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文章立足初中音樂教學實踐,以“以生為本”為切入點,從因勢激趣,隨“機”填盲區(qū);析微察異,分層促進步;求同存異,個性讀作品;知行合一,實踐煉能力四個方面入手,針對生本理念引導下發(fā)展初中生音樂素養(yǎng)的有效策略進行了初步分析與探索。
關鍵詞:生本理念;音樂素養(yǎng);初中音樂
中圖分類號:G40-014?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9192(2021)33-0082-02
引? 言
以生為本是一種較為科學、先進的教學理念,具體是指教師在教學中以學生為本,尊重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的實際需求,正視學生的客觀差異,引導學生實現(xiàn)長遠的個性發(fā)展。以生為本的理念將學生視作學習活動的真正主體,這能更好地促進學生學科素養(yǎng)的提升。筆者結合自身的音樂教學實踐經驗,針對生本理念指引下發(fā)展初中生音樂素養(yǎng)的有效策略發(fā)表淺顯看法,旨在拋磚引玉,引起更多初中音樂教師的教學共鳴。
一、因勢激趣,隨“機”填盲區(qū)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學生產生學習熱情與積極性的動力。要想構建以生為本的初中音樂課堂,鍛煉與發(fā)展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教師應想方設法激發(fā)與調動學生的音樂學習興趣[1]。
例如,在教學《船工號子》時,筆者沒有急于講解其中的音樂知識,而是借助現(xiàn)代信息技術為學生引入“船工號子”的相關背景知識。船工在行船過程中需要進行繁重的體力勞動,同時,眾多船工之間需要形成緊密的協(xié)作,因此,他們需要一定的口號調節(jié)情緒、加強合作,這就是船工號子的由來。船工號子具有極強的實用性,同時兼具藝術欣賞價值。此外,由于船工們勞動強度不一,再加上所處的行船環(huán)境不同,船工們所創(chuàng)作的船工號子也有較大差別:在風平浪靜的平灘行船時,其勞動強度較小,此時船工們所唱的船工號子抒情性較高,實用性較弱;而在水急浪大的行船環(huán)境中,船工們勞動強度非常大,此時他們需要緊密協(xié)作、緊張操作,這時的船工號子通常實用性強,抒情性較弱……這些知識的補充讓初次接觸“船工號子”這一民間音樂形式的學生有了更多認識,學生會對“船工號子”產生更多的興趣,而這些都將轉化為他們學習《船工號子》音樂知識的動力。
在教學中,教師尊重學生音樂知識的盲區(qū),適當為他們補充音樂知識,有助于他們掌握音樂知識,發(fā)展音樂素養(yǎng)。
二、析微察異,分層促進步
世界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沒有完全相同的兩條河流,也沒有完全相同的兩名學生。即使在同一班級由同一教師指導,學生因具有不同的學習習慣、學習能力、學習精力等,在同一學科的學習也呈現(xiàn)出學習中的差異。素質教育提倡教師應當立足學生實際,針對不同的學生進行有區(qū)別、有針對性的教育和引導[2]。
對此,筆者在教學實踐中積極正視學生在音樂學習中的差異,并采取層次化的教學策略。例如,筆者將全班學生大致劃分為A、B、C三個不同的層次。A類為音樂基礎較弱的學生,針對這部分學生,筆者在教學中側重于夯實與鞏固他們的音樂知識基礎,幫助他們完善音樂知識結構和體系;B類為音樂基礎中等的學生,他們能在音樂課堂上跟著教師的教學思路正常接受與理解音樂知識,但是仍具有很大的上升與發(fā)展空間,針對這部分學生,筆者在教學中會適當提高對他們的要求,以鍛煉與發(fā)展他們的音樂能力為主;C類為音樂基礎扎實的學生,這部分學生不再滿足于單純地音樂理論知識教學,有著進一步發(fā)展的自我學習需求,針對這一部分學生,筆者在做好音樂知識講解與傳授教學的同時,開闊音樂視野,豐富其音樂學識與見識。
