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倪麗堯
法治是國家治理現代化的重要標志。國家厲行法治,社會崇尚法治,必然要求公民信仰法治并養(yǎng)成法治思維。法治思維是指以法治價值和法治精神為導向,運用法律原則、法律規(guī)則、法律方法思考和處理問題的思維模式。法治思維基本內容包含法律至上、公平正義、正當程序等。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他們是否具有法治思維直接關系到依法治國的成效。那么,在空中課堂中,如何基于在線教學的特點,構建空中法治課堂以培養(yǎng)學生的法治思維?筆者在上海市中小學空中課堂的錄制中嘗試運用信息技術手段賦能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為學生法治學習提供豐富多彩的教學環(huán)境和有力工具,以此培養(yǎng)學生的法治思維。筆者現結合七年級第四單元“走進法治天地”的教學實踐,談談個人的思考與探索。
《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綱》(以下簡稱《大綱》)指出“要充分利用信息技術手段,將多種法治教育資源、形式予以整合、提升,形成以學習者為中心的教育環(huán)境,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培養(yǎng)學生學習法律的興趣”。此外,初中道德與法治學科在教學方式上注重在現實問題的討論解決中培養(yǎng)學生綜合運用所學內容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據此,結合在線教學的特點,筆者架構了空中法治課堂模式,具體如圖1 所示。
空中法治課堂其教學環(huán)節(jié)鋪陳按照:情境創(chuàng)設動畫導入、虛擬人物提出問題、虛擬人物各抒己見(這一環(huán)節(jié)伴隨著現實生活學生的自我探究)、空中課堂教師引領。其體現的思維演進路徑是:感受情境、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形成觀點、指導踐行……在外顯環(huán)節(jié)和內隱路徑的交互中,實現空中課堂中法律知識的獲取,法治思維的培養(yǎng),促進法治意識的形成。
空中法治課堂是在網絡教學環(huán)境中努力實現知識與技術的耦合、問題與情境的整合,內容與思維的融合。在技術的支持下融通學習環(huán)境,為線上法治學習營造現場感,讓學生有代入感,提高交互性。形成信息技術和課堂教學的有效結合,促進真實學習發(fā)生。
空中法治課堂是教師從學生的真實困惑開始,引導學生帶著問題開展法治學習任務,經歷一個用法律知識分析(解決)社會現象、法治案例的過程,形成遇事找法、辦事依法的思維方式,樹立崇尚法治、尊重法律的意識。在積極的思維活動中提高線上法治學習的效果。
圖1 空中法治課堂模式
統(tǒng)編道德與法治教材七年級第四單元“走進法治天地”統(tǒng)領初中階段法律部分的學習。本單元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入手,帶領學生了解法治的進程、法律的特征和作用,感受法律與生活密不可分,理解法律對生活的保障作用,感受法律對青少年的關愛,引導學生自覺尊崇法律,學會依法辦事,努力成為法治中國建設的參與者和推動者。
在空中課堂的教學中,筆者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采取了創(chuàng)設虛擬人物、呈現真實問題、打造法治劇場、布置實踐活動等實施策略來著力培養(yǎng)學生的法治思維。
空中課堂中師生隔著屏幕。對教師而言,教師無法直觀地看到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無法即時收到學生的學習反饋。對學生而言,空中課堂的學習環(huán)境缺少了互動交流,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往往受到了限制。為此,如何有效地創(chuàng)設師生互動是教師在空中課堂的教學環(huán)境下要解決的關鍵問題。因此,筆者利用信息技術手段,在空中課堂中創(chuàng)設了三位虛擬人物:小天、小明及普法少年小法。他們活潑可愛、個性分明,和學生的年齡相仿。通過教師與虛擬人物之間的一問一答,虛擬人物之間的相互問答,營造出法治學習的現場感,讓學生有代入感。其中對小法人物的創(chuàng)設,其設計初心就是一位擁有豐富法律知識的榜樣。在小天、小明提出各種法律問題的時候,小法以一位小小法學家的身份給予解答。通過小法的講解,學生初步了解公民的權利義務、重要法治理念與原則、個人成長和參與社會生活必需的基本法律常識,為法治思維的培養(yǎng)奠定法律知識基礎。
教育心理學表明,運用榜樣人物對受教育者進行生動形象的引導,具有很強的感召力和說服力。在空中課堂的教學中,設計同齡榜樣,更易于學生接受和模仿。因此,創(chuàng)設同齡榜樣人物,學習相關法律知識,奠定法治思維基礎,激發(fā)法治學習興趣,促使學生情感接受、心理認可,進而在思想及行為上發(fā)生改變。
按法律程序辦事是具有法治思維的重要表現?!渡虾J谐踔械赖屡c法治學科教學指導意見(試行稿)》中強調:“在真實問題的分析和解決過程中推進相應知識的學習,引導學生提出質疑、進行辯論、給出創(chuàng)見……促進關鍵能力、必備品格與價值觀念的整體提升”。那么如何基于在線教學的特點呈現真實問題,解決真實困惑,指向法治思維培養(yǎng)呢?
