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鹽類的水解”教學中,教師應創(chuàng)設相關的問題情境,使學生在思考、理解所學知識的同時,為提升學科核心素養(yǎng)奠定良好基礎。文章探討了問題情境下宏觀辨識與微觀探析、變化觀念與平衡思想、證據(jù)推理與模型認知、科學探究與創(chuàng)新意識的培養(yǎng)方法,以供參考。
關鍵詞:問題情境;核心素養(yǎng);鹽類的水解;化學教學
中圖分類號:G427?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9192(2021)33-0046-02
引? 言
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培養(yǎng)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yǎng)成為教學的重點?!胞}類的水解”教學中,教師應挖掘教學內容與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的結合點,從而優(yōu)化化學課堂教學設計,創(chuàng)設有效的問題情境,幫助學生掌握化學知識,實現(xiàn)課堂教學目標。
一、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提升宏觀辨識與微觀探析素養(yǎng)
“鹽類的水解”的宏觀變化可通過溶液的pH值體現(xiàn),而理解并掌握其原理則需要從微觀角度分析。在高中化學教學中,教師應創(chuàng)設相關的問題情境,有針對性地引導學生從宏觀與微觀相結合的角度分析、解決問題,加深學生對“鹽類的水解”的本質的認識與理解,從而更好地提升學生的宏觀辨識及微觀探析素養(yǎng)。
在化學教學中,教師向學生分別提供NH4Cl溶液、NaCl溶液及CH3COONa溶液,引導學生判斷這些物質屬于酸、堿、鹽中的哪一類。學生通過觀察和思考,判斷這些物質均屬于鹽。在此基礎上,教師引導學生思考上述溶液的酸堿性。在課堂活動中,教師讓學生使用pH試紙分別測定上述溶液的pH值,結果發(fā)現(xiàn)NH4Cl溶液的pH<7,NaCl溶液的pH=7,而CH3COONa溶液的pH>7。結合測出的pH值,引導學生深入思考,得出相應的結論。根據(jù)實驗結果,學生很容易得出鹽溶液并不一定呈中性,可能呈酸性,也可能呈堿性的結論。同時,在課堂活動中,為了幫助學生深入理解上述結論,教師可以NH4Cl、CH3COONa溶液為例,創(chuàng)設以下問題情境,要求學生思考:(1)NH4Cl、CH3COONa溶液中有哪些微粒?(2)溶液中的微粒能相互反應嗎?(3)你能夠從中得出什么結論?
學生經過思考與討論得知,NH4Cl、CH3COONa溶液中電離出的NH4+、CH3COO-分別和水電離出的OH-、H+相結合,生成了NH3·H2O和CH3COOH,使溶液中存在較多的H+、OH-。教師如此開展教學活動,能夠引導學生從宏觀的pH值入手,探尋其內在原因,這樣,學生能夠在加深印象的同時,更好地理解鹽類水解的本質,即鹽生成的弱電解質破壞了水的電離平衡,同時很好地提升學生的宏觀辨識與微觀探析素養(yǎng)。
二、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提升變化觀念與平衡思想素養(yǎng)
“鹽類的水解”教學中,教師應使學生認識到化學變化遵循一定的規(guī)律,并能動態(tài)地運用化學反應原理解決簡單的問題。為了調動學生思考問題的積極性,教師應圍繞重難點知識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引導學生思考。
為了加深學生對鹽類水解知識的理解,教師可以使用試管取適量的FeCl3溶液,要求學生根據(jù)所學的鹽類的水解本質寫出水解離子方程式。結合水解離子方程式,教師可以創(chuàng)設以下問題情境,要求學生思考下述幾種情況下,水解平衡怎樣移動,試管中會出現(xiàn)哪些現(xiàn)象:(1)向FeCl3溶液中加水;(2)升高溶液溫度;(3)通入HCl氣體;(4)加入Na2CO3固體。
經過思考,學生很快寫出FeCl3溶液中存在的水解離子方程式:Fe3++3H2O?Fe(OH)3+3H+。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求學生結合勒夏特列原理進行分析、回答,讓學生展開相應的猜想。在學生回答問題后,教師可以進行相關實驗,結合實驗現(xiàn)象驗證學生的猜想。之后,教師追問學生:影響水解的外界因素有哪些?這些外界因素影響鹽類的水解時遵循哪些規(guī)律?通過實驗,學生很容易得出影響鹽類水解的因素有濃度、溫度、外加酸或堿物質、外加水解的鹽。
