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云
摘要:語篇教學是培養(yǎng)學生思維品質的主陣地,教師可采取任務設疑、呈現(xiàn)圖片、整體回顧、延伸文本等措施,在設問與質疑、推理與判斷、概括與分析中,培養(yǎng)學生的推理、思辨、批判等思維品質。
關鍵詞:閱讀教學? 培養(yǎng)? 思維品質
引言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要求把思維品質的培養(yǎng)與語言的學習結合起來。因此在閱讀教學中,教師應結合文本特點設計高效的教學活動,如從文本的局部設疑,通過預測、想象等激發(fā)學生求知的欲望,促進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等思維能力的持續(xù)發(fā)展,這樣既可以指導學生借助于思維品質的培養(yǎng)來拓寬對語言的理解,也可以在學習語言的體驗中發(fā)展學生的思維品質。閱讀教學作為英語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擔負著培養(yǎng)學生思維能力的重擔,不難看出在英語課堂教學中培養(yǎng)和發(fā)展學生的思維能力是一種新趨勢。
許多教師進行文本內容的輸入時,多關注表層信息,缺乏對深層信息的思考,而對文本結構的輸入更是被束之高閣。事實上,學生對文本結構的掌握,有助于提升他們思維的深刻性,在語言學習過程中具有獨特的價值。
那么,怎樣才能使培養(yǎng)學生思維品質的理念根植于課堂教學?筆者結合具體教學實例,根據相關教學內容或畫面及教師的質疑,學生的觀察、聯(lián)想、想象、推理與判斷等激活學生們的思維。
一、以問啟思,融思維培養(yǎng)于質疑中
提出疑難問題,于關鍵處設疑也是當今英語教學中不容忽視的一種方式。在接觸該文本內容前學生帶著任務去學習語言,明白語言學習的目的,激起了學生心中的疑問,以問啟思,激發(fā)了學生探索的欲望。
[案例1]
新標準英語(一起)第七冊The Magic Paintbrush授課前教師提出了問題:
1.What is the magic paintbrush?
2.Whose magic paintbrush is it?
3.What can the magic paintbrush do?
4.Is the magic paintbrush real?
學生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和認知水平,在這種導入設疑的方式下,預測和再構了新的語言知識,這一過程踐行了對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的培養(yǎng)。
二、圖文結合,展開想象,發(fā)散思維
想象是連接教材與外界信息資源的溝通之門,學生把具體畫面和想象結合起來,組織成語言,讓想象思維在圖片與文字之間形成聯(lián)系,既加深了對文本的理解,又有助于激活學生的想象力。
[案例2]
自編題材Life in the year 2050內容為:In the year 2050 life will be very different.(見圖1)其中l(wèi)ife will be very different.在文本中起關鍵性作用,此時教師可引導學生展開聯(lián)想,發(fā)散思維(見圖2) : Computers will do everything.有的學生想象(見圖3):Robots will do our shopping.部分的學生設想:I hope robots will wash the dishes, too.以及(見圖4):Some of them think everyone will live in modern cities.
學生們想象著2050年的生活,無拘無束地敘說著自己的預測,這是語言與情感的自然流露,是想象與語言的順利結合,學生的思路瞬間被打開了。
開放性問題的設計,激活了學生相應的知識儲備,針對具體問題開展多視角的探索,充分發(fā)揮自己的主觀性,使學習更加立體化;在交流過程中,鍛煉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和敏捷性,通過思考想象探索語言——獲取知識的過程,學生對文本的理解就更透徹,對語言的運用就更自如,也使閱讀學習更具有浸潤性和靈動性,學生想象的思維品質得到更大的提升。
三、回顧文本,深層提問,發(fā)展思辨思維
英語閱讀教學中的讀后環(huán)節(jié)通常強化學生個人體驗,分享閱讀感受。在此環(huán)節(jié)設置更高層次的問題主要是讓學生從自己的感悟出發(fā)去思考問題,幫助每位學生開啟思維模式,發(fā)散思維,拓展思路,激發(fā)學生運用目標語言表達個人觀點的欲望,充分表達個人的見解,促進語言的表達。
[案例3]
筆者執(zhí)教的閱讀教學 The Kings New Clothes的讀后環(huán)節(jié)設計如下:
T:Children!If you are the king what will you say to the two workers?
