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以解放前中共揚中黨組織為例,著重研究了揚中人民在抗日戰(zhàn)爭、解放戰(zhàn)爭中的黨組織建設,深入探析了中共揚中黨組織為什么能較早建立,中共揚中黨組織為什么能吸引廣大先進分子參加,中共揚中黨組織為什么能得到群眾的廣泛支持,以及新時期如何傳承發(fā)展。希望對這一課題的研究有所裨益。
[關鍵詞]解放前;中共揚中黨組織;探析;黨員教育
[作者簡介]錢呂軍(1975-),男,漢族,江蘇揚中人,中共揚中市委黨校副校長,講師,主要從事黨史黨建教學和研究。
[中圖分類號] D235[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006-8031(2021)04-0004-04
近百年來,中國共產黨從一個只有50多名黨員的黨,發(fā)展為今天這樣擁有9100多萬名黨員,460多萬個各級黨的組織,成為世界第一大執(zhí)政黨,而且由小到大,由弱到強發(fā)展的同時,領導人民贏得了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偉大勝利,使中華民族實現(xiàn)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爸袊伯a黨為什么能?”黨的力量來自組織。從毛澤東首次提出“支部建在連上”,把組織建設作為黨的建設偉大工程“三大建設”之一,到習近平強調“把基層黨組織這個基礎夯實”,黨始終重視并加強黨的組織建設、尤其是黨的基層組織建設,是中國共產黨成功的一個重要原因。本文以解放前中共揚中黨組織這一縣級黨的組織建設為例,對此進行初步探析。
一、在尖銳斗爭中創(chuàng)立黨的支部
政黨不是從來就有的,而是階級斗爭發(fā)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1921年7月,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是近代中國社會發(fā)展和革命發(fā)展的客觀要求,是馬克思列寧主義與中國工人運動相結合的產物。上世紀30年代,在尖銳的階級對立和階級斗爭中,在周邊中共黨組織的直接影響和持續(xù)努力下,揚中較早地建立了黨的支部。
(一)階級基礎
黨的基層組織建立必須具備一定的社會歷史條件。上世紀二三十年代,揚中的階級矛盾異常尖銳、階級斗爭異常激烈。
1、封建勢力強大
揚中建制雖短,但封建地主和官僚勢力強盛。民國初年,全縣26萬畝耕地,其中8萬多畝被地主占有。1931年前后,大地主杜三占有耕地達2000余畝,灘地達3000畝。①據《1950年揚中縣土地改革前各階級(層)占有土地情況表》顯示,全縣有地主997戶,占總戶數的2.02%,占有土地30063.2畝,地主戶均占地30.15畝,人均6.65畝,地主占有土地不僅總量多,而且占有上等田多。據土地改革時調查,積善鄉(xiāng)地主占有土地中,上等田面積占42.31%,中等田面積占34.69%,下等田面積只占23%;全縣有貧農23811戶,占總戶數的48.17%,占有土地74466.1畝,戶均占地3.13畝,人均占地只有0.78畝;雇農445戶,占總戶數的0.9%,占有土地320.6畝,戶均占地0.72畝,人均占地更少,僅為0.3畝。②
2、舊社會壓迫深重