三、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提升證據(jù)推理與模型認知素養(yǎng)
證據(jù)推理與模型認知素養(yǎng)在高中化學核心素養(yǎng)中占有重要地位。因此,在高中化學教學中,教師應幫助學生掌握“鹽類的水解”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等知識,通過例題的講解,使學生在頭腦中形成分析問題的清晰模型,從而高效解決問題[1]。
在課堂活動中,教師需要引導和啟發(fā)學生深入理解鹽類的水解規(guī)律,掌握化學知識。在解題過程中,為了引導學生靈活運用鹽類的水解規(guī)律,尋找相關證據(jù),進行正確的推理,教師應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要求學生思考:(1)相同的條件下,若NaOH、NaClO、CH3COONa、NaHCO3溶液的pH值相同,則其物質的量濃度大小關系是怎樣的?(2)若上述四種溶液的物質的量濃度相同,則其pH值的大小關系是怎樣的?(3)在NaHCO3溶液中,各種離子濃度之間的大小關系是怎樣的?上述三個問題從不同的角度檢驗學生對鹽類的水解規(guī)律的認識及靈活應用程度。教師需要引導學生透過現(xiàn)象看本質,結合所學的鹽類的水解規(guī)律,進行合理推斷。例如,若NaOH、NaClO、CH3COONa、NaHCO3溶液的pH值相同,其中濃度最小的應為NaOH溶液,在NaClO、CH3COONa、NaHCO3三種溶液pH值的比較中,需要比較其水解后生成酸的酸性大小,越弱越容易水解,對應的物質的量濃度越小,因為酸性強弱關系是醋酸>碳酸>次氯酸。所以,pH值相等時對應的物質的量濃度的大小關系為:c(CH3COONa)>c(NaHCO3)>c(NaClO)>c(NaOH)。
四、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提升科學探究與創(chuàng)新意識素養(yǎng)
在“鹽類的水解”教學中,為了培養(yǎng)學生科學探究與創(chuàng)新意識素養(yǎng),教師應結合實驗,培養(yǎng)學生實事求是、科學探究的精神,鼓勵學生開展合作學習活動,共同尋找問題的答案。同時,教師應結合學生的學習情況,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幫助學生鞏固所學知識。
教師可以創(chuàng)設如下問題情境:使用圖1實驗器材,結合2NO+Na2O2=2NaNO2,2NO2+Na2O2= 2NaNO3制備NaNO2。同時,以NaNO2溶液為對象,按照表1內容探究NO2-的性質。已知[Fe(NO)]2+在溶液中呈棕色。
要求學生思考:(1)寫出A中發(fā)生的離子方程式;(2)裝置D可將剩余的NO氧化成NO3-,寫出對應的離子方程式;(3)實驗①為什么會出現(xiàn)“微熱后紅色加深”的現(xiàn)象?(4)將實驗④中的少量棕色溶液加入試管中,加熱,逸出無色氣體,試管口呈現(xiàn)紅棕色,溶液中產生紅褐色沉淀,出現(xiàn)上述現(xiàn)象的原因是什么?探究時,教師先要求學生思考:探究過程中應注意哪些操作細節(jié),需應用哪些探究方法?在解答過程中,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回顧所學的實驗知識,利用控制變量法開展探究。教師可以將學生分成若干小組開展合作探究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意識和實踐能力。在實驗探究后,教師指導學生總結實驗結論,引導學生得出結論的依據(jù),培養(yǎng)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
結? 語
“鹽類的水解”是高中化學的重難點知識,是高考必考的知識點。在高中化學教學中,教師既要做好相關理論知識的講解,又要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創(chuàng)設相關問題情境,并預留一定的課堂空白時間,鼓勵學生進行思考、討論,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有針對性地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施雪娟.基于“模型認知”的“鹽類的水解”教學[J].化學教與學,2020(10):68-72.
作者簡介:李秀鳳(1981.9-),女,福建莆田人,本科學歷,中學一級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