S1: I want to be a handsome king. Hurry up! Put them on me!
S2; You are super! You can make clothes for me! I really want the most beautiful clothes in the world.
S3:You must work carefully! You should make me the magical clothes!
S4: ...
教師引導學生進行角色的轉換,打破固有的思維,換位思考。學生很快進入故事中,把問題做了遷移,為思維搭起橋梁,無形中學生的思考空間就延伸了,推測與思考的領域就擴大了。
T:? You are the little boy.You will say? to the king...
S1:My God!Arent you shy? Go back to your imperial palace quickly! You arent wearing anything!
S2: Are you a foolish king? The two men cheated you.
S3:My foolish king,you are cheated!You wear nothing!
S4: ...
回顧文本,深挖內涵,學生把自己置身于故事中,對文本主旨進行質疑和探究;然后用個體理解來表達對文本的感悟,思維空間得以拓展。
T: What should we do /shouldnt we do?
S1:We should be honest. We shouldnt lie .
S2:We should be wise. Dont get cheated.
S3: We shouldnt cheat others.
...
T:Why only did the boy tell the truth?
S1:Because he had simple mind.
S2:He was very honest.
S13:He was selfless and fearless.
...
教師根據語篇內容和學生認知特點精心設計的深層性問題,激活了學生的深層思考,促使學生更深層次地理解文本含義。學生們各抒己見,積極踴躍地回答,最大的功效是激發(fā)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內驅力,在回答和思考的過程中發(fā)展了學生的思辨思維,同時真正發(fā)揮了深層性問題發(fā)展學生思辨思維的功效。
其體現(xiàn)了思維與語言的統(tǒng)一性,使學生對文本的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發(fā)展了思辨思維。由此可見,英語語篇教學中思考性問題的設計對學生思維品質培養(yǎng)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四、延伸語篇,以問驅思,提升批判性思維能力
批判性思維是指學生通過對語篇閱讀后的體驗,結合自己的認知水平,對所讀語篇的分析、推斷、評價和闡釋等。在語篇讀后環(huán)節(jié),教師應引導學生用課堂所學語言對文中的角色進行評價,學生在這個過程中沒有統(tǒng)一答案,教師應引導學生根據自己的閱讀感悟,在一定的準則和標準下,從不同角度對文本進行多視角的評價。
在語篇教學的結束環(huán)節(jié),教師拋出問題:What do you think of the emperor/ the cheats/ the boy?以此引導學生根據故事情節(jié)的發(fā)展,對語篇中的人物角色進行評價。教師接著追問:Who do you like best?最常態(tài)的思維:小男孩是必選對象。We like the boy best. Because he had simple mind.He was very honest,selfless and fearless.此時學生輸出的語言最具有真實性和思想性,學生運用語言的過程也是思維發(fā)展的過程(陳思羽,2013),實現(xiàn)了真正意義上的語言運用能力和思維能力的協(xié)調發(fā)展。
結束語
總之,在閱讀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中應啟動學生的思維因子,啟迪學生在學中思,得出個人觀點,產生自己獨特的思想,繼而靈活地用語言表達出來,讓學生在“走近”語篇、“走進”語篇和“走盡”語篇這一過程中發(fā)展思維能力,提升思維品質。
參考文獻:
[1]教育部.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2]譯林出版社.義務教育教科書·英語(三年級起點)六年級上冊[T].南京:譯林出版社,2014.
[3]陳思羽.以提高思維含量為導向的小學英語教學設計[J].中小學外語教學(小學篇),2013(3):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