解放前,揚中地主、封建霸頭與地方官府相勾結,重租苛利,橫征暴斂,致使民不聊生。以地租為例,民國時期,揚中地租以谷物為主,佃農分夏、秋兩季繳納。租額一般每畝夏季麥4斗、秋季稻1石或米6斗,約占正常年景農業(yè)正產物的50%左右。揚中流傳著一首民謠:“窮人頭上三把刀——租子重、利錢高、苛捐雜稅如牛毛,最后只有三條路——逃荒、要飯、去上吊?!苯夥徘皳P中總人口的變化也從一個層面反映了舊社會的黑暗。光緒五年(1879年),太平洲(揚中舊稱)總人口就達18萬人,民國2年(1913年)人口總數為162561人,解放前夕,揚中人口總數僅為17.99萬人。因為階級壓迫深重、自然災害頻發(fā)、疾病疫情蔓延等諸多因素影響,從清末到解放前,70年的時間里,揚中的總人口不增反減。
3、自然災害頻發(fā)
揚中四面環(huán)江,地勢低洼,自古以來洪澇災害頻仍。據《揚中水利志》記載,僅1901年至1949年,就發(fā)生了10次大的水災。民國20年(1931年)農歷七月,揚中發(fā)大水,揚中江堤決口32處,受災面積100平方公里,受災民眾54355人,死亡119人。③民國32年(1943年)農歷七月,揚中又遭遇洪災,江堤港堤多處決口,僅永勝鄉(xiāng)就有83間房屋被沖毀,死亡13人。此外,揚中還頻繁遭受旱災、風災、雹災等自然災害影響。民國32年(1934年)夏,揚中遭遇大旱,田埂青草盡枯;民國29年(1940年),又遭遇大旱,缺水栽秧。民國20年(1931年),揚中長旺頭墩子村遭受龍卷風侵襲,毀壞民房10余間,吹折樹木100余棵;民國29年(1940年),揚中長旺二圩港村也遭受龍卷風侵襲,吹倒房屋20間。民國24年(1935年)農歷四月,揚中中心沙的北勝、大新等地遭受冰雹災害,麥子顆粒無收。自然災害頻發(fā)背后,是舊政府對百姓疾苦的熟視無睹,“民國廿年遭水荒,沙洲(指揚中)百姓苦非常。官方儼然無此事,高枕無憂喜洋洋”。
4、農民反抗激烈
解放前,揚中的階級矛盾尖銳,農民的反抗斗爭此起彼伏。從1928年至1933年,揚中先后發(fā)生了8次農民暴動,其中規(guī)模較大的就有3次。④1933年11月發(fā)生了“江洲火案”,揚中1萬多農民為反抗國民黨縣政府增加賦稅,在當地鄉(xiāng)紳戴實夫、黃植三、戴中選等人率領下舉行了暴動,縱火焚燒了國民黨縣政府教育科長張子誠、國民黨保安團長劉煥章、大地主杜三等7家官僚地主的房屋,迫使時任揚中縣長的馮沛三投江自殺。農民階級與地主階級的尖銳對立,是中共揚中黨組織建立的社會因素。
(二)組織基礎
黨的基層組織建立必須要有一定的思想和組織準備。在中共揚中黨組織建立之前,雖然少有本地具有無產階級思想的先進分子積極活動,但周邊中共黨組織在揚中進行了不懈奮斗。1925年4月,中共黨員惲代英等到丹陽從事革命活動,發(fā)展黨員,于5月成立中共丹陽黨支部。在此期間,丹陽等地的黨組織就曾派人到揚中傳播馬克思主義,宣傳黨的主張,并于1926年在揚中發(fā)展了1名黨員;1927年冬,江蘇省委任命管文蔚為特派員,負責開辟和發(fā)展包括揚中在內的五個縣黨的工作。⑤1928年中共鎮(zhèn)江縣委在揚中發(fā)展了2名黨員,按月?lián)芙o活動經費,保障其從事革命工作。1928年夏天,中共江陰縣委書記茅學勤率領紅軍游擊隊到揚中活動,當年12月初,江陰紅軍游擊隊奔襲揚中縣公安總局老郎分局,繳獲步槍30多支,子彈1800多發(fā),并將繳獲的幾千斤大米當場分發(fā)給貧苦農民。1932年中共江陰縣委派人到揚中開展建黨工作,發(fā)展了19名黨員,建立了揚中第一個黨支部——中共太平洲支部。⑥在中共江陰縣委的領導下,太平洲支部積極開展農運工作,發(fā)動農民,成立農會,領導農民進行抗租、抗稅斗爭。周邊中共黨組織在揚中接續(xù)開展的富有成效的建黨工作,是中共揚中黨組織建立的組織因素。
二、在紛飛戰(zhàn)火中發(fā)展黨的組織
“為了克服困難,戰(zhàn)勝敵人,建設新中國,共產黨必須擴大自己的組織?!雹咴诟锩鼞?zhàn)爭血與火的考驗中,中共揚中黨組織卓有成效地進行組織發(fā)展,眾多揚中的知識分子、革命群眾,甚至部分地方上層人士,加入到黨組織中來。中共揚中黨組織日益發(fā)展壯大起來,1945年1月北撤時,全縣共建黨支部65個,中共黨員已發(fā)展到1100多人。⑧