三、求同存異,個性讀作品
在當前音樂課堂教學中,很多時候教師將已經形成的音樂知識講給學生,學生就像“容器”一般被動接受。這種被動型的音樂學習模式很容易使學生產生枯燥、乏味之感,也難以讓學生自主欣賞音樂,導致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難以得到發(fā)展。顯然,傳統(tǒng)的音樂教學模式未能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也未能體現(xiàn)和落實以生為本的理念。
為了有效改變上述狀況,筆者在音樂教學中立足實際情況,給予學生更多音樂學習與欣賞的自主權,積極貫徹以生為本的教育理念。
例如,在教學《天路》這首曲目時,筆者讓學生認真聆聽和感悟。有的學生認為歌詞非常簡單、樸實,就像我們在現(xiàn)實生活中面對面交談一樣,正是這種沒有過多裝飾的風格,讓人在聆聽的時候能將更多的注意力放在歌詞所營造的意境中。在聽歌過程中,我們仿佛看到了清晨的牧場、黃昏的山崗及藏族的青稞酒、酥油茶等。有的學生認為這首歌曲中有非常鮮明的對比,如原來的山高路遠,在有了青藏鐵路之后,變得“山不再高路不再漫長”,有了青藏鐵路之后,藏家兒女更多地感受到了溫暖、安康……不同學生對這首歌曲有著不同的感受與體會。因此,教師要敢于放手,讓學生自主體驗、自主品味,這樣他們更容易體會歌曲豐富、細膩的情感,這比教師單純的文字講解效果要好得多。
從這個教學案例可以看出,音樂教師在教學中踐行以生為本的教育理念,給予學生音樂欣賞的自主權,能極大地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提高他們的音樂學習效果。
四、知行合一,實踐煉能力
學習任何一門學科的目的都不僅僅是讓學生應對考試,而是讓學生將所學到的知識更好地應用于日常生活。為此,初中音樂教師應當端正教學態(tài)度,對音樂教學活動有清晰的認知,以學生的長遠發(fā)展為本,有意識、有針對性地鍛煉與發(fā)展學生的音樂知識應用能力[3]。
例如,初中生學習壓力較大,筆者引導學生以音樂為載體,放松身心,調整自我情緒與狀態(tài),以積極的心態(tài)面對學習、擁抱生活。筆者推薦學生在感到學習壓力較大的時候,靜靜聆聽《春江花月夜》這一曲目,其意境悠遠,旋律動靜結合,能給聆聽者以無限的遐思與想象空間。在聆聽的過程中,學生仿佛看到了在隆隆的暮鼓聲中徐徐上升的明月,仿佛看到了江風吹拂時泛起的微波,還聽到了波濤拍岸的回聲及悠閑自得的漁歌,同時體會到了歸舟遠去的幽靜……在如此優(yōu)美的意境中,學生的焦躁與壓力能夠得到很大程度的舒緩。
教師遵循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的音樂知識服務于生活,更充分地發(fā)揮了音樂學科的價值,同時促進了學生的身心健康發(fā)展。
結? 語
總而言之,音樂是面向全體學生開展美育教育的一門重要課程,對學生心與智、德與美的和諧發(fā)展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更是推動學生獲得知識、習得能力的一種重要教學載體。為此,音樂教師在教學中一定要貫徹與落實以生為本的教育理念,尊重學生的音樂學習需求,并以此為基礎開展有針對性的音樂教學活動,這樣既能提高音樂教學效率,也能提升學生的音樂修養(yǎng),使他們收獲更為精彩的音樂人生。
[參考文獻]
[1]林婷婷.如何培養(yǎng)初中生的音樂核心素養(yǎng)[J].學園,2018(28):136-137.
[2]范生江.優(yōu)化音樂欣賞課質量? 提升學生音樂素養(yǎng)[J].中華少年,2019(05):144.
[3]許玲玲.淺析初中音樂課堂有效教學的實踐研究[J].啟迪與智慧(教育版),2019(02):52.
作者簡介:駱妙苗(1983.12-),女,浙江紹興人,中學一級教師,獲得區(qū)優(yōu)質課一等獎,論文一等獎,錄像課一等獎,指導合唱比賽獲省二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