)生的問題對多數(shù)人來說是羞于向身邊人提起的,許多人會選擇在網(wǎng)絡上求助,這也是為何微博上存在不少類似“情感樹洞”的博主的原因。高校一般都擁有自己的論壇供學生在上面交流,因此可以開辟一個情感專欄鼓勵學生以匿名的方式提問,思政教師、思政輔導員、心理學教師對學生進行解答和正向引導,幫助學生勇敢打開心扉。
不可否認的是,在學生當中也會存在某些小眾的特殊群體,如LGBT者。他們的取向?qū)е滤麄兏拥拿舾泻筒啬渥约骸K砸环矫娼處熢谌粘5恼n堂和講座上應該避免以一種保守的態(tài)度去評論或抨擊LGBT,而是給予一種中立的態(tài)度去評價特殊群體。另一方面,當碰到有學生主動來尋求解惑的時候,也不能用“這是一種疾病”的評價方式來給這部分學生造成更大的心理壓力,而應引導他們?nèi)ソ邮茏约?、面對生活。因此在進行思想政治教育中,雖然主要面對的是主流大眾的學生,但對于部分小眾群體教育者也應給予足夠的關(guān)注,幫助他們樹立正面的“婚戀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