(一)加強政策宣傳
1、建立宣傳團體
抗日戰(zhàn)爭全面爆發(fā)后,為宣傳黨的抗日主張,團結抗日,1938年7月,李培根(后任“挺縱”戰(zhàn)地服務團團長、揚中縣抗日民主政府第一任縣長等職)召集全縣50多名青年成立了揚中青年抗日團,李培根、趙良斌分別任正副團長,縣團下設6個分團。據參加會議的施光前回憶,成立會議上首先由李培根作報告,主要是講毛澤東《論持久戰(zhàn)》的內容,說明抗日戰(zhàn)爭不能速勝,要長期堅持。接著講成立青年抗日團的意義,并宣布了團的宗旨和團章。⑨管文蔚(時任“挺縱”司令)指出,“挺縱”第一次攻打揚中時,“挺縱”戰(zhàn)地服務團進行抗日宣傳,已經播下了一批種子。當地(指揚中)一些進步抗日青年,如金鑒、施光甲、施光前等已組織起來,受“挺縱”戰(zhàn)地服務團李培根等同志聯(lián)系領導。⑩施光前(后任揚中縣抗日民主政府縣長兼揚中縣獨立團團長等職)強調,正是“在黨的教育和幫助下,我們的政治覺悟逐步提高,……為以后許多同志參加革命奠定了基礎”。?
2、創(chuàng)辦宣傳報刊
抗戰(zhàn)期間,在黨的直接領導下,揚中創(chuàng)辦了石印《群眾導報》(后與澄西的《前進報》合并,作為中共京滬路北特委機關報),由陳毅題簽。該報每三天左右出版一期,積極宣傳黨的抗日主張,揭露日軍實行“三光”政策的罪行,及時報道戰(zhàn)局發(fā)展情況,鼓舞群眾抗日斗志。其新穎的版面、豐富的內容、別致的插畫,吸引了廣大群眾爭相傳閱。
3、開辦培訓學校
抗戰(zhàn)期間,為培訓干部,充實基層組織,揚中黨組織舉辦了多期短訓班。1945年7月4日,中共揚中縣委在扁擔沙慶善公所(今油坊鎮(zhèn)長旺村內)舉辦短期訓練班。為蒙蔽日偽、便于活動,短訓班對外稱“揚中縣培根簡易師范學?!?,以揚中縣第一任抗日民主政府縣長李培根的名字命名,簡稱“培根師范”。培訓對象為基層干部、小學教員和社會進步青年,由各區(qū)根據縣委分配的名額和招收的條件負責選送,教學重點是時事政治和革命人生觀,同時進行一些基本的軍事訓練,為黨培養(yǎng)了一批革命急需的干部。
(二)積極發(fā)展黨員
1、積極吸收知識青年入黨
1939年夏末,國民黨縣政府舉辦師資訓練班,有學生80余人。此時的揚中正處于國共合作時期,黨組織派陳寒等幾名中共黨員參加,并在師資班上成立了以陳寒為書記的黨支部,由當時的中共揚中工委書記李中直接領導。師資班上也有國民黨員和國民黨員的子弟參加。兩黨都在師資班發(fā)展黨員。據施光前(在師資班上被發(fā)展為中共黨員)回憶,中共黨組織對新黨員的要求是思想進步,積極要求抗日,活動能力較強,學習成績較好,在學員中有一定的威信。對原來的中共黨員則要求他們在短期內每人至少發(fā)展一名黨員。大約一個月左右,支部就增加了10多名新中共黨員,總數達到20人左右,在黨的影響下,此后參加革命的師資班學生占一半左右。國民黨黨員發(fā)展卻很不順利,最后只發(fā)展了張錫昆等5名黨員。此后,張錫昆等國民黨員還因叛國投敵,被民主政府處以死刑。?僅從師資班兩黨組織發(fā)展比較看,共產黨員無論是數量還是質量,都占有明顯的優(yōu)勢。這樣,就使國民黨縣政府培養(yǎng)小學教員的師訓班變?yōu)橹泄才囵B(yǎng)干部的學校。
2、注重發(fā)展農民、手工業(yè)者入黨
為了真正在揚中農村立足扎根,揚中縣委在知識分子中發(fā)展黨員的同時,針對揚中的組織發(fā)展不平衡以及黨員大部分為青年知識分子,農民成份的黨員很少,農民出身的干部幾乎沒有的實際情況,著力加強薄弱地區(qū)的工作力量,注重在農民、手工業(yè)者中發(fā)展黨員。1939年底,揚中的縣、區(qū)、鄉(xiāng)三級普遍建立了農抗會、青抗會、婦抗會、文抗會,吸收先進分子入黨,當年年底,全縣中共黨員發(fā)展到260多名。1944年底,雖歷經“清鄉(xiāng)”等殘酷斗爭,全縣中共黨員仍然發(fā)展到600多名。