筆者首先通過曉黑板、問卷星等工具將學生的困惑進行收集、分析,根據教材梳理提煉,抓住教學中的真問題。然后再通過動畫、錄音等方式,將這些真實問題加工創(chuàng)造,以各種形式在空中課堂中呈現。例如,在講述“我們與法律同行”這一課時,一些學生在課前調查中反映遭遇過校園欺凌,但不知道該怎么辦,只能忍氣吞聲或以暴制暴。因此,筆者在空中課堂中制作了由真實問題改編的動畫片“曉程的遭遇”,引導學生思考“曉程應該采取哪種方式應對不法侵害?為什么?”指導學生分析忍氣吞聲或以暴制暴做法的弊端,從而讓學生認識到當自身的合法權益受到侵害時,選擇委曲求全或以牙還牙的手段報復對方,這些做法不僅不能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表達自身的合法訴求,還有可能侵犯他人的合法權益,致使自己的行為觸犯法律,由此必須按法律程序辦事,依法維權。同時,筆者還告知學生維權的具體途徑與方式。還有一些學生反映遭遇過家庭暴力、網絡欺詐等。筆者在空中課堂中利用畫外音等技術手段,都一一給予答復。
以信息技術為依托在空中課堂中呈現學生真實問題,給予解答,既做到有效解決學生困惑,又蘊含著按法律程序辦事的指導,從而使法治思維的培養(yǎng)得以體現。
《大綱》明確指出:法治教育要與“法治事件、現實案例、常見法律問題緊密結合,注重內容的鮮活”“根據學生的認知特點,將真實法治案例引入課堂教學”。因此,借用信息技術手段,精選、剪輯、整合法治教育視頻資源,呈現案例并進行熱點分析,在以案說法的過程中實現對法治價值的認同,是本單元教學中注重法治思維培養(yǎng)的另一個特點。因此,筆者在本單元的設計中,專門打造了一個法治劇場。在五個課時的教學中,均通過法治劇場播放熱點案例,再現了法律與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再與學生一起分析探討。
例如,在“法律為我們護航”這一課時的教學時,筆者播放了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四次會議分組審議未成年人保護法修訂草案的視頻。該草案與現行未成年人保護法相比,其條文從72 條增加到了130 條,新增了《網絡保護》《政府保護》兩個章節(jié)。由此引起廣泛關注,引發(fā)了大家的討論:隨著時代的發(fā)展,未成年人保護法再次迎來了大修訂,那么未成年人受到法律的特殊保護,是不是違背了“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則?以此分析熱點事件,深化認識法律對未成年人的關愛及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則。又如播放官方媒體《涉疫類違法案情通報》的視頻,并以此分析法律的作用,使學生感受到法律在保護公民權益,維護社會秩序及公平正義中的重要作用。
這些案例通過多媒體和網絡技術提供的視、聽多種感官刺激和形象直觀的學習環(huán)境以及各種教學信息資源,呈現出紛繁復雜的社會生活,引導學生關注社會,理性思考和正確認識法治事件、現實案例,在案例分析中綜合運用法律知識分析問題,體會法律尊嚴,感受法律至上,認同法治價值,從而使學生的法治思維得以提升。
法治實踐活動是初中法治教育的重要形式,法治思維可以在豐富的法治實踐中得到鍛煉、培養(yǎng)和運用。在單元的教學中,筆者在每一節(jié)的空中課堂教學中都設計了相關實踐活動,布置學生線下積極參與。有社會調查類實踐活動,如“查閱未成年人保護法,了解家庭保護、學校保護、社會保護和司法保護的主要內容,選擇其中一個方面調查當地對未成年人實施保護的狀況,并擬寫一份調查報告”。讓學生通過觀察走訪、電話或微信采訪、查閱資料等方法,接觸社會、親身體驗,了解家庭、學校和社會在保護和關愛未成年人健康成長方面采取的措施和方法,進一步感受全社會給予未成年人的特殊保護和關愛,并在行動上引導學生依法行使自己的權利,自覺履行自己的義務。
有建議類實踐活動,如“科學完備的法律體系是實行法治的前提。社會生活法治無止境,法律發(fā)展也無止境。建設法治中國,立法工作任務仍很艱巨。你認為我國需要在哪些方面加強立法?說說你的立法建議”。筆者激發(fā)學生參加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建設,促使學生把從課本中所學的法律知識運用到生活中,學會觀察、思考和分析社會現象及其背后反映的問題并嘗試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和建議,養(yǎng)成遇事找法、辦事依法的習慣,在這一過程中提高法治思維與實踐能力。
虛擬人物的創(chuàng)設不僅促進師生互動、生生互動,還意在導學、助學、促學。線上人物是虛,線下學生是實,增強學生的代入感,促使學習的發(fā)生。利用信息技術手段呈現真實問題、打造法治劇場都是旨在真實的問題情境中讓學生運用法律原則、法律方法思考和處理問題。最后筆者布置法治實踐活動,使法治思維不止于認知層面,而是從內化走向外化。當然,以上四個策略在法治思維的培養(yǎng)中并非孤立,本文為了論述方便分而述之,而在實際教學中很難將其割裂開來。
疫情期間的空中課堂教學雖然是應急之舉,但這也是思政課順應信息化時代教育變革要求的必然選擇。其實質是基于互聯網+教育的背景,給學生創(chuàng)造更好的在線學習環(huán)境。在現代信息技術的支持下,“走進法治天地”的空中課堂教學架構,有利于法律知識的習得、法治思維的培養(yǎng)、法治意識的培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