3、慎重發(fā)展特殊黨員
針對揚中敵我斗爭的復雜環(huán)境,中共揚中縣委發(fā)展了一批特殊黨員,他們一般是揚中當地有名望的上層人士,目的是團結這些人一致抗日,更好地發(fā)揮其在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中的作用,同時防止他們受日偽的宣傳欺騙而產生動搖。發(fā)展這些黨員首先需要向特委報告,由中共揚中縣委批準。這批黨員不編到支部,他們也不和其他黨員發(fā)生關系,只同縣委主要負責人聯(lián)系。經過一段時間的鍛煉,基本符合黨員的要求,成熟了,革命信念堅定了,再把他們當成一般黨員,這些特殊黨員在當時復雜斗爭形勢下,發(fā)揮了特殊的作用。
(三)強化黨員教育
抗戰(zhàn)期間,揚中作為“長江跳板”,是敵我雙方反復爭奪的重要地區(qū)。與國民黨頑固派、日偽等勢力相比較,廣大中共黨員干部在革命斗爭中吃苦在前,享受在后,拋頭顱、灑熱血,以其優(yōu)良作風和光輝形象,贏得了人心。
1、黨員嚴于自律
擔任揚中縣抗日民主政府第一任縣長的李培根,對革命同志和人民群眾關懷備至。在數九寒冬,他脫下自己的棉襖給通訊員穿,面對饑寒交迫的困難群眾,他把身上僅有的一元多津貼送給他們,買糧度日。同時,他大義滅親,鎮(zhèn)壓了依仗其聲望在地方上招搖撞騙、干壞事的堂弟李榮山。?李培根等為代表的中共黨員的好作風好形象,感動了群眾,也影響了包括施光前、印世庸(歷任區(qū)軍事助理、縣軍事科長、縣獨立團參謀,1948年2月犧牲于丹陽)、顧維衡(任區(qū)長,后調任武進縣長)、馮南生(任鄉(xiāng)、區(qū)干部)等一大批先進分子。
2、注重氣節(jié)教育
因為揚中嚴酷的斗爭環(huán)境和復雜的斗爭形勢,中共揚中縣委特別注意純潔黨的組織和作風建設。一段時期,黨領導的政權是公開的,但黨的組織是秘密的。中共揚中縣委領導經常逐個深入到基層黨支部調查思想和組織狀況,同黨員一起學習,進行氣節(jié)教育、理想教育和階級教育。這種教育是經常性、反復且有效的,揚中的大多數黨員干部經受住了血與火、生與死的考驗。1947年1月,根據組織決定,中共黨員朱尊華等返回揚中堅持斗爭,不久被國民黨反動軍警逮捕。被捕之后,其在重慶國民黨電臺任職的本家兄弟朱錦露回揚中保釋,條件是朱尊華跟他去重慶參加國民黨,朱尊華嚴詞拒絕。在他給父親的遺信中寫道:“在兒本身只痛苦一時,死而已矣。自問對國家民族與人民是無愧,聊以自慰的”,最終于次年6月被國民黨反動派殺害?!昂芏嗤居⒂聤^斗,直至為革命獻出寶貴的生命,就能說明這一點”。?
3、加強作風建設
中共揚中縣委始終注重黨的思想、作風建設。1942年秋,根據中央和上級黨委關于整風學習的要求,揚中縣成立整風學習委員會,縣委書記陳定宏任主任委員,在三茅鎮(zhèn)東南牛屎弄組織縣、區(qū)主要干部20多人進行第一次整風學習,主要學習中央規(guī)定的《改造我們的學習》《整頓黨的作風》和《反對黨八股》等文件,聯(lián)系實際,檢討工作,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該年底,全縣、區(qū)以上干部又去江南黑木橋,參加中共京滬路北特委組織的整風學習。1943年中共揚中縣委采取“集中起來,分散下去”的方法,在全縣普遍開展整風運動,組織全體黨員認真學習上級規(guī)定的文件。通過整風學習,黨員干部克服和糾正了各種非無產階級思想,增強了黨性,改進了作風,增進了團結。?
三、在服務群眾中贏得廣泛支持
兵民是勝利之本。“動員了全國的老百姓,就造成了陷敵于滅頂之災的汪洋大海,造成了彌補武器等等缺陷的補救條件,造成了克服一切戰(zhàn)爭困難的前提?!?革命戰(zhàn)爭年代,中共揚中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干部始終堅持黨的群眾路線這一黨的生命線和根本工作路線,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得到了揚中人民的真心擁護和廣泛支持,造成了“陷敵于滅頂之災的汪洋大?!薄?/p>
(一)全心全意服務群眾
1、重視解決群眾的實際問題
揚中是長江中的沙洲,四面環(huán)江,但因為舊政府不注重水利建設,島內水系不暢,揚中百姓時常遭受旱澇災害??箲?zhàn)時期,揚中抗日民主政府縣長王龍,為解決三茅大港下游三?地區(qū)定和、普濟、長樂等鄉(xiāng)“旱時水不來,澇天排不出,十年九荒”的狀況,于1941年發(fā)動萬余群眾開挖新港、疏通舊港,用3個月的時間,修通9華里的港道,從三茅大港南段封頭壩直通夾江。?當年,普濟鄉(xiāng)農業(yè)獲得豐收,當地群眾向抗日民主政府贈送了一塊“為民造福”的橫匾,以表達感激之情。
2、切實減輕群眾的經濟負擔
減租減息是黨在抗日戰(zhàn)爭期間解決農民土地問題的一項基本政策?!巴v”占領揚中全境后,就廣泛宣傳并開始減租減息。1940年4月,揚中抗日民主政府成立后,減租減息深入推進。通過宣傳減租減息政策,組織貧苦農民訴苦等,提高群眾的階級覺悟,明白“誰養(yǎng)活誰”“誰依靠誰”的道理。動員開明地主紳士帶頭減租減息;對中小地主采取說服教育,輔之以群眾說理斗爭的形式;對依仗反動勢力,拒不執(zhí)行減租減息政策的,組織群眾進行堅決斗爭。對于出現(xiàn)的農民過高要求、過火斗爭等“左”傾錯誤,及時予以糾正。通過“有理、有禮、有節(jié)”的減租減息斗爭,減輕了地主對農民的剝削。揚中雖屬于游擊區(qū),但有十萬以上的窮苦百姓(占當時揚中總人口的一半以上)從減租減息中得到經濟利益?,這對于鞏固和擴大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廣泛團結揚中各階層人士尤其是廣大貧苦農民開展抗日斗爭,起到了重要作用。
(二)緊緊依靠團結群眾
中共揚中縣委十分重視團結依靠普通群眾。揚中人多地少,人口中有“五多”,即小商小販多、跑單幫多、船民多、外來移民多、漁民多。這些人流動性大,四通八達,特別是小商小販、跑單幫的,頻繁往來于上海和蘇北之間,接觸各方人士,消息尤為靈通。中共揚中縣委遵照陳毅關于“做好這些人的工作”的指示,有針對性地開展工作,爭取他們的同情和支持。許多小商小販、漁民積極參加抗日活動,采購、運送軍需物資,提供日偽情報,掩護革命人員,為革命做了大量的工作。同時領導組織農抗會、青抗會、婦抗會、文抗會等群眾組織,積極開展減租減息、發(fā)展生產、宣傳抗日、鋤奸和擁軍支前等各項工作。在革命斗爭中,涌現(xiàn)出了嚴桂珍(賈奶奶)等為保護黨的干部、守護黨的秘密而不惜犧牲個人生命的眾多群眾典型。
(三)領導群眾贏得勝利
革命戰(zhàn)爭年代,中共揚中黨組織認真貫徹執(zhí)行黨中央和上級黨組織的各項路線方針與決策部署,始終成為揚中人民進行艱苦絕卓斗爭的主心骨和領導力量,為揚中最終贏得抗日斗爭和解放斗爭的勝利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1、領導群眾贏得抗日斗爭勝利
在新四軍轉戰(zhàn)大江南北時,中共揚中工委積極配合新四軍江南挺進縱隊抗日、反頑。揚中是可靠的敵后根據地,成為新四軍跨越長江天險的“江心跳板”,陳毅題詩稱贊“立足揚中無限好”;在新四軍主力移師北上后,中共揚中縣委、縣抗日民主政府在上級黨委領導下,在這里建有秘密“水上交通線”,保持暢通直至解放??箲?zhàn)時期,中共揚中縣委不僅領導人民取得了“反清鄉(xiāng)”“反偽化”,活捉偽縣長章謀,“兩橋”痛殲日軍等勝利,而且建有揚中被服廠、江南煙草廠、蘇中五分區(qū)榴彈廠等,有力支援了抗戰(zhàn)。1945年7月15日,揚中成為整個蘇南地區(qū)最早光復的縣。
2、領導群眾贏得解放斗爭勝利
抗戰(zhàn)勝利后,根據上級要求,中共揚中縣委、縣抗日民主政府奉命北撤。解放戰(zhàn)爭時期,揚中籠罩于白色恐怖之下,中共揚中縣委堅持領導揚中的革命斗爭,不僅在揚中有留守人員,而且時常派遣黨員干部到揚中開展秘密斗爭。解放前夕,中共揚中黨組織通過內線及時獲取了國民黨軍隊在揚中至鎮(zhèn)江一帶的兵力部署等重要軍事情報,為解放軍勝利渡江,解放揚中等地起到了積極作用。?
中國革命歷史是共產黨人“最好的營養(yǎng)劑”。解放前揚中黨組織建設的艱辛歷程和奮斗成就,為新時期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提供了寶貴財富和經驗資鑒。歷史昭示:黨的力量來自組織,來自人民。要切實加強黨的基層組織建設,推動黨的基層組織有效嵌入各類社會組織中,成為堅強戰(zhàn)斗堡壘,善于將基層黨組織的組織資源轉化為推動發(fā)展資源、組織優(yōu)勢轉化為推動發(fā)展優(yōu)勢、組織活力轉化為推動發(fā)展活力。要深深植根于廣大人民群眾之中,堅持黨的根本宗旨不動搖,貫徹黨的群眾路線不偏離,全心全意為群眾服務,匯聚起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磅礴力量。
[注釋]
①中共揚中市委黨史辦公室.揚中革命斗爭史[M].1996:4.
②王孝椿等.揚中市土地志[M].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1999:73.
③李名方等.揚中縣志[M].北京:方志出版社,2016:77.
④中共揚中市委黨史辦公室.揚中革命斗爭史[M].1996:6.
⑤管文蔚.管文蔚回憶錄[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79.
⑥中共揚中市委黨史辦公室.揚中革命斗爭史[M].1996:7.
⑦毛澤東選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523.
⑧中共揚中縣委黨史辦公室.江洲烽火——揚中革命史料選(第二輯)[M].1986:113.
⑨施光前.江花紅勝火——施光前回憶錄[M].1995:5.
⑩管文蔚.管文蔚回憶錄[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313.
?《江洲》編輯部.江洲抗敵記——革命斗爭會議專輯[M].1985:11.
?施光前.江花紅勝火——施光前回憶錄[M].1995:13.
?施光前.江花紅勝火——施光前回憶錄[M].1995:32.
?中共揚中縣委黨史辦公室.江洲烽火——揚中革命史料選(抗戰(zhàn)專輯)[M].1985:31.
?中共揚中市委黨史辦公室.揚中革命斗爭史[M].1996:66.
?中共揚中市委黨史辦公室.揚中革命斗爭史[M].1996::67.
?毛澤東選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480.
?中共揚中市委黨史辦公室.揚中革命斗爭史[M].1996:43.
?中共揚中縣委黨史辦公室.江洲烽火——揚中革命史料選(抗戰(zhàn)專輯)[M].1985:27.
?中共揚中縣委黨史辦公室.江洲烽火——揚中革命史料選(抗戰(zhàn)專輯)[M].1985